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黑果腺肋花楸系蔷薇科腺肋花楸属落叶灌木,树高1.5~2.5米,丛状树形。树皮光滑,多年生枝条灰褐色,新梢淡褐色,皮孔圆形,灰色。冬芽赤褐色,圆锥形,为混合芽。根系属浅根性,水平根发达,主根分布于30~40厘米土层中。花白色,小花冠径1.5厘米,花萼花瓣各5枚,离生雄蕊15~18枚,花药粉红色,雌蕊为合生心皮,5小室,每室1~2个胚珠,子房下位,复伞房花序6~8厘米,由10~40朵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黑果腺肋花楸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加热板温度、真空度、干燥时间对黑果腺肋花楸复水比的影响,建立回归模型,并同鼓风干燥后黑果腺肋花楸的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真空冷冻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板温度37 ℃、真空度21 Pa、干燥时间67.5 h,黑果腺肋花楸复水比为4.58,其所含原花青素含量优于鼓风干燥产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黑果腺肋花楸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探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对黑果腺肋花楸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取正交试验法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果腺肋花楸多糖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25、提取温度30℃、超声功率360 W,在此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多糖提取率为13.09%.在黑果腺肋花楸多糖浓度为6.0 mg/mL时,其对·OH清除率为73.08%;当浓度为0.60 mg/mL时,其在所选浓度范围内还原能力最大,吸光度为0.879,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7.99%.[结论]该研究可为黑果腺肋花楸多糖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其食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具有强稳定性、高抗氧化与良好感官品质的黑果腺肋花楸汁,以出汁率、沉淀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优化料液比、果胶酶添加量,分析黑果腺肋花楸汁的总抗氧化性、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清除DPPH能力;并从色度、总酚、花色苷含量、抗氧化性4个方面对不同贮藏方式的黑果腺肋花楸汁进行稳定性研究,用模糊数学法对黑果腺肋花楸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料液比为1∶1、果胶酶添加量在0.4%时,黑果腺肋花楸汁的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较高;黑果腺肋花楸汁的总抗氧化能力为11.5 μmol·mL-1,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为17 610.3 U·mL-1。100 mL黑果腺肋花楸汁中相当于含有100.0 mg维生素C(VC),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分别为6.8、0.7 mg·mL-1;在4 ℃避光贮藏120 d,果汁呈深紫红色,颜色变化不大,总酚和花色苷含量、抗氧化能力均未明显降低;感官评价介于优、良之间。通过工艺优化制备的黑果腺肋花楸汁具有较强抗氧化性和稳定性,且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5.
黑果腺肋花楸是蔷薇科黑果腺肋花楸落叶灌木。该树种适应性强、结果早、经济价值高,无论作为特种经济林栽培,还是用于园林绿化,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法库县从2014年开始引进黑果腺肋花楸的种植生产,采用公司+农户的种植形式,种植面积达到120 hm2,根据法库县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黑果腺肋花楸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栽前准备、栽植、幼树管理、成树管理、采收和越冬防寒。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对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情况,详细介绍了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栽培和发展现状,以期为该树种在我国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花楸是辽东乡土树种,能很好的适应辽东的环境。黑果腺肋花楸是这几年来发展最为快速的花楸品种。本文介绍了花楸的开发利用价值、病虫害类别以及防治方法、不同品种花楸的嫁接成活率,并探讨了在辽东发展花楸苗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黑果腺肋花楸果汁超滤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得出压力、初始温度、果汁浓度对超滤通量的影响规律;在超滤过程中,超滤通量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达到0.18MPa以后,超滤通量达到最大值;当初始温度在10~30℃变化时,超滤通量基本不变;当初始温度在30~50℃变化时,超滤通量有小幅度增加;果汁浓度在50%~70%变化时,超滤通量变化很小;果汁浓度在70%~100%变化时,超滤通量随果汁浓度增加而降低;通过正交试验L9(3)和极差分析法,确定黑果腺肋花楸果汁超滤通量影响因素排列顺序依次为:压强 > 果汁浓度 > 初始温度;最佳组合为:压力0.18MPa,初始温度40℃,果汁浓度70%,此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超滤通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育苗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育苗技术,具体包括外植体的采集、储存与处理,以及培养基制作、接种、初代培养、增殖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炼苗、驯化、移栽、定植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黑果腺肋花楸现代化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育苗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所需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培养环境及培养基配方、外植体灭菌及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和栽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黑果腺肋花楸组培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突破干旱沙区黑果腺肋花楸硬枝扦插繁殖关键技术,以3年生黑果腺肋花楸萌蘖枝条为扦插材料,分别以不同浓度ABT、IBA、2,4-D为外源激素进行浸泡处理,开展了硬枝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在蘖枝基部、中部插穗成活效果优于梢部,中下部插穗扦插生根率高于30.00%,梢部插穗生根率只有5.52%;ABT1号生根粉对黑果腺肋花楸插穗生根效果明显,其浓度为100 mg/L时,浸泡8 h以上可明显提高插穗成活率,插穗平均萌芽率90.28%,平均生根率67.99%;20 mg/L 2,4-D+60 mg/L IBA的激素组合可促使硬枝扦插生根,生根率为36.57%。  相似文献   

