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绿岭’、‘辽宁1号’、‘香玲’、‘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6个核桃品种为试材,于2013年4月15日取样测定各品种叶片和子房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及电解质渗出率,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4月20-21日调查各品种的霜冻害受冻指数。结果表明:‘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的霜冻害受冻指数分别为41.97%,52.65%,54.88%,67.58%,74.93%,98.67%,‘绿岭’受冻指数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叶片的过冷却点分别为-4.40,-4.27,-3.87,-3.73,-3.53,-3.23℃,结冰点分别为-3.83,-3.27,-3.10,-3.30,-2.47,-2.43℃;子房的过冷却点分别为-3.71,-3.68,-3.53,-3.24,-2.72,-2.31℃,结冰点分别为-3.12,-2.83,-2.61,-2.53,-1.87,-1.73℃;其中‘绿岭’、‘香玲’叶片、子房的过冷却点,子房结冰点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绿岭’叶片结冰点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叶片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33,-2.96,-2.81,-2.63,-2.31,-2.25℃,其中‘绿岭’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子房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62,-2.58,-2.39,-2.05,-1.80,-1.07℃,‘绿岭’与‘香玲’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对各品种过冷却点、结冰点、电解质渗出率、低温半致死温度分析及田间抗霜冻结果均表明,6个品种的抗霜冻能力由高到低为‘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清香’。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进栽培措施、使早实核桃连年丰产稳产,研究了不同早实核桃品种的不同类型结果母枝的结实能力以及1 a生枝的拉枝效果,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早实核桃品种中,辽宁1号结果母枝连续结实能力最强,其4 a生枝段上连续3 a结果母枝比例及混合花芽比例分别为51.67%和55.83%;然后依次是辽宁3号、中林1号、绿岭和鲁果1号,分别为60.94%和36.30%、52.78%和36.99%、20.12%和42.83%、15.43%和15.30%。1 a生枝拉枝后的萌芽率平均为56%,未拉枝的仅36%,拉枝后平均新梢结果数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3.
低温伤害是北方核桃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和筛选抗冻核桃品种对于核桃生产的防冻减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测定优选的赞核1号、赞核2号、抗冻的辽宁1号和不抗冻的清香4个核桃品种(系),对比1 a生枝条在0℃、-10℃、-20℃和-30℃低温处理下抗寒性指标,明确指标的变化规律和优选品种的抗寒性能。研究发现:赞核1号、赞核2号和辽宁1号随温度降低,SOD和POD活性呈现相似的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并与清香变化相反;CAT活性随温度下降而升高,并与清香变化相反;而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温度变化则呈现出同清香相同的变化趋势。赞核1号和赞核2号的各项指标介于辽宁1号和清香之间,变化趋势和数值更接近于抗寒性较强的辽宁1号,表现出良好的抗寒性能。  相似文献   

4.
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幼虫期的优势寄生性天敌.通过野外采集幼虫室内观察与饲养并适时在林间进行解剖分析,研究了辽宁地区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特性和对其寄主白蜡窄吉丁自然控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蜡吉丁啮小蜂是一种容性群聚性内寄生蜂.在室内25℃条件下.白蜡吉丁啮小蜂从卵发育到幼虫化蛹前需要12 d,蛹期需要10 d.越冬代羽化成蜂雌雄比为0.97:1,寄主平均出蜂量为64头.白蜡吉丁啮小蜂在辽宁1 a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坑道内越冬,少数跟随寄主进入蛹室内越冬.5月中、下旬林间开始有成蜂活动.其寄主白蜡窄吉丁在辽宁1 a发生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道内及浅层木质部的蛹室内越冬,成虫5月下旬陆续羽化出孔.白蜡吉丁啮小蜂在1 a内可3次寄生寄主幼虫,适宜寄生的寄主幼虫状态和所处位置的变化可导致寄生率波动较大,进而影响对白蜡窄吉丁的自然控制作用.白蜡吉丁啮小蜂的过冷却点-25.21℃~-24.17℃,冰点-18.98℃~-16.81℃;白蜡窄吉丁的过冷却点-26.13℃~-24.79℃,冰点-21.24℃~-19.28℃,两者在辽宁地区均能正常越冬.