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对牛大力种子苗生产的物种选择、产地环境、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炼苗移栽、包装运输和档案记录等方面进行规定,明确各个生产过程的最优方法和指标,以规范牛大力种子苗的生产,为提高牛大力种子苗的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遵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宗旨,规范南药牛大力组培苗生产的物种选择、组织培养、瓶内炼苗、瓶外炼苗、出圃、装框、运输和档案记录,旨在提高南药牛大力组培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牛大力种子发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牛大力种子检验和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分别进行不同种子处理在同一光照培养箱中的发芽试验和不同基质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不同种子处理及河沙、赤红壤和石灰土等不同萌发基质对牛大力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清水浸种为较好的牛大力种子处理,种子平均发芽率达61.25%;其次为40℃水浸种,种子平均发芽率为59.75%;而磨伤后清水浸种,种子平均发芽率仅42.50%;不磨皮、不浸种的对照组种子平均发芽率仅35.50%。河沙为较好的牛大力种子萌发基质,播种后35d就开始发芽,种子平均发芽率达55.00%;其次为石灰土,播种后38d开始发芽,种子平均发芽率达43.50%;而赤红壤播种后40d陆续发芽,种子平均发芽率仅37.00%。[结论]牛大力种子直接用清水浸种处理后发芽效果较佳;用河沙作萌发基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发芽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对药材种植GAP的要求和调研的结果,在试验的基础上,该文系统总结了牛大力的栽培环境条件、种子质量标准以及栽培技术,以期为牛大力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药材初加工在中药生产环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为筛选牛大力块根的最佳初加工方法,该文采用RP-HPLC法测定了不同初加工方法处理的牛大力块根中高丽槐素的质量分数,并观察记录了牛大力外观性状和干燥时间.研究结果显示,60℃烘干牛大力横断面呈灰黄色,质地也较密实且硬,高丽槐素质量分数最高,为0.100 4mg/g,其次为30℃烘干和晒干处理的,烘干温度高于60℃时随温度升高高丽槐素质量分数降低;蒸煮处理中以蒸45min处理的牛大力中高丽槐素质量分数最高,但其质量分数仅为0.007 1mg/g,煮处理的质量分数显著低于蒸处理.牛大力最适宜的初加工方法为趁鲜切片60℃烘干.  相似文献   

6.
复合磁电场对牛大力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电场强度、磁场强度、时间为试验因素,采用L93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电磁场复合诱导对牛大力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对牛大力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最佳诱导参数为电场强度50 kV、磁场强度1300Gs、诱导时间20min,发芽率可达到92.5%。  相似文献   

