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村镇社区治理信息化的技术路径是将客观世界中的社区治理事务经过专业技术处理转化为计算机化的流程。社区治理与社区信息化是村镇社区治理信息化技术路径创新的“双核”理论基础,村镇社区治理信息化技术路径的创新策略:明晰村镇社区时空特性进行战略规划,以满足村镇社区信息主体需求为主旨进行系统构建,将村镇社区业务流程优化贯彻于系统构建全过程,从细节入手将“人本善治”目标层层落实。“村镇宜居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撑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是以上创新策略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村镇养老机构存在的管理风险、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对系统的业务和功能进行了需求分析,并进一步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最终基于bootstrap技术采用"Linux+Apache+PHP+My SQL+Memcache"开发模式实现了村镇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很好满足养老机构在管理方面的需求,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系统运行稳定、容易操作和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3.
在从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的两个角度对“甘肃村镇数字化技术集成示范”课题《村镇社区服务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完善,咨询结果准确可靠,适合于在农村社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山东省广饶县丁庄镇的国土资源管理为例,针对村镇土地资源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需求分析,详细研究了村镇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包含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首先对丁庄镇土地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深入探讨了村镇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和系统界面设计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然后,利用丁庄镇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建立了丁庄镇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研发了丁庄镇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在该地理信息平台上,运用丁庄镇国土资源有关数据和组件式二次开发技术,研究开发了基于空间数据的村镇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具有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土地调查和土地登记等功能。实现了村镇一级基本农田管理到田块、图查属性和属性查图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镇社区居民的健身文化推广也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发展任务。但是由于我国村镇社区居民的普遍文化素质较低,以及村镇社区健身资源有限的相关问题较多,并不利于村镇社区全民健身的推广。而健身气功作为一种占用场地较小,便于村镇社区居民日常练习的健身运动方式,更加适合在村镇地区进行推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村镇社区全民健身推广的主要障碍,同时解析了在村镇社区发展健身气功的优势,并最终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健身气功在村镇社区的推广路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温室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1种基于微信平台的智能温室监控系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远程监控与管理,以新浪云服务器为中介,通过WiFi模块实现单片机Arduino与微信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借助微信实现远距离监控,这样可以随时随地读取温室环境信息参数,然后根据相关参数,发送目标指令,启动相应的调节设备如喷水机、送风机、加热器、降温器等,调节大棚内的环境参数,以达到最适宜条件,实现对温室内设备的远程操作。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乡村数字化建设效率,运用物联网、系统协同、人工智能等手段获取村镇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产技术、商贸物流、社会保障、基层治理等动静态数据,构建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平台基于"数据中台-业务前台"服务架构,支持多用户定制、数据多维分析和多业态服务扩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系统,通过乡村大数据管理、挖掘和决策分析为村镇管理部门、经营组织和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该平台已成功应用于多个乡镇,为乡村产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品质提高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一种开放、高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司法社区矫正管理也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司法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的研发和设计,分析系统业务流程,进行司法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模块化设计,在B/S结构和SSM框架下进行系统开发,利用SQLServer2014数据库实现对系统数据的管理,进行系统监督管理、地理信息、统计报表、信息发布等管理,实现对矫正人员实时位置的查询、信息统计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中国传统村镇管理系统设计和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国在经济村落保护方面的薄弱环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GoogleAPI技术与SupermapIServerJava2008开发平台,对中国传统村镇WEBGIS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现进行探讨。通过对中国传统村镇WEBGIS管理平台的构建,提高了基本信息数据库数据的采集、更新及入库效率,进一步节省了工作成本,便于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决策,实现了部分工作的动态、分级及透明管理,对乡镇村落的现代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山东省农村社区建设覆盖面不断扩大,村庄整治继续深入,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但同时也存在着社区建设资金不足、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欠帐严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城市化矛盾突出等问题。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着眼城乡统筹,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城乡规划,构建新型村镇体系。  相似文献   

11.
罗萌  李桂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37-5939,5955
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在介绍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依据当地种植模式和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经过系统分析和筛选,选取生态林、林—草—牧、林—药、经济林和大棚蔬菜5种退耕还林(草)经营模式,选择吴旗镇、白豹镇、吴仓堡乡、新寨乡、薛岔乡和五谷城乡6个乡镇为样本地,对每个乡镇的5种模式分别从乡(镇)、村、农户3个层次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访问获取相关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吴起县退耕还林(草)工程5种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各种经营模式对农村经济效益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模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除经济林模式和林—药模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模式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性;林—草—牧模式和经济林模式的效果最好,分别位于1、2位,林—药、生态林和大棚蔬菜模式分别位于3、4、5。  相似文献   

12.
在剖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多功能与新型经营主体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量表,并以重庆市凤凰镇7个行政村为实证,筛选出适合于村域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新型经营主体类型.结果表明:胡南坝村(多功能性高值区)适合引进农业企业,未来以打造农业企业示范片区为导向;皂桷树村、凤凰桥村和八字桥村(多功能性中值区)适合成立农民合作社,未来以农民合作社引导型为导向;杨家庙村、五福村和威灵寺村(多功能性低值区)适合扶持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未来适合营建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集聚区.研究为村域尺度下新型经营主体的选择与培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唐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10-7212
以农村宅基地确权为着眼点,在分析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武新村土地利用状况、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空间布局结构特点以及规划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土地管理、土地规划中的相关理论,进而对巴南区界石镇武新村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研究。认为我国西南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应采用沿交通沿线、靠近集镇的大致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经营机制的变革、制度优势的消失、产业结构的低层次、地域布局的分散性、人力资本的低素质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保障农民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5.
结合开县最近几年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水污染变化特征规律及防治对策。结果表明,2007~2011年岳溪镇、五通乡等16个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呈加重趋势,但趋势不明显;白泉乡、关面乡等19个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呈好转趋势,但趋势也不明显;2008~2011年南雅镇、金峰镇李子沟、大进镇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呈加重趋势,趋势不明显;金峰镇林光堰塘、白鹤街道、镇东街道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呈好转趋势,趋势同样不明显。乡镇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项目出现超标的主要为水库。  相似文献   

16.
彭莎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99-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乡村旅游愈演愈热。从村庄发展、村庄内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三大方面研究了乡村旅游对乡村空间的影响,揭示了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乡村空间的调整,促进乡村经济的提高,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庄风貌,并通过对青白江区姚渡镇光明村这个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发展乡村旅游对光明村产生的改变以及对光明村空间调整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广西S镇D屯村民环境道德状况的社会调查结果,从环境道德知识、居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态度、环境道德行为和环境道德认同4个角度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环境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肖晴  杨超  肖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66-12367,12370
从苏北新农村村落社会结构着手,以江苏铜山县大彭镇闸口村为例,探讨了新农村村落结构的基本构成和特点,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问题,总结出在进行新农村公共空间的建设之前,必须充分了解村落社会结构,并根据其特点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对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肇兴侗寨进行实地调查,从参与旅游决策与管理、民居接待与餐饮服务、集体接待表演、民族工艺品的制作与销售、村寨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了肇兴侗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即旅游发展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群众参与旅游发展的机会较少、资源保护与旅游利益无法挂钩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强调应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层次,增加群众受益;把握"不参与就是最大参与"的原则,对农民进行经济补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民俗实物博物馆;营造浓重的民族文化氛围;加强与周边村寨的旅游合作,尽量做到"产业链本地化";创建肇兴侗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0.
焦珍  郭爱请  张侠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71-11873,11894
通过对西柏坡镇与小岗村的2个农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得出农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再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其经验的普适性以及我国现今在加速农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