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绥化地区从1977年开始引用黑白花奶牛冻精改良黄牛,累计受配母牛33.1万头次,准胎27.2万头次,平均受胎率82.3%;累计得改良牛19.9万头,其中1代改良牛9.96万头,2代改良牛5.98万头,3代改良牛3.98万头,已晋级奶牛2.39万头。 多年来,由于坚持以挤奶促改良,促进了黄牛的发展。1987年黄牛存栏已由1981年14万头,发展到27.3万头,改良牛占黄牛存栏的41.3%,晋级奶牛的改良牛和参加挤奶的改良牛累计产鲜奶13万吨,增值5850万元;累计出栏改良肉牛60059头,为市场提供牛肉6900吨,为社会创产值2760万元。  相似文献   

2.
陇县山地黄牛,个体小,生产性能低,经济价值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县从1983年起大面积开展了黄牛奶用改良工作。截止1986年底全县已累计奶改配牛13,000多头,产出各代奶杂牛5,800多头,其中建档的奶杂母牛达2,044头,1987年已有174头奶杂母牛投入挤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但是  相似文献   

3.
富裕县友谊乡东吉村,水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养牛业的优越自然条件。但是,过去主要饲养黄牛,以役用为主,体型小,生长慢,各项生产能低,经济效益差,群众说:“养牛不如卖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原来生产队饲养的黄牛放给各家饲养,有的农卢挑选产犊母牛开始挤奶自食,后来村里设了收奶站,农民利用自繁自养的黄牛开展改良、挤奶,把一部分体型较大,改良代数较高、乳房发育好,产奶多的改良牛转为奶牛,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群众养牛、改良、挤奶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到1985年来,全村养牛存栏达到1050头,比197  相似文献   

4.
邓川牛是洱源县的奶用黄牛品种,1954年开始引进荷斯坦牛进行级进杂交改良,1989年全部改良为邓川黑白花牛。2010年,全县存栏79047头,能繁母牛存栏47428头,牛奶总产量19.2万t,群体平均305天产奶4050kg,优秀个体产奶量突破8000kg,奶农收入达到5.9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5.
陇县黄牛奶用改良现状调查和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展历史 70年代我县纯种奶牛仅关山牧场饲养,难以满足乳品加工厂的需要,加之纯种奶牛成本高、风险大、技术性强,群众难以上规模.因此,我们于1981年对全县6 805头本地黄牛进行了群测,并提出了黄牛奶用改良. 1982年根据已故原西北农业大学邱怀教授等专家的指导建议,及时制定了<陇县黄牛奶用改良工作方案>,经陕西省科委同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至今.截止2000年底陇县黄牛奶用改良已形成了较大规模,全县累计改良配牛10.7万头,共产各品代黄改奶母牛5.3万头,其中:黑黄(HY)奶改母牛4.7万头,三品种后代(HSY)母牛0.6万头.目前,全县存栏黄改奶母牛8 639头,其中一代3 023头,二代2 159头,三代1 927头,四代1 095头,五代以上435头.全县自1985年黄改奶牛实现人工挤奶以来,累计投产黄改奶牛21 790头,共产鲜奶7.6万t,实现产值1.07亿元.黄改奶牛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全县奶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振兴县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10年,河南黄牛发展的10年。到1988年底农牧部门统计黄牛存栏772万头(应为789.9万头——编者),居全国首位,是1978年存栏309万头的1.55倍,年递增9.6%。适龄母牛达379.3万头,占黄牛存栏总数的49%,年成活犊牛189.1万头(应为166万头——编者),出售和自宰肉牛132.8万头,年产肉牛1.52万吨,牛皮91.6万张。在养牛头数逐年增加的大好形势下,黄牛由资源优势,开始转变成商品优势。由于价格和经济优势的作用,我省黄牛出现了改良热、选种选育热。目前农户养牛以种优、体大、膘好、口轻、母多为其主要特点,促进了母牛、幼牛、青年牛比重增加,牛群结构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7.
<正> 邓川黄牛是我国南方唯一的乳用黄牛品种,云南省洱源县从1954年引入荷兰牛改良,提高了该黄牛品种的产奶量,使养牛业有很大的发展。1977年底该县有牛35795头,比解放初净增79%,这两年发展更快,1979年10月总数达到40152头,适繁母牛占17200头,而挤奶母牛是7800头,其中各代杂种母牛3260头。改良牛在全县占17.7%,在坝区的7个公社占24%。根据1978年统计,该县  相似文献   

8.
陇县在陕西省科委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自1983年立题开展黄牛奶用改良工作以来,截止1988年底,用黑白花和西门塔尔公牛冻精共授配母牛22278头(次),产活奶牛11688头,占全县黄牛总头数的1/4;奶改母牛实行人工挤奶达625胎(次),超额164%完成了《方案》原定237胎(次)的任务指标;6年来全县通过奶改牛产奶和增值,已为社会增加经济收入251.28万元。陇县的牛改工作已引起全国政协、省市领导及有关部  相似文献   

9.
山西国有大同奶牛场是1957年建成的农垦企业,是大同市最大的牛奶生产基地.建场初,奶牛存栏只有202头,年产鲜牛奶36万千克,建场42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奶业生产及加工现已初具规模,奶牛年存栏已保持在1200头,总产奶达400多万千克,单产6000多千克.  相似文献   

