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肉类检验中,常发现有气味和滋味异常的肉,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可分为以下五种情况。1饲料气味由于动物生前长期饲喂带有浓郁气味的饲料,如萝卜、甜菜、油渣饼、鱼粉、鱼肝油下脚料、蚕蛹粕等,使肉带有饲料气味。绵羊长期饲喂萝卜,其肉具有强烈的口臭味;饲喂以甜菜根为主的饲料时,则向具有肥皂味;长期饲喂泔水的猪,其肉和脂肪发现使人厌恶的废水气味;用鱼粉或鱼罐头厂的废渣喂猪时,其肉常常带有鱼腥味;用青燕麦饲喂的绵羊,其肉具有强烈火的刺鼻和令人作呕的气味。2药物气味宰前给动物灌服或注射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如醚…  相似文献   

2.
肉的异常气味 ,常于宰后和肉的保存期间发现。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讨 ,认为引起肉的气味异常往往与长期饲喂某些饲料、牲畜的性别、宰前投喂芳香类药物、体内某些病理过程以及胴体放置环境中的气味有关 ,常见的气味异常按引起的原因不同可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一)饲料气味动物屠宰前长期饲喂有浓厚气味的饲料 ,如亚麻籽饼、鱼粉、萝卜以及芸香类植物等 ,使肉带有饲料气味 ;绵羊长期饲喂萝卜 ,肉具有强烈的口臭味 ;饲喂以甜菜根为主的饲料的动物 ,肉有肥皂味 ;长期喂泔水的猪、肉和脂肪发出使人厌恶的废水气味 ;用青燕麦、芸苔饲喂绵羊 ,…  相似文献   

3.
气味异常肉     
1 饲料性气味肉 肉用动物由于长期饲喂腐烂的块根(萝卜、蔓菁、甜菜等)、油渣饼、鱼粉、鱼肝油下脚料、蚕蛹及带有浓厚气味的植物(如苦艾、堇菜)等,甚至在目前有的采用综合利用的方式,让畜禽之间互食其粪便,形成类似“粪便链”。那么其肉用动物的肉就可能含有异常气味,处理应视味的程度酌情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缺乏检验设备的基层,对上市肉品通常采用感官检查。1饲料气味动物宰前长期采食不同的饲料使肉和脂肪具有不同的气味。如生前长期饲喂油渣饼、鱼粉、鱼肝油下脚料、蚕蛹粕,使肉和脂肪具有鱼腥味。生前长期饲喂泔水,使肉和脂肪具有废水味。生猪饲喂羊肉店泔水,宰后肉品有羊膻味。饲喂牛肉店泔水,宰后肉品有牛膻味。饲料中掺有鸡粪的宰后肉品有鸡屎味。在垃圾场散养的宰后肉品有怪味。2性气味未去势或晚去势的种公畜,其肌肉内有一种难闻的腥臊气味,特别是种公猪和种公山羊。3腐败变质气味腐败分解生成的硫化氢、吲哚、甲基吲哚、粪臭素、腐胺…  相似文献   

5.
肉的气味与滋味,通常称为肉的风味,是肉品的重要属性和卫生指标之一。气味和滋味出现异常的肉,一般多于肉畜屠宰后及保藏期间被发现。其往往与长期饲喂一些特殊的饲料、肉畜的性别、宰前给予异味药物和体内某些病理过程及与异昧物品放置在一处有关。 1.饲料气味。系因肉畜在宰杀前长期采食带有浓郁气味的饲料引起。如独行菜、亚麻籽饼、鱼粉、苦艾、萝卜和芸香类植物,气味浓郁,用来长期喂食  相似文献   

