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解保康不同等级绿茶的品质特征及其差异,收集保康绿茶一级茶样4个、二级茶样4个,联合采用感官审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质色谱联用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系统测定分析了其香气成分、滋味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显示:一级绿茶的感官总分均高于90分,二级绿茶低于90分,感官品质得分与市场所定等级一致;一级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均值均高于二级绿茶,只有非酯型儿茶素总量略低于二级绿茶;不同等级绿茶中咖啡碱、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含量均值有显著差异,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均值无显著差异;8个茶样共检测到64种香气化合物,包括醇类13种、醛类9种、酮类5种、烯类12种、芳香烃6种、酯类15种和其他类4种,其中醇类物质平均含量最高,酯类其次,含量较高的成分有芳樟醇、香叶醇和己酸顺式-3-己烯酯;进一步主成分分析发现,4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9.608%,其中第1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45.080%,综合了β-紫罗酮、邻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二甲基戊酸甲酯和顺-茉莉酮的贡献,主要反映绿茶中的花果香及特有芳香;一级绿茶醇类和酯类香气化合物的平均含量低于二级绿茶,醛类、酮类、烯类、芳烃类和其他类香气化合物含量均高于二级绿茶.  相似文献   

2.
遮荫和施肥对夏茶醇系香气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叶香气与其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在茶叶香气成分中,醇系香气物质占据了重要地位。试验表明,岭头单丛茶鲜叶中含量较多的香气物质有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以及香叶醇和萜品醇;在肉桂茶香气中,橙花叔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这3种醇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共占香气成分总量的50%以上;香叶醇、萜烯醇类物质、芳环醇(如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a-萜品醇等都是组成和影响祁门红茶香气的主要芳香物质;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等是韩国传统绿苯Jacksol茶的主要香气成分。由此可见,醇系香气物质对茶叶品质有着重要的影…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探究该品系红茶的香气特征。结果表明: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夏季一芽一叶工夫红茶共检测出39种主要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酯类、酮类、杂氧化合物与烯烃等,其中醇类、醛类、酯类是该红茶香气的主要成分,占香气总量的84.28%。该品系红茶香气类型与中阿杂交的大吉岭及云南红茶属于同一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乙醇、β-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2-正戊基呋喃、β-环柠檬醛、β-紫罗酮及苯甲醛等和相对含量较少的壬醛、柠檬烯、β-月桂烯、顺-茉莉酮、橙花醇、α-雪松醇、苯乙醛、α-萜品醇等都呈花果香,是花果香型红茶的主要成分,表明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夏茶鲜叶制工夫红茶花果香浓郁、香气好,具有开发高香优质红茶的潜质。  相似文献   

4.
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选用云南省内市售的36个普洱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富集其香气物质并用GC-MS分析香气成分;结合香气感官审评结果,研究了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组成,并比较了陈香普洱茶与其它普洱茶在香气成分上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感官审评确定了具有陈香的普洱茶样品5个;这些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为主(两种成分之和>40%),主要香气成分有1,2,3-三甲氧基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β-萜品醇、环氧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3,4-二甲氧基甲苯、1,2-二甲氧基苯、雪松醇、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β-芳樟醇、1,2,4-三甲氧基苯、β-紫罗酮、α-法呢烯等;与其它普洱茶相比,陈香普洱茶中的β-芳樟醇、癸醛、壬醛、水杨酸甲酯、3,4-二甲氧基甲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以及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等成分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其它普洱茶,而β-萜品醇、雪松醇、β-紫罗酮、1,2,4-三甲氧基苯、1,2-二甲氧基苯、1,2,3-三甲氧基苯以及长叶烯等明显低于其它普洱茶。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探究历史名茶六安瓜片不同等级间香气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选用内山六安瓜片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茶叶样品,以SDE法提取香精油,使用GC-MS配合标样做定性分析,加入癸酸乙酯为内标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4个等级的茶叶香精油中共鉴定香气成分96种,包括20种醇、18种酯、17种烯烃、16种醛、12种酮、7种杂环化合物和少量酸类;主要成分为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β-紫罗酮、己酸-顺-3-己烯酯、苯甲醛、棕榈酸、芳香醇氧化物Ⅰ型、β-环柠檬醛、α-紫罗酮、顺-3-己烯-1-醇、庚醛和壬醛;从特级、一级、二级至三级,香气成分个数分别为79、60、55个和47个,相对于内标的含量分别为695.94、579.90、541.69和268.50,香气成分个数和香气总含量呈梯度递减;4个等级茶叶的共有高含量香气成分为芳樟醇、橙花叔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己酸-顺-3-己烯酯,其含量随着等级降低而减少。六安瓜片的香气化合物包含多种类型且存在一些较稳定的高含量香气化合物,显露清香高爽的香型特征,但4个茶叶等级之间香气组分和含量的差异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桂花龙井茶和柚子花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姚珊珊  郭雯飞 《茶叶》2005,31(4):228-232
分析了用特级炒青绿茶窨制的抽子花茶和用龙井茶加工的桂花茶的香气成分和其他的一些成分,阐明这两种特种花茶的香气化学特征以及其加工工艺对生化成分的作用。柚子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萜烯醇类和含氮化合物(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如芳樟醇、橙花叔醇、法尼醇等。桂花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紫罗酮类、醇类和酯类,如β-紫罗酮、α-紫罗酮、二氢β-紫罗酮、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软脂酸甲酯等。  相似文献   