10.
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4年之后,我县应用良种晋南公牛冻精配种改良本地黄牛,已繁殖了10690头后代。为了总结改良效果,推动黄改工作,促进黄牛生产,我们对全县冻精配种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概况 1987年底,全县黄牛存栏量达到38740头,比去年增长了6.6%,1984年到1987年4年间,年平均递增率为12.3%,达历史最高水平。目前全县繁殖母牛16171头,不同年龄改良牛存栏6800头。在黄牛冷配方面,随着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末全市黄牛存栏45.6万头,其中可繁母牛24.5万头,分别比1993年增长35%和47%,黄牛占大家畜的比重为96.6%。肉牛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1997年全市出栏肉牛10.35万头,比1993年增长115.6%。全市肉、奶总产量分别达到...  相似文献   

12.
<正> 灵璧县共有17万农户,大家畜存栏15.8万头,其中黄牛12.7万头,占大家畜总数80.4%,能繁殖母牛5.6万头,占黄牛总数44.1%.该县黄牛属华北牛类型中的一个类群,体型小、役力弱、生长发育慢。为了改变这些缺点,从1981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截止目前共冷配母牛40520头,近3年冷配头数连续突破万头,受胎率由1981年的42.3%提高到72.5%,已繁殖西门塔尔杂交牛2.1万头,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发育快,役用性能强,经济效益高,表现了明显的杂交优势,我县黄牛改良冷配工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从2001年度开始,扎鲁特组织实施草原黄牛攻关课题,全面推行黄牛冷配改良工作,本年度在全旗共布设黄牛冷配改良站(点)487处,培训技术人员1130人次;组群适龄母牛69740头,实配母牛58907头,受配率达84.5%,情期受胎率达84.7%,繁殖成活率达67.9%;冷配改良犊牛每头新增值500元,农牧民养牛户人均新增收入200元,纯经济效益达1150.854万元,达到扎鲁特旗首创、行业先进、效益显著要求,有力推动了以黄牛为主畜牧主导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的东北部。人口87.6万,耕地面积182.5万亩。大家畜存栏15.8万头,其中黄牛13.4万头,占大家畜总数84.8%,能繁殖母牛5.6万头,占黄牛总数41.2%。该县黄牛属华北类型中的一个类群,体型小,役力弱,生长发育慢。为了改变这些缺点,从1981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截至1990年9月,共冷配母牛  相似文献   

15.
赵成宝 《畜牧与兽医》2012,44(12):107-108
<正>1黄牛改良工作现状1.1养牛及牛群结构全县牛存栏1.78万头,其中黄牛及杂种肉牛1.25万头,当地品种牦牛1 600头,奶牛4 300头;牛出栏2 500头,其中肉牛2 300头,牦牛200头。现有基础母牛8 600头,其中黄牛及杂种牛4 400头,奶牛3 800头,牦牛460头;秦川牛、牦牛等种公牛存栏30头,本交适龄母牛2 000头,本交占总配种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以来,随着大畜战略与黄牛冷配措施的有效实施,带动了我区养牛业快速发展,存栏牛头数创历史新水平,并已逐步形成了农区重点发展西门塔尔牛、城郊重点发展荷斯坦牛的品种区域格局。2008年全区牛存栏已达83.61万头,其中荷斯坦牛为15.35万头,西门塔尔牛为40.05万头。全区奶牛生产商品奶14.58万t,平均每头存栏母牛提供商品奶337.11kg,较2006年初提高59.43kg。  相似文献   

17.
信息动态     
达县建立能繁母牛基地村社一头奶牛产奶量从原来的年平均单产4500千克增加到6300千克,胎间距由原来的一年半缩短到380天,由河北省鹿泉市畜牧局承担的科技成果推广计划课题″奶牛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近日通过河北省有关专家验收。据介绍,为了解决奶牛养殖中产奶量低,生殖性疾病多的问题,河北省四川达县金檀乡金窝村六社充分利用草山草坡量大面宽、秸秆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优质肉牛。目前,该社29户113人,黄牛存栏达95头,其中能繁母牛84头,饲养能繁母牛5~10头的有4户。该社近5年来共改良配种287头次,产杂交犊牛223头,养牛户平年增长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冷冻精液配种受胎率,加速黄牛改良,1983年我们对母牛发情、排卵和输精适期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摸索出陇南山区母牛的繁殖规律,受胎率有了明显提高。全年共授配母牛270头,怀胎229头,受胎率为84.8%,产活改良牛犊209头,繁殖成活率达77.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富裕县,地处嫩江左岸,有7个乡,3个镇,144个村,3.8万农户,26万人口,104万亩耕地,200万亩草原。水草资源丰富,交通方便,适于养牛业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大面积开展黄牛改良工作,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全县养牛业出现了大发展的新局面。1985年末统计:黄牛存栏21877头,比上年增长16.4%,比1978年增长21.6%,其中改良牛20783头,改良比重达到95%,比1987年提高43.7%,奶牛存栏8230头,比上年增长34.7%,比1987年增加20.7倍。其中由黄牛改良培育为奶牛的达2000头,占24.3%,1985年全县总产鲜奶量达11850吨,其中改良母牛生产奶4560吨,占总产奶的394%。全县收购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区养牛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因此认真研究肉牛集中育肥的综合配套技术,以提高肉牛生产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必要的。1发展肉牛生产的资源与优势1.1丰富的肉牛资源1.1.1几年来,我市黄牛改良工作进展很快,据统计,改良的杂交肉牛约占全市存栏牛总数的48.5%,1993年末全市的肉牛存栏12.5万头,冻精常温配种5.4万头,每年可产肉牛犊4.7万头供育肥。1.1.2黄牛14.7万头,能繁母牛每年可产犊5.2万头。1.1.3成年母牛每年按10%淘汰计算即1.02万头。1.2充足的草料资源。我市年产10亿kg的秸秆饲料粮20万t。1.3健全的繁育改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