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四川省桑树品种区试参试品种产量与质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四川省桑树品种的品质改良、品种选育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6个桑树品种川826、川7431、湖桑32号(CK)、桐乡青、川桑98-1、农桑14号为材料,采用对比试验研究各品种桑叶产量和质量的差异。[结果]桑树品种川7431的年均产叶量最高,为33 049.5 kg/hm2,其次为川桑98-1和川826,年均产叶量分别为31 050.03、0 975.0 kg/hm2,CK年均产叶量最低(22 890.0 kg/hm2);桐乡青的每50 kg桑叶产茧量最高,为190.575 kg,其次为川7431(198.550 kg),极显著高于其他桑树品种;川7431的年均产茧量最高,为2 505.825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桑树品种。[结论]桑树品种川7431的桑叶产量较高、质量较优,适合在四川省内推广。  相似文献   

2.
1 鄂桑1号(鄂育1号) 三倍体桑树品种,湖北省农科院果茶蚕桑研究所选育,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桑001-2003。一般桑叶单产(每公顷产量,不同)30 000kg,比对照湖桑32号增产12%以上;万蚕收茧量、100kg桑产茧量、万蚕茧层量均比湖桑32号高。桑叶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省蚕业研究所选育的桑树新品种昂绿1号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昂绿1号产叶量高,单位面积产叶量比湖桑32号春季提高17.80%,夏秋季提高8.08%,全年提高12.73%;叶质优,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100kg桑产茧量和100kg桑茧层量4项鉴定成绩分别比湖桑32号高4.04%、1.96%、4.55%和2.58%;抗桑疫病能力强,发条力强,适合作条桑育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桑树远缘杂交选育材料远杂1号、远杂2号、远杂3号的应用提供参考,对3个选育材料的性状及产叶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个远缘杂交选育材料表现出发芽较早、发芽率高、生长芽率高、叶片硬化较迟、生长期较长、落叶较晚和产叶量较高的特点。经品比试验,远杂1号发芽率为80.70%、生长芽率为22.31%,比对照(湖桑32号)分别增加18.49和6.97百分点;春梢平均长64.3cm、夏秋梢平均长100.5cm,比对照分别提高12.81%和24.54%;全年产叶3.06kg/株,比对照提高23.89%。远杂2号发芽率为65.23%、生长芽率为16.50%,比对照分别增加3.02和1.16百分点;春梢平均长70.3cm、夏秋梢平均长96.2cm,比对照分别增加23.33%和19.21%;全年产叶3.14kg/株,比对照提高27.13%。远杂3号发芽率为72.62%,生长芽率为17.03%,比对照分别增加10.41和1.69百分点;春梢平均长62.7cm、夏秋梢平均长91.4cm,比对照分别提高10%和13.26%;全年产叶2.78kg/株,比对照提高12.55%。远杂1号、远杂2号、远杂3号均是稚蚕期食料供给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宜州市最适宜的桑树品种。[方法]以宜州市目前主栽桑树品种特优2号、粤桑11号、桂桑优62和蚕品种“两广二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品质及其对蚕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各测定时期,特优2号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粤桑11号叶片可溶性糖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特优2号和桂桑优62;不同桑树品种叶片含水量和干物重均达正常水平;特优2号处理千克茧粒数最少,全茧量最重,茧层量和茧层率最高。[结论]特优2号为宜州市最适宜种植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6.
