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省新英湾红树林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样方方法,对海南省新英湾红树林的红树植物种类和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确定有真红树7科11种,半红树植物2科3种;群落类型有红海榄群落、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群落及桐花树+白骨壤群落3种,红树林群落演替系列是桐花树+白骨壤(前沿向海带)→红海榄群落。  相似文献   

2.
采用卫星影像图与实地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东寨港的红树林植物种类和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有红树植物17科27种,群落类型有红海榄群落、白骨壤群落、无瓣海桑+海桑群落、秋茄群落、海莲群落及角果木群落6种,红树林群落演替系列是:白骨壤群落(先锋群落,前沿向海带)→红海榄群落→海莲群落→角果木群落。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红树植物,更好地完善有关红树林植物的资料,从而促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能可持续地发展,采用显微镜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6种红树植物(海莲、卵叶海桑、正红树、角果木、拉关木、白骨壤)的叶片气孔密度与长度。结果表明,6种红树植物的叶片形成了适应海岸潮间带生境的结构,除卵叶海桑和拉关木上表皮存在气孔外,其余植物气孔均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器均为椭圆状;6种红树植物的下表皮气孔密度大小为海莲>卵叶海桑>拉关木>白骨壤>角果木>正红树;气孔长度大小为正红树>角果木>海莲>拉关木>卵叶海桑>白骨壤;叶片上气孔分布情况较为均匀,无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4.
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和变化直接影响着沿海的生态环境安全。本文对海口市五源河湿地公园的红树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有植物12种,分属10科12属,其中人工林群落本土红树植物有红海榄、秋茄树、木榄、桐花树、老鼠簕和白骨壤,人工群落外来种红树植物有无瓣海桑、拉关木,半人工群落半红树植物有黄槿、海杧果、玉蕊和阔苞菊等;五源河红树植物物种组成相对简单,生长发育成单层群落,林下植被主要有铺地黍、鱼藤、蕹菜等。此次对五源河湿地生态与红树植物群落现状的调查,可为五源河湿地公园红树植物群落的演替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和变化直接影响着沿海的生态环境安全。对海口市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红树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得出共有植物种12种,分属10科12属,其中,人工林群落本土红树植物:红海榄、秋茄、木榄、桐花树、老鼠簕和白骨壤;人工群落外来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拉关木;半人工群落半红树植物有黄槿、海杧果、玉蕊和阔苞菊等也有分布。五源河红树植物物种组成相对简单,生长发育成单层群落,林下植被主要铺地黍、鱼藤、蕹菜等。以此次对五源河湿地生态与红树植物群落现状的调查能为五源河湿地公园红树植物群落的演替与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的红海榄纯林、红海榄+白骨壤、红海榄+木榄以及红海榄+木榄+白骨壤混交林中的红海榄为对象,采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β分布,Γ分布函数及地径分布特征数对红海榄的地径分布规律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5种分布函数对不同群落类型中红海榄地径分布的拟合效果不同,β分布能较好地描述红海榄的地径分布规律,拟合效果最好;不同群落类型中红海榄地径分布的偏度均为正偏,峰度大部分为负值;随着林分平均地径的增大,相对最小地径值呈递增趋势,而相对最大地径值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角果木(Cerops tagal)和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2种红树对不同低温胁迫生理响应的差异,为2种红树的引种造林提供依据。【方法】以角果木和红海榄2种热带红树植物的枝条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12,8,4,0,-4和-8℃的低温胁迫处理,以常温(25℃)下的枝条为对照,测定2种红树叶片的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随胁迫温度降低,2种红树的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电导率表现为温度≥0℃时小幅波动,<0℃时快速升高;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于8℃达到峰值。胁迫过程中,红海榄的POD活性始终高于角果木,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和MDA含量始终低于角果木。【结论】角果木和红海榄通过提高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来提高植物体的防御能力和减轻0℃以上的低温伤害,但2种红树均易受0℃以下低温的影响并产生冻害;红海榄的抗冷害能力强于角果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深圳鹿咀红树林资源现状。[方法]采用路线法和样方法进行野外实地调查。[结果]深圳鹿咀共有红树植物8科10属11种,其中真红树植物5科6属7种,半红树植物4科4属4种。群落类型有海漆+黄槿群落、海漆+秋茄群落、无瓣海桑群落、黄槿+海漆+秋茄群落、海漆+桐花树群落、海漆+海桑+秋茄群落、黄槿+海杧果群落、无瓣海桑+木榄+秋茄群落、白骨壤+桐花树群落、黄槿+海漆+假茉莉群落、木榄+秋茄群落以及海漆+黄槿+老鼠簕群落共12种主要群落类型。[结论]深圳鹿咀红树林资源丰富,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文昌清澜自然保护区3个红树植物群落,并就保护和恢复文昌清澜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提出了建议。调查结果显示,文昌头苑3个样地红树植物群落共有植物种6科8属11种,其中第1个红树植物优势种为木果楝、尖瓣海莲、榄李和海莲;第2个红树植物优势种为榄李和软叶海桑;第3个红树植物优势种为海莲和榄李。3个样地红树林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相对简单,植物数量较多,发育较好,发育成复层群落,群落覆盖度在60%~85%。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月,对惠州市惠东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群落调查,共布设7条调查断面,21 个100 m2调查样方。