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生物有机肥水平对樱桃番茄品质和养分的影响,试验以‘京番粉星3号’樱桃番茄为材料,设置4个生物有机肥水平:T0(不施生物有机肥)、T1(30 t/hm2)、T2(75 t/hm2)和T3(150 t/hm2),分析不同生物有机肥水平下樱桃番茄的生长形态、果实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会促进樱桃番茄植株长高、增粗,促进养分吸收,提高樱桃番茄品质。T2处理条件下樱桃番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及糖酸比最高,显著高于T0处理。樱桃番茄果实中P、Ca、K、Mg含量均在T1处理条件下最高,分别为3.89、0.59、24.10、1.39 g/kg。矿质元素之间、品质指标与矿质元素间部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T2处理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分最高,在提高樱桃番茄品质、促进养分吸收等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在海拔900 m地区冬闲泡冬田进行了水稻3种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以免耕抛秧产量为最高(8 890 kg/hm~2),产值18 669元/hm~2,纯收入最高(12 001.5元/hm~2);常规移栽产量(8 470 kg/hm~2)次之,产值17 787元/hm~2,但纯收入(9 327.0元/hm~2)最低;免耕直播产量最低(8 120 kg/hm~2),但纯收入(10 984.5元/hm~2)居第2位。经效益分析,免耕抛秧、免耕直播分别比对照常规移栽节本增收2 674.5元/hm~2、1 657.5元/hm~2。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以STP-F318番茄为试材,磷、钾肥施用量固定,在生育期内设置3个滴灌水平(W1~W3分别为4 646.25 mm/hm~2、3 097.50 mm/hm~2、1 548.75 mm/hm~2)和6个氮肥梯度(F1~F6分别为572.42 kg/hm~2、542.30 kg/hm~2、512.17 kg/hm~2、482.04 kg/hm~2、451.91 kg/hm~2、0 kg/hm~2),以常规农户土栽水、氮管理(7 650.00 mm/hm~2、600.00 kg/hm~2)为对照(CK),探讨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的光合特性、品质和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水氮耦合能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其中SPAD值以W1F4处理最大,为44.83; W1F2处理净光合速率最大,为16.69μmol/s~2·m。同时,各处理显著改善番茄果实品质,Vc含量以W1F3处理最高,为30.46 mg/100 g FW,较CK增加17. 61%,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番茄红素含量与V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为5. 21~7. 80mg/100 g FW。有机酸含量较CK有降低的趋势。W3F2、W1F1和W1F3处理糖酸比分别为8.25、8.26、8.85,口感较佳。产量以W1F2处理最高,为170 985.48 kg/hm~2,较CK增产27.73%。氮肥农学利用率(NAE)与水分利用率(WUE)分别以W1F4、W3F4处理为最高,为87.34%、96.64 kg/mm·hm~2。综合分析认为,水氮耦合利于改善番茄品质,提高番茄产量和水氮利用率,生育期内滴灌4 646.25 mm/hm~2、追施氮肥542.30 kg/hm~2是基质栽培番茄较为理想的水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北方寒冷地区早春温室滴灌条件下樱桃番茄生产中有机基质栽培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置不同的栽培基质,栽培樱桃番茄,对比研究不同基质及普通园田土栽培对樱桃番茄植株茎粗、株高、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生物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基质栽培对滴灌措施下的樱桃番茄植株的生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均产生有利的促进作用,并促进了樱桃番茄产量的提高,从而说明基质栽培对滴灌措施下的樱桃番茄生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草炭土∶炉渣=6∶4的基质栽培效果最佳。[结论]综合生产中的除草、防病、节水、节肥等因素,在樱桃番茄生产中采用基质栽培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海藻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土壤有机质及p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海藻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海藻生物有机肥施用量(0、750、1 500 kg/hm~2)对番茄生长、土壤有机质及pH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75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SPAD分别提高1.5%、11.0%、4.2%,施用1 50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SPAD分别提高19.6%、13.4%、19.3%;施用75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性VC含量、可溶性总糖、糖酸比分别提高11.1%、11.0%、15.6%、28.6%,可滴定酸度降低28.9%,施用1 50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性VC含量、可溶性总糖、糖酸比分别提高19.4%、45.0%、34.4%、64.5%,可滴定酸度降低28.6%;施用75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单果重、产量分别增加15.4%、17.9%,施用1 50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单果重、产量分别增加27.6%、28.9%;施用750、1 50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能使土壤pH上升0.16、0.48;施用750、1 50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能使土壤有机质提高3.4%、11.6%。[结论]海藻生物有机肥既能促进番茄根系的发育,又能提高其生物学指标和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6.