高抗性家蚕新品种贵蚕9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选育高抗性家蚕新品种,为贵州省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蚕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育种目标,选择13个二化性带多化性血统的家蚕纯种材料,经2年5代人工高温多湿逆境定向培育改良,同时组配多对杂交组合,在人工高温多湿逆境条件下比较试验,选育出了贵蚕9号。[结果]经2年3次室内鉴定,贵蚕9号的4龄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种两广二号高4.23%和5.45%,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分别比对照高4.54%、5.60%和0.24%。经3县2个蚕期区域试验,克蚁收茧量比对照高6.78%,克蚁产值比对照高6.54%。经3县1个蚕期生产试验,克蚁收茧量比对照高5.71%,克蚁产值比对照高2.97%。经茧丝质检测,贵蚕8号粒茧丝长900.0 m,比对照长3.57%;解舒丝长759.7 m,比对照长4.43%;解舒率和出丝率分别为84.5%和44.1%,比对照分别提高了0.8和0.9个百分点;茧丝纤度比对照低0.1 D;洁净和清洁与对照一致,均为100分。[结论]贵蚕9号适宜贵州南部地区高温多湿条件下饲养。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担桑产茧量、茧重和茧层量饲料效率,探讨四川省首对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与四眠蚕的饲料效率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蜀细1号”食下1 kg桑叶的产茧量为58.72 g,比四眠蚕的产茧量高20.72%。“蜀细1号”的茧重饲料效率为5.83%,茧层饲料效率为1.25%,分别比四眠蚕高33.11%,26.26%。以上研究为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果叶兼用多倍体新桑品种的选育及其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选育果叶兼用多倍体新桑品种,使桑树利用多元化,提高桑树的经济效益;探讨桑树多倍化以后光合特性,为桑树多倍体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单株选优与化学诱变相结合的染色体工程,选育果叶兼用多倍体桑树品种(2n=4X=56);测定多倍体与无性系亲本二倍体桑的形态性状,光合日变化和叶绿素含量,对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该品种年平均桑产叶量和产果量较对照品种‘红果2号’(2n=2X=28)分别高38%和45.89%。该品种桑叶养蚕成绩中的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和4—5龄每100 kg桑叶产茧量较对照叶用桑‘湖桑32号’分别高4.65%、4.35%和5.2%。于2009年通过重庆市蚕桑品种审定。四倍体叶绿素含量、RuBPcase羧化活性提高,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降低,叶绿体内部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丰富,垛叠疏松,排列有序,净光合速率(Pn)高于无性系亲本二倍体。【结论】多倍体新桑品种不但桑叶产量和质量高,且产果量高;体细胞染色体加倍以后,光合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优质、高产、抗逆为育种目标,对桑树新品种种质资源进行系统鉴定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辐射与复合杂交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选育优质、高产、高抗桑树新品种,通过四川省桑品种区域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新品种川826发芽率高、枝条直立、生长势旺;全年平均公顷桑产叶量比对照湖桑32号高13.95%;桑叶养蚕的万蚕产茧量比对照高8.88%,万蚕产茧层量比对照高8.8%,5龄担桑产茧量比对照高13.51%;秋叶硬化迟,抗干旱能力强。[结论]川826是一个优质、高产型桑树品种,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0.
桑树新品种"云丰1号"和"云丰2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采用传统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这2个品种遗传性状稳定,桑叶质量好、产量高,耐大水大肥,对桑树褐斑病具有一定抗性,适宜在云南省海拔800~2 000 m地区推广应用.经多年比较试验,产叶量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高25%,万蚕产茧量与对照相同,每公顷桑产茧量比对照高20%,桑树褐斑病的发病率比对照低80%,褐斑病的抗性与农桑8号相近.已定为云南省重点项目"云南省优质原料茧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示范"重点繁育及示范推广的桑树新品种,并将在示范推广中进一步进行云南省各种自然条件的区域性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1.
