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追肥品种和用量对锦杂93号高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追施控释氮肥525 kg/hm2处理的高粱在长势和病虫害发生量上都优于其他处理;其产量较高,达6 880 kg/hm2以上,效益也较高,可以采用这种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
糯质高粱商粱7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能源作物研究所高粱研究室利用M824A作母本、商恢6号作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该杂交种全生育期88 d,适宜播种期为5月10日至6月20日,适宜密度为4 000~6 000株/亩,6 000株/亩以上易倒伏,播种行距以0.40 m∶0.60 m宽窄行种植最好,也可采用0.50 m等行距种植,播种前施底肥最好选用生物有机肥50~70 kg/亩再加N17、P17、K17三元素复合肥50 kg/亩。定苗时应注意留单不留双,留壮不留弱。在5叶1心时注意防治高粱钻心虫,高粱开花前后应注意防治高粱穗螟虫,成熟后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3.
插秧稻氮肥追施时期及施用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及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插秧稻在全生育期施纯N 27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45kg/hm2的施肥水平下,水稻插后9~10 d追施纯N 54 kg/hm2,倒四叶和倒二叶时期各追施纯N 27 kg/hm2产量最高;水稻插后9~10 d追施纯N 54 kg/hm2,倒四叶时追施纯N 54 kg/hm2产量次之。  相似文献   

4.
不同玉米品种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差异。供试玉米品种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顺序为:垦粘一号>东农早粘>东农888>东农248>东农9701,特用玉米比普通玉米敏感。玉米四叶一心至五叶一心期施用二氯喹啉酸,东农9701的安全用量为900ga.i /hm2,东农248与特用玉米的安全用量为600ga.i /hm2。  相似文献   

5.
商粱七号高粱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能源作物研究所高粱研究室利用824A作母本,商恢6号作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该杂交种全生育期88 d,适宜播种期为5月10日至6月20日,适宜密度为3 800株/亩至6 000株/亩,6 000株/亩以上易倒伏;播种行距为0.40 m∶0.60 m,宽窄行种植最好,也可采用0.50 m等行距种植;播种前施底肥最好选用N17、P17、K17三元素复合肥K 50 g/亩;定苗时应注意留单不留双,留壮不留弱;在7叶1心时注意防治高粱钻心虫1次;高粱开花后喷洒磷酸二氢钾2~3次,可提高产量,成熟后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6.
探究酒用糯高粱品种茅粱糯2号在贵州地区栽培时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肥密互作栽培技术提高其产量及品质,为糯高粱田间栽培提供参考依据.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酒用糯高粱优质品种茅粱糯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探究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互作对糯高粱茅粱糯2号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茅粱糯2号的净光合速率、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与施肥量的交互作用表明,32.4万株/hm2+基肥340.61 kg/hm2+追肥176.63 kg/hm2(A3B2)处理的产量最高(6371.84 kg/hm2);24.7万株/hm2+基肥340.61 kg/hm2+追肥176.63 kg/hm2(A2B2)处理下的品质最高,茅粱糯2号的单宁含量最高(2.32%);其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均达最高(分别为17.32%、58.67%、75.9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穗粒数、穗数、穗重、千粒重、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呈显著正相关;与单宁含量呈负相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显著影响茅粱糯2号的产量及品质.针对贵州地区糯高粱的产量和品质,茅粱糯2号品种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互作以A3B2和A2B2为宜.  相似文献   

7.
高粱新品种"豫粱九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能源作物研究所高粱研究室利用M08A作母本、商恢6号作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该杂交种全生育期86 d,适宜播种期为5月15日至6月15日,适宜密度为4 000~6 000株/亩,6 000株/亩以上易倒伏,播种行距为0.40∶0.60(m),宽窄行种植最好,也可采用0.50 m等行距种植。播种前施底肥最好选用生物有机肥50~70 kg/亩,再加N17、P17、K17三元素复合肥K 50 g/亩,定苗时应注意留单不留双、留壮不留弱,在5叶1心时注意防治高粱钻心虫,高粱开花前后应注意防治高粱穗螟虫,成熟后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8.
有机肥基肥基础上一次性追肥对稻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香粳2号"为材料,在15 kg/667 m2纯氮施肥水平下,以50%N采用有机肥基施、50%作追肥在6个不同叶龄余数下分别施入的运筹方式,研究不同时期追施N对中晚粳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倒3叶追N时产量最高,倒2、4叶次之,而整精米率以倒4叶施N为最高,垩白率以倒2、3叶处理最低,RVA特征谱以倒1、2叶追肥处理最优。为实现该品种稻米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有机肥基施基础上一次性追肥,应选择在叶龄余数为2~3叶时施用。  相似文献   

9.
