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促进机插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特选用“绿舟牌”49%掺混缓释肥,开展了同等施氮量条件下不同肥料运筹的机插水稻侧深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 m2纯N施用量为18 kg的条件下,应用机插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施用“绿舟牌”49%掺混缓释肥,不同肥料运筹的水稻产量均较为理想,以在水稻秧苗机插时每667 m2侧深施缓释肥45.0 kg、在水稻秧苗机插后5~7 d每667 m2施尿素11.7 kg的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实际产量可达680.0 kg。  相似文献   

2.
2010年,海安县大公镇大面积示范实施了"淮稻七号"旱育机插秧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增收效果。笔者介绍了"淮海七号"产量达700kg/667m2的机插早育秧技术示范方法及配套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丰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经济技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丰农场种植条件下,对“淮稻5号”4种不同种植方式的经济效益开展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4种水稻种植方式产量均达600 kg/667 m2以上,以人工插秧产量最高,其余从高到低依次为机械旱直播、机条播、机插秧:投入成本以人工插秧最高,达850.74元/667m 2,其次分别为机插秧、机条播,机械旱直播最低,仅为659.4元/667 m2;机械旱直播和机条播经济效益最高,高出机插秧150元/667 m3以上,人工插秧次之,机插秧最低.因此,无论是从提高经济效益还是从减少用工考虑,当前采用机条播和机械旱直播作为海丰水稻主要种植方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26-27
以淮稻5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机插密度与施氮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机插密度与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氮肥的影响高于机插密度,二者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适当地增加机插密度可以弥补低氮水平下产量的损失,同样高氮水平下,机插密度应适度降低,本试验以机插密度135万~180万株/hm2,施纯N 300 kg/hm2左右,淮稻5号产量最佳。因此,在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中,氮肥投入和机插密度都不宜太高或太低,需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  相似文献   

5.
“西粳四号”高产农艺措施优化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陕西省关中稻区在较好的土壤肥力条件地区,“西粳四号”做麦茬稻应用,产量650kg/667m2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优化模型是插植18~2万穴/667m2,底肥施磷酸二铵32~35kg/667m2,追施尿素15~17kg/667m2,秧龄48~52d。  相似文献   

6.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小麦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N19.4kg/667m2,P2O54.8kg/667m2,K2O4.8kg/667m2,最佳产量为530.6kg/667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推荐量分别为18kg/667m2、4kg/667m2、5kg/667m2,此时理论产量为524.5kg/667m2。  相似文献   

7.
为安顺市西秀区主要水稻土优化肥料配方设计提供参考.采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在湖泥田上进行水稻氮磷钾肥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用量设置在中、中、低水平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单因素和三因素肥料效应分析都表明,对产量形成贡献最大的是氮、其次是钾、磷最小.三元二次方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为N14.24kg/667m2、P2O5 6.42kg/667m2、K2O 5.86kg/667m2,可获最佳产量为623.10kg/667m2.试验区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明,当农户施肥与三元二次方程推荐的施肥方案接近时,产量效果比较好.综合表明,N14.24kg/667m2、P2)5 6.42kg/667m2、K2O 5.86kg/667 m2施肥配置方案对于指导施肥决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粳稻徐稻3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徐稻3号机插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明确了淮北地区徐稻3号机插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关键点:机插的适宜密度为4~7万苗/667m2,机插规格为13.5 cm×30 cm;最佳施氮量为17.6 kg/667m2,且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5.5:4.5或5:5.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生产上存在的盲目和过度施肥现象,提高肥料利用率,研究了三千一号玉米施用氮、磷、钾和有机肥在大泥土和砾石黄泥土中的效应.结果表明,正安县大泥土最佳施N、P2 O5、K2O量和最佳产量分别为11.2kg/667m2、5.9kg/667m2、8.5kg/667m2和570.9kg/667m2;砾石黄泥土最佳施N、K32...  相似文献   