12.
初建花楸林地间种黄芪经济模式是一种高效节约型经济模式。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花楸林地建设初期的土地资源和空间,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在本研究中,选择朝阳县六家子林场初建黑果腺肋花楸林地为试点。选择黑果腺肋花楸移栽苗木为2-3年生,高度1-1.5m;选择当年繁育的黄芩幼苗进行间种,黄芩幼苗高度为5-10cm,间种株、行距都为20cm,在距离花楸植株0.5m外进行间种,间种带宽度为2m,间种密度为25株/m2,黄芩数量约为1.11万株/亩。研究结果表明,在间种模式下,花楸当年生长量处于正常范围内,略为偏低的水平,基本未受到黄芩间种的影响;黄芩当年的生长量亦处于正常范围内,未受到花楸的影响,因此初建花楸林地间种黄芩经济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黑果腺肋花楸高产栽培技术,具体包括园址选择、苗木准备、整地、栽植、果园经营管理、采摘和贮存等方面内容,以期推动黑果腺肋花楸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黑果腺肋花楸果实营养成分差异,为黑果腺肋花楸在宁夏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宁夏泾源县、黑龙江黑河市栽培的四年生黑果腺肋花楸不同品种果实为试材,测定其成熟期的营养成分。【结果】(1)不同栽培环境下,除宁夏泾源县黑宝石果实中检出15种水解氨基酸外,宁夏泾源县富康源1号和黑龙江黑河市的两个品种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内均含有16种水解氨基酸,包括6种必需氨基酸;黑龙江黑河市两个品种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夏泾源县。黑龙江黑河的富康源1号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为0.097 g/100 g;黑宝石的谷氨酸含量最高,达0.110 g/100 g。宁夏泾源县黑宝石原花青素含量较黑龙江黑河市高32.81%,宁夏泾源县黑宝石和富康源1号的总黄酮含量分别较黑龙江黑河市的明显高34.15%和13.40%。(2)同一产地两个品种的原花青素、总黄酮含量差别不大,富康源1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黑宝石。两个品种果实中钙含量均较高,维生素B6的含量最低,且黑宝石的钙含量明显高于富康源1号;富康源1号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6、锰含量均高于黑宝石。两个品种中未检测出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15.
以2年生黑果腺肋花楸为材料,采用盆栽形式进行土壤逐渐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处理,通过测定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探讨黑果腺肋花楸对土壤干旱及复水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黑果腺肋花楸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不明显;复水后,各项生理指标都有所恢复,并保持相对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黑果腺肋花楸通过调节自身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一系列生理指标适应土壤干旱胁迫,表现出较强的抗旱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黑果腺肋花楸果酒内溶物沉降特点,利用离心沉降及自然沉降力学推导出两者沉降时间的关系,建立离心.自然沉降数学模型.利用这一模型测算出黑果腺肋花楸果酒稳定性发生变化的时间,并通过试验得出澄清处理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明胶、蛋清、壳聚糖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黑果腺肋花楸果酒进行澄清;通过建立沉降数学模型,得出自然沉降总时间与离心加速沉降时间及离心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式;通过此模型进一步推算出经澄清剂处理后黑果腺肋花楸果酒保持酒体稳定的时间.综合考虑确定最佳工艺:明胶作为澄清剂最为适宜,使用量为0.4%,酒体稳定性保持时间约为1a,比原酒的稳定性提高近10倍.  相似文献   

17.
黑果腺肋花楸是园林绿化新品种。该文对黑果腺肋花楸观赏价值、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等进行了论述,以变为此树种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朝阳地区山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处理对朝阳山地栽植黑果腺肋花楸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朝阳山地栽植黑果腺肋花楸的最佳时期为雨季,即7月20日-7月31日,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90.00%以上;本研究还发现树盘覆盖黑地膜和白地膜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栽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97.00%和94.33%,94.00%和90.00%。因此,朝阳山地栽植黑果腺肋花楸可选择在雨季进行造林,同时树盘采取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有效的原生质体分离体系,研究了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原生质体酶解分离纯化条件。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愈伤组织在20g/L纤维素酶+0.5g/L果胶酶+13%甘露醇+5mmol/LMES酶解液中黑暗静置酶解10h,可获得高产量高活力的原生质体;采用500r/min离心8min分离纯化效果最好;愈伤组织比组培苗叶片分离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与活力更高。  相似文献   

20.
黑果腺肋花楸苗木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业》2020,(5)
正黑果腺肋花楸又名不老莓、野树莓,是蔷薇科腺肋花楸,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是集园林、食用、加工、药用和生态价值于一身的特色经济林树种。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黑果腺肋花楸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前景。黑果腺肋花楸苗木繁育有扦插繁殖、组培育苗、嫁接繁殖,但考虑到繁育成本,非特殊的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