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不同直径核桃接穗、砧木的主要内含物质含量,并分析了砧、穗直径与内含物质间的关系,以便为核桃砧、穗质量与嫁接成活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接穗中大部分内含物质含量与直径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接穗直径的增长,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都表现出下降趋势,其中韧皮部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最为明显,与接穗直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0.822和-0.813,达极显著水平;接穗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含水率总体表现为随直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但钾、钙、镁含量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中表现不同,在木质部中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韧皮部中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砧木主要内含物质含量与直径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砧木直径的增加,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也随之增加,其中砧木直径与韧皮部和木质部可溶性糖、氨基酸,以及木质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0.858、0.868、0.972和0.767,达极显著水平;而氮、磷、钾、镁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早实核桃最佳修剪时期,保证连年丰产、稳产,以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长势健壮的6a生‘绿岭’核桃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期修剪对‘绿岭’核桃枝条生长特性及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修剪后枝条萌发结果母枝的数量高于春季萌芽前修剪,但效果不显著;春季萌芽前修剪后萌发结果母枝的平均粗度为2.31cm,形成混合花芽的平均数量为201个,二者均高于秋季修剪;春季萌芽前修剪后枝条剪口的平均风干高度为0.36cm,显著低于秋季修剪;春季萌芽前修剪后2.5~3.5cm粗度枝条皮层可溶性糖含量和1.5~2.5cm粗度枝条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6.13%、3.81%,均显著高于秋季修剪;春季萌芽前修剪后,除5.5~6.5cm粗度枝条外,其他4个粗度枝条木质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0.15%、0.30%、0.17%、0.26%,均显著高于秋季修剪。由此可知,春季萌芽前修剪能促进结果母枝的增粗生长和混合花芽的形成,降低修剪口风干长度,利于枝条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及1a生枝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因此,‘绿岭’核桃适宜修剪时期为春季萌芽前半个月。  相似文献   

7.
以4~10年生‘绿岭’核桃树为试材,研究了核桃的开花物候期,不同树龄不同结果母枝雌雄花芽构成比例以及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石硫合剂对雌花座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岭’核桃雄花开花期为4月6—14日,历时6~8d;雌花开花期为4月12日至4月27日,历时13~15d。4、6、8、10年生树的长结果母枝的雌雄花芽构成比例分别为10.96、7.73、4.91、4.13,均极显著高于中结果母枝与短结果母枝;4、6、8、10年生树的中结果母枝的雌雄花芽构成比例分别为7.70、4.25、3.90、2.25,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短结果母枝。4、6、8、10年生树的平均雌雄花芽构成比例分别为8.41、6.05、4.30、2.82。花柱伸长期喷施0.5、1.0、1.5°B石硫合剂后的座果率分别为71.67%、76.67%、78.00%,对照为81%;柱头开裂期喷施0.5、1.0、1.5°B石硫合剂后的座果率分别为57.33%、71.00%、76.33%,对照为73.67%;盛花期喷施0.5、1.0、1.5°B石硫合剂后的座果率分别为59.67%、52.00%、65.67%,对照为73.67%。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海南凹鸠蛾1龄、4龄、5龄幼虫和蛹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1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分别为(-20.26±0.54)℃和(-19.03±1.29)℃,显著低于4龄幼虫和5龄幼虫和蛹;其他各虫态过冷却点顺序由低到高分别为蛹<5龄幼虫<4龄幼虫,冰点各虫态由低到高顺序为蛹<4龄幼虫<5龄幼虫。