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棉花早衰的原因 1.1因病导致早衰。以棉花枯、黄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气温25℃时发病率高,一般每年7~8月份发生普遍。  相似文献   

2.
<正>1棉花早衰的原因1.1因病导致早衰。以棉花枯、黄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气温25℃时发病  相似文献   

3.
黄萎病菌激活蛋白的提取及对棉花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对棉花黄萎病病菌激活蛋白的提取方法及活性进行了研究。将从感染黄萎病的棉花组织中分离培养的棉花黄萎病病菌置于不同温度、不同转速条件下进行培养,对棉花黄萎病病菌的激活蛋白进行提取,用1 000倍、1 500倍、2 000倍激活蛋白稀释液分别处理2个棉花品种(新陆中11号、新陆中50号)的种子,检测激活蛋白对棉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该菌最佳发酵条件为26℃、200 r/min、72 h,在此条件下,菌丝干质量达5.88 g/L。经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在分子量为25 ku附近有1条集中的电泳谱带;激活蛋白稀释液能够提高这2种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其中稀释1 500倍时效果最明显。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病菌激活蛋白具有高效的诱导激活活性,可为研制低成本的蛋白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1号,该品种生育期86~90天,果实生育期30~32天。棉花选用冀棉25(或93辐56、99B),该品种结铃性好,抗枯黄萎病,生长势强,早熟不早衰,赘芽易形成亚果和亚果枝,适宜简化栽培。晒种棉种和甜瓜种都需晒种。在播前进行3~5天晒种,可消灭种子所带的病菌,还可促其成熟,有利于种子出苗。  相似文献   

5.
棉花早衰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早衰是近年来棉花生产上发生较普遍的现象,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因素之一。棉花早衰是指棉花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叶片提前枯黄脱落的现象。棉田早衰发生越早,对棉花产量影响越大,一般可减产10%~40%。  相似文献   

6.
进入6月中旬雨季将临,许多棉农反映棉花的病害严重,轻者病株率10%~20%,重者达30%~60%。当前发生的主要是枯萎病,部分地块发生的是黄萎病和两种病害混发。发病与地温和湿度有很密切的关系,枯萎病一般在地温20℃时开始发病,地温在25~30℃为发病的高峰,32℃以上时停止发展(一般  相似文献   

7.
ATM法转黄萎病菌的条件优化及转GFP的单孢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萎病菌入侵棉花植株过程是病菌-宿主互作研究的一个热点与难题。为了研究黄萎病菌的入侵机理,本研究的目的是优化农杆菌的转化真菌方法并将GUS~GFP转入到黄萎病菌中获得转报道基因(GUS—GFP)的黄萎病病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衣杆菌AGL-1为侵染菌系,以pCAMBIA1304-PV2作为转化载体,ATM方法转化黄萎病菌的最佳条件为:农杆菌与黄萎病的共培养时间为48h,筛选的潮霉素浓度为50μg&#183;mL^-1,转化后培养温度22~25℃,培养时间为3~7d。黄萎病菌的转化率约为60~190个转化子/10^6个孢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析不同温度对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影响以及调控寄主防御反应的机理,揭示温度对病原菌和寄主的双重作用,为该病害的绿色防控和温度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棉花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ZZM2)、感病品种冀棉11(JM11)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实验与病圃实验相结合,设置恒定温度(22、25、28和32℃)、自然变温两个处理,检测温度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生长、侵染定殖、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影响;通过调查活性氧(ROS)爆发、过氧化氢(H2O2)含量、胼胝质积累、防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植物防御相关指标,解析温度调控棉花寄主防御反应的机制。【结果】在培养基上,25℃是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2—28℃范围内适宜产孢;与培养基相比,不同棉花品种的叶片提取液对大丽轮枝菌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感病品种JM11促进作用更强;当温度为25—28℃时,ZZM2和JM11植株黄萎病发生均较重,低温22℃、高温32℃均不利于黄萎病发生。同时,在25℃处理下,棉花中大丽轮枝菌侵染定殖能力强,感病品种JM11比抗病品种ZZM2更易受到...  相似文献   

9.
棉花早衰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棉花早衰现象有所加重。特别是2005年,宁晋县有近1万亩的棉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衰,其特点:一是早衰症状显现早,部分棉田在8月中下旬已经显露早衰症状;二是早衰比例大,严重地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1早衰的症状棉花出现早衰首先表现为叶片普遍落  相似文献   

