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以丹东、宽城、茅荆坝的红松做接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樟子松做砧木,用劈接的方式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丹东的成活率最高,尤以主枝的成活率最高;通过草+膜、草+棉、布+膜和膜+棉4种方式过冬比较,以草+膜的方式保存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塞罕坝地区樟子松作砧木嫁接红松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嫁接成活的红松接穗的后期管理,重点是越冬防寒技术措施,有效提高接穗成活率。采取草+膜、草+棉、布+膜、膜+棉4种防寒措施对来自3个不同区域的红松接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草+膜的防寒措施的植株保存率远远高于其他方式,而取自宽城和丹东红松接穗性状表现好于茅荆坝的。研究旨在为调整塞罕坝地区树种结构,改善资源状况,增加物种多样性,同时为红松异砧嫁接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樟子松为砧木、红松为接穗,研究不同砧木年龄、接穗类型以及嫁接高度对红松嫁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塞罕坝地区以3年生的樟子松容器苗作为砧木嫁接苗其成活率最高,为60.4%;在复壮苗上采穗并随采随嫁接,成活率达87%;在主枝高度140~159cm、侧枝高度210~229cm时嫁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樟子松嫁接红松生长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不同红松接穗储藏方式(沙柜、沙藏)及不同生境条件(黄壤土、沙壤土)进行樟子松嫁接红松试验,分析其对红松接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2014和2015年沙柜储藏方式下红松接穗的基径、新稍生长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沙藏储藏方式,沙柜储藏方式下的接穗总高度极显著高于沙藏方式。黄壤土生境条件下的砧木高度、嫁接成活率、接口直径、新稍生长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沙壤土条件。方差分析表明,储藏方法对红松接穗生长的影响最大。[结论]该研究为干旱及土壤瘠薄地区发展红松果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辽宁本溪地区,开展了红松与樟子松异砧嫁接对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采自黑龙江穆棱林业局的红松异砧嫁接后的红松接穗成活率高于红松实生林接穗的成活率;砧木樟子松经过苗圃地1 a培育后进行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当年嫁接成活率。红松与樟子松的异砧嫁接技术平均成活率达到80%以上,该技术成熟,可以在本溪地区引进并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适宜王族海棠生长的嫁接方法、嫁接时期,以期指导当地苗木生长。[方法]研究不同砧木品种、来源,不同砧木栽植年限,不同接穗粗度对王族海棠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砧木品种不同、不同粗度、不同来源接穗嫁接后的成活率无差异;砧木栽植龄期对嫁接成活率、生长量影响较大。[结论]采用劈接法嫁接,以接穗未发芽,砧木栽植1年成活后嫁接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不同嫁接技术对含笑高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黄兰为砧木,含笑为接穗,研究不同的嫁接技术对含笑高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留3~5侧枝剪砧法嫁接成活率高达93%、侧枝切接法嫁接成活率达92%.采用留3~5侧枝剪砧法及切接法对含笑进行高枝嫁接,成活率最高,嫁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四倍体刺槐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忠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315-2316
[目的]明确四倍体刺槐的最佳嫁接时间。[方法]用刺槐当年生根插苗为砧木,用四倍体刺槐当年生夏初嫩枝为接穗,在5月10日~8月10日进行嫁接试验。[结果]嫁接时间对嫁接成活率有明显影响。6月20日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3.6%,7月10日嫁接成活率为85.2%,7月30日以后嫁接成活率明显降低。嫁接时间对苗木的当年生长量影响很大。随着嫁接时间的推移,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5月10日嫁接的苗木当年平均苗高2.90 m,平均地径2.12 cm,超过国标Ⅰ级苗标准。6月1日嫁接的苗木当年生长量有所下降,仍达国标Ⅱ级苗标准。[结论]5月底至6月中旬是四倍体刺槐嫩枝嫁接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9.
叶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23,(24):111-115+126
[目的]培育台湾牡丹樱大苗,研究台湾牡丹樱高位嫁接技术。[方法]以4年生福建山樱花作为砧木,选当年生健康饱满的台湾牡丹樱枝条作为接穗,开展高位芽接和高位枝接接穗生长量对比研究。[结果]台湾牡丹樱高位芽接嫁接成活率为89%,高于高位枝接嫁接成活率的62%;嫁接3年后,台湾牡丹樱高位嫁接枝条平均生长量[基径(2.49±0.31)cm、枝长为(2.82±0.50)m]高于芽接枝条平均生长量[基径(2.23±0.27) cm,枝长(1.90±0.15) m],差异显著。[结论]该试验可为台湾牡丹樱高位嫁接方法的选择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核桃幼苗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核桃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关键技术,缩短育苗周期。[方法]通过室外芽嫁和幼苗嫁接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嫁接对比试验,室外芽嫁采用目前最先进最普遍使用的方块芽接,幼苗嫁接采用独创的对芽贴皮接。[结果]幼苗嫁接最高成活率达98.1%,室外芽接最高成活率达75.3%,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22.8%;幼苗嫁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80.3%,室外芽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65.4%,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14.9%;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81.8cm,室外芽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75.1cm,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高于室外芽嫁接6.7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60.3cm,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54.9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高于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5.4cm。[结论]幼苗嫁接成活率高,苗木质量好,操作简便,繁殖速度快、省工、省料、成本低,育苗周期短,群众容易接受,其技术领先于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11.
曹楗翊  屈升银  孙占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89-13491
[目的]了解毛乌沙漠樟子松浇水覆膜造林技术的成效。[方法]对该区樟子松进行了浇水覆膜、浇水不覆膜、不浇水不覆膜三种技术的处理试验,对比分析三个处理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并对樟子松浇水覆膜技术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樟子松的存活率和生长量浇水覆膜时最大,浇水不覆膜次之,不浇水不覆膜时最差;通过浇水覆膜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的明显增加,直接影响樟子松的存活与生长。[结论]浇水覆膜这一造林措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益,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矮化处理对结实及种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龙江省龙江县错海林场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母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母树的当年生嫩枝及1年生老枝,采用不同修剪时间进行修枝矮化处理,探讨矮化处理对种子园母树结实及种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8年生樟子松母树截顶,对树冠侧枝顶芽数量影响较小,可形成良好冠型;樟子松母树截头处理,在春天新梢封顶后进行效果较好,具体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宜。樟子松母树可在8年生、15年生和20年生时,分3次截头矮化处理,可有效控制结实高度。樟子松种子园矮化后母树单果质量提高了46.7%,单株结实量提高了95.5%,种子产量增加1.07倍,种子质量增加17.2%,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8.1和3.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林场进行了樟子松枯梢病综合防治试验。2003年根据防治试验林标准地的调查结果,经计算得知:防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显着,同时也说明樟子松枯梢病综合防治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嫩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种源地接穗,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天然林、辽宁省昌图县傅家林场樟子松林木良种基地和陕西省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的接穗,通过嫩枝嫁接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种源地接穗亲和力、接穗保存时间和不同规格接穗3个因素对嫩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采集的樟子松优良接穗嫁接成活率具有明显的差异,采自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的11个无性系接穗嫁接成活率达到98.7%,辽宁省昌图县樟子松林木良种基地的30个无性系和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天然林的34个无性系成活率分别是72.7%和61.3%。接穗低温保存第9天后对嫁接成活率具有显著影响;不同规格的接穗其嫁接成活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秦皇岛地区樟子松引种及其对赤松毛虫抗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年从辽宁省章古台引种2年生樟子松苗到秦皇岛地区.经1996年调查,13年生樟子松高生长3.02m、胸径4.17cm,与当地同龄油松高生长2.63m、胸径3.45cm相比,长势要好,并优于北京山地及内蒙古红花尔基等地,证明秦皇岛地区引种是成功的.利用樟子松、油松针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2年生针叶饲养成活率相差42.8%,证明樟子松对赤松毛虫的抗虫能力大于油松.对针叶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樟子松和油松在精油萜烯、脂肪酸、酚酸含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美国黄松异砧嫁接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年生的油松为砧木,4年生的美国黄松侧枝为接穗,对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嫁接方法、嫁接技术、嫁接时间、接穗处理、砧木年龄、气象因子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树嫁接以形成层对接法最好;嫁接技术的熟练程度严重影响嫁接成活率;嫁接时间以3月中旬效果最好;砧木年龄以5年生以下的油松为好;阴雨天气嫁接成活率比晴天高;嫁接后进行套袋保湿处理可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成活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规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樟子松枯梢病、健组织病菌的分离、孢子萌发和接种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引起该病的松壳色二孢[Diplodia pinea(Dem.)Kickx]可在历年病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越冬,又可在健康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潜代侵染。其潜伏侵染带菌率:健康樟子松越冬各部位比当年生各部位潜伏带菌率高,分别为20%-70%和6%-30%,其中以针叶、梢、枝和每年4,5月份、9,10月份潜伏带菌率最高。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历年病树上病菌子实体飞散出来的分生孢子,借风和雨水淋洗传播,种子上不带菌。病菌可直接侵入当年嫩梢和嫩针叶,也可通过伤口、气孔侵入针叶、芽、梢和枝。潜伏期7-14d,繁殖期23-28d。  相似文献   