7.
用GC-MS分析了散茯茶发花过程中的香气组成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亚麻酸甲酯、棕榈酸等酸酯类化合物和大部分的醇类化合物的含量都随散茯茶发花进程而增加,其中1-辛烯-3-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芳樟醇氧化物Ⅱ等化合物尤为显著。这些化合物含量的增加对形成散茯茶的特征香气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小叶种夏秋茶渥堆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采用浙江省小叶种的夏秋茶鲜叶加工的晒青茶为原料进行渥堆加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质联用分离鉴定技术,分析渥堆过程中在制茶样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制茶样中共检测到8类物质,包括萜烯类及其衍生物、烷烃类、芳香族、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酸类,其中主要成分是萜烯类及其衍生物,成品阴干茶样中其含量高达70.20%。香气物质总数在渥堆10天后达到最大值(47种),其相对百分含量渥堆5天后达到最大值(95.78%)。对后发酵过程中的甜香香型有贡献的物质可能是:3-辛酮、3-蒈烯、芹子烯等,其含量均随着甜香的加强而呈增加趋势。阴干茶样中检测到的新增的香气成分:正己醛、甲基环戊烷、庚醇、2-正戊基呋喃、异佛尔酮。小叶种后发酵茶的香气特征性成分有:α-柏木烯、β-柏木烯、α-古芸烯、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雪松醇(柏木醇)等,主要是萜烯类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9.
英德红碎茶香气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MS技术,分析了美德红碎茶(云南大叶为原料)香气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37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合量约占香气发挥油总量的64%,其中萜烯醇类含量为50%。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反)-2-已烯醛、苯己醛、橙花叔醇、(顺)-3-已烯醇、β-紫萝酮 (顺)-茉莉酮、水杨酸甲脂等香气化合物组分为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柚子皮茶的香气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此  郭雯飞  韩孝坤  方守龙 《茶叶》2006,32(4):193-197
柚子皮经与绿茶和红茶加工制成柚子皮茶,其香气独特、浓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提取柚子皮和4种柚子皮茶的精油,进行气相色谱和气质联机分析,共鉴定出39种香气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月桂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柚子皮中含有茶叶原有香气的多种成分,窨制后使产品的花香更明显。文中对柚子皮和4种柚子皮茶的香气成分及其含量和窨制效果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选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12个龙井茶,以SDE法提取茶叶香气,用GC-MS配合标准样品定性和定量分析,再以聚类分析探讨产区之间茶叶香气组成及含量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西湖产区龙井茶香气组分的数量较多、香气含量较高,尤其是芳樟醇、己酸叶醇酯、β-紫罗兰酮、橙花叔醇、苯甲醛、壬醛、香叶醇、雪松醇和反式呋喃型芳樟醇氧化物9种重要香气组分的含量较高。以这9种组分的含量为变量,以茶样为实体,作聚类分析。将13个茶样分为两组,来自西湖产区的6个龙井茶样和来自钱塘产区、越州产区的茶样各1个茶样聚为一组;其余5个茶样聚为一组。双浦镇虽属于西湖产区,但该地龙井茶香气和西湖产区的龙井茶样有一定差异;敬亭绿雪不能和西湖产区龙井茶聚为一类。据此认为:(1)原产地的西湖龙井茶香气的成分多、含量丰富;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龙井茶香型比较接近,各有一个优质茶样与西湖产区龙井茶聚为一类;敬亭绿雪距离原产地远,其香气组成与西湖产区龙井茶差别大。(2)可以选用合适参数,再以多元分析方法明确揭示几个茶区龙井茶香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茶叶实物标准样对于客观准确地鉴别茶叶品质是不可或缺的,简述湖南红茶实物标准样制备流程,并分析其感官品质特点及生化成分。结果表明,湖南红茶特级标准样氨基酸含量最高,滋味甜醇甘鲜,鉴定出的110种挥发性香气物质中萜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样,香气表现为嫩甜香浓郁持久;湖南红茶一级标准样水浸出物和儿茶素含量最高,滋味醇厚甘爽,鉴定出114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各类挥发性成分含量居中,呈现出纯正甜香;湖南红茶二级标准样滋味成分含量相对较低,滋味甜醇尚浓,鉴定出109种挥发性香气物质,来源于脂肪酸和类胡萝卜素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样,表现为甜香带花香。本研究可为湖南红茶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十大名茶”感官品质分析及风味轮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收集了浙江省特别荣誉名茶西湖龙井和浙江省十大名茶2013年不同等级的78个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感官审评发现,浙江省"十大名茶"随着等级下降,茶叶风味品质逐渐降低,级差明显。对不同样品的理化成分按照等级进行一般判别分析,趋势较好。文章对浙江省"十大名茶"的香气、滋味类型,香气和滋味中的缺陷类型与数量进行了归纳与统计。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浙江省"十大名茶"品质特征,对各个名茶的香气、滋味类型进行了解析与重构,首次绘制完成了浙江省"十大名茶"香气、滋味风味轮。  相似文献   