糯质高粱商粱六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能源作物研究所高粱研究室利用M07A(散穗TX623A)作母本,商恢6号作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该杂交种全生育期89 d,适宜播种期为5月10日至6月20日,适宜密度为4 000~6 000株/亩,6 000株/亩以上易倒伏,播种行距为0.40 m、0.60 m宽窄行种植最好,也可采用0.50 m等行距种植。播种前施底肥最好选用生物有机肥50~70 kg/亩,再加施N17、P17、K17三元素复合肥50 kg/亩。定苗时应注意留单不留双,留壮不留弱。在5叶1心时注意防治高粱钻心虫,高粱开花前后注意防治高粱穗螟虫,成熟后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0.
酿饲兼用高粱杂交种平杂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杂8号是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3年用高粱雄性不育系永1762作母本、恢复系平恢8号作父本杂交育成的高粱新品种.该品种表现高产,淀粉、赖氨酸含量高,成熟时茎、叶青绿,饲喂效果好,综合利用价值高,适应性广.在2003-2004年的国家高粱区试中平杂8号平均折合产量8 019.0 kg/hm2,较对照晋杂12和锦杂93分别增长5.3%和6.8%.在2004年国家高粱新优组合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8 512.5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8.1%.适宜在甘肃、陕西、宁夏、河北、山西及辽宁锦州、朝阳等高粱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农四师农科所育成的高粱杂交种伊杂1号具有高产、抗病、抗倒伏、抗旱性强等优良特性。在2007-2008年的小区生产示范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1250kg/hm2(750kg/667m2),比对照品种辽杂115增产12.4%,生育期128d左右,适宜在霍城、新源、伊宁县及其它相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不同高粱品种覆膜与施氮肥条件下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以2个高粱品种‘晋杂34号’和‘晋杂35号’为试验材料,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田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B1:覆膜,B2:不覆膜),不同施氮梯度(C1:0 kg/hm2 N,C2:225 kg/hm2 N,C3:450 kg/hm2 N)下高粱各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晋杂34号’、‘晋杂35号’以覆膜,施氮225 kg/hm2为合理的栽培措施。覆膜处理显著地缩短了高粱品种的生育期,高粱的生育期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缩短后延长的变化趋势,覆膜栽培显著的提高了高粱的穗粒重和产量。高粱全生育期0~20 cm土层的土壤耗水较多;增施氮肥加大了土壤0~20 cm、20~40 cm土层的耗水量。该试验获得了高粱在覆膜和氮肥处理下生育特性、土壤水分,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为旱作高粱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快黑龙江省饲草高粱的种植,促进畜牧业发展,对健宝和龙草1号2个品种分别进行不同刈割次数的产量和刈割后不同追肥水平下肥效利用率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宝刈割1茬的产量高于刈割2茬产量,龙草1号刈割2茬的产量高于刈割1茬产量;健宝刈割1茬和刈割2茬追肥40 kg?hm‐2肥效利用率高;龙草1号刈割1茬追肥80 kg?hm‐2肥效利用率高,刈割2茬追肥40 kg?hm‐2肥效利用率高;农艺性状方面,二者再生和分蘖能力强,抗病、抗倒伏,都是优良的饲草高粱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除草剂对高粱地杂草防除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吉林农业科学》2015,(4):54-59
为探索防治高粱田杂草的适宜除草剂类型及其对高粱的安全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进行了4种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剂和9种苗后除草剂对高粱田杂草的防除效果、高粱生长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对高粱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封闭处理的药剂为38%莠去津和二甲戊灵混合组合,使用剂量为(1995 g+1950 m L)/hm2,苗后茎叶处理的有效药剂有50%二氯喹啉酸450 g/hm2+5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900 m L/hm2、10%乙羧氟草醚450 m L/hm2+50%乙草胺1350 m L/hm2、5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900 m L/hm2+50%乙草胺1350m L/hm2,或单施10%乙羧氟草醚450 m L/hm2。以上5种药剂对高粱田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且对高粱生长安全,高粱产量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从法国利玛格兰公司引进的 12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 ,在参试品种中 ,以 L ic10 2和L ic0 0 1的抗逆性强 ,经济产量高 ,其折合产量分别为 145 5 5 .5 5 kg/ hm2 和 12 5 13 .89kg/ hm2 ,分别比中单 2号增产3 5 .2 %和 16.3 % ,增产极显著 ;L im2 3 3抗病性较强 ,折合产量为 11979.17kg/ hm2 ,比中单 2号增产 11.3 % ,增产显著 ;以上 3个品种的生育期在 13 0 d左右 ,和中单 2号接近 ,今后应在我省的中、东部地区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6.
