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以幂函数方程,统计分析橡胶树萌动芽种植材料的不同芽长与持水力的关系。首次揭示了在芽长约1厘米处存在明显“拐点”,即芽长1厘米以下,其持水力锐减,而芽长大于1厘米的,持水力明显趋于平稳提高。并且芽持水力的大小与定植成活率的高低也相一致。不同长度芽持水力差异的特点,是与细胞中渗透活性物质的含量不等有关。芽长1厘米以上,糖和水溶性蛋白含量继续提高,而氨基酸含量则下降,这可能是“拐点”形成的内部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2.
NaCl处理对野大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NaCl处理条件下野大豆叶片抗氧化酶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以不同浓度NaCl处理野大豆幼苗,对其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野大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呈持续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在低盐度处理范围内变化不明显,高浓度NaCl处理时明显高于对照;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SS)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研究表明:在NaCl处理下野大豆主要通过SOD、POD清除活性氧,脯氨酸可能起到主要的渗透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苦丁茶的生物学特性,在杭州气候条件下,苦丁茶100%顶芽萌动期在4月20日~4月25日,5月30日后逐渐形成驻芽,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每年只长一轮新梢,从100%顶芽萌动到驻芽形成期间,新梢生长前速后缓,新稍长度的倒数(Y)与时间天数的倒数(X)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顶芽的萌动期与生长速度主要受气温和日照条件的影响。100%顶芽萌动后20~25天为苦丁茶适采期。从其叶结构的切片观察,苦丁茶叶肉组织中未发现石细胞和单酸钙结晶等成份,海棉组织具有较大空腔。与茶叶(Tea)的结构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茶树树型修剪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茶树修剪时间的确定茶树何时进行修剪,要根据茶树的生育周期待.性、茶树根系内含物和茶树生理状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确定的。以我省、我区的大面积种植的福云6号为例进行分析。从3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这是茶树枝消生产旺盛的季节,而从11月中旬至次年2月下旬,都是可供选择的修剪时期。据科研部门的研究表明,2月份茶树根部贮存的淀粉量等糖类物质最多,同时吸收的无机物也比较多。实施修剪后,切口的的愈合有比较丰富的有机物质作基础。春季气温逐渐上升,水温条件比较好,对修剪切口的恢复有好处。综上所述,在2月份春茶茶芽萌动之前…  相似文献   

5.
春茶开采期测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62年至1987年连续对茶树越冬芽萌发生长规律,春茶开采期进行观察研究,每年都向茶区发布春茶开采期预报数期。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用求萌动期与各时段不同下限温度积温相关的分析方法,求出了各类型品种茶树越冬芽的萌动起点温度及萌动至开采期所需的有效积温:特早芽型品种迎春为8℃,134.0±15.3℃;早芽型品种福鼎大白茶为10℃,128.3±10.1℃;中芽型品种福安菜茶为10—12℃,137.6±15.7℃;迟芽型品种政和大白茶为14℃,121.8±9.2℃。二、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揭示了各类型品种春茶开采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上年12月至各类型品种春茶开采期,整个时期的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三因子综合对特早芽,早芽种开采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中芽种;对迟芽种的影响最小,上年12月份至3月上旬的当年3月各月的气象三因子中,以2月份平均气温与特早芽种开采期相关最密切,3月份平均气温与早、中、迟芽种开采期相关最密切。三,研究提出三种春茶开采期预报方法:1.生育期间隔天数预报法;2.积温预报法;3.多个气象因子逐步回归方程预报法。廿五年的预报实践证明,生育期间隔天数预报法的效果准确,且方法简便,容易掌握,便于茶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棉花与小麦、玉米、辣根套种1 .1种植模式。畦宽 3.5 m,1 0月中旬或下旬用机条播两幅麦 ,麦幅宽 5 0 cm,幅距 88cm;翌年 3月上旬或中旬在两幅麦之间定植两行辣根 ,辣根行距 5 4 cm,每公顷定植 2 .1 0万~ 2 .2 5万株 ,辣根距麦幅 1 7cm;4月上旬或中旬在两行辣根之间移栽 1行玉米 ,每公顷移栽 1 .5 0万~ 1 .65万株 ;5月中旬在两幅麦外侧各移栽两行棉花 ,棉花行距 40 cm,株距 2 8~ 32cm,每公顷移栽 3.60万~ 4.0 5万株。1 .2栽培技术要点。棉花选用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的品种 ,于 3月底 4月初用双膜育苗 ,5月上旬或中旬采用地膜覆盖移栽…  相似文献   