不同俄罗斯番茄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克磊  杨克  朱隆静  王燕  徐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75-20377
[目的]从俄罗斯引种并筛选出适合温州地区栽培的番茄新品种。[方法]以瓯秀806F1、瓯秀808F1、品种9531、10921、10922、109231、1264和12283品种为试材,通过设施栽培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了解不同俄罗斯番茄品种在温州地区的不同性状、产量和品质等特征特性。[结果]播种至始收的时间品种9531最短,需要166 d,品种10921和12283最长,需要180 d左右;产量以品种10922最高(54 961.5 kg/hm2)1,0921最低(17 388.0 kg/hm2);心室数以品种11264最多(6.7个),瓯秀806F1最少(3.2个);果肉厚度以瓯秀808F1最厚(8.93 mm),品种9531最薄(6.14 m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瓯秀806F1的最高(4.72%);果实硬度以品种10923最大(1.17kg/cm2),品种9531和11264最小(0.40 kg/cm2)。[结论]品种10922和12283在温州地区的适应性优于其他俄罗斯番茄品种。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和氮肥用量是影响南疆盐渍化地区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为明确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对南疆盐渍化地区棉花生长的影响,以中棉所43为研究对象,分别在3种灌水[高水(WH,4700m~3/hm~2)、中水(WM,4100m~3/hm~2)、低水(WL,3500m~3/hm~2)]和3种施氮[高氮(NH,360kg/hm~2)、中氮(NM,260kg/hm~2)、低氮(NL,160kg/hm~2)]处理下测定分析棉花的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结果表明:WHNM处理的棉花株高最高(73cm),棉花茎粗最粗(10.4mm);W_HN_H处理下,棉花叶面指数最大(4.8)。综合分析W_HN_M处理下棉花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钾肥运筹,即在一定氮、磷施用量的基础上,不同施钾量及施用方法对广西超级稻特优582产量的影响,为超级稻的栽培钾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结论]超级稻特优582在早造钾肥施用量为225 kg/hm~2(基肥∶分蘖肥=5∶5);中造钾肥施用量为225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5∶3∶2);晚造钾肥施用量为225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5∶3∶20)时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安徽省芜湖县设施栽培番茄的合理施肥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施肥(CK)、PK、100%N+P、100%N+K、70%N+PK、100%N+PK、130%N+PK和200%N+PK 8个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产量、经济效益和品质的影响。[结果]CK的番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低,氮、磷、钾肥二者或三者配施均能提高番茄产量和经济效益。氮、磷、钾肥对番茄的增产效果不同,增产率和增产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N、K、P,而单位养分增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P、N、K。在一定用量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番茄产量和经济效益逐步提高,氮肥用量过高,番茄产量、经济效益反而下降。PK处理番茄VC含量最低,氮与磷或钾肥配施均可提高VC含量,但氮肥用量过高,VC含量反而下降;增施钾肥可以提高番茄可溶性糖含量。[结论]在兼顾经济效益、番茄品质及环境效益的情况下,在番茄设施栽培中,合理的氮、磷、钾肥用量为N 375.0 kg/hm~2、P_2O_5 180.0 kg/hm~2、K_2O 375.0 kg/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灌水上限和施肥配比调控措施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西北地区温室水肥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灌水和施肥2个因素。对照组(CK)为当地常规传统灌水施肥处理(施N 342 kg/hm~2、P_2O_5 198 kg/hm~2、K_2O 450 kg/hm~2;畦灌,灌水量为8 165.00 m~3/hm~2);试验组采用滴灌,以田间持水率(θF)为基准,50%θF为灌水下限,设W1(70%θF)、W2(80%θF)、W3(90%θF)3个灌水上限及F1(N 228 kg/hm~2、P_2O_5 132 kg/hm~2、K_2O 300 kg/hm~2)、F_2(N 285 kg/hm~2、P_2O_5 165 kg/hm~2、K_2O 375 kg/hm~2)、F_3(N 342 kg/hm~2、P_2O_5 198 kg/hm~2、K_2O 450 kg/hm~2)3个NPK施肥水平,共10个处理组合,分析各灌水和施肥组合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灌水上限和施肥量的增加,温室番茄植株株高显著增高,而茎粗随处理时间的推移并无明显变化。