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庆元是浙江的“锥栗之乡”。张村乡是庆元县境内的锥栗种植大乡之一,目前,全乡锥栗种植面积已达406hm^2。有规范的锥栗农业园区8个,面积达221.5hm^2,有的农户锥栗单项年收入达到15000多元。锥栗种植业已成为该乡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根据锥栗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开展锥栗冬季病虫害的防治,取得显著的成效.从清理枯枝落叶、树干涂白、深翻土壤、剪枝及药剂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锥栗冬季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政和县锥栗栗瘿蜂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锥栗栗瘿蜂在福建政和县大面积发生,逐年递增,造成锥栗产量大幅度减产,严重影响了锥栗产业的发展。总结了栗瘿蜂发生的现状。提出采取多种防治对策,以降低栗瘿蜂危害程度,提高锥栗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泰宁地区天然林与人工林锥栗外生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方法】以泰宁县天然锥栗林与人工锥栗林为采样地,采集锥栗根际土壤和根系样品,检测土壤理化性质,采用菌根学形态描述和分子鉴定对锥栗根部外生菌根真菌类型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侵染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天然林锥栗与人工林锥栗之间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天然林锥栗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与含水量显著高于人工林锥栗样地。人工林锥栗与天然林共鉴定到五类外生菌根真菌,隶属于2门3科5属。其中天然林锥栗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的侵染率最高,达到了33.62%;而人工林锥栗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的侵染率最高,为65.61%;此外,乳菇(Lactarius kesiya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 sp.)和红菇属(Russula sp.)也是泰宁地区锥栗的主要外生菌根类群。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全磷、全钾和含水量与菌根侵染率密切相关。【结论】泰宁地区锥栗天然林与人工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存在差异,且天然林外生...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黄田镇锥栗栗疫病的发生规律、发病症状和发病因素,并提出防治方法,以为锥栗栗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栗瘿蜂是锥栗栽培中发生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虫害之一。该文分析栗瘿蜂在建瓯锥栗上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及其发生规律,并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建瓯锥栗有1800多年的栽培种植历史。为了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提升锥栗产品的附加值。近年来,建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锥栗生产企业走深加工的路子,提高锥栗产品科技含量。目前,建瓯市已有锥栗加工冷藏企业17家,加工总量达到9303吨,  相似文献   

8.
建瓯是锥栗的原产地和主产区。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锥栗之乡”,近年来,栽培锥栗已成为建瓯农村主要经济收入之一。但由于锥栗栽培技术的科技含量低、单产不高、大小年结果严重和品种良莠不齐的现象普遍存在。已严重影响到果农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提高锥栗的配套栽培技术、走集约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1锥栗树生长过程的特点1.1锥栗的生物特征与特点锥栗树叶常见的形状主要分为长圆形或披针形,新生叶的基部狭窄,两侧对称,锥栗开花期一般为5~7月,果实成熟期9~10月,具体时期由品种而定。1.2锥栗树的生态特征锥栗是一种需要太阳光进行长时间的照射才能更好的生长、发育、结果的植物,一旦在生长过程中处于背阳生长环境中,就会导致果实因缺少太阳光的照射而出现果实腐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锥栗是建阳市传统林果品,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漳墩、水吉、徐市等乡镇海拔300米以上的村。全市现有锥栗种植面积12.5万亩,总产量约8000多吨。2004年建阳锥栗成功申报了继建瓯、政和之后的第3个“中国锥栗之乡”,  相似文献   

11.
锥栗空棚症是锥栗结果成熟后苞壳中不能形成栗子空苞的现象,对产量影响极大。据调查,一般锥栗正常生长的地区平均空苞率13%,严重地区空苞率60%以上,少数在山坡种植的空苞率达80%,基本上没有产量,特别是嫁接树有时成片形成空苞,已成为锥栗生产上的一个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2.
照相机有“傻瓜机”,如今果树也有“傻瓜树”,这就是锥栗。锥栗种植简单,投入少回报大,一株大龄锥栗树,产量高的可达15千克,售价每千克5~8元,单株可收入约百元。去年的锥栗采收季节,让大规模种植的福建建瓯市小桥镇农民发了笔“锥栗财”。  相似文献   

13.
时下,建瓯市小桥镇锥栗市场红火,锥栗质好价高,畅销南昌,上海,常州等市场,目前每天出产都在3万公斤以上,当地成交价每公斤5.2-5.6元,栗农,锥栗购销流通户大发一笔锥栗财。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政和县锥栗园进行多年观察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锥栗主要病虫害有栗疫病、皮疣枯枝病、炭疽病、黑根立枯病、栗瘿蜂、桃蛀螟、栗大蚜和透翅蛾.总结上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福鼎市各乡镇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十分重视荒山秃岭,丘陵山地的综合利用,以改良生态条件,创造适宜环境,采取速生栽培和科学管理新技术,促使在瘠瘦的山坡上所种植的优质锥栗,提早开花结果,提高产质,获得增产增收效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面积连片锥栗基地的建设,小蠹类已成为锥栗重要的蛀干害虫。通过调查,查清了危害浙江庆元锥栗的小蠹虫种类与危害情况,观察和研究了削尾材小蠹和小粒材小蠹成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提出了用农药+防水涂料涂刷主干受害部位等防治小蠹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锥栗6个类型16个单株为接穗,野生锥栗、板栗、大果板栗、麻栎为砧木,选择不同立地条件地块.研究影响锥栗嫁接成活率的因子.结果表明.不同锥栗品种类型、嫁接时间、砧木、圃地条件、剪砧方法对锥栗嫁接成活率均存在较大影响。嫁按时间以秋季9月底到10月上旬和春季萌芽前1个月最好;  相似文献   

18.
李华君 《福建农业》2006,(11):19-19
锥栗是我省特有的名、优干果,适生于中亚热带北部海拔400~1000米的中山地区,在我省北部山地、丘陵最适宜生长,为闽北特有的经济林树种,在闽北山区农村,锥栗产业已逐渐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产业之一。锥栗生长适应性极强,择土不苛,越是土壤瘠薄的山顶、岗脊,挂果性越强。不少果农依据锥栗生长耐贫瘠的特性,管理粗放,造成产量低,经济效益差,而科学管理园的产量均在株产5公斤以上。锥栗采果后管理的好坏决定了来年的产量,其中采果后的冬季科学施肥、修剪、清园、病虫防治是提高产量和果品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栗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锥栗是浙南闽北特产,目前庆元县栽培面积达3333hm2,产量与面积均占浙江省95%以上。随着锥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各类病虫害发生程度日趋严重,为害程度最严重的是栗疫病,每年因为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20万元。如何有效控制锥栗栗疫病是锥栗产业化生产过程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锥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际,全面综述了栗疫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供广大锥栗经营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瓯市是谁栗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全市现有锥栗种植面积42万亩,年产量达3万吨,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荣获“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中华名果”和“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并获《地理标志产品建瓯锥栗》CB/T19903-2005国家标准和“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