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元  王婧 《种业导刊》2021,(1):31-33
晋北旱地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分布范围较广,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品种混杂退化比较严重、栽培管理措施落后.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影响今后马铃薯种植规模和发展前景.针对主要问题,从轮作倒茬、施足基肥、精细整地、合理密植、适时播种、科学追肥、防治病虫害等方面阐述了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东农434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播前技术 1.1轮作与土壤耕作 选用前茬为玉米、马铃薯等正茬地块,实行秋季耙茬深松起垄.要求松深30cm以上,达到土壤疏松细碎,垄体标准的待播状态.  相似文献   

3.
一、机收前的技术准备 1. 机组驾驶人员要经过马铃薯收获机操作的学习和训练,掌握马铃薯收获机的原理和操作知识,还必须了解收获地块的基本情况,马铃薯的种植模式以及土壤的坚实性和墒情,检查垄沟边坡的稳定情况。  相似文献   

4.
1 整地 做畦 1.1 早耕深翻 精细耕地 选择肥沃、疏松的土壤或沙土为宜,并与豆科作物轮作2~3a,粘重土壤或地势低洼地不宜种植。种植前应实行早耕深翻,做到精细整地,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正>一、收获1.收获前水分管理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从出苗到收获一般需要60~70天,当植株底部叶片普遍变黄,标志着马铃薯已进入成熟期。此期,要控制好马铃薯田地的水分供给。收获时,土壤湿度应保持在50%左右,这样即能保证收获时土壤的疏松程度,又能保证马铃薯块茎的鲜度,同时不会因为湿度太大造成薯块在贮藏期间发生腐烂。种植者可结合马铃薯地块的墒情,合理安排最后一次浇灌时间,在收获前1周应停止浇水。2.收获前病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既是粮又是菜,也是工业原料和优质饲料作物。我国有悠久的马铃薯栽培史,但在长期生产中,肥料用量严重不足,肥料分配不合理、养分配比不平衡,极大限制了马铃薯产量。为提高马铃薯产量,探索出马铃薯最佳肥料配比及用量,特作此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点基本情况本试验于1998年2~7月,在息烽县青山乡大林村下瓜种张延银农户的承包黄泥土上进行。该土成土母岩为砾质砂页岩,地处坡腰下部,海拔1320m,前作玉米,单产301kg/667m2,土壤养分状况见表1。表1 供试土壤养分状况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速效…  相似文献   