14.
钾和镁对乌龙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镁肥可使乌龙茶的产量提高9%—38%;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也有所提高;茶多酚含量因施钾而增加因施镁而减少,但酚/氨比均趋于合理,提高了乌龙茶的适制性。施钾、镁肥还改善了乌龙茶的香气组成,使橙花叔醇等香气成分的含量明显升高。乌龙茶的等级与其含镁量呈显著正相关,即品质好者其含镁量也高。文中还对钾、镁对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和在乌龙茶产区施用钾镁肥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lfactometry)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组成及相对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GC-MS/GC- Olfactometry/RI法能有效地鉴别和确认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中香味化合物的类别、香味强度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的香气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差异,绿茶中有34种嗅感物质,其中叶醇、2-乙基己醇、苄醇、1-辛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是其主要呈香物质;绿茶鲜汁饮料含有37种嗅感物质,主要呈香物质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Z)-2-庚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  相似文献   

16.
采摘“春闺”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原料,按烘青绿茶工艺制样。连续3年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春闺”品种适制绿茶,制绿茶干茶紧结,色泽绿润,味醇爽回甘,茶汤有特殊的花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富集其香气物质,并利用GC-MS进行香气成分鉴定,结果表明,春闺烘青绿茶共鉴定出70余种香气化合物,其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20.2%)、α-法呢烯(16.96%)、吲哚(13.57%)、反-β-罗勒烯(6.74%)、己酸叶醇酯(3.99%)、壬醛(2.03%)、2-甲基-6-亚甲基-1,7-辛二烯-3-酮(4.61%)、顺-茉莉酮(2.13%)、苯乙醛(1.35%)、己酸己酯(1.28%)、石竹烯(1.34%)等;与绿茶对照种“福鼎大白茶”对比分析发现,春闺绿茶的醇类组分(21.85%)远高于福鼎大白茶绿茶(6.56%),烯烃类(37%)和含氮化合物(15.15%)也比福鼎大白茶绿茶高;而醛类、酮类、酯类、杂氧化合物等低于福鼎大白茶绿茶。  相似文献   

17.
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了解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红茶代表性样品和典型外省样品,采用电子舌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红茶样品滋味进行评定及化学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可视化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嫩度等级和不同滋味类型湖南红茶化学成分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多酚、茶褐素、氨基酸组分总量、鲜味氨基酸、茶氨酸、茶黄素等含量可作为区分湖南红茶和外省红茶的主要滋味成分,其中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黄素等含量湖南红茶显著高于外省红茶。(2)一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除氨基酸、茶褐素外,其他主要滋味成分均显著低于二级茶样;二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在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上表现突出;三级湖南红茶以儿茶素组分总量、糖类化合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以茶多酚、氨基酸、茶褐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低。(3)“甘鲜味”茶汤中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总量、非酯型儿茶素、EGC、茶黄素显著低于“略苦(浓)”茶汤。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红茶产品的分类鉴别和滋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勐海不同产区晒青秋毛茶品质差异,以布朗山、西定乡、南糯山、勐混镇、格朗和乡等五个产区秋季一芽三叶茶鲜叶加工晒青毛茶,对茶样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和内含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勐海不同产区晒青秋毛茶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上存在着差异性,临近产地之间品质也各有差异;其中产于布朗山的晒青毛茶水浸出物(42.38%)和...  相似文献   

19.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比较了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两种典型白茶及同一品种鲜叶制成的绿茶、红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白茶与绿茶、红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白茶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在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中含量分别达到70.74%和60.13%,明显高于绿茶(27.56%)和红茶(45.30%);白茶的酯类含量高于绿茶和红茶,醛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等含量低于绿茶和红茶,酸类、杂氧化合物等在白茶中未检出。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苯甲醇等是白茶香气的主要成分,分别占白毫银针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70%、23.47%、5.87%、7.06%、2.02%,分别占白牡丹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40%、11.94%、10.72%、6.80%、2.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