对红树林样地内的红树植物进行测量,记录红树种类、胸径、株高、密度尧、树型组成比例等指标,并进行重要性以及多样性等常规的群落分析,判定该地区植被的生长特征并研究其演替动态变化。调查数据表明,该区域的红树林具有内侧往外侧发展演替的趋势,同时该区域的红树林具有从陆缘往海缘发展演替的趋势。该红树林区域总体以白骨壤(Aricennia marina)与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优势种,桐花树(Aegileras corniculaturn)、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以及秋茄(Kenaelia candel)也有一定分布优势,另外有卤蕨(Acrostichum aureum)以及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的零星分布。该区域的红树林群落主要由白骨壤+桐花树群落、白骨壤+无瓣海桑+老鼠簕群落以及无瓣海桑群落3种群落构成。该区域的红树林群落中,本土树种与外来树种具有自己原有的优势群落,在长期的群落发展中有各自向对方群落区域发展的趋势,最终形成本地物种-外来物种共同生长的群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特呈岛红海榄纯林、红海榄+白骨壤、红海榄+木榄混交林群落中红海榄树冠一级枝、二级枝的水平及垂直分布格局以及分枝角度变化规律的分析,揭示了红海榄天然林树冠的分枝结构特点.结果表明:红海榄一级枝和二级枝的水平分布均遵从均匀分布.在垂直分布上,一级枝主要分布在相对着枝深度为0.5~1.0的范围内,其分布频率随着枝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二级枝在相对着枝深度为0.5 ~0.6处最多,且随相对着枝深度的增加,其分布频率呈现波浪状的变化趋势.不同群落类型中红海榄一级与二级枝条分枝角度的频率分布格局均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秋茄、白骨壤、桐花树等3种红树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为阐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红树植物的生长及其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提取3种红树植物根际土壤及同一区域非根际土壤宏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1)4组土壤样本共鉴定出细菌39门、55纲、126目、244科、511属,非根际土壤样本OTU数目大于3组红树植物土壤样本,同时其在观测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上也表现出了更高的丰富性与多样性;(2)4组土壤样本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大于60%,占据绝对主导地位。4组土壤样本之间相比较,秋茄根际土壤样本中厚壁菌门和梭杆菌门有更高的丰度,桐花树根际土壤样本里变形菌门的丰度有一定优势,白骨壤根际土壤样本里拟杆菌门的丰度高于其他3组。非根际土壤样本里的芽单胞菌门略微占有优势,但是其在拟杆菌门的丰度却低于3组根际土壤样本;(3)PCA分析发现桐花树与白骨壤根际土壤的群落组成较为接近,4组样本的根际细菌群落对应的COG类目大致相同。【结论】红树植物非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有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树植物在淡水环境中土壤微生态变化,评价红树植物适应性,为红树林在淡水区域引种和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和磷脂脂肪酸标记法(PLFA),探讨淡水驯化条件下红海榄(Rs)、白骨壤(Am)、拉关木(Lr)、秋茄(Kc)、桐花树(Ac)5种不同红树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揭示红树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淡水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5种红树植物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代表微生物整体代谢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由高到低顺序为AmKcAcRsLr,Am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最强;5种红树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类型最多为多聚物;而采用PLFA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5种红树植物共检测到17种PLFA生物标记,16∶0含量最高,Am土壤总PL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红树植物;土壤特征微生物分布量最大是细菌;主成分分析表明Lr、Am位于同一主成分,与Biolog研究结果类似。【结论】淡水驯化条件下红树植物土壤质量明显优于无红树林裸滩(CK),5种红树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多聚物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主要利用碳源。表征细菌的生物标记含量最多,在根际土壤微生物中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细菌。  相似文献   

14.
真红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与其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真红树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以常见真红树林树种为研究对象,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叶片细胞间CO2浓度(Ci)、叶面温度(Tl)、叶面水气压亏缺(Vpdl)、蒸腾速率(Tr)等指标。结果表明:1)白骨壤、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的Pn日变化呈"双峰"趋势,秋茄的接近"双峰",红海榄为"单峰";2)以Gs(X1)、Ci(X2)、Tr(X3)、Vpdl(X4)、PAR(X5)、Tl(X6)与Pn(Y)进行多元逐步分析得最优回归方程,白骨壤:Y=4.419+0.07 X5-6.429 X4+0.813 X6-0.064 X2+0.668 X3(R=0.969**),红海榄:Y=-8.035+32.787 X1-0.053 X2-3.503 X4+0.945 X6(R=0.963**),木榄:Y=13.528+40.28 X1-0.045 X2(R=0.938**),秋茄:Y=21.211-0.055 X2+18.951 X1+0.001 X5(R=0.975**),桐花树:Y=63.637-0.448 X1-0.053 X2+1.995 X3+1.770 X4+0.001 X5-1.461 X6(R=0.990**),无瓣海桑:Y=27.368-0.067 X2+20.081 X1(R=0.985**);3)白骨壤的Pn与Ci和PAR相关关系最强,其中与Ci是负相关关系,与PAR是正相关关系。红海榄、木榄和无瓣海桑的Gs和Ci对Pn的影响最大,分别是正相关和负相关。秋茄Ci与Pn的相关关系最强,为负相关。桐花树Ci、Tr及Tl与其Pn的偏相关显著性水平高。  相似文献   

15.
