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寒地区退化草地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景林  胡文良 《草业科学》1999,16(3):4-7,12
为改善草地植物生存条件,对退化草地进行了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改良方法都能改善草地生境,增中土壤速效养分。以施肥效果最佳,增加了牧草在草群中比重。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牧草分别比对照区增加9.02-10.17%、18.40-27.76%和-6.75%-1.87%; 柯食牧草增加1倍;围栏封育草地效果次之,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26.81-39.85%和20.74-37  相似文献   

2.
高寒地区退化草地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退化草地进行改良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施肥改良效果最佳,增加优良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例,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牧草分别比对照区增加9.02%~10.17%、18.40%~27.76%和-6.57%~1.87%,可食牧草增产1倍;围栏封育草地效果次之,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长26.81%~39.85%和20.74%~37.85%,莎草科牧草比例下降11.85%~19.23%,可食牧草增产1倍;划破草皮改良效果极差,禾本科、豆科牧草比例分别增长18.17%~23.86%、19.85%~48.10%,莎草科牧草比例下降4.70%~8.92%,可食牧草增产34.3%~89.7%.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寒地区退化草地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高寒草地是我国重要的草地资源,素有“高原肉库”之美称,但由于近年来草地利用不合理,家畜载为量过大,草地出现不程度退化,为改善草地植物生存条件,对退化草地进行了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改良措施可改善草地生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施肥改良效果最佳,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牧划分别对对照区增加9.02%~10.17%,18.40%~27.76%和-6.57%~1.87%,可食39  相似文献   

4.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化草地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3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39.9%~19.8%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21.3%~15.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26.7%~13.4%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27.3%~17.7%、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2.1%~10.1%,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8.5%~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不同措施改良盐碱化羊草草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三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态环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19.8%~39.9%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5.3%~21.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13.4%~26.7%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17.7%~27.3%、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0.1%~12.1%,可食牧草产量由第1年减少28.5%转为增加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3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39.9%~19.8%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21.3%~15.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26.7%~13.4%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27.3%~17.7%、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2.1%~10.1%,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8.5%~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化草地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19.8%~39.9%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5.3%~21.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13.4%~26.7%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17.7%~27.3%、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0.1%~12.1%,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8.5%~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上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大量蔓延,对草地质量的危害日益严重。为此,于2016年7月选用"清橐1号"进行了化学防除黄帚橐吾的试验研究,并对试验区植被群落结构及草地生产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清橐1号"对黄帚橐吾具有较好的防效,达95%以上,施药后第2年黄帚橐吾在草地群落中失去优势地位,家畜喜食的线叶嵩草、矮嵩草等莎草科牧草成为优势种,防除区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高于对照区。防除区的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与对照区相比均有增长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 05)。防除黄帚橐吾后,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生物量比例均有所增加,其中莎草类和杂类草功能群生物量比例增加显著(P 0. 05)。  相似文献   

