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麦草全量机械还田对机插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麦秸全量机械还田对机插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以中熟华粳2号为试验材料,设小麦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两个处理,进行机械插秧,对水稻的产量形成和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后穗数降低,每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产量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的茎蘖数明显降低;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根冠比和光合速率在抽穗前低于秸秆不还田处理,抽穗后则相反。可见,秸秆还田对机插水稻具有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2.
邓建平 《农家致富》2009,(15):47-47
一、主要方式 在小麦机械化收获后,将麦秸全量还田.上水泡田后浅水旋耕整平.再进行播栽水稻的一种技术体系,集秸秆还田、免(少)耕、抛秧、机插、直播等于一体.具有多重优势。主要有3种方式:(1)将切碎的麦秸全量还田.浅旋耕后机插。(2)将切碎的麦秸全量还田,浅旋耕抛秧。(3)将切碎的麦秸全量还田。浅旋耕后直播。  相似文献   

3.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机插栽培技术包含麦秸秆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两个部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稻生产技术是将麦草机械还田利用与机插稻技术相结合,实施稻作轻简化,构建资源利用、培肥沃土、节本增效、省工省力的稻作技术体系。一、麦秸全量机械还田  相似文献   

4.
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后茬中稻生长产量及发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崇阳县原种场试验田为研究对象探讨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后茬中稻生长产量及发育影响。水稻品种为广两优香66,试验田试验共设3个处理对照组(NPK,无秸秆还田),秸秆半量还田(处理A),秸秆全量还田(处理B),对比分析三组后茬中稻生长产量及发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供试肥料品种相同情况下,后茬水稻生长前期,秸秆还田量越大,分蘖起步越迟,叶面积指数、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及有效穗数越低,而后茬水稻生长中后期趋势相反,秸秆还田量越大,每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水稻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麦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后茬水稻生产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遴选了嘉定区沟干泥、潮沟干、青黄土3种土壤类型田块,研究分析了麦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秸秆全量还田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土种间容重降幅最明显的是沟干泥,其次为潮沟干和青黄土;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变化有一定促进作用;麦秸秆还田对后茬水稻总苗数有一定影响,前期全量还田、半量还田苗数增长缓慢,且苗数低于不还田,中后期全量还田、半量还田总苗数则略高于不还田;麦秸秆还田对水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麦秸秆还田对提高水稻产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秸秆全量还田与未还田对机插秧发苗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影响机插水稻在大田栽后5~15 d内的发苗情况,但在栽后18 d其生长优势开始逐渐显现;水稻有效穗数增加,生育期延长,中后期生长稳健,抗倒能力较强,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使穗大粒多,从而使水稻增产,综合性状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7.
研究秸秆还田对机插水稻群体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秆全量还田能够正常进行机械插秧且能获得高产。秸秆还田机插水稻可降低水稻前期茎蘖数量,减少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但有利于促进水稻中后期茎蘖成穗,协调源库关系,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水稻秸秆直接还田肥料化利用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而影响水稻秸秆还田的主要因素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段。前段涉及机械收获过程中同步碎草、碎草分布及还田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碎草分布相对集中,还田作业难度甚大;后段则是伴随大量由秸秆还田而衍生的"小麦机条播作业十分困难、出苗率低而不匀、根系发育不良、幼苗素质差、冬春冻害死苗重"等问题。前者的解决途径是农机装备的定向改进和优化集成,后者则依赖于关键农艺措施的综合配套。针对影响水稻秸秆还田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解决的措施,通过稻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械匀播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实现稻茬小麦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更好的秸秆还田方式,2010年浦东新区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小麦秸秆还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前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苗期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作为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方式,在生产中可全量还田。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再加入碳铵或腐熟剂均能促进水稻前期生长,并能更好地促进水稻后期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李子刚 《农业与技术》2013,(11):26-26,31
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是在收麦时使用麦秆还田机械,将小麦秸秆全部直接切碎翻埋或整杆粉碎旋耕还田后,配套机插、抛秧、机直播等轻简稻作方式,合理氮肥运筹及水浆管理,促进大田水稻植株健壮生长的一项集培肥地力、保护环境、轻型高效于一体的稻作技术。  相似文献   