温室番茄的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以F2W2处理最高,而胞间CO_2浓度(Ci)以F2W3处理最高,表明在F2施肥水平下水肥耦合表现出较强的互作效应,植株保持较强的生长活力,其光合速率最高可达23.20μmol/(m~2·s)。干物质质量及产量以F2W2处理最高,分别为8 065.32和111 422.15 kg/hm~2,且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达30.22 kg/m~3;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总体来看随生育期的推进及灌水和施肥的增加而有所升高,提高光合速率,且番茄产量与叶片光合速率、干物质质量以及叶片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间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结论】在F2W2灌水施肥条件下,即灌水上限为田间持水率的80%,氮(N)、磷(P_2O_5)、钾肥(K_2O)施肥水平分别为285,165,375 kg/hm~2时,温室番茄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生产成本较低,该水肥条件可作为温室番茄水肥管理制度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卢森权  谭仕彦  李彦青  黄咏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79-9180,9186
[目的]总结2006年国家(南方区)甘薯品种区试情况,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甘薯品种。[方法]将10个参试品种安排在广西玉米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区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个重复,栽培密度4.95万株/hm2,以金山57为对照品种。[结果]在10个参试品种中,鲜薯产量超过对照的有5个品种,排在前3名的是金山679、金山630和龙薯16,其中金山679鲜薯产量为39840kg/hm2,比对照增产30.6%;干薯产量除福薯8号减产外,其余品种均比对照种增产,排在前3名的是广薯182、桂粉1号和龙薯18,其中广薯182干薯产量为10765.5kg/hm2,比对照增产47.0%。品质方面以桂粉1号的干物率最高,为33.7%,广薯155的熟食味最好,评分为4.05。[结论]除了龙薯16抗病性稍弱外,其余9个品种均适于在广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取华南地区黄秋葵高产的最佳刈割高度。[方法]设置刈割高度100、80、60、45、30cm几个处理,以摘叶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刈割高度对黄秋葵茎、叶产量及茎叶比的影响。[结果]黄秋葵叶产量以刈割高度30cm的处理最高,为15622.20kg/hm^2,最低的是刈割高度100cm的处理;茎产量以刈割高度45cm的处理最高,为95550.60kg/hm^2,最低的是摘叶处理;茎叶比以刈割高度100cm的处理最高,为1.49,最低的是刈割高度45cm的处理;总物质产量以刈割高度45cm的处理最高,为79155.60kg/hm^2,摘叶处理的最低。如果种植用于取叶片青饲动物则应取30cm的刈割高度;以黄秋葵的茎叶为材料的饲料加工种植应取45cm的刈割高度。[结论]为黄秋葵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宜黄泛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方法]以豫豆22(CK1)、周豆12(CK2)为对照,研究了13个大豆品种的田间表现与产量性状。[结果]徐豆9号的生育期最短,为107 d,06B3、06B8、06B9、郑98120最长,为122 d。泛豆5号、06B3、06B8、郑98120最为抗倒。06B3株高最高,徐豆9号最低;泛豆9号的结荚高度最高,为37.7 cm,徐豆9号最低,为19.0 cm;节数以06B3最多,为22.1节,徐豆9号最少,为15.0节;分枝数以泛豆9号最多,06B9最少;株荚数以泛豆3号最多,06B9最少;株秕荚数以泛豆9号最多,郑98120最少。13个品种产量变化幅度在2 847~3 565.5 kg/hm2,06B8较CK1、CK2增产显著,泛豆5号较CK1增产显著。[结论]06B8和泛豆5号可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圣女果栽培中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方法]以千禧圣女果为试验材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的"3414"统一标准进行试验设计,开展肥效试验。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一套关于肥效与产量的三元二次回归曲线方法,研究氮、磷、钾肥用量与圣女果产量的关系,筛选最优施肥组合。[结果]试验地基础肥力条件下圣女果产量为14 277.30 kg/hm~2,缺氮、缺磷、缺钾条件下相对产量分别为58.7%、85.3%、92.8%。磷、氮、钾配合施用能够提升圣女果的农艺性状。