10.
三年试验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在本地最早于5月下旬初发。在6月25日至9月25日之间均可严重发生。相关分析表明,发病早迟和轻重受温湿度综合作用所制约。本地在旬均温23—30℃之间,气温愈高,发病愈轻。通径分析表明,在本地气候条件下,气温和雨日对棉黄萎病发生的直接作用最大,而雨量不表现对棉黄萎病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棉花黄萎病病叶光谱特征与病情严重度的估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阐明棉花黄萎病病叶光谱特征并对其病情严重度进行估测,为今后通过航空、航天遥感大面积监测棉花黄萎病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不同品种棉花黄萎病的病叶材料,在不同发病时期的病谱田和大田同步测定其光谱和发病严重度,定性和定量地分析病叶光谱反射特征、微分光谱特征差异。【结果】棉花不同品种、不同发病时期的黄萎病的病叶光谱均随发病严重度的增加而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可见光(400~700 nm)到近红外区(700~1 300 nm)波段,光谱反射率随病情加重呈现上升趋势,可见光520~680 nm波段范围内尤为明显。当病叶严重度达到b2(25%)时,可作为病害识别的临界,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对光谱一阶微分特征研究表明,在红边范围内(680~780 nm)处理间变幅最大,分析后发现红边斜率减小,红边位置发生了“蓝移”,表现出了病害特有的特征。试验证明:434~724和909~1 600 nm为棉花黄萎病病叶光谱敏感波段,建立的多个遥感估测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棉花黄萎病病叶光谱特征明显,建立的相应病害反演模型中利用一阶微分光谱723 nm建立的模型精度最高,可用来定量反演棉花单叶黄萎病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棉花黄萎病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分化情况.[方法]纯化培养采集的菌株,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利用鉴别寄主法测定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结果]棉花黄萎病菌菌落形态各异,供试菌系大部分可产生微菌核;供试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部分菌株对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新疆棉花黄萎病菌可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型,其中以中等致病类型为主.[结论]新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博乐地区采集的VX27菌株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13.
1棉花早衰发生规律棉花早衰是棉花栽培中普遍发生的现象,在各棉区越来越严重,早的在7月中旬即开始发生,一般8月上旬开始,中旬即表现出症状,如叶片干枯,上部花蕾、幼铃脱落,9月底棉叶落光。早衰往往发生在棉花前期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的情形下,  相似文献   

14.
(一)选地育苗:向日葵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虽能耐低温,但在低温环境下生长缓慢。改直播为育苗移栽后,在苗床中度过低温时期,可以集中管理,有利于壮苗早发结大盘。向日葵育苗床地要求地势高,土壤肥沃,未发生过棉花黄萎病的田。耕翻后施足基肥,长20米宽1米的苗床,施用人粪3~5担。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在安阳县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全县6.5万亩棉花,发病面积近3.9万亩,占棉花总面积60%,黄萎病成为棉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也成为制约安阳县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1.暴发原因1.1品种抗性差是棉花黄萎病易暴发的主要因素。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黄萎病抗性育种进展不大,目前安阳县使用的棉花品种大多对枯萎病抗性强,而对黄萎病抗性差,甚至高感黄萎病。  相似文献   

16.
石河子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型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马慧宁  陈文霞  吴旭双  李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79-4880,4882
对石河子地区采集的黄萎病菌代表性菌系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分化研究,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菌菌落形态为圆形,大多数菌落的中央为白色棉絮状的菌丝而较凸起,供试菌系均可形成微菌核;病菌在15~30℃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超过33℃则不能生长,对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依据鉴别寄主法测定结果,石河子地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可分为中、弱2种致病型,其中以弱致病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一、棉花高密度种植早衰的主要原因1.品种因素品种不抗早衰。近年来棉花品种繁多,有些品种老化、退化,有些品种本身抗病性和抗早衰性差,或不适合高密度种植,导致棉花早衰。2.环境因素①温度中早熟棉花的适播期以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为宜,如果播种过早或苗期遇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18.
冀棉169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2008年新审定的,集海岛棉、陆地棉、瑟伯氏棉优异基因于一体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该品种突出特点是铃大、高产潜力大、抗黄萎病性强和早熟不早衰。结合邯郸市生产示范典型经验,总结出邯郸市高水肥棉田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关系。【方法】选用25条引物,对来自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研究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从25条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好、条带稳定的引物,用其对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扩增,共获得1 989条谱带,其中1 90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5.9%,表明ISSR标记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通过对棉花黄萎病菌ISSR遗传相似系数的统计与分析,得到其相关系数r=0.88,该r值介于0.8和0.9之间,表明进化树符合较好,故将ISSR标记应用于棉花黄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信度。ISSR多态性与棉花黄萎病菌的落叶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菌落形态类型、地理来源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供试的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遗传相似性较高,基因多样性较低,且ISSR多态性与地理来源未表现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生调查及病原菌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系系统进化及落叶型菌系分布进行分析和检测.[方法]抽样调查棉花黄萎病发病情况,利用Verticillium dahliae特异性引物D1/D2进行落叶型检测;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新疆菌系进行扩增,测序后进行BLASTN分析.[结果]棉花黄萎病在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普遍发生,棉花黄萎病发生中度及以上病田占比达48.1;,严重发生病田占比为24.1;;BLASTN分析证实采集的棉花黄萎病菌系均为大丽轮枝菌;供试棉花黄萎病菌系检测出22株落叶型菌系,占供试菌系的37.2;.在分离到棉花黄萎病菌系的15个采集点中有9个点检测到了落叶型菌系,占比为60.0;.[结论]新疆部分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比较严重,强致病力的棉花黄萎病落叶型菌系在新疆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地理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