11.
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品种、播种量和氮肥运筹措施对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的影响,以探索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连粳3号适合在苏北地区作为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的品种;控制适宜播种量,使基本苗达到120~150万根/hm2;适当增加前期氮肥用肥量,以争取多成穗为主攻目标,平稳促进穗分化,有利于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2.
小麦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和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是近年来江苏省为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主推的两大农业技术.但由于各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质地、肥力、生产水平等农业生态条件的不同,因而在操作上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近年来,泰兴市将小麦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和机械插秧两大农艺有机结合,经过试验示范,探索出了完整的适合通南高沙土地区农田耕整质量要求、田间准备要求、机具选型要求、机械操作要求、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收获等小麦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和机插水稻高产栽培集成技术,为小麦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和机械插秧技术在通南高沙土地区推广应用提供了规范.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前茬稻秸秆采用不同还田方式、小麦采用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文作者在前茬稻秸秆全量切碎匀抛还田条件下,对犁翻旋耕灭茬人工穴播、犁翻旋耕灭茬机械条播、板茬田机械条播3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犁翻旋耕灭茬后稻秸秆覆盖率最高,达83.35%。犁翻旋耕灭茬结合人工穴点播不仅成苗率高,对小麦苗体素质和最终产量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在同等基础条件及播种措施下,犁翻旋耕灭茬机条播基本苗12.8万/亩、成苗率92.7%;板茬田机条播基本苗12.5万/亩、成苗率61.9%,相比板茬田机条播提升30.8%。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犁翻旋耕灭茬机条播相比板茬田机条播每亩穗数和每穗粒数高,理论产量提高99.1 kg/亩,实际产量提高85.0 kg/亩,差异显著。综合比较,犁翻旋耕灭茬机条播更有利于稻麦轮作区小麦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秸秆半量还田和秸秆全量还田两种方式对后茬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半量还田对水稻的增产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分析在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下,稻作季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及麦作季不同水稻秸秆还田量对下茬麦田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缓解土壤氮流失,提高土壤供肥、 保肥水平.不同水稻秸秆还田量的效应对比分析明确,在水稻-小麦二熟制条件下,经过两年秸秆全量还田后,水稻秸秆还田1/3(即...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小麦机条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能避免因稻草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该文重点介绍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下的小麦机条播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水稻秸秆切碎、机械还田及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田间管理措施,以期为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小麦机条播麦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不同稻茬秸秆还田量对麦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处理最终产量及穗粒结构、植株成穗率、次生根、生育进程、抗倒性、倒三张功能叶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稻茬秸秆还田量对麦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稻茬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均能促进小麦生长,从而提高小麦单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在农机力量较薄弱地区开展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可行性,从2012年秋播起,以小麦和蚕豆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水稻秸秆免耕还田技术对后茬作物生长影响的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在水稻收割前套播麦种和撒施基肥,采用自带秸秆切碎装置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将秸秆切碎还田,然后用以小拖拉机为动力的开沟机将沟中泥土覆盖在秸秆上的免耕还田方式,既可缩短水稻收割与后茬作物播种之间的时间,又能促进后茬作物早出苗,增加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减轻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19.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综合表现以收割—机械秸秆粉碎—旋耕—上水—埋茬起浆的模式效果最好,其碎土系数和埋草覆盖率分别为87%、98%,漏插率、均匀度、伤秧率分别为4.8%、87.4%、3.5%,都达到机插秧相关质量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直播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徐稻3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4.5、6、7.5t/hm24种秸秆还田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通过测定不同秸秆还田处理下直播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根系活性等指标,探讨不同麦秸还田量对直播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直播水稻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有效穗数随着麦秸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结实率、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秸秆还田量在6t/hm2时,直播水稻较对照增产17.9%,过量的秸秆还田量(7.5t/hm2)导致每穗粒数明显减少从而导致减产;秸秆还田降低直播水稻生长前期干物质的积累、叶面积指数、根系活性、根系吸收面积,提高直播水稻生长后期的根系活性、根系吸收面积、干物质的积累和叶面积指数,过量的秸秆还田会使各项指标降低,盆栽条件下适宜的秸秆还田量为6t/hm2。表明秸秆还田量为6t/hm2有利于直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