7.
岭头单枞乌龙茶品种的加工特性和做青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堂兵  戴素贤 《茶叶科学》1998,18(2):108-112
以八仙茶和奇兰为对照,研究了优良品种岭头单枞新梢的持水力、发酵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鲜叶的做青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一芽二叶的持水力以八仙茶较强,岭头单枞次之,奇兰较弱,且持水力随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强,但相对湿度为75%和90%时,三者的持水力接近。发酵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八仙茶最强,岭头单枞次之,奇兰最弱。根据三个品种的持水力、发酵性、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做青强度系数及品质的关系综合判断,做青强度为:奇兰>岭头单枞>八仙茶,即当岭头单枞做青强度系数为100时,八仙茶两处理做青强度系数分别为84、84.7,奇兰两处理做青强度系数分别为220.8、215.3时能获得较好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07,29(5):43-4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生长在澳大利亚的茶树新梢多酚类物质的季节性变化。茶树新梢样品在2000年4月至2001年5月采集,分析了3种主要黄烷醇(EGCG、ECG、EGC)和4组酚类物质[儿茶素总量(Cs)、酯型儿茶素总量(CGs)、黄烷醇总量(Fla)和多酚类总量(PPs)]的含量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新梢EGCG、ECG和CGs含量在温暖季节较高,  相似文献   

9.
1.前言由于成龄后茶园的采摘面积是稳定的,所以成龄茶园单位面积的芽数及芽重成为左右产量的主要因素。本报告阐明成龄茶园头茶产量与芽数及芽重的关系,从产量构成要素角度来研究高产条件。 2.实验方法 1) 试验Ⅰ:用1971年定植的薮北种茶园,每区8.1平方米进行3个重复,调查1976  相似文献   

10.
良种良法是获取高产的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秀文 《广西蔗糖》2001,(3):5-6,31
1 前言  我省蔗区主要分布于南、北盘江 ,红水河流域的低热河谷地区 ,95%以上的甘蔗分布在旱坡地 ,缺乏灌溉条件 ,不能做到旱期引灌 ,雨季排水 ,人为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雨水对蔗地冲刷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保水保肥力差 ,既破坏了生态平衡又影响了甘蔗生长。因此老式栽培方式 ,是造成我省甘蔗产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2 贵州蔗区的现状  我省蔗区以春植蔗为主 ,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 4月上旬 ,此时蔗区月平均温度在1 2 .5~ 2 2 .9℃之间 ,月降雨量为 31 .7~88.1 mm。甘蔗种芽的萌发温度基本满足 ,然而蔗种的萌发却受到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1.
榔子杂交种马哇,于1979年首次引进海南岛。经9年布点试种观察,结果表明:①马哇种比海南高种(对照)生长快,投产早,产量高。②马哇种的生育习性和果实主要营养(椰干、脂肪、蛋白质等)含量以及抗病、虫能力与海南高种无显著差异。③马哇种的不良性状有:果实偏小,叶痕距大,树干拔高太快,底层老叶衰落过早。同时,叶软而脆,抗风能力较次。尽管马哇种抗风、寒(幼龄期)能力比海南高种略次,但即使是在海南岛北部重风害和低温区之一的文昌县种植,仍能获得高产,其产量仍比海南高种高50%,甚至1倍以上,因此经济效益较高。马哇种可在海南岛已有的高种椰区种植,而在东南沿海的万宁、陵水、三亚和乐东一带种植更能表现其高产特性。建议重点在这一地区推广种植马哇种。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氮、磷、钾肥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大面积生产背景下,采用3因素6水平的U12(1212)回归均匀设计,研究氮、磷、钾的施肥量和比例,并通过肥料效应方程分析马铃薯对氮、磷、钾肥需求量的差异。结果说明,马铃薯的块茎产量随养分供应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水平后,产量增加趋于平缓,处于一个高的“平台”。通过效应拟合得出马铃薯产量与氮、磷、钾养分供应量的肥料效应方程及施肥量、养分比例,说明马铃薯对钾肥需求量最大,其次是氮肥,对磷肥需求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比较了矮柱栽培的3种密度与高柱栽培在生长和产量方面的差异及其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矮柱(高1.6米)密植投产早,植后3年便有收获;产量高,收获第一年2×1.2米处理亩产鲜果2022.7公斤,产值超万元,显著高于对照。历年累计产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矮柱密植栽培因单位面积内的株数多,体积大,结果面广,结果枝多,形成丰产树型快,故能早产高产。3种密度中以2×1.2米处理最好,历年累计平均亩产量也稍高,其后依次为2×1米和2×1.5米处理。经分析,作为胡椒产量基础的树型结构如枝序数量、各级结果枝数量、体积和表面积(结果面)等,各处理群体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这是因为矮柱密植栽培的群体量多弥补了个体量少的缘故。据调查,矮柱密植栽培植株生长整齐,风害轻,密度越大植株生长整齐度越高,开花期间遇台风的落花穗数量显著低于高柱栽培。  相似文献   

