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家棉花种质圃工作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国家棉花种质圃是国家32个农作物种质资源种质圃之一,位于海南岛三亚市,依托于中国农科院棉花所。自1982年建立以来,在多年生资源的研究方面取得较好的成就,并形成一些工作特色。常年宿生保存棉花材料500份左右,涵盖棉属36个种(亚种)。在获得种间杂种、育种材料创新、工具材料与诱变材料的收集与保存等方面,表现了突出的工作优势。  相似文献   

2.
种子萌发期是对盐分较敏感的时期,测定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棉花种子发芽情况是筛选棉花耐盐种质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究对629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0、150mmolL–1 NaCl处理,对鲜重、发芽势等6个性状的耐盐系数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盐胁迫下各个性状较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使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对棉花种质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对综合评价值D值进行聚类分析,根据D值的大小将629份种质资源分成5类:188份耐盐中间型材料、376份耐盐型材料、36份高耐盐型材料、28份盐敏感型材料、1份高盐敏感型材料;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棉花萌发期耐盐性评价预测模型:D=0.277RFW+0.29RGP+0.189RPL+0.387RGR-0.32 (R2=0.992),筛选出鲜重、下胚轴长、发芽势和发芽率4个指标可作为棉花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指标。本研究建立了一套精准、高效的耐盐性鉴定体系,筛选到36份高耐盐材料和1份高敏感材料,为棉花耐盐机制研究和培育耐盐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Wnafstu棉花雄性不育系种质材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现和培育的珍贵棉花种质资源,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自2001年以来,本项目对该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特别是在恢复系和目标恢复系选育方面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棉花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棉花杂交新品种的选育和解决棉花三系杂交种大规模制种的技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种质资源,对相关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综述了该育种材料2001年以来的研究进展,对Wnafstu棉花雄性不育系种质资源的应用前景做了客观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引进前苏联陆地棉种质资源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鉴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国内棉花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石家庄地区自然条件下,我们对引进前苏联的129份和国内的72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因子和纤维品质等性状进行了系统的同步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引进材料同国内材料相比,生育期相差不大,引进材料具有株高较矮、果枝节位较低,铃重较高,纤维较整齐,强度高,细度好的特点,而且,在果枝数、叶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子指、纤维整齐度、纤维伸长率等性状的变异潜力和变化幅度均大于国内种质资源。通过系统同步鉴定,筛选出早熟、矮秆、高衣分、高子指、长纤维、高强度和细度好等不同特性的优异材料44份,改善了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缺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引进国外棉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有效利用引进的棉花种质资源,我们对引进国外的154份棉花种质材料进行了种植鉴定。结果表明:该批引进材料均为陆地棉种质,类型较丰富,共鉴定筛选出株高60cm以下的矮秆类型材料12份,子指14g以上的高子指材料19份,比强度在36cN·tex-1以上的高强纤维材料3份,2.5%跨长在31mm以上的中长纤维材料4份,另外还鉴定筛选出苞叶皱缩扭曲材料17份,鸡脚叶材料27份,紫秆、紫叶、紫花、白絮材料2份,紫秆、淡紫叶、黄花、白絮材料2份,芽黄材料1份,无蜜腺材料2份,无酚材料2份,花蕊有红心的材料1份。从性状的变化幅度和变异系数看,该批引进种质具有选用矮秆、高子指、高强纤维材料的潜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改良产量因素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199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种质资源繁种鉴定(85-01-03-01)课题组,对收集的85份国外棉花种质资源进行了研究,也括陆地棉73份,海岛棉12份。对照品种为中棉12号。采用田间鉴定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每个材料种植1行,行长10m,行距0.8m,株距0.3m。全生育期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吐絮盛期收中喷花进行室内考种,采用HVI900系列纤维测定仪测定纤维品质。经过分析、计价,从中筛选出了以下几类可供利用的棉花种质。1.早熟类陆地棉早熟种质有BLLCH-  相似文献   

7.