18.
伊金霍洛旗樟子松和油松引种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调查了伊金霍洛旗地区的油松和樟子松生长状况、二者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植株的含水率和生物量以及其在生物体各构件中的分配 ,并测定分析了植物体的蒸腾速率 .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樟子松的生长状况要明显好于油松 ;该地区种植这两种树种有出现地力衰退的趋势 ,提倡营造针阔叶混交林 ;从蒸腾速率来看 ,油松的抗旱性要比樟子松强 ,但二者都是弱蒸腾树种 ,且樟子松所具有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较油松的高 ,在该区沙地应更提倡营造樟子松 .  相似文献   

19.
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等五种树种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树木的抗旱机制,文中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油松和水曲柳的抗旱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自然失水不同时期,各树种的水分参数不同,其变化也不同,各时期均以水曲柳和落叶松失水速率最大,红皮云杉次之,樟子松和油松水失水速率最小;与之相关的其它水分参数变化快到慢的顺序也如此,落叶松和水曲柳的质膜相对透性较小,樟子松和红皮云杉较大,油松质膜相对透性居中;脱水对各树种叶绿素代谢的影响由强到弱信次为水  相似文献   

20.
李鲜花  张颖  罗彩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44-11045
[目的]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育苗成本。[方法]以樟子松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药剂浸种对樟子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过氧化氢处理以0.6%的浓度效果最好,发芽率为50.3%;聚乙二醇处理中,20%的浓度效果最佳,发芽率为47.0%;98%浓硫酸处理从15min效果最佳,发芽率为46.7%;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樟子松种子发芽率均有明显影响,当处理浓度为0.010%时,发芽率最高,为56.7%。[结论]浓度适宜的过氧化氢、聚乙二醇、赤霉素及浸种时间适宜的浓硫酸均能提高樟子松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