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花红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花红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花红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花红叶多酚提取的最优工艺为:提取液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60 min,液料比12 ∶ 1,在此条件下花红叶多酚的提取率为4.61%。  相似文献   

2.
包辰  郑宝东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1):2070-2074
研究有机溶剂法提取茶树菇多酚的最佳工艺,考察不同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茶树菇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50%,料液比为1∶30下提取3 h,茶树菇多酚提取率为14.96%。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茯茶颗粒茶饮制备的提取工艺,以茯茶中差多酚含量作为质控指标,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茯茶提取工艺,通过Design-Expert 8.0.6软件分析,最终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88℃,料液比为1:48,提取时间92min,此时儿茶酚提取率为12.43%。  相似文献   

4.
以菜用黄麻叶为原料,采用冷凝回流法提取黄麻叶中总多酚,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4个因素来优化黄麻叶中总多酚提取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麻叶总多酚提取工艺。此外,对黄麻提取液进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总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大小为:液料比反应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反应时间,黄麻叶总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5 h、液料比30∶1(mL/g)、乙醇体积分数50%,在该条件下黄麻总多酚提取量为13.400 mg/g。此外,黄麻提取液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将为菜用黄麻的药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周辉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2):2489-2494
以提高余甘果肉中的多酚提取率为目的,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以乙醇浓度80%为固定条件,通过4组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超声波提取温度、功率、提取时间及料液比对余甘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运用Box-Behnken设计,通过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余甘多酚的工艺。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80%,料液比1 g ∶ 25 mL条件下,余甘多酚的最佳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的工艺条件为超声波提取温度43.80 ℃,功率250.96 W,提取时间23.90 min。按此工艺条件提取的余甘多酚提取率为17.21%。  相似文献   

6.
以枇杷叶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4个因素影响枇杷叶多酚提取率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并验证该数学模型的有效预测性。结果表明: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是影响枇杷叶多酚提取率的主要因素;随着料液比和提取温度的增加,枇杷叶多酚提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二者交互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检验了枇杷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1(g∶m L)、乙醇浓度48.5%、温度60℃、浸提时间2.6 h,获得提取率为3.40%,该值与理论预测值3.44%接近,证明该模型可较好的指导枇杷叶多酚的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7.
研究地胆头提取液中总多酚和类黄酮含量及其生理活性。测定了不同地胆头提取液的总多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并比较了不同料液比的地胆头提取液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率。结果表明:不同提取剂提取的地胆头总多酚和类黄酮含量不同,其中,丙酮提取液中总多酚和类黄酮含量分别为12.27 mg/g、7.50 mg/g,均高于乙醇、甲醇、水提取液中的总多酚和类黄酮含量;地胆头丙酮、甲醇、乙醇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4.60%、93.41%、90.87%,均高于人工合成氧化剂BHT(89.15%)和地胆头水提取液(62.75%);地胆头提取液对ACE的抑制效果随着料液比的增加而越明显,其中,1∶10的料液比下,乙醇地胆头提取液对ACE抑制率达到96.67%。通过本研究得出,在地胆头乙醇、甲醇、水、丙酮4种提取液中,丙酮提取液的总多酚和类黄酮含量最高,且其抗氧化性效果最佳,乙醇地胆头提取液的抗高血压能力最强。地胆头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性和抗高血压等生理活性,在功能食品及中草药领域里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粉碎过筛的竹叶青茶末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提取茶氨酸,分别以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作为单因素自变量探讨各因素对茶氨酸得率的影响;并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以茶氨酸提取率为响应值优化竹叶青茶末中茶氨酸的提取工艺.茶氨酸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15、提取温度80℃和提取时间60 min.在此工艺参数下,茶氨酸提取率为44.12%,且纯度为91.23%(根据QB/T 4263—2011方法检测).说明响应面法优化茶氨酸提取工艺准确、可行,可用于竹叶青茶末中茶氨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利用新型绿色环保溶剂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BMIM]Br)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茶多酚.在以[BMIM]Br浓度、提取时间、提取率及料液比为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法优化普洱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BMIM]Br浓度0.3 mol/L,料液比1:30,提取时间20 min,超声波功率590 W.在此条件下,普洱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8.40%.离子液体与超声波协同作用有效提升了普洱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天然功能性氨基酸,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如调节神经系统、降血压、抗衰老、活化肝肾等多种功能;速溶茶粉具有与茶叶相同的保健功效,饮用方便、快捷,易与其它植物提取物相结合。浸提是速溶茶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速溶茶产品的制得率以及品质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提取率、氨基酸以及γ-氨基丁酸等成分为指标,在参考结合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GABA速溶红茶粉的浸提工艺,研究各因素在浸提过程中对GABA速溶红茶粉的生化成分影响,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最佳浸提参数为浸提水温60℃、茶水比为(茶叶量与浸提用水量之比)1:15、浸提时间为40min。  相似文献   

