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抗病小麦新品种的回交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4a的Yuma/8^*Chancellor为抗病基因供体亲体,以综合家艺性状优良的扬麦5号,85-85,扬麦158为受体亲本和轮回亲本,综合和“滚动”回交,温室加代,白粉病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记选择,开展抗白粉病回交育种,育成了高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综合农艺性状优秀的小麦新品系,93-1111,96G25,经过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定名为扬麦10号,扬麦11号,并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苏种 《农家致富》2013,(13):24-25
一、扬麦20审定编号:苏审麦201203。来源与类型:原名"扬06-164",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麦10号/扬麦9号,于2005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无黄花叶病毒病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3.
扬辐麦1号(原名扬辐麦9437)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1984年春用突变品系1-3058作母本与扬麦5号杂交,1985年秋利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经多代选育于1993年育成的优质饼干小麦,1999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白和盛 《当代农业》2001,(10):13-13
扬辐麦1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核辐照应用研究室用1-3058与扬麦5号杂交,并用^60Co-1射线辐射育成的花粒型饼干优质小麦新品种,于1999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扬辐麦4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2008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品种权号:CNA20070263.7。已授权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独占许可。2010年被江苏省农委列入主推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在扬麦11号推广应用区域及梭条花叶病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6.
白和盛 《农家致富》2001,(10):13-13
扬辐麦1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核辐照应用研究室用1—3058与扬麦5号杂交,并用^60Co-γ射线辐射育成的花粒型饼干优质小麦新品种,于1999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扬麦14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的小麦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0404)。2010年秋引入建德市多点试种,表现比浙麦1号增产20%以上。总结小麦扬麦14在建德市种植的生育特性表现及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选择江苏省内30个小麦品种进行了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耐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金丰麦2号、华麦1062、扬15-133、扬辐麦5054、扬17-G83、T60279、扬16-214、宁麦1711等8个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表现出较好的耐病性,均未发病;扬麦16-157、扬麦20、漯麦163、中研麦0709、华麦7号、扬麦29、盐麦085、扬辐麦5145、金丰麦1号、信麦179等10个品种对3种病害中的1种或2种耐病性较好;国红6号耐病性最差,3种病害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扬辐麦2号特征特性与优质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辐麦2号(原名扬辐麦9798)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扬麦158与突变品系1-9012杂交,再采用60C0-γ射线辐照诱变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0.
扬麦16(原名扬00-126)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以扬91F138和扬90-30杂交育成的春性中熟中筋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5年被列入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的品种.2005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书,品种权号为CNA20030436.4,公告号为CNA000663G.  相似文献   

11.
扬辐麦2号(原名扬辐麦9798),系江苏省扬州市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扬麦158与突变品系1-9012杂交,再采用60Co-r射线辐射诱变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扬麦13号是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路线育成的优质抗病弱筋小麦新品种.200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0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安徽、江苏两省淮南麦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扬麦11号"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室与南京农大遗传所合作,采用滚动回交与分子标记抗性鉴定相结合育成的带有抗白粉病基因Pm4a的小麦新品种.200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扬麦11号",并列入国家863计划中试推广项目.该品种早熟、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综合性状突出,是替代"扬麦158"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4.
优质高产饲用大麦扬饲麦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 选育经过扬饲麦 1号 (原名 690 7品系 )是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从西引 2号×菲特组合中于1995年选育而成。 1995~ 1997年参加江苏省大麦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为 4 2 3.9kg ,比对照苏引麦 2号增产 3.2 7% ,居全省参试品系首位。 1997~ 1998年参加江苏省大麦生产试验 ,5个点均比对照西引 2号增产 ,平均亩产为 385.4kg ,比西引 2号增产11.51% ,增产幅度为 8.39%~ 14.0 1%。1998年 11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定名为扬饲麦 1号。我省麦区均可种植 ,尤其适宜于沿海和淮北中高肥地区种植。 1998~ 1999年度在临海农场…  相似文献   

15.
卞庆中 《农家致富》2014,(17):23-23
生选3号是江苏省农科院遗传所和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联合选育的春性早中熟类型小麦品种,200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由扬州市扬子江种业有限位公司独占经销。该品种于2001-2002年参加抗赤性鉴定试验,试验结果为农艺性状与扬麦158基本一致,对赤霉病的抗侵染能力略强于对照扬麦158,抗扩展能力优于扬麦158,是目前推广品种中抗赤性最好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扬辐麦4号(原名扬辐麦3046)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于2005年用辐照宁麦8号/宁麦9号杂交选育而成的春性中熟小麦品种。2008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801)。  相似文献   

17.
镇麦4号是江苏丘陵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的扬麦158作母本,分蘖性强易争穗、抗病性好的镇麦1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8.
扬辐麦2号(原名扬辐麦979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用扬麦15 8与1 90 12杂交,F1种子经γ射线辐照选育而成。该品种2 0 0 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 0 0 3年5月获国家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为CNA2 0 0 2 0 12 2 .O ;2 0 0 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苏种 《农家致富》2013,(11):24-25
一、宁麦19审定编号:苏审麦201201。来源与类型:原名"宁05-551",由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所、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以宁9144/扬麦158//扬麦158,于2008年育成,属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淮南  相似文献   

20.
宁麦19由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从宁9144/扬麦158//扬麦158杂交组合中经多年合作选育而成,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201。适合淮南稻麦两熟地区尤其是中晚熟水稻茬(直播稻茬)种植。一、特征特性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片大小适中;植株偏松散,株高85~90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穗长8~10厘米,着粒密度中等,结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