根据产量结果拟合方程得出,施肥量分别为氮453.15 kg/hm~2、磷285.15 kg/hm~2、钾130.20 kg/hm~2时产量最高,施肥三要素比例为3.5∶2.2∶1.0。单因素肥效分析显示,各肥料施用量与圣女果产量之间均表现出典型的抛物线特征。[结论]该研究为圣女果的科学栽培及产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叶菜型甘薯新品种国家区试广西试点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筛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叶菜型甘薯,为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2006年的国家叶菜型甘薯品种区试,测定福薯10号、福薯11号、广薯菜1号、广薯菜2号、阜菜薯1号、莆薯53和福薯7-6(CK)7个甘薯品种的茎叶产量,并进行品质鉴定。[结果]各参试品种茎叶产量均比对照增加,福薯10号产量最高,单产为29599.5 kg/hm2,比对照增产41.3%。其次是莆薯53和广薯菜2号,单产分别为26899.5和26850 kg/hm2,比对照增加28.4%和28.2%。品质鉴定除阜菜薯1号和广薯菜1号稍差外,其余品种都较优,适于在广西种植。综合排名前3名的是福薯10号、莆薯53和广薯菜2号。[结论]该研究为调整广西甘薯生产的品种结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山药资源。[方法]选取4个野山药品种进行人工栽培试验,分别从农艺性状和品质特征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供试的4个野山药品种中,FHS-3产量最高,为45 742 kg/hm2,但其品质表现最差;FHS-4产量最低,为17 616 kg/hm2,但其品质表现最好;FHS-1与FHS-2的产量与品质则介于二者之间。[结论]FHS-1与FHS-3适宜培育成菜用品种;FHS-2与FHS-4适宜开发成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7.
河西干旱灌区春小麦垄作沟灌栽培下适宜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河西干旱灌区垄作节水栽培的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方法]于2005年进行了8个春小麦品种(系)的品比试验,调查比较它们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春小麦垄作适宜品种筛选结果表明,96 123产量表现最好,折合产量7 257.00 kg/hm2,分别比其他品种高805.50-1 906.50 kg/hm2,其次为陇辐2号,折合产量6 451.50 kg/hm2,其余品种产量在5 341.50-6 135.00 kg/hm2,其中西旱1号产量表现最差,折合产量只有5 341.50 kg/hm2,暂不宜垄作栽培。[结论]96 123可作为垄作栽培的适宜品种推广应用,陇辐2号和宁鉴210可作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三峡库区实施直播稻生产的丰产性,研究该区域实施水稻直播所适用的除草、抗倒等技术。[方法]用该区域生产上推广的水稻品种(深两优5814、万优481、杨粳508和丰优香占)作材料,分别在甘宁镇冠丰村及龙沙镇岩口村开展直播试验,通过施肥控制、田间水浆管理、除草剂施用等方法,综合防治田间杂草。[结果]试验产量变幅为8 446.5~9 423.0 kg/hm~2,均较常年当地生产水平高,其中产量最高的是万优481(为9 423.0 kg/hm~2),其次是深两优5814(为9 264.0 kg/hm~2),产量最低的是丰优香占(为8 446.5 kg/hm~2)。全生育期变幅为138~155 d,其中,万优481最短(为138 d),深两优5814最长(为155 d);株高变幅为125.6~132.3 cm,其中丰优香占最高(为132.3 cm),杨粳508最矮(为125.6 cm)。甘宁镇冠丰村试验点,田间有少量稗草未除尽,无其他杂草危害;龙沙镇岩口村试点,有少量稗草及其他杂草危害。所有参试组合均未发生倒伏。[结论]在试验区域进行水稻直播,具有获得高产的潜力。在杂草防治方面,利用两"封"一"杀"除草模式,基本能控制住田间杂草生长。通过田间肥水管理等,建立较好的根系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倒伏。  相似文献   

19.
小型西瓜割蔓再生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建祥  何锦豪  朱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66-5867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作为割蔓再生栽培的小西瓜品种,给大田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4个小西瓜品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对比试验,研究各品种生育期、再生能力、品质、产量等因素差异。[结果]各品种割蔓再生栽培全生育期在160~172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头茬瓜在10.1%~10.6%,再生瓜在9.9%~10.2%;总产量以拿比特最高为43 761.90 kg/hm2,黑美人最低为33 936.90 kg/hm2;再生能力拿比特最强,花仙子最弱。[结论]在4个参试小西瓜品种中,拿比特的再生能力最强,总产量最高,品质较好,在生产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