11.
鹧鸪茶是海南民间具有浓郁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代茶饮料植物和药用植物,自古以来就是海南人民长期饮用的一种别样茶,目前已在海南开发成为具有保健功能的畅销旅游产品。本文对当前鹧鸪茶的研究进展与开发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对鹧鸪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生化成分及制茶品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资源现状,根据植物学特征,从中选取具代表性的茶树初分为6种不同类型(依次编号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测试了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评审了所制红、绿茶样的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枇杷茶树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46±0.07)%~(5.69±0.10)%,茶多酚含量为(21.67±0.40)%~(37.16±0.99)%,咖啡碱含量为(4.01±0.18)%~(4.88±0.03)%,水浸出物含量为(33.31±2.49)%~(47.28±1.35)%,儿茶素总量为(77.08±1.18)~(236.47±29.59)mg/g,因此,部分材料可以作为选育高儿茶素、高咖啡碱等特异成分的育种材料。以咖啡碱、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作为影响红碎茶品质的第一、二、三主成分或综合因子,结合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酚/氨值及感官审评结果可推论,E类适制红茶,F类制绿茶品质最优。从茶氨酸及苯丙氨酸的含量比例、儿茶素组分及总量等可推论,6类供试枇杷茶树中,E类茶树进化程度最高,接近栽培型。  相似文献   