9.
董宽虎  穆虎龙 《草业科学》1994,11(2):30-33,21
对条带式补播改良陡坡草地效果研究的结果表明,条带式改良草地可以提高产草量,较天然草地风干草产量提高176.30%-225.7%(P<0.01),且可以改善草群品质,草群中豆科牧草的比重由原来的24.04%增加到75..46%,有毒有害植物明显减少。草地植工由原来的42.5%提高到83.5%。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将蒿属植物为建群的落变为沙打旺-野艾蒿-万年蓬组成的群落。改良草地地表径流比天然草地减少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兵团九师不同类型退化天然草地典型区域,选择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开展补播试验2年,结果表明:补播当年各播入种出苗率均达85%以上,且都能安全越冬;第2年各牧草返青达80%以上,山地草甸类杂类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型、温性草原类针茅(Stipa capillata )+羊茅(Fes-tuca ovina )型和温性草原类羊茅+冷蒿(Artemisia frigida )型草地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未补播)显著(P 〈0.01)提高了114%,125%和109%;豆、禾牧草比例明显增加,草群结构趋于合理;各草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都显著(P 〈0.01)高于对照,山地草甸区补播效果最明显,分别增加了34 cm,40.8%和265株/m2;豆、禾牧草对不同草地类型区域适应性不同,山地草甸区豆科牧草补播改良效果优于禾本科,温性草原区二者表现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
草地改良对高寒退化草地植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针对近年来高寒草地退化问题,进行了围栏封育、划破草皮和施肥三种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改良措施都增加草群高度、盖度、密度、频率和产量,施肥改良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45.9%~191.1%;围栏封育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60.5%~158.3%;划破草皮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32.7%~113.9%。由此可知,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条带式改良陡坡草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条带式补播改良陡坡草地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条带式改良草地可以提高产草量。较天然草地的风干草产量提高170.30%-225.60%(P<0.01),且可以改善草群品质,草群中豆科牧草的比重由原来的24.04%增加到75.46%,有毒有害植物明显秒。草地植覆盖度由原来的42.5%提高到83.5%。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将蒿属植物为建群种的群落变为沙打旺-野艾蒿-万年蓬组成的群落。改良草地地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粉垄拖拉机整地种植豆科牧草白花扁豆、禾本科牧草台湾甜象草作试验区,用中型拖拉机整地种植上述牧草为对照区进行为期1年的种植试验来观察粉垄专用拖拉机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禾本科牧草台湾甜象草优势不明显,豆科牧草白花扁豆则效果显著,经测定试验区比对照区根数增加17.6%-60.8%,主根长增加10.4%-90.2%,根瘤数增加4:2.7%-223.3%。根瘤直径在0.5-1.5(厘米)及〉1.5(厘米)之和占总根数的比率试验区为51.5%-72.8%,对照区为O%-44.7%。试验组比对照组植株分蘖数增加47.8%-118.1%,株高增长20.4%-106.9%,植株产量增加14.8%-20.8%。粗蛋白、粗脂肪分别高于对照区2.63和1.74个百分点。本试验结果证明,粉垄拖拉机整地比用中型拖拉机整地后种植白花扁豆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重度盐碱化草地经重耙、补播耐盐碱的几种优良禾本科、豆科牧草后,调查结果表明,改良后植被盖度提高50%,草地载畜量增加5倍,第一性生产纯产值和第二性生产产值分别是总投资的1.4倍和2.74倍。此项综合改良技术是治理重度盐碱化草地有效的技术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科尔沁天然草地饲用植物经济价值的综合评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和打分相结合的方法,评定出科尔沁草地禾本科牧草为最优的饲用植物经济类群,依次是杂类草;、菊科、豆科、莎草科各类群。提高天然草地饲用植物经济价值的基本途径是施肥、灌溉、补播和混播豆科牧草及采取合理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条带式改良天然草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条带式补播改良天然草坡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条带式改良地可以提高草量。较天然草地风干草产量提高176.30%-225.60%(P<0.01),且可以改善草群品质,草群中豆科牧草的比重由原来的24.04%增加到75.465,有毒植物明显减少。草地植被覆盖度由原来的42.5%提高到83.55。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将蒿属植物为建群种的群落变为沙打旺-野艾蒿-万年蓬组成的群落。改良草地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17.
安徽南部丘陵山区退化人工草地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源俊  张斌 《草业科学》1997,14(1):30-34
采用小区试验和大面积应用的研究方法,结合地面处理,补播,除杂,稀土,根瘤菌接种综合措施,对安徽丘陵山区退化的人工草地进行改良试验,结果表明,鲜草产量提高1倍以上,优良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70%以上,第5个处理为最佳组合,鲜草产量提高3.04倍,优良牧草占草群经重92.4%,此项改良措施在改造老播区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对中度退化的高寒草甸进行补播改良,其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工补播是改良退化草地的一项重要措施。补播的第三年,改良草地产草量比天然草地产草量提高20-30%,草地植被盖度由原来的32.5%提高到56.5%,草群品质改善,草群中可食牧草种类增多,有毒有害植物明显减少。杂草及有毒有害植物为建群种的群落,变为老芒麦-无芒雀麦-披碱草为优势种的群落。由于草地盖度的增加,也减少了土壤冲刷,有效地控制了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19.
1 九寨沟县自然概况九寨沟县属半农半牧区。境内海拔4760m至1160m;年平均降雨量550mm,面积5300平方公里,草地面积占23-5%;可利用面积占草地面积的87-6%;草地为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地,亚高山灌丛草甸地和干旱河谷灌丛草地为主,草甸草地植被有禾本科、豆科、蓼科、莎草科等50科,可食牧草210种。2 品种介绍2-1 南江黄羊:被毛呈褐色,具有体格大、生长发育快、繁殖力高、泌乳力强、肉用性能良好、遗传性较稳定、适应范围广、耐粗放等特点。成年体重,公羊59-3kg、母羊44-68kg;…  相似文献   

20.
<正> 引言草地改良及饲料生产的研究,经常涉及到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混播问题。人们常常希望知道不同的种在草地中所占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经常是牧草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已经用来估计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与禾草比例的方法很多,有费时的人工分离样品法,也有快速而不甚准确的目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