6.
肉的气味和滋味,通常称为肉的风味,是肉品的重要卫生指标之一。风味异常的肉,常见于动物屠宰后的新鲜胴体,其引起的原因往往与长期饲喂某些饲料、动物性别、宰前投予某些药物、某些病理过程以及将胴体放置于有异味的环境里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防止畜禽疫病扩大传染,减少危害,现将几种畜禽病害肉的确认鉴定和规范处理方法分述如下,供同行参考。1生理异常肉1.1未成熟肉未成熟肉主要是指生后 15 d以内的牛犊、马驹和生后 30 d以内的仔猪、羔羊等肉类。其肌肉组织未发育成熟,肉质脆弱柔软,用手指可把肌肉掐断和戳穿;肉色泽呈灰白或灰红色,无脂肪或少量脂肪沉着。此类肉虽然对人体健康无大危害,但食之无味,有“泄口”的感觉。此类肉不应上市销售,应做鸡、鱼饲料处理。1.2异味肉异味肉主要是由饲喂有味饲料或鱼粉,未阉割的公畜,患有气肿…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牲畜肉品检验时,常可发生由于牲畜自身固有的因素、饲养管理因素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引起的肉质不良即所谓的劣质肉。为保证食肉安全,现将牲畜劣质肉的检验与卫生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性状异常肉1.1气味和滋味异常肉主要是由饲喂有味饲料或鱼粉,未去势或晚去势的公畜,患有肿疽或恶性肿以及坏死杆菌病等疾病,服用或注射了带有气味的药物等原因造成的。发现气味和滋味异常肉首先要停止销售,进行通风24小时以驱散气味,然后再做煮沸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作如下处理:(1)仍有不良气味,作工业用或销毁;(2)如仅胴体的个别部位…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动物的宰后检疫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气味或滋味异常(如腥臭味、酸味)肉,色泽异常(如黄脂与黄疸肉)肉等等,这些肉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却严格禁止食用,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1气味和滋味异常肉1.1常见的气味和滋味异常肉的种类及原因1.1.1性臭味:是未阉割的公畜所特有的气味,如公猪肉、公羊肉都带有一种难闻的性气味。1.1.2鱼腥臭:是由长期饲喂鱼粉或鱼的残羹所致,其肉常有鱼腥味。1.1.3腥臭味:是由于屠畜体内某些病理变化而受到的影响。如患有尿毒症的屠畜其肉带有尿臭;由腐败菌所引起的脓肿、坏死、溃疡等引起周围的肌肉有腐臭气味;患胃肠道…  相似文献   

10.
异常肉、病变肉种类很多,现将常见的感官特征介绍如下: 1.性臭肉多见于公猪及公羊,偶见于大母猪。因加热可使其臭味增强,故用煮沸法或烙烫法鉴定。性臭不显的肉可供人食用。 2.软脂肉与饲料、品种及遗传性有关,多见于猪。其脂肪较软,熔点低(饱和脂肪酸减低),肉品质不良,利用性差,评价低,但对人无不良影响,可食用。 3.黄染肉黄膘肉由饲料等外因和机体内色素代谢失调引起。如猪吃黄玉米及柿饼粉等;饲喂胡萝卜素类饲料可引起绵羊黄膘肉,肉可食用。黄  相似文献   

11.
1形成原因1.1黄疸肉产生的原因1.1.1动物患传染病及溶血性疾病,致使肝、胆发生病变,造成胆汁排泄障碍,大量的胆红素进入血液、组织液,将全身组织染成黄色。1.1.2动物吃了霉变饲料或长期接触有毒制剂,引起肝变性。1.1.3寄生虫损伤肝体及阻塞胆道。1.2黄脂成因1.2.1品种原因,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品种的动物存在遗传缺陷,造成动物体内色素代谢机能失调。1.2.2动物生前长期饲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如:鱼粉、蚕蛹及黄色玉米等。1.2.3VE缺乏。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性,当其缺乏时,会导致…  相似文献   

12.
非疫病引起猪屠宰后胴体异常的有黄脂肉、白肌肉、红膘肉、赢瘦肉、气味和滋味异常肉等。现就引起宰后胴体异常的表现及原因探讨如下:1宰后胴体的异常表现1.1黄脂肉引起猪黄脂的原因与进食鱼粉,蚕蛹粕、鱼肝油下脚料等含有多量不饱和脂肪酸饲料,喂饲紫云英、胡萝卜等含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3.
一、常见的中毒种类 猪饲料原料的保存和使用不当、比例失调、霉败变质或感染病菌,饲喂方法不合理或直接饲喂有毒饲料,都会造成猪中毒。 1.肉毒梭菌毒素中毒。配合日粮时,如果鱼粉、血粉、肉骨粉等原料变质,就可引起这种细菌毒素侵害动物神经系统。中毒猪以神经麻痹症状为其主要表现:唇、舌、咽等部位麻痹。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肾脏、胃肠、脑膜充血、水肿和出血,胃肠道内有黑褐色液体或粥状物。  相似文献   

14.
我市肉仔鸡生产近年发展迅速,有的专业户为了促进肉仔鸡快速生长,盲目加大饲料中鱼粉的添加量,致使鸡群发生肌胃糜烂症,报告如下。发病情况不同季节、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鸡只均有发生,多在饲喂高添加量鱼粉或霉变鱼粉饲料1周后发生,死亡率一般为10%左右。1990年10月,滕州市某饲养专业户饲养的1000只艾维茵肉仔鸡,饲喂以玉米、豆饼、麸皮、鱼粉(智利产,用量为8%)等  相似文献   