白骨壤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并检测其抗菌活性,为红树植物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北部湾北仑河口红树植物白骨壤为试验材料,通过传统稀释涂布法和16S rRNA序列鉴定分析其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通过发酵得到内生细菌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并采用牛津杯法测试内生细菌次生代谢产物对5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白骨壤的果实、花、根、叶和皮等部位共分离到61株内生细菌,隶属于3门4纲12目16科20属36种,其中有8株潜在新种,放线菌是白骨壤内生细菌的优势类群。各部位的内生细菌数量排序为果实花皮根=叶,果实的内生细菌共10个属,占总属数的50.00%。36株细菌至少对1种指示菌株具有抑菌活性,有4株细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其中文昌小单胞菌YA350对枯草芽孢杆菌和扩展青霉的抑菌活性最强。【结论】从白骨壤的果实、花、皮、根和叶部位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多样性较丰富,且部分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可作为开发新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镉(Cd)和磷(P)交互作用对白骨壤幼苗体内Cd亚细胞分布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一年生白骨壤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不同亚细胞组分,氮蓝四唑法、愈创木酚法、分光光度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叶绿素、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的增加,白骨壤幼苗体内各亚细胞组分的Cd含量逐渐增加,其中细胞壁和可溶性组分中Cd含量增加较多,就分布而言,大部分的Cd(占整个植株的65.23%~96.92%)分布于白骨壤幼苗的根部。Cd集中分布于根中,表明细胞壁的固定及液泡区室化是白骨壤幼苗对Cd的解毒机制之一。研究也发现:外源P能促使Cd向液泡转移,同时提升了植株的抗氧化能力,表现为白骨壤植株SOD、POD活性增加、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升高。外源P能够缓解Cd对红树植物白骨壤的影响,增强白骨壤对Cd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4种红树植物幼苗——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Kandelia candel)的叶片解剖结构,揭示其适应滨海盐渍环境的机理。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具有适应海生环境的共同叶片结构特征:具较厚角质层,表皮之内有贮水组织的内皮层,气孔下陷,有发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同时,4种植物又各自表现出与其生境相适应的叶片形态特征:秋茄为等面叶,白骨壤和桐花树上下表皮具盐腺,白骨壤密被表皮毛,桐花树和秋茄树叶片结构中有木栓瘤结构,木榄和秋茄叶片含晶体。单宁含量大小为秋茄、桐花树、木榄、白骨壤。该研究为红树植物的生态功能、分类、生境、移栽以及湿地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邱治军  王旭  杨怀  张永明  王旭  周光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86-11288,11339
通过研究热带风暴对海南岛东寨港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人工红树林及角果木(Ceriops ta-ga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天然红树林群落结构的影响表明,热带风暴后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树高、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平均值分别减少2.8%、14.3%、12.1%,枝下高增加60.0%;角果木-红海榄天然林的树高增加8.3%,东西冠幅、南北冠幅无变化,枝下高增加20.0%;热带风暴对人工林的影响比天然林大;热带风暴前后不同树种的树高增长顺序为角果木〉红海榄〉无瓣海桑〉海桑;对冠幅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角果木〈红海榄〈海桑〈无瓣海桑;对枝下高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角果木〈红海榄〈海桑〈无瓣海桑;在热带风暴的影响下,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凋落的生物量损失平均为0.22t/hm2,干生物量损失平均为0.13t/hm2;角果木-红海榄天然林生物量损失极小。总体而言,人工林中海桑的抗风性优于无瓣海桑,天然林中角果木的抗风性优于红海榄,天然林的抗风性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9.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带上特有的森林群落,为极其独特的生态系统。海南红树林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有红树植物38种,其中真红树植物26种,半红树植物12种,属典型的东方群系。因环境破坏、生境丧失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多数物种的生存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群落结构日趋简单;水椰Nypa fruticans、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a、海南海桑Sonnerati hainanensis等物种已处于濒危状态。笔者由此提出"两个核心+四个层面"的恢复手段,即建立种质资源保育基因库、采取红树林复合种植模式、完善红树林立法体系、加强红树林科研深度、提高遥感技术利用水平以及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等多种保护策略,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和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南东寨港几种国外红树植物引种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我国华南沿海防浪护岸林体系工程建设试验性引进优质红树植物资源,旨在提高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工程质量和增强生物工程体系的抗灾、减灾能力.从生物生态学特性、生长适应性、树高、地径的生长量以及开花结实情况,初步分析了海南岛东寨港从澳大利亚和墨西哥引进的几种红树植物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拉关木、直立柱果木和阿吉木在该地区可开花结果,其中拉关木生长表现量优,为一种耐高盐度的速生树种,根据寒害调查情况,拉关木和澳洲白骨壤有较耐寒的生长特性,具北移栽培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