2003~2004年,在河池市喀斯特山区进行“地膜玉米 珍珠高粱”高产栽培试验示范。通过选择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熟地及合适的玉米、高粱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并做好田间管理,玉米、高粱平均产量分别达7464.0kg/hm2、5352.0kg/hm2,年产值为26280元/hm2,比传统栽培增收9300~11400元/hm2,明显提高了农民收入,为农民增收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追施沼肥对半干旱地区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用沼肥作追肥,设置10个不同施肥水平,研究其对小麦不同时期叶片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量15 000~30 000 kg/hm2的处理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产量要高于对照以及追施化肥的.追肥量大干30 000 kg/hm2的会抑制小麦的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速率.沼肥施用量在27 000~30 000 kg/hm2,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叶片叶绿紊A、叶绿素B及总含量比不施肥和追施化肥处理有显著的提高,光合速率增加了22.3%~70.8%,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30.1%~117.6%,产量提高了20.3%~40.6%,增产效果显著.在半干旱地区中上等肥力的麦田,沼肥作追肥的最佳施肥量应在27 000~30 000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18.
7个高粱新品种(系)在泾川县的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泾川县高平镇对引进的7个高粱新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折合产量以吉杂129号最高,为8171.43 kg/hm2,较对照品种晋杂12号增产20.34%;平杂10号次之,为8028.57 kg/hm2,较对照品种晋杂12号增产18.23%;沈杂10号为7847.62 kg/hm2,较对照品种晋杂12号增产15.57%.3个品种(系)在试区的田间表现生长整齐,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19.
商粱七号高粱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能源作物研究所高梁研究室利用824A作母本,商恢6号作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该杂交种全生育期88d,适宜播种期为5月10日至6月20日。适宜密度为3800株/亩至6000株/亩,6000株/亩以上易倒伏;播种行距为0.40m:0.60m,宽窄行种植最好,也可采用0.50m等行距种植;播种前施底肥最好选用N17、P17、K17三元素复合肥K50g/亩:定苗时应注意留单不留双,留壮不留弱;在7叶1心时注意防治高粱钻心虫1次;高粱开花后喷洒磷酸二氢钾2-3次,可提高产量,成熟后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20.
昌春7号(株系号90A167/03032,代号:C-172)由奇台试验场选育而成,1990年配置F5 -79/13 3杂交组合,1997~1998年参加了昌吉州春小麦区域试验;1998~2000年进行生产示范。200 0年11月5日经昌吉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昌春7号。 1 产量情况 昌春7号在昌吉州春小麦区试3个试点,二年平均单产410.0 kg/667m2,产量居首位,比对照新春6号增产11.8%,在奇台农场三分场试验示范8.42 hm2,平均单产429. 8 kg/667m2,其中一块6 670 m2地平均单产523 kg/667m2,西北湾马维芝在盐碱地上种2 hm2,实际单产414 kg/667m2,西北湾乡头屯村李卫凤种200 hm2,收获实产510 kg/667m2。头屯村苏立业家(1997~1998年州区试点)1999年种667 m2,产 560 kg/667 m2,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1998年区试点)金吉文家种3 335 m2地,在1 334 m2蒜茬上单产550 kg/667m2。不但在水浇地上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在山旱地上也有很高的产量水平。由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旱作小麦课题组,在木垒县开展旱作研究,在照壁山乡推广应用昌春七号,经试点试验,表现综合性状好,抗倒伏能力强,认为适合在山旱地推广种植。 2 特征特性 昌春7号属于中早熟品种,生育期在95天左右,幼苗直立,芽鞘绿色,拔节前后生长稳健,植株高度90 cm左右,茎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千粒重45.5~50.4 g,籽粒白色,卵圆形,品质好,容重793 g/l,蛋白质含量14.05%,中抗白粉病,对条、杆锈,散、腥黑穗表现免疫或高抗,在抗折能力,茎杆质量调配中,表现最好。 3 栽培要点 3.1 适期早播 为了保苗,促进分蘖,形成大穗,促进根系发达,避免干热风危害,应当根据情况力争早播。 3.2 培育合理的群体及时收获 基本苗应在35~45万/667 m2,穗数应大于或等于基本数,或等于基本苗,通过拔节前后的肥水管理来调节壮苗。 3.3 肥水管理 昌春7号为耐肥水抗倒伏大穗型高产品种,头水应在三叶期进行,要施足底肥看苗追肥,生育前期以N为主,中期N.P结合,后期以P肥为主,肥水营养应恰到好处,在拔节初期利用矮壮素,后期以灌水为中心,养根护叶,促粒重,挑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以防干热风危害,从而保证其高产,稳产性。 适应范围:新疆春麦区及冬春麦兼种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