7.
从种子采收、贮存、浸种等方面介绍了牛大力恒温保湿催芽育苗技术。采用该技术,牛大力种子催芽效果好,可以实现产地采种、异地育苗,克服非产地育苗因早春气温偏低出苗延迟的问题。同时,结合轻基质无纺布育苗容器杯点播育苗发芽率高,且出圃合格苗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五华县鸿图嶂林场于2012年探索牛大力林下栽培技术,每667 m2产牛大力干品约2200kg,每667 m2收种子12 kg左右,每667 m2产值40 00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该文总结了牛大力林下种植技术,主要包括建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挖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的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实践研究,制定了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母株选择与处理、种植管理、授粉、护果、病虫害防治、种子采收、种子加工、种子质量及检验、包装、贮藏和运输等方面开展研究,明确种子生产过程各个关键环节最优方法和指标,以规范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为其种子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业科技进步的载体。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对种子质量实施监督管理,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种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实施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可以达到规范种子企业行为,净化种子市场,预防假劣种子坑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饮料的解渴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功能性饮料越来越多的受到大家的青睐。牛大力绿茶保健饮料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效果,具有一定开发空间和市场前景。文章介绍牛大力生长、种植及在广西的分布情况,简述牛大力的传统利用方式和现代研究成果,分析牛大力绿茶保健植物饮料生产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为牛大力、绿茶资源的新产品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牛大力种子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牛大力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方法]以牛大力种子为外植体,采用以芽繁芽途径,比较3种不同种源牛大力种子无菌发芽率、继代增殖、生根培养的表现差异。[结果]以MS+6-BA 0.4 mg/L+NAA 0.2 mg/L为诱导培养基,种子无菌发芽率分别为98.23%、92.13%和95.01%;以改良MS+6-BA 0.6 mg/L+IBA 0.3 mg/L+KT 0.2 mg/L为继代增殖培养基,添加半胱氨酸8 mg/L,FeSO_4·7H_2O加至MS用量的1.2倍,增殖系数分别达5.57、3.20、5.30;以1/2MS+NAA 1.0 mg/L+IBA 1.5 mg/L、1/2MS+NAA 1.0 mg/L+IBA 3.0 mg/L、1/2MS+NAA 1.5 mg/L+IBA 1.0 mg/L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分别达78.00%、67.33%、70.33%;生根苗移栽在V黄心土∶V细河沙∶V泥炭土=8∶1∶1基质中培育60 d后,成活率分别达94.00%、85.43%和89.97%。采用控根容器培育大苗,可实现育苗与种植同步。[结论]该研究为牛大力种苗快速繁殖及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牛大力,中药名,属于豆科藤属植物。该植物以根入药,全年均可采,但以秋季挖根为主,将采挖获得的牛大力根清洗后进行切片,晾干或先蒸熟后再晾干。祖国医学中,牛大力有补肾、润肺、强筋活络等功效,多用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并对肺热、肺结核、慢性肝炎等有疗效,是食药兼用的植物。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对中草药牛大力需求量进一步扩大。利用中草药牛大力进行人工育苗种植的面积在扩大,种苗的需求也在加大。为此,进行恒温保湿催芽育苗技术的探讨意义重大。其主要是从种子的采收、贮存、浸种等方面出发,结合有关育苗技术进行点播育苗,实现产地采种、异地育苗,有助于克服非产地育苗早春气温过低引起的出苗延迟。本文将从牛大力人工种植出发,分析恒温保湿催芽育苗技术在牛大力人工种植中的应用效果,为中草药牛大力的栽培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规范云木香良种繁育,保证云木香种子种苗质量,进而提高云木香药材质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规定和标准,从建立云木香良种繁育基地及管理制度、云木香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分级繁育制度、原种生产注意事项、云木香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等对云木香良种繁育制度建立进行探讨,形成生产实践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5.
在优良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除严格的生产程序之外尚需严格的种子质量检验.通过规范、标准的检验来实现对农作物种子从种到收的全程质量评价和监控.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牛大力的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从牛大力的化学成分、作用和功效、牛大力的组织培养等方面概述了目前牛大力的研究概况,为今后牛大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戴铮 《甘肃农业》2004,(10):118
推行种子认证制度 ,是改革现有种子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的种子质量管理体系的重大举措。推行种子认证制度 ,能大力推进种子企业规范自律行为 ,加强种子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从而全面提高种子质量 ,推行种子认证制度 ,消除技术壁垒 ,促进国际种子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种子质量是否合格,种子市场秩序是否规范等,均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和农业的快速发展,相关种子管理部门逐渐开始加强种子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了种子质量,同时也对种子市场秩序的规范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就当下我国种子质量管理和加强市场秩序规范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种子是现代农业生产与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严格规范种子质量检验的程序,科学制定执行监管机制,确保用种安全。  相似文献   

20.
对强化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作为农业生产最直接的原材料,在农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粮食稳产的基本保障。种子的质量又与农业生产安全问题、农民收入问题、以及整个农业环境稳定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对种子的质量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是相关农业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关乎农业生产链的健康发展。强化种子质量监督管理,有利于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规范相关企业的生产行为,保障种子市场的纯净,进而保证整个农业生产体系的安全。本文从种子市场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出发,对强化种子质量监督管理提出几点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