15.
多喂某些饲料,会影响到蛋和肉的气味.例如多喂洋白菜、葱、鱼渣和蚕蛹等饲料,会使鸡蛋带有不良气味.鱼和蚕蛹的气味不但进入蛋中,而且容易进入肉中,从而影响肉质.如果不再喂这些饲料,则经过一段时间,由饲料而进入蛋和肉中的气味便自行消失.育肥期常不使用鱼粉等饲料就是为了避免肉味不良.在人工填肥所用的饲料中,可用豆饼、花生饼等代替鱼粉充当蛋白质饲料.平时喂给肉禽、蛋禽的鱼粉都要求脂肪含量不太高,品质较为优良,喂量不得过多.蚕蛹用做饲料时也要求尽量脱脂,喂前要注意保存,防止腐败变质.  相似文献   

16.
在屠宰场的宰后检疫中经常发现一些异常肉,如黄脂和黄疸肉,白肌肉和白疾病肉等。它们的致病因素和食用价值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快速正确判断对肉检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消费者来说掌握一定的知识也是必要的,现就检疫中几种肉的鉴别与处理分述如下。1黄疸与黄脂的鉴别1.1黄脂黄脂是皮下脂肪和腹部脂肪发黄,其他脏器无异常的一种营养代谢病。是脂肪组织的一种非正常的黄染现象。原因可能是长期饲喂黄玉米、南瓜、棉籽饼、鱼粉等动植物产品。其色素在猪体脂肪中沉积而成,尤其是当这些饲料的脂肪酸败较严重,缺乏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时多有…  相似文献   

17.
1犬料调制工艺及配方1.1饲料配方作者根据肉犬的营养需要制定了2个饲料配方,饲养期4个月,前期(2个月)使用配方1,后期(2个月)使用配方2,配方见表。肉犬饲料配方表1.2调制工艺将混合料按配方混合均匀(不含预混料),同时将矿物质、维生素、防病药物等配制成肉犬预混料。饲喂时按比例分餐取用,现喂现调制,工艺为:1.2.1冲泡。取一定量的混合料,用适量(约料3倍量)的开水冲泡,搅拌均匀(混合料中鱼粉、骨粉也可拌入预混料中不经冲泡)。1.2.2拌入预混料。待冲泡好的饲料凉至50℃左右时,将预混料(及鱼粉等)拌入,搅拌均匀…  相似文献   

18.
对于市场肉品的兽医检验,必须要掌握其色泽异常的原因及表现,以便正确评价和处理。 一般家畜的肉的颜色均呈红色,但色泽及色调因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年龄、肥育度等而异。也和放血、冷却、融冻等加工情况有关,又以肉里发生的各种生化过程如发酵、自溶、腐败及饲料、疾病等为转移。 1 饲料因素 目前认为饲喂胡萝卜、紫云英、油菜籽、鱼  相似文献   

19.
白犬饲料调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饲料添加剂(包括药物)的添加,故肉犬饲料的调制较一般畜禽饲料的调制更繁琐、更困难。肉犬饲料的合理调剂一是要符合犬的消化特点;二是符合犬的生物习性,克服犬对添加剂的气味敏感性,科学添加;三是要符合饲料效价原则,减小饲料及添加剂的调制过程中的效能损失。目前,可供直接饲用的肉犬全价饲料市场上几乎空白。肉犬饲料调制大都采用冲泡、蒸煮、焙炒等方法,添加剂的添加多为按日或按餐饲用或补饲,出现了调制与添加的分离。由于饲料调制不合理,使得肉犬饲养中常常出现肉犬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发病…  相似文献   

20.
田河  李明 《当代畜牧》2006,(4):32-33
本试验用54头“杜长大”生长猪研究了生鱼干粉、熟鱼干粉和低价鱼粉取代日粮中常规鱼粉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生鱼干组日增重比常规鱼粉组低9.78%(P〈0.01),料肉比高5.28%;低价鱼粉组比常规鱼粉组日增重低4.6%(P〈0.05),料肉比高6.34%;熟鱼干组比常规鱼粉组日增重低2.49%(P〉0.05),料肉比高1.06%。各处理组经济效益高低顺序为:熟鱼干组〉常规鱼粉组〉低价鱼粉组〉生鱼干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