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正在稳步展开,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节能型的人工湿地无疑成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主要选择.通过对国内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归纳出常用的湿地填料和湿地植物,对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多级人工湿地工艺和单级人工湿地工艺的运行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文中还针对实际工程,分析比较了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并对该技术下一步需关注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围绕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对提高人工湿地除磷、除氮、降解有机物以及运行稳定性等方面的潜力进行了评述,同时结合当前AMF研究现状,针对如何使AMF在人工湿地中发挥最优作用,从人工湿地的类型、运行方式、植物种类、菌种组成及污水水质与湿地基质等5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3.
唐天乐  杨晓姝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570-3573,3618
[目的]研究不同运行模式人工湿地中溶解氧与净化效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在线试验模型和现场监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运行模式的有/无植物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与溶解氧的关系。[结果]连续运行的人工湿地上有无植物对有机物和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没有明显影响,间隔运行的人工湿地上有无植物对污水中CODCr、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种有植物间隔运行的人工湿地对CODCr、NH4+-N、TN的平均去除率比连续运行的人工湿地和没有种植植物间隔运行的人工湿地高。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CODCr、NH4+-N、TN的净化效率在昼间较高、夜间较低,污染物净化效果与溶解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人工湿地的前置单元增氧有利于改善后置湿地单元的溶氧环境条件,可以提高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污染物的能力。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宜在昼间运行,利用好植物的光合增氧潜力,则可表现出良好的净化污染物的效果。[结论]该研究为氧化塘-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工湿地运行周期的增加,由于管理不善导致人工湿地运行状态差、出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日益增多。为此,分析影响人工湿地运行状态的相关因素,构建人工湿地运行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提出各指标赋分标准和计算方法,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数。通过应用于山东某人工湿地运行状态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估人工湿地运行状态,可为人工湿地的综合管理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已广泛应用,文章分析了人工湿地的构成成分因素--包括基质、湿地植物和湿地微生物,水力负荷因素--进水水质、水力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以及环境因素--温度、pH值和光照,对人工湿地运行效果,包括污水净化效果、污水处理量和湿地可持续运行的影响,指出应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搭配和设计湿地植物和基质,以保障人工湿地持续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作为高效、低能耗新型生态污水处理工艺,在我国西藏等高寒缺氧地区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受当地季节、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下降,特别是氮、磷污染物去除率偏低,限制了其在该地区的推广应用。结合目前人工湿地在国内外季节性低温地区的应用情况,系统地分析了影响人工湿地在西藏等高寒缺氧地区运行效果的因素,对提高人工湿地在该地区运行效率的各种强化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在湿地系统中,木本植物一般比草本植物的生物量大,寿命更长,对有机物、氮和磷等有更强的生物累积能力.适应水环境的木本植物若能应用到人工湿地中,并构建出层次分明的复层植物群落,可避免草本植物人工湿地后期繁琐的维护工作,减少湿地管理成本,克服传统的人工湿地因草本植物季节性枯萎造成的生态位空缺,维持一定的污水处理效果,保证人工湿地运行的持久性.这符合低养护持久型人工湿地的构建理念,值得在人工湿地配置中推广.文章对人工湿地木本植物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并对木本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已广泛应用,文章分析了人工湿地的构成成分因素——包括基质、湿地植物和湿地微生物,水力负荷因素——进水水质、水力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以及环境因素——温度、pH值和光照,对人工湿地运行效果,包括污水净化效果、污水处理量和湿地可持续运行的影响,指出应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搭配和设计湿地植物和基质,以保障人工湿地持续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具有去污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可缓冲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等优点,在环境污染与治理方面备受青睐。为促进人工湿地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广泛应用,对人工湿地的类型及其主要要素的用途与相互关系详细阐述,并对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去除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净化所涉及的污染物去除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理较为复杂,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尚文  杨永兴  韩大勇  唐明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45-13947
