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真菌诱导子对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芪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真菌及同种真菌的不同浓度、不同添加时间和作用时间对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用真菌提取物对黄芪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处理后,检测黄芪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和皂苷含量以及代谢过程中POD、PAL、PPO、CAT的酶活性和NO、MDA、H2O2的含量.结果表明:80μg/mL的散子囊菌作...  相似文献   

2.
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及辐射诱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技术及辐射诱变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方法]以蒙古黄芪无菌苗的不同外植体(叶片、子叶、下胚轴)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并对子叶和下胚轴进行辐射诱变研究。[结果]3种外植体分别在MS+6-BA 2.0 mg/L+NAA 2.0 mg/L、LS+6-BA 2.0 mg/L+NAA 0.1 mg/L、MS+6-BA 2.0 mg/L+NAA 2.0 mg/L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 下胚轴和子叶的最佳诱变时间均为15 min 随辐射诱变时间的增加,下胚轴愈伤组织的长势增强,但超过一定的诱变时间愈伤组织长势减弱且诱导率降低。[结论]该研究为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和诱变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麦草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岚  云锦凤  李俊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14-517,542
[目的]探讨愈伤组织诱导取材时间、培养基筛选、激素调节及幼穗成熟度对新麦草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方法]以新麦草2个品种幼穗为外植体接种于附加不同激素的MS和N6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结果]2种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质地无明显差异。山丹新麦草幼穗最佳诱导培养基为N6添加2,4-D2mg/L,P8401为MS添加2,4-D6mg/L。ABA添加于MS培养基可显著促进愈伤组织生长。山丹新麦草幼穗愈伤组织培养添加ABA适宜浓度为1.5mg/L,P8401为0.3mg/L。CH仅具有加速愈伤生长的效果,但对新麦草愈伤组织诱导促进作用不大。P8401新麦草1~2cm新生幼穗材料作为愈伤诱导外植体最为理想,山丹新麦草5~6cm较成熟幼穗在MS上愈伤诱导率高于幼嫩小穗。[结论]2种培养基均可用于新麦草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外植体的取材时间在组织培养中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杨静  孙皓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54-8956,8959
[目的]研究水杨酸、茉莉酸甲酯、硝酸银、高糖、高盐、超声等诱导子对黄芪细胞生长和黄芪多糖合成的影响.[方法]向细胞悬浮液中加入各种诱导子或对细胞悬浮液进行超声处理,测定细胞干重增殖倍数和黄芪多糖的合成量.[结果]加入10.0 mg/L水杨酸可使黄芪多糖的含量为对照组的2.04倍;添加较低浓度的茉莉酸甲酯浓度(1.0 mg/L)使黄芪多糖的含量达48.974 mg/g,比对照提高了2.50倍;添加4 mg/L浓度的硝酸银能使黄芪多糖含量提高1.60倍;高糖和高盐胁迫处理均能诱导黄芪多糖的合成.高糖处理能使黄芪多糖的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92倍.低剂量的超声刺激对黄芪细胞生物量的积累有显著的刺激作用.[结论]诱导子的添加可有效促进黄芪悬浮培养细胞中黄芪多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胡萝卜幼苗的组织培养再生技术。[方法]以培养约2个月的胡萝卜幼苗为材料,分别取幼苗的根、茎、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结果]根、茎、叶为外植体均能产生愈伤组织,但以茎为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质量最佳,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均为最高。[结论]建立了胡萝卜试管培养幼苗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植株体系,为今后的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美金  史文娟  王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663-6665
[目的]筛选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2个小麦品种扬辐2号和皖麦41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在MS、1/2 MS、N63种基本培养基中,1/2 MS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IAA对扬辐2号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有一定的影响,KT对皖麦41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作用显著。1/2 MS+2,4-D4.0 mg/L,愈伤组织质量最好。不同小麦品种成熟胚离体培养力存在着差异,皖麦41优于扬辐2号。[结论]该研究为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非洲菊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方法]研究不同外植体、激素水平对非洲菊愈伤组织形成、芽分化及根诱导的影响。[结果]以花托作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高;MS培养基中加入6-BA 0.4 mg/L十TDZ 2.0 mg/L十NAA 0.3 mg/L时,形成愈伤组织多,愈伤组织结实,芽诱导效果最好;在1/2MS+NAA 0.5 mg/L培养基中,非洲菊根长势最好,且小苗移栽活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非洲菊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水杨酸对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几种E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黄芪愈伤组织,并从提取物中检测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解氨酶(PAL)的活性均随水杨酸(SA)体积质量和培养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SA浓度的增加可提高PAL,POD及PPO的活性,但抑制CAT的活性.结论 SA体积质量在0.01 mg/L时抑制CAT活性最明显;SA体积质量在0.1 mg/L和1 mg/L时POD和PPO活性最高,并且均在36 h出现最高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激素配比对韭菜愈伤组织培养和继代的影响。[方法]韭菜种子胚根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结果]MS+NAA 1 mg/L+6-BA 2 mg/L适宜胚根诱导愈伤组织并进行继代培养。[结论]适宜的生长激素组合有利于韭菜愈伤组织的诱导。  相似文献   

10.