中国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一百多年来,我国已从53个产棉国引入国外棉花种质资源100次以上,引入种质2222份,其中,陆地棉2013 份,海岛棉209 份,引种种质份数最多的5个国家是美国、前苏联、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埃及.迄今为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共收集到国内外陆地棉6822份、陆地棉野生种系350份、海岛棉585份、亚洲棉378份、草棉17份、多年生野生棉41份,合计8193份,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的保存数量稳居世界第4位.这些种质资源分别保存在北京国家长期库、青海省复库和安阳中期库,野生棉保存在海南岛棉花种植圃.同时,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棉花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近20年来,向9个国家和我国23个省(市)发放棉花种质资源10855 份次.  相似文献   

8.
对39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鉴定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引进的39份材料中,早熟材料有15份,薯肉黄色的材料5份,田间抗病性强的材料有4份,商品薯率在80%以上的材料有15份,高产资源5份。对种质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通过配置优良组合,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同时进行种质资源的改良,丰富其遗传多样性,为赤峰地区在马铃薯生产和育种研究中有目的地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种质资源是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分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可为亲本选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对500份棉花种质资源材料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9. 69%,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了10. 0%,其中结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0. 14%,纤维整齐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 81%;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 71~2. 06,结铃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生育期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关联,纤维长度与纤维整齐度、断裂比强度、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极显著负相关,断裂比强度与马克隆值、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衣分与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子指呈极显著负相关,铃质量与衣分、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了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3. 677%,第1主成分与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纤维整齐度有关,第2主成分主要和衣分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马克隆值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果枝数有关,第5主成分主要与铃质量有关;聚类分析将500份棉花种质材料在遗传距离1. 33处分成了4大类,第Ⅰ类群包含1份材料,属于株高高、铃质量大、衣分低、子指高的材料;第Ⅱ类群包含73份材料,属于结铃数少,衣分偏低,纤维品质较差的棉花材料,第Ⅲ类群包含122份棉花材料,属于铃质量、衣分、纤维长度、纤维强度最好的棉花材料,第Ⅳ类群包含304份棉花材料,属于铃数、铃质量、衣分、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适中的棉花材料;提取了50份棉花资源材料构建了核心种质库,核心种质库与原始群体相比各性状的变异系数、方差更高,表明核心种质具有更好的异质性,更大的变异。核心种质库用最少的资源数目保留了种质资源的遗传信息,不仅减少了种质保存的工作量,也更有利于育种亲本的选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4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室内鉴定和田间种植鉴定。结果表明,中33、中52两份棉花种质资源适宜于盐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1.
山东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栽培历史悠久,在中国北方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山东莲藕种质资源研究一直没有开展。为收集和保存莲藕种质资源,本研究从山东省8个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采集了76份莲藕材料,并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遗传相似性分析,共鉴定出38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38份种质资源的Nei's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26,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41。研究数据表明,山东莲藕种质资源相对丰富,但要建立高质量的种质资源圃,仍需要加强种质资源的引进。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李付广团队对陆地棉核糖体蛋白基因GhRPL18A-6在棉花抗黄萎病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研究团队发现,该基因能调控细胞壁合成、木质素合成等与抗病相关通路基因的表达,并在多个生长阶段提高转基因棉花的抗性水平。该研究为解析棉花黄萎病抗性提供了思路,并为抗病品种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抗病基因及种质资源。棉花黄萎病堪称棉花"癌症",陆地棉遗传背景狭窄,缺乏黄萎病抗性种质资源材料,通过传统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来源糜子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引42份糜子种质资源进行生育性状、产量性状和抗逆性鉴定,两年的种植观察结果表明,该批材料生态类型丰富,优异性状较多,共鉴定筛选出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材料6份,具有特殊性状的优异材料4份,其中超大粒材料3份,超高蛋白含量材料1份;粮饲兼用型材料2份。为张家口地区在糜子生产和育种研究中有目的地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种子》2020,(6)