10.
经过2012、2013年两年稻油周年生产的实践探索,初步掌握了油菜产量达200 kg/667 m2、水稻产量达700 kg/667 m2的高产技术路径。油菜以壮苗移栽、一穴双株、板茬抢栽、配套施肥为技术重点;机插水稻以适期早播、合理起点、精确施肥、优化群体为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施肥量对黔油16号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3414”平衡施肥试验设计对油菜黔油16号进行施肥试验,建立黔油16号油菜产量与氮磷钾3因素施用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黔油16号在纯N施用量8.84 kg/667m2、P2O5施用量5.31 kg/667m2、K2O施用量7.4 kg/667m2时可获得169.47 kg/667m2的最佳产量。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和配比对水稻中优85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石阡县黄泥田实施水稻中优85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和配比的试验,建立了该稻产量的施肥数学模型,得出最佳施肥纯量是N 9.48 kg/667 m2、P2O5 4.21 kg/667m2、K2O 9.7 kg/667 m2,可获得水稻产量582.1 kg/667m2.  相似文献   

13.
黄泥土玉米施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安顺市西秀区黄泥土玉米施肥模型,采用"3414"方案设计进行了黄泥土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建立氮磷钾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拟合效果好,计算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N为12.25 kg/667m2,P2O5为6.84 kg/667m2,K2O为10.98 kg/667m2,最佳产量480.96 kg/667m2;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计算的推荐施肥量较高,从节约用肥考虑,在施肥决策中应以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推荐的施肥量N 12.25 kg/667m2、P2O5 6.84 kg/667m2、K2O 10.98 kg/667m2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当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高产水稻品种中籼糯、徐稻3号、盐稻8号、淮稻6号、连粳7号为材料,研究钾肥施量、种类、施肥方法、施肥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钾肥施肥量对水稻品种的增产效果差异较大,盐稻8号、淮稻6号施钾肥增产幅度最大.②钾肥适宜施量受土壤钾含量影响较大,低钾水平下,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施KCl 0~16 kg/666.7 m2,每增施1 kg/666.7 m2KCl,平均增收稻谷6.7 kg/666.7 m2.施钾量为13.5 kg/666.7 m2左右时,产量达极值,为563.3 kg/666.7 m2,之后产量开始下降.平均每kg KCl增收稻谷6.26 kg,最高可达8.45 kg.③喷施钾肥使籽粒灌浆期缩短,灌浆势提高.④不同种类钾肥比对照增产幅度为5.1%~18.7%,以秸秆和钾肥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3414"回归最优化设计原理设置的小麦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N19.47kg/667m2、P2O510.96kg/667m2、K2O14.39kg/667m2,最佳产量668.36kg/667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建议氮、磷、钾的推荐用量分别为N16kg/667m2、P2O58kg/667m2、K2O10kg/667m2,此时理论产量为600kg/667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小麦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N:14.4kg/667m2,P2O5:7.03kg/667m2、K2O:3.83kg/667m2,最佳产量460kg/667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目标产量500kg,氮、磷、钾建议推荐量分别为15kg/667m2、7.5kg/667m2、6kg/667m2.  相似文献   

17.
配方施肥对甘薯新品种宁薯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甘薯新品种宁薯6号进行配方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甘薯新品种宁薯6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以复合肥15 kg/667m2+尿素3 kg/667 m2+硫酸钾7 kg/667 m2的配方最佳,可在插后35~45 d施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辣椒肥效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最佳施肥量,其中氮 12.00kg/667m2、五氧化二磷-3.87kg/667 m2、氧化钾12.36kg/667 m2,最佳产量106.79kg/667 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生产推荐用量分别为14kg/667 m2、5.0kg/667 m2、10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水稻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N11.4kg/667m2、P2O54.6kg/667m2、K2O 8.4kg/667m2,最佳产量639.7kg/667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推荐量分别为11.5g/667m2、4.5kg/667m2、8.5kg/667m2。  相似文献   

20.
超级稻淮稻11号的超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淮稻11号在江苏徐淮地区作为麦茬稻人工育秧移栽要获得超高产的最佳播种期为5月6~10日,秧田播种量控制在36kg/667m2以内,基蘖肥与穗肥按6∶4比例施用时产量最高,移栽行距一般26.7~30.0cm,株距10.0~13.3cm,1.8万/667m2穴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