14.
大豆不同栽培方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桂范  连成才 《大豆科学》1993,12(3):196-196
根据1990—1992年的试验资料,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有关生理指标和群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条件基本一致,栽培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窄行穴播产量高于窄行条播、垄上穴播、垄上双条播。窄行穴播亩产为277.3kg,较窄行条播、垄上穴播、垄上双条播分别增产14.12%、24.18%、26.51%。窄行穴播增产的原因是提高大豆中后期叶面积系数,增大净光合生产率、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光合速率。既保证了植株个体良好的生长,又使群体有一个理想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使大豆获得了高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马铃薯脱毒小薯5个不同粒度水平和3个密度水平下的生产能力和种薯的投入产出情况.通过试验,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处理的主要经济性状的表现.综合评价了不同处理的利用价值,筛选了可用于生产的较好的粒度和密度水平。试验结果表明:0.5~10.g的脱毒小薯是田间生产较好的粒度水平,合理的种植密度为9000株/亩。  相似文献   

16.
盆栽条件下大豆品种对肥力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孙海波  田佩占 《大豆科学》2006,25(2):192-194
在盆栽条件下对50个大豆品种在不同肥力下的表现进行了观察研究,旨在筛选对肥力不敏感的基因型.结果表明:高肥处理的品种成熟期提前,平均2.68天.3个品种的结荚习性有明显变化.高肥下分枝数增加明显,对肥力反应敏感的品种占15%,70%的品种反应不敏感,仅有少数品种在高肥下株高增加明显.在高肥条件下,单株籽粒产量普遍提高,平均为27.8%;但反应不敏感和较不敏感的品种占52%,其中一半又是在生产中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凡是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都是在不同肥力条件下产量稳定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适期早播对大豆“满贯”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九洲  赵淑英 《大豆科学》1996,15(4):367-371
本文探讨了适期早播对大豆“满贯”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大豆叶面积指数增长和生物产量的累积动态有所不同,大豆适期早播使始花期提前,末花期不推迟,全花期延长,最终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影响黄淮海地区芝麻生产的主要生态因子,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黄淮海地区划分为芝麻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为该地区芝麻布局和商品基地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志新 《大豆科学》2005,24(2):112-115
试验表明,不同地点对大豆化学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对脂肪的影响最大,达到了显著水平(F=3.16*),但是对蛋白质和蛋脂总量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所设置的地点之间相距较近,环境条件差异较小造成的.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和不同品种同一地点间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表明,蛋脂总量的稳定性大于蛋白质,脂肪的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1991~1993年全国橡胶树优良品种推荐书推荐品系的表现,并结合马来西亚现推荐的橡胶树优良品种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国目前推广橡胶品种的产量比较高,热研88—13、海垦2、大丰95和云研277—5等4个中推级无性系的产量显著高于 RRIM600。同时,由于主要选用抗风或抗寒杂交亲本,现推广品种的抗风或抗寒能力,都明显增强。但鉴于我国主要植胶区台风较频繁,风害较重,使用的橡胶抗寒品种较单纯,今后还必须挖掘新杂交亲本的潜力,使我国抗风高产和抗寒高产的橡胶品种的培育步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