李刚  朱水芬  杨卫  杨继芬  杨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18-13420
[目的]通过对引进的几个桑品种的原蚕饲育成绩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云南省主要桑树品种对原蚕饲育成绩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桑品种在相同饲育条件下分别饲养原蚕,测定调查龄期经过、蛹期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单蛾产卵数、单蛾良卵数、良卵率等指标。[结果]蚕期发育经过及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等无显著差异;但死笼率盛东1号较高,育71-1较低的倾向。春期用育71-1的桑叶饲育原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均高于对照,茧层率略高于对照。[结论]春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育71-1、农桑14号、湖桑32号、盛东1号;秋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湖桑32号、育71-1、农桑14号、盛东1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春秋兼用蚕品种。[方法]用中系品种781与9个日系品种,日系品种7532与9个中系品种分别进行正反交,找出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春秋兼用蚕品种。[结果]各蚕品种间结茧率、健蛹率、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有极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蚕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分析及目标组合选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小欣  覃连红  梁萍  周晓舟  白景彰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506-11507,11516
[目的]筛选出对桑园害虫防治效果好,桑叶残毒对家蚕影响小的杀虫剂。[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农药残留速测以及残毒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桑树1号对桃粉绿芽的LC50为(316.1±57.3)mg/kg,桑树1号在药后14d,防效达62.58%;药后7d的农药残留速测显示可安全饲育家蚕,达到用叶标准。[结论]推荐桑树1号作为桑园专用杀虫剂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杨海  刘敏  李涛  刘增虎  陈松  李腾芳  崔为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96-15897
[目的]探讨家蚕品种ZHG×春54在云南省秋季气候条件下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的饲养形式,探讨ZHG×春54在云南秋季气候条件下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及其经济性状。[结果]ZHG×春54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良好,24 h疏毛率及192 h小蚕存活率等指标均接近菁松×皓月全龄桑叶育;但2龄和3龄起蚕率以及1~3龄眠蚕体重低于菁松×皓月,各龄及全龄发育经过比菁松×皓月延长。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不同程度高于菁松×皓月,但是万头产茧量和生命率低于菁松×皓月。[结论]ZHG×春54在云南省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陕北黄土丘陵区发展蚕桑生产的前景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丝织品在国内外市场呈上升趋势,我国生丝出口占国际市场的80%.陕北黄土丘陵区以水平槽带状灌木化在25.以上退耕陡坡地植桑,亩产桑叶650kg;用塑料折簇进行大蚕立体片叶育,亩桑养蚕1张,产茧30kg,亩桑年获利200元以上,投产比为1:4.58.陕北有12个县可发展蚕桑生产,每县栽桑12万亩,亦不与粮食及其他经济作物争地,地方获税利960万元,为国家年创汇2160万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育适宜旱地条件下种植的抗旱耐瘠、大粒、丰产优质、多用途的莜麦(Avena sativa)品种,为搞好莜麦加工开发、实现产业化提供保障。[方法]采用四×六倍体种间杂交与核不育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莜麦新品种"远杂一号"(系谱号为H44),并探讨其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远杂一号"千粒重24.8 g(23.5~26.1 g),生育期104 d(101~111 d),属晚熟品种,株高为128.3 cm(126.4~131.7 cm),粗蛋白含量为16.74%,粗脂肪含量为7.51%;一般旱地种植籽实产量为2 969.80 kg/hm2,比同类主栽品种品冀张莜6号增产21.44%,秸草产量(干草)3 688.5 kg/hm2,比冀张莜6号增产25.80%。[结论]"远杂一号"适宜在中等肥力地块种植,也可作为饲草刈青用品种。  相似文献   

17.
6种杀虫杀螨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0.8%阿维·哒螨灵乳油、40%丙溴·辛硫磷乳油、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24%溴虫腈悬浮剂、40%辛硫磷乳油、73%炔螨特乳油,按不同浓度在夏、秋两季分别喷施桑树,用药后5、8、11、14d的桑叶饲喂家蚕。结果表明:2次喷施均未对桑树产生药害;除90%灭多威WP1250、2500和5000倍液处理区有中毒蚕、死蚕外,其它药剂处理区均未发现中毒蚕。用多数药剂喷施后5~11d的桑叶饲喂家蚕,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药后14d的桑叶对家蚕和茧质无明显影响。因此,在桑园中防治害虫时要严格按照推荐浓度来施用药剂,且尽量在喷施14d后采叶饲喂家蚕。  相似文献   

18.
白花曼陀罗水浸液对家蚕的药杀效果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以家蚕为试验材料,研究药用植物白花曼陀罗对昆虫的药杀效果。[方法]取当年生新鲜和隔年白花曼陀罗植株,分别用常温水和沸水浸提;用浸提液分别浸泡家蚕和涂抹桑叶饲喂家蚕。[结果]不同浸提液间的药效没有明显差别;其浸提液对家蚕没有触杀作用;家蚕不食用双面涂药的桑叶,而食用单面涂药的桑叶后也不能致死,只表现出麻醉现象;3、4龄蚕在药液中浸泡24min后取出,还能恢复正常,而且生长良好。[结论]白花曼陀罗水浸液对家蚕无触杀作用,但对家蚕有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