4龄幼虫与5龄幼虫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但其冰点差异显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南凹鸠蛾在我国的适生性区域。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不同湿度条件下富士系苹果花过冷却点的分布频率,为苹果霜冻监测和预测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种植最广泛的富士系苹果为研究对象,使用人工霜冻试验箱控制温湿度,模拟霜冻降温过程,设置高、中、低3个湿度范围,对富士系苹果花蕾和花朵子房过冷却点进行监测,研究环境相对湿度对富士系苹果花器官过冷却点的影响。【结果】富士系苹果花蕾和花朵子房过冷却点在-6.4^-1.9 ℃,50%的过冷却点集中在-4.4^-3.5 ℃,80%的过冷却点集中在-4.4^-2.5 ℃,平均过冷却点为-3.7 ℃。苹果花蕾和花朵子房的累积冻害率达到30%(轻度)的温度为-3.2 ℃,累积冻害率达到50%(中度)的温度为-3.6 ℃,累积冻害率达到80%(重度)的温度为-4.2 ℃。花蕾过冷却点的变异大于花朵子房过冷却点,不同湿度处理下花蕾和花朵子房过冷却点差异显著。中湿(相对湿度50%~70%)条件下,过冷却点最高,抗寒性最差,而低湿(相对湿度50%以下)和高湿(相对湿度大于70%)处理均可降低植株的过冷却点。【结论】-4.4^-2.5 ℃是富士系苹果花组织开始出现损伤的主要温度范围。干燥和高湿的环境均可降低富士系苹果花蕾和花朵的过冷却点,尤其是干燥的环境可降低苹果花蕾的过冷却点0.6 ℃,可降低苹果花朵子房的过冷却点0.4 ℃,提高苹果花蕾及花朵子房抗寒性。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主要栽培品种综合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河北省太行山区不同地区核桃的适宜栽培品种,以河北涉县下偏凉村、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赞皇县胡家庵村、涞水县淮河村4个核桃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核桃品种的树体性状、枝类组成、结实特性、果实外在性状、果实内在品质和抗冻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绿岭、香玲、辽宁1号、辽宁3号和辽宁7号树高均在2.67~3.75m,短果枝占总结果枝量的50%以上,结果母枝连续结果能力均为4~5年,坚果外观美观,脂肪含量大于65%、蛋白质含量大于20%,有较强的抗寒性,适宜在太行山区发展。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不同品种核桃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2016年,在建昌县对处于盛果期的早实和晚实核桃进行抗寒性评价,以筛选出抗性较强的品种。结果表明:以雌、雄花芽和1年生枝的抗寒性为主导因子,各品种间抗寒性表现为礼品2号礼品1号辽宁7号辽宁5号辽宁6号辽宁4号辽宁10号辽宁3号辽宁1号。  相似文献   

12.
核桃1年生枝条的抗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少全国范围内不断出现的低温、晚霜等对核桃生产造成的危害,尤其是核桃栽培中普遍存在的新梢冻害现象,通过电导法和人工诱导法,对核桃1年生枝条的抗寒性做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核桃1年生枝条上各器官抗寒力表现为:木质部叶芽花芽;芽体的抗寒力在早、晚实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成龄树枝条活性在-20℃低温时开始发生改变;不同低温伤害下早、晚实品种成龄树的枝条反应各有差异,-30℃时差异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昆明地区白蜡虫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昆明地区雄虫真蛹期过冷却点最低,中值为-15.81 ℃,符合正态分布;雌虫越冬时期过冷却点最低,中值为-20.41 ℃,符合正态分布;对于不同地理种群白蜡虫越冬雌成虫过冷却点的测定表明,长春地区越冬雌成虫在3月份过冷却点显著低于其它地区,过冷却点中值为-23.19 ℃,不符合正态分布。测定结果表明:白蜡虫在严寒地区抗寒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树木上所有的枝条和花都是由芽发育来的。芽是枝条和花的原始体。其中分化形成花的芽称为花芽。大多数生长在温带的树木,秋天形成的花芽需要越冬。翌年春季,幼弱的花芽生长膨大,萌发开花。为什么幼小的花芽能安全地越过寒冬呢?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了花芽越冬的秘密。原来,花芽内部含水量有着微妙的变化。当气温下降时,花芽迅速排出内部的水分,使其汁液高度浓缩,细胞内的水化程度降低,冰点下降。所以,即使在严寒的冬季,花芽内的汁液也不容易结冰。这样,花芽有效地防止了细胞膜因内容物结冰、膨胀引起的裂伤。一般在-30℃的情况下,许多树木花芽都能安然无恙。大多数树种的花芽外面都有芽鳞包被,芽鳞上具有绒毛或蜡质层,一方面有防寒作用,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刘莉  高本旺 《经济林研究》2012,30(1):129-132