7.
重庆马铃薯土壤养分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重庆主要马铃薯产区的土壤养分状况,通过采用土壤养分测试的方法,研究重庆主要马铃薯产区巫溪和城口两县随机采集的62个0~20 cm土壤样本。结果表明,大部分马铃薯土壤pH > 7.6,整体偏碱,不适宜马铃薯生长。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其中高于20 g/kg的土壤占80.6%,高于40 g/kg的土壤占17.7%。全氮、磷含量丰富,有近一半土壤全钾含量属适量范围,丰富和缺乏范围内的比例分别是24.2%和30.6%,以巫溪县马铃薯土壤全磷、全钾含量缺乏较严重,比例分别为35.3%和50.0%。两县马铃薯土壤有效氮、磷、钾、硫含量均较丰富,交换性钙、镁含量十分丰富,而城口县土壤有效硫含量整体偏低。土壤有效铁、锰、硼均缺乏,比例分别为48.4%、56.4%和98.4%,有效铜、锌含量则十分丰富,各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城口高于巫溪。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同一产区不同部位土壤养分存在很大差异,不同产区马铃薯土壤养分丰缺范围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世界上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在中国由于马铃薯大面积连年种植,造成连作障碍,导致块茎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连作障碍是土壤与作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综述了引起马铃薯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治马铃薯连作障碍的主要方法。主要从连作马铃薯土壤理化性质劣变、化感自毒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连作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并从合理轮作、间套作,施用生物有机肥等农艺措施,化学熏蒸、物理消毒等土壤消毒措施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连作障碍防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马铃薯连作障碍机理和建立克服连作障碍的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种植马铃薯后对土壤肥力和马铃薯植株营养动态变化,在相同施肥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栽培土壤类型的肥力指标和马铃薯地上部和地下部氮、磷和钾含量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使用复合肥可以使马铃薯栽培土壤的pH变小,栽培土壤缓效钾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5种栽培土壤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钾、有效磷含量增加,而全钾的含量变化因土壤类型而异;马铃薯各个生育期地上部N含量高于地下部N含量,地上部N平均含量在2.5%~5.0%之间,地下部N平均含量在0.5%~2.5%;马铃薯从苗期到成熟期地上部P含量在逐渐降低,苗期 > 蕾期 > 结薯中期 > 成熟期;不同的生育时期马铃薯地下部P含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体变化趋势均为下降;苗期含量显著的高于成熟期含量;马铃薯在不同的生育期地上部K的含量变幅较小,不同土壤类型中种植马铃薯地下部K含量从苗期到马铃薯成熟期逐渐下降;不同栽培土壤类型地上部和地下部N、P、K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1整地,施肥选择土层肥厚、质地疏松的地块种植,在种植前结合施基肥进行深翻。1.1选择地块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要选择适合栽种马铃薯的地块,即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地块。1.2合理轮作马铃薯不宜连作。连作可使土传性病虫害加重,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被认为是世界栽培新模式的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与推广应用,马铃薯免耕栽培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马铃薯免耕栽培对土壤性状影响的研究方兴未艾。为此,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归纳了国内马铃薯免耕栽培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主要养分、杂草种子、微生物及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马铃薯免耕栽培对土壤性状影响的研究状况,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1精细整地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但最适于沙壤土,沙壤土有机质丰富,透气性好,有利于根茎生长。应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等的地块。马铃薯生长需要15~20cm的疏松土层。前作收获后或整地前,要进行深耕细耙,深度为30cm。收拾净根茬。整地时一定要将大的土块破碎,使土壤颗粒大小适中。结合整地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2 500~30 000kg/hm2。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种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播前整地 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为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肥力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因此,深耕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据研究耕深15—18cm时,松土层达30cm。较浅耕的增产10%。耕深达到36cm的地块,比耕深18cm的可增产63.1%,可见整好地是马铃薯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调整马铃薯施肥结构,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种植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2年的田间试验中,研究了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在减少化肥的条件下提高马铃薯质量和产量的潜力。该试验旨在为马铃薯化肥减施和增效模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单独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或微生物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23.5%~34.5%,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4.2%~17.5%,降低马铃薯硝酸盐含量9.0%~56.0%,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肥料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双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肥水平对马铃薯营养品质有显著影响,而肥料类型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冗余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和pH对马铃薯营养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毒马铃薯以其自身的诸多优势,被人们广泛接受。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在种植前,要对种子作脱毒处理,不断提高它的质量。在种植微型薯时,要综合考虑土壤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测定膜下滴灌调亏马铃薯全生育期内不同调亏水平土壤养分、土壤水热动态、生长动态、产量效应和水分利用效率,于2016年在河西荒漠绿洲灌区民乐县益民灌溉试验站开展了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调亏灌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膜下滴灌调亏土壤水热变化均匀且利用率高,有利于马铃薯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膜下滴灌调亏栽培能有效减少土壤速效养分的流失,并提高马铃薯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利用效率;不同生育阶段马铃薯耗水量受水分调亏程度影响较大,其耗水量随调亏程度增大而显著减少(P0.05),水分调亏处理马铃薯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均低于全生育期充分灌水CK处理。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生物量均达到最大,较全生育期充分灌水显著提高29.04%,35.61%。因此,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灌溉方式能使马铃薯根区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有效减少渗漏损失和植株间无效蒸发损失,改善土壤水、肥和热量状况,有利于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且不显著降低马铃薯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17.
土壤微生态与马铃薯连作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连作导致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下降,连作障碍已成为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从连作后土壤养分的丢失、土壤酶活性变化、植物化感自毒作用、微生态失衡等几个方面综述了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发生机理,认为马铃薯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根系土壤微生态系统功能失调;最后,从多因素相互作用角度出发,提出了缓解或解决铃薯连作障碍的调控措施,并对马铃薯连作障碍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种子科技》2014,(3):54-54
如何进行马铃薯的催芽?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防病丰产的一个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在栽种过程中不会出现缺苗。同时,催芽过程中,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条,有利于全苗壮苗。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连作造成的影响及连作障碍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勇 《作物杂志》2018,34(2):87-49
近年来马铃薯连作面积日益扩大,连作造成的问题日趋凸显。采用文献检索、内容归类的方法研究马铃薯连作对植株生长、土壤性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就缓解连作障碍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顶山垦区位于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境内,准噶尔盆地北沿,全年≥10℃有效积温3 208.9℃。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在顶山垦区生产的食用向日葵籽料饱满,色泽鲜亮,是新疆最适宜种植向日葵地区之一。1 播前准备1.1 选地食葵对土壤适应范围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粘土、轻粘土、壤土等,含盐量低于0.6%的盐碱地,土壤耕作层在30-50cm的地块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