13.
HPLC检测分析速溶绿茶游离氨基酸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采用AccQ .Tag衍生方法经HPLC检测分析茶叶的游离氨基酸 ,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离氨基酸组分 ,色谱图形较好。在绿茶原料中检测出 16种游离氨基酸 ,其中茶氨酸的含量最高 ,占氨基酸总量的 5 6 0 3 %,其次是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蛋氨酸等。在速溶绿茶中同样检测出 16种相同的游离氨基酸 ,但氨基酸总量及各氨基酸组分的相对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益智和鹧鸪茶的特性和药理作用等,探讨了天然益智鹧鸪茶的加工制作,通过品评,确定了益智鹧鸪茶的理想配方为益智干果(40 %~60 %)、鹧鸪茶(10 %~30 %)和白砂糖(20 %~40 %)。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鹧鸪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在热水浸提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纤维素酶辅助浸提法提取鹧鸪茶多酚基础上,采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羟自由基法、超氧阴离子法和还原力法评价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滤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多酚提取物的抑菌性。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纤维素酶辅助浸提法提取鹧鸪茶多酚的得率分别为(10.31±0.42)%、(9.79±0.38)%、(10.88±0.52)%;含量分别为(44.72±2.26)%、(39.54± 1.78)%、(47.07±2.52)%。3种方法浸提的多酚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的鹧鸪茶多酚(CFC)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0.0034±0.0002)mg/mL;热水浸提的鹧鸪茶多酚(WFC)清除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最强,其IC50值分别为(0.066±0.004)、(0.069±0.004)、(0.127± 0.009)mg/mL。3种方法浸提的多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均有较好抑制作用,其中WFC对4种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依次为(12.34±1.01)、(12.16±0.95)、(2.12±0.15)、(6.12±0.36)mm,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依次为3.13、3.13、12.50、6.25 mg/mL。综合考虑,鹧鸪茶多酚提取采用热水浸提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名优绿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进行连续摊放(水分78%~61%)处理,取不同含水率摊放叶,分别进行液氮速冻和冷冻干燥,测定茶多酚、儿茶素各组分、氨基酸及各游离组分、咖啡碱、叶绿素、维生素C及可溶性总糖等含量,研究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增加,茶鲜叶中含水率下降逐渐加快,干物质质量下降;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呈现前期下降后期有所上升的趋势,酯型儿茶素总量逐渐下降,鲜叶和摊放叶中检测不到没食子酸儿茶素(GC);氨基酸总量呈上升趋势,不同游离组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咖啡碱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摊放过程中茶鲜叶不同生化成分具有不同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为提高名优绿茶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灌木茶树留养改造形成乔木茶树的过程中,出现了改造中的灌木茶树、乔木茶树以及改造后的乔木茶树3种类型的茶树。本文对不同季节的上述3类茶树加工的晒青茶叶的生化成分与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应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晒青茶的各内含成分含量,发现除苏氨酸、精氨酸和γ-氨基丁酸外,乔木晒青茶的茶氨酸、谷氨酸等15种氨基酸含量与游离氨基酸总量均高于灌木晒青茶(P<0.05),而乔木晒青茶的茶多酚、没食子酸、1,4,6-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显著低于灌木晒青茶(P<0.05),感官审评表明灌木晒青茶滋味较乔木晒青茶苦涩;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分析表明,两类茶聚成不同簇,进一步证实了茶叶生化成分存在差异。春季样品中,除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差异外,乔木晒青茶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均显著高于灌木晒青茶(P<0.05);秋季样品中,乔木晒青茶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灌木晒青茶(P<0.05),但乔木晒青茶的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则显著低于灌木晒青茶(P<0.05),而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与灌木晒青茶比较,改造形成的乔木晒青茶的氨基酸含量提高,多酚含量降低,苦涩度降低,部分抗氧化活性指标提高,表明灌木茶树留养改造成乔木茶树,能够提高晒青茶品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不同种植海拔高度及采制时期对黄山"松谷"毛峰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糖和硒含量的影响;采用相关国家标准对黄山"松谷"毛峰茶中相应功能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从种植海拔高度看,茶样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酚氨比值及硒含量随种植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咖啡碱,高海拔茶样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平地地区茶样,而不同海拔高度的茶样中茶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从采制时期看,茶样中茶多酚含量为5月最高,4月次之,6月最低;游离氨基酸含量4月最高,5月次之,6月最低;茶样酚氨比值6月最高,5月次之,4月最低;咖啡碱含量4月和5月基本相同,均高于6月;氨碱比值4月最高,5月次之,6月最低;茶多糖含量6月最高,5月次之,4月最低;硒含量4月最高,5月和6月基本一致。此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海拔高度及采制时期对黄山毛峰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糖和硒含量有交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湖龙井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浓度与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晓林  龚淑英  张月玲 《茶叶》2006,32(2):92-96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冲泡水温与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与冲泡次数对西湖龙井茶冲泡效果的影响.对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一次冲泡时,茶汤中各种成分的浸出浓度与冲泡时间呈正相关,各种成分的相对浸出速率为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茶多酚.分次冲泡时,酚氨比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各种成分浸出浓度据温度的不同在第1泡或第2泡出现最高值,第3泡之后开始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0.
以非极性柱Rxi-5Sil MS为第一维柱,中等极性柱Rtx-200为第二维柱,对普洱茶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普检索图库与全二维特有结构信息谱图,鉴定出相似度大于800、含量≥0.1%的物质90种,占总峰面积的66.306%。研究结果表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的高分离度、高峰容量和高灵敏度,以及全二维分离特有的结构谱图特征,非常适合于普洱茶粉中复杂挥发性组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