为给品种(系)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温室栽培17个核桃品种(系),人工接种核桃黑斑病、核桃褐斑病等病原物,调查统计叶片感病指数,比较不同核桃品种(系)抗病能力大小。结果表明,品种间抗病性间差异显著。17个品种(无性系)叶片抗病性从低到高依次是鲁果1号、鲁果3号、重庆、泰勒、岱香、云新7926、云新7914号、元丰、京746、香玲、中林5号、鲁光、辽宁1号、清香、自选45号、云新8064号、泡核桃。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鲁果1号与中林5号、鲁光、辽宁1号、清香、自选45号、云新8064号、泡核桃的抗病性间存在显著差异;鲁果3号与云新8064号、泡核桃的抗病性间存在显著差异;泡核桃分别与鲁果1号、鲁果3号、重庆、泰勒、岱香、云新7926号、云新7914号、元丰的抗病性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花绒寄甲松褐天牛生物型的越冬特性和耐寒能力,确定释放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地域范围,了解林间花绒寄甲种群动态变化,为利用该优良天敌持续控制松褐天牛进而控制松材线虫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和解剖马尾松受害木,研究花绒寄甲自然种群的越冬场所、越冬高度、聚集形式、越冬方位等特征;人工模拟花绒寄甲的6种不同越冬场所,研究花绒寄甲人工繁育种群成虫的越冬存活率,测定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根据等温线划分松褐天牛分布区域,探讨花绒寄甲人工繁育种群在我国的适生范围。【结果】林间调查发现,花绒寄甲自然种群成虫多数以单头、少数以3~5头聚集在马尾松死树主干树皮裂缝和树皮下越冬。越冬部位主要分布在树高2.5~8 m范围内,7 m左右处数量最多。花绒寄甲释放后自由寻找越冬方位,以树干南面分布最多,占总数的58.33%;其次为东面,占21.79%;北面最少,占总数的9.62%。在树皮下、表土中、木质部、树干罩网、树干围网和置于林间养虫笼中所进行的花绒寄甲越冬试验中,其成虫存活率分别为68.33%±9.21%,67.92%±8.87%,73.33%±12.52%,52.08%±8.87%,52.92%±11.61%和44.17%±12.58%,各处理间差异显著。6种不同越冬场所越冬后的花绒寄甲成虫,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1.40,-11.25,-11.76,-11.54,-12.75,-12.89和-10.08,-9.95,-10.99,-10.39,-11.23,-12.05℃,各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比较过冷却点值与我国各地松褐天牛分布区的1月份低温值,人工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能够在我国大多数松褐天牛分布区安全越冬。【结论】人工繁育的花绒寄甲种群多数以单头、少数3~5头聚集在马尾松死树主干的中上部、南面越冬,越冬存活率达60%以上,且有较低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花绒寄甲能够在我国大多数松褐天牛分布区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7.
对在甘肃核桃主产区引进的10个核桃栽培品种从树种特性、坚果品质、丰产性、抗逆性等4方面进行综合性状评价,筛选出‘丰辉’‘清香’‘辽宁4号’‘中林1号’等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甘肃核桃主产区集约化生产的主栽品种;‘元丰’粗脂肪、矿物质养分高,产量高,但坚果果个小,可作为油用品种规模化栽培;‘晋龙1号’‘晋龙2号’前期产量低,但树体高大、抗性好,可在劳动力少、土地充裕地区作为生态经济林适宜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核桃果实发育过程中青皮和果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早实核桃辽宁1号和晚实核桃清香果实生长发育过程青皮和种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皮和种仁中的矿质元素以钾的含量最高,氮、磷和锌含量较低。随着果实生长发育,青皮和种仁中钾变化趋势不同,青皮和种仁中钾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矿质元素的含量;青皮中钾含量变化趋势基本是先增加后降低,种仁中钾含量逐渐降低。青皮中钾含量高于种仁中钾的含量,清香青皮中钾平均含量是种仁中钾平均含量的2.44倍,辽宁1号青皮中钾含量是种仁中钾平均含量的2.93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现有核桃果园的管理水平,提质增效,以增强核桃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和生产经验,结合2017年度对辽宁省核桃产业发展调研结果,简述了辽宁省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分析以及发展途径和措施。建议栽植核桃选择土层厚度在1 m以上、土质肥沃、疏松透气和渗水性良好的地块建园;在品种选择上,建议主栽辽宁7号、辽宁4号、寒丰、辽瑞丰等抗病性好的品种,辽宁6号为授粉品种;株距4 m,行距5~6 m。整地、良种繁育、园地建立、栽培管理等采用标准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在引种新疆核桃和核桃良种选育中,发现一些枝条类型与结果的早晚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具有主付芽二者离生,主芽抽生1-5厘米长,并距叶柄或叶迹较远(枝条基部在0.5厘米以上,中部在1厘米以上)的苗木,2-3年即能结果。枝条类型见图。由于此种类型的主芽多形成花芽,抽生结果枝,顶端结果,叶腋间的主芽继续形成花芽,来年开花结果,抽生枝条,具有连年结果的特性。在禹县方山公社彭沟大队核桃园内的2号和8号核桃就是此种类型,苗木第二年开始结果,产量逐年提高。是当前较有希望的早产、丰产类型。近几年产量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