为了合理利用棉花资源,培育适合当前生产需要的新型棉花品种,对收集的206份棉花资源进行田间筛选鉴定。结果表明:依据生育期、株高、产量等农艺性状筛选出75份优异种质资源,其中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的资源43份,抗黄萎病资源8份,纤维品质优良资源22份。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当欧式距离在9.8时将75个棉花资源划分为6大类,为该批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TRAP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TRAP分子标记方法对65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10对引物,用TRAP-PCR的方法共扩增出252条带,其中210条为多态带,比率为83.33%。利用NTSYSpc 2.1遗传学统计分析软件中的UPMGA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建立了65 份棉花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树状图。当遗传相似性系数(GS)为 0.84时,65份种质资源可以分为6大类群。所获得的聚类结果与种质资源的地域来源和形态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TRAP型的分子标记方法在棉花种质资源鉴定、分类等方面的研究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棉花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二五期间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南海诸岛、及国外野生棉起源中心实地考察和广泛征集,新收集国内外棉花种质资源1220份,其中陆地棉986份、海岛棉176份、亚洲棉58份,所收集种质均已入国家中期库保存。收集的棉花种质资源分别在河南安阳、海南三亚、新疆阿拉尔进行主要农艺经济性状鉴定和特性鉴定。通过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重测序等技术对收集到的种质进行了分子鉴定,筛选到大量与纤维品质、抗黄萎病、抗旱、抗草甘膦显著关联的基因。在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基础上,通过辐射诱变、远缘杂交、复合杂交创造出优质、高产、抗逆等优异种质资源。通过展示向全国科研院所及公司发放棉花种质19 191份次。  相似文献   

17.
中亚引进春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解中亚引进春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高该地区小麦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来源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128份春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中亚春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9922;9个性状中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不育小穗数的最低;来源于吉尔吉斯斯坦的材料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而来源于哈萨克斯坦的材料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28份材料分为6大类群,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第Ⅰ类群主要来源于吉尔吉斯斯坦,综合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8.
在甘蔗栽培品种‘R570’上发现和定位的甘蔗抗褐锈病主效基因Bru1对世界上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黑顶柄锈菌具有广谱抗性。针对该基因开发的两个分子标记能有效、稳定地检测和筛选含有该基因的种质资源。为筛选甘蔗野生种抗源种质,利用R12H16和9O20-F4两个标记对云南农业大学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部分野生种质资源进行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包括割手密96份、蔗茅15份、滇蔗茅1份、斑茅11份、河八王4份、金茅2份、五节芒9份,共计138份。结果表明,有7份割手密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占参试材料的5.1%。本研究为甘蔗的转基因育种和抗褐锈病杂交育种提供优良抗源材料,为进一步开展甘蔗育种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法国棉花及纺织纤维研究所(IRCT)基因库是世界上棉花种质资源较丰富的基因库之一。1978年以来,该所研究人员在亚、非、中南美及大洋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集了大量野生棉和半野生棉;并系统研究了野生棉利用问题。他们利用自己创造的三元杂种,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种,在非洲推广面积较大。该所棉花种质的繁殖与保存较有成效,并对种质材料的分析、测试以及信息储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新疆棉区代表性的236份棉花种质为材料,对其棉叶螨的抗性进行鉴定,并分析叶片蜡质含量及蜡质组分,为棉花抗螨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在室内于棉花苗期分批次进行接螨鉴定,同时测定不同棉花材料叶片的蜡质含量,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叶片的蜡质组分。【结果】大部分棉花材料对棉叶螨的危害敏感,236份棉花材料中有高抗品系2份、抗性材料3份、中抗材料22份、敏感材料207份、高感材料2份。棉叶表面蜡质含量与叶片受害级数存在显著负相关;棉花叶片蜡质成分主要为烷烃类化合物,含有少量的酯类、醚类、脂肪酸等。高抗螨棉花种质材料叶片蜡质中烷烃类与酯类组分的含量均高于高感螨材料。高抗和高感材料中含量差距最大的化合物有C24H50、C35H72、C17H36。【结论】上述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研究棉花表面蜡质组分对棉叶螨寄主选择和抗螨作用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