基质堵塞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常见问题,会缩短人工湿地使用寿命并降低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总结了人工湿地堵塞的成因和基本过程、人工湿地堵塞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机制以及投加蚯蚓、安装复氧通气管、施用药剂等防治基质堵塞的新技术,建议从人工湿地设计、运行、维护等方面解决人工湿地堵塞问题,为人工湿地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新建  陈新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27-8630
通过人工湿地工程实例与传统污水处理厂效能分析比较,得出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净化效果好等优点,分析了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目前我国城市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今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对病原微生物去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不容忽视,人工湿地技术能有效控制水体污染,但目前对其病原微生物的去除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文从环境卫生安全角度出发,讨论了水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指示微生物,综述了不同人工湿地类型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果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如植物、基质和操作运行参数条件;同时,从截留和消除两个方面探讨了病原微生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归宿,分析了病原微生物被人工湿地截留的过滤和吸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影响病原微生物被人工湿地消除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最后,对人工湿地病原微生物去除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和推广具有投资少、运行稳定、维护管理方便的人工湿地及其组合工艺,是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的首选方式。阐述了人工湿地及其组合工艺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成因及其危害,指出人工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中几种主要污染元素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是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由于其造价低、运行简单以及管理方便,在我国尤其是广大城镇和农村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潮汐流人工湿地床处理生活污水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传统人工湿地复氧量常小于截留污染物降解需氧量,床体氧环境较差直接影响污水处理效率,且易于堵塞。本研究以探索新型潮汐流人工湿地对污水的高效处理为目的,以室内无植物封闭柱式潮汐湿地床为研究对象,探讨5种不同运行条件下污染物去除能力和复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运行条件对悬浮物的去除率影响不大,淹水时间3h,总磷(TP)和氨氮(NH3-N)的去除效果最优,且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计算得到的有机物降解常数KBOD最大,有机物降解能力较强。通过对各运行条件系统供氧和理论污染物降解需氧的恒量计算发现,在忽略植物根系泌氧和大气自由扩散复氧的前提下,排空时间3h均满足系统污染物理论需氧量的需求。不同运行条件床体基质孔隙率差别不明显,有机负荷是影响孔隙率变化的主导因素,适当轮休可有效缓解堵塞现象发生,恢复床体水流传导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表流人工湿地冬季运行工艺。[方法]针对天津的气候特点,以冰下运行的方式,开展天津地区表流湿地冬季运行试验,研究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北方冬季运行工艺参数。[结果]虽然水质净化效果差于其他温暖季节(平均降低约20%),但是在天津地区表流湿地采取冰下运行的方式是可行的。北方表流人工湿地冬季冰下运行时应将出水口地势降低,防止出水口被完全冰冻,运行水深不宜50~60 cm,可以在回流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以4 d为宜),以维持水土界面不会冻结,并尽可能加大取水深度,以提高系统水温。[结论]该研究可为表流人工湿地在我国北方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技术是利用植物、污泥微生物和自然力对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的剩余污泥进行脱水与稳定。该技术具有运行费用低、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终产物可以安全处置或农用等优点。文中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脱水和稳定效果、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设计和运行中常见的问题。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泥过程中,污泥脱水是由植物蒸发蒸腾、污泥渗滤和矿化作用协同完成的;污泥中有机质和氮磷等物质的转化和去除受进泥性质、运行参数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湿地植物芦苇能够保持足够的渗透系数并通过蒸腾作用去除污泥中的毛细水,在污泥脱水和污泥稳定中发挥着显著作用。由于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泥工程实践时间相对较短,运行时通常出现一些问题,常见问题包括芦苇的长势不良、湿地中的液态厌氧污泥含水率过高、最后的稳定期污泥含水率过低等,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对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深化人工湿地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废水处理技术,具有氮磷去除能力强、运转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石油开采废水、养殖废水治理等领域。根据布水方式和水流形态的不同,人工湿地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3大类。研究证实,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机理与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分解和系统内部物理化学作用有关。近年来我国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橡胶废水、油田废水、造纸废水、制革废水及印染废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我国的人工湿地技术还比较落后,存在耗地多、工艺杂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有待通过深入研究来加以完善,以增强人工湿地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