邓旭  张慧  覃铃铃  黄艳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62-17364
[目的]研究影响鸡骨草愈伤组织形成的条件,为鸡骨草的组织培养及悬浮培养提供参考。[方法]从鸡骨草的大田植株和种子发芽后的幼芽中合适部位选取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不同组合的外源激素2,4-D和6-BA的MS培养基上,对鸡骨草愈伤组织进行诱导,计算诱导率,观察愈伤组织生长情况。[结果]单独使用一种激素时对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大致相同,2,4-D比6-BA对鸡骨草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稍强一些。培养基中添加2种激素时愈伤组织褐变程度稍轻,最适合的培养基为MS附加2,4-D2.0mg/L+6-BA1.5mg/L。[结论]多种激素组合比单种激素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培养基中适宜的激素组合可降低愈伤组织褐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砷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揭示砷毒害植物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分别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愈创木酚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以及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不同浓度砷胁迫下对药用植物黄芪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影响以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变化。[结果]随着砷浓度升高,黄芪叶片中这3种酶的活性能够维持,特别是POD活性显著增加。从时间动态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黄芪叶片中的CAT活性先升高再降低,POD活性增加,SOD活性变化不显著;MDA含量先升后降,第8天达到最大值。[结论]该研究可为中药材重金属含量控制和药理活性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中药材的分子水平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从汉城细辛、北细辛、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中提取基因组DNA,使用20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并通过聚类分析研究药材间的亲缘关系。[结果]129条引物有扩增产物,占总引物数的64.5%,其扩增片段大小为250~2 000 bp。筛选出19条扩增出清晰条带、重复性好的引物。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内相似性大于种间相似性,汉城细辛和北细辛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该研究在DNA水平上证明了汉城细辛和北细辛与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是不同品种的药材,而细辛和黄芪存在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3.
蒙古黄芪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促进蒙古黄芪的大规模种植,规范种植技术,提高蒙古黄芪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团队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积累的蒙古黄芪人工种植经验,总结黄芪野生到种植的发展历程及其适宜种植区域,系统的介绍蒙古黄芪人工种植技术:种子的处理技术、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加工技术;同时总结仿野生栽培技术及制定种子质量标准。指出目前黄芪种植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的繁育体系,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及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应加快黄芪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新,破解制约黄芪种植业发展的难题,为黄芪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KT和2,4-D对膜荚黄芪试管苗带芽茎段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KT和2,4-D对膜荚黄芪试管苗带芽茎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KT和2,4-D后,均能促进膜荚黄芪带芽茎段根和芽的再生,其中,较好的培养基为MS+4 mg/LKT+1 mg/L2,4-D;高质量浓度和低质量浓度的2,4-D均会造成膜荚黄芪带芽茎段切口的愈伤化。这为膜荚黄芪试管苗的快速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引种栽培、种类资源、育种和种内变异、野生资源恢复以及组织培养、毛状根培养等方面综述了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建议在黄芪引种栽培过程中要多借鉴成功的经验 ,并加强防止栽培黄芪混杂退化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消毒方式和培养基对白术和黄芪种子试管内萌发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白术种子最佳消毒方式为75%酒精消毒30 s再用0.1%HgCl2消毒5 min;白术种子试管内萌发的适宜堵养基为1/2 MS.黄芪种子最佳消毒方式为75%酒精消毒20 s再用0.1%HgCl2消毒10~15 min;黄芪种子试管内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半固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
陇西栽培蒙古黄芪原植物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比较形态学方法 ,对陇西栽培蒙古黄芪生长植株进行形态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栽培蒙古黄芪具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多样性 ,存在不同的种内类型。传粉实验初步说明蒙古黄芪为异花授粉植物 ,这是栽培蒙古黄芪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优质黄芪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山东省优质黄芪新品种的鉴定和推广种植提供依据,以传统黄芪栽培品种为对照,研究了泰黄芪1号新品系在泰安和莱芜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抗病性、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泰黄芪1号生育期比传统黄芪延长9~12d;生长旺盛,整齐度高,须根、侧根少,外观品质及商品性好;平均产量达1187.6kg·6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2.0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白粉病和根腐病发病率最低,分别为27.15%和7.7%。选育的新品系泰黄芪1号生育期长、产量高、抗病性强且表现高产和稳产,可进一步参加省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重金属铜、铅、锌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植物种子萌发、生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DNA损伤的影响,为黄芪无公害栽培和药材基地环境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特色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重金属(0-300mg/L)单一和复合污染(Zn200/Cu200、Zn200/Pb200、Pb200/Cu200mg/L),观察黄芪生长状况及其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黄芪DNA损伤情况。【结果】在0-100mg/L时,Cu^2+、pb^2+、Zn^2+单一胁迫可促进黄芪种子萌发,大于100mg/L时则抑制种子萌发。随着黄芪培养时间的延长和重金属离子处理浓度的升高,Ph^2+处理的黄芪根生长受抑制逐渐增强,黄芪根长变短;Cu^2+、Zn2+处理的黄芪根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时期内两者最长根长出现的处理浓度分别为60和100mg/L。3种重金属Cu^2+、Ph^2+、Zn^2+单一处理后,黄芪总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当Cu2+@理浓度高于100mg/L、Zn^2+处理浓度高于200mg/L、pb^2+处理浓度高于60mg/L时,黄芪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随后不断降低。Cu/Zn、Zn/Pb复合胁迫,会降低彼此的毒害作用;cu与zn复合胁迫,对彼此毒害作用影响不大。随着重金属Zn^2+、Pb^2+、Zn^2+浓度的增加,对黄芪DNA的伤害程度不断加大,Pbz抛理造成的损伤最大,Cun处理次之,Zn^2+处理最小。【结论】一定含量的Ph^2+、Cu^2+、Zn^2+对药用植物黄芪种子萌发、生根、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毒害作用,且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毒害程度加深。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排序为Pb^2+〉Cu^2+〉Zn^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