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提取玉米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对改良CTAB法进行进一步简化,不需要进行沉淀、洗涤、溶解和RNA消化等步骤,建立一种快速提取玉米基因组DNA的方法。[结果]该方法获得的DNA完整性及PCR扩增效果与试剂盒提取方法相比无明显差异;经过对样品ELISA检验可知,该方法得到的DNA用于PCR检测结果准确。[结论]该方法能够满足转基因玉米PCR检测中快速、高效、准确、高通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套快捷、安全、有效的丝核菌菌株DNA提取方法。[方法]采用Chelex-100法提取丝核菌菌株DNA,作为5.8S r DNA-ITS序列的PCR扩增模板,评价提取的DNA质量。[结果]采用Chelex-100法提取丝核菌DNA能够在15 min之内完成,提取的DNA可以直接作为PCR扩增模板,PCR产物经电泳检测,条带整齐、清晰、明亮,产量大,符合常规测序要求,测序结果准确。[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省时省力、经济高效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丝核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适用于丝核菌菌株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肿腿蜂类天敌昆虫近缘种关系。[方法]利用SDS法和试剂盒法2种方法对8种肿腿蜂的单头个体进行基因组DNA提取。[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试剂盒法提取的单头肿腿蜂基因组DNA虽成本较高,但提取总量大、提取成功率高、单位浓度高。且利用试剂盒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多个基因片段PCR扩增,均得到正确的扩增产物。[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肿腿蜂种类及遗传进化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种提取真菌基因组DNA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对DNA纯度和含量要求较高,通过月桂酸钠法、CTAB法和酶裂解法分别提取真菌基因组DNA,然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Nanodrop 1000测定DNA浓度和纯度,结果证明月桂酸钠法提取的真菌基因组总DNA更适合应用于真菌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相似文献   

5.
任志龙  韩文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876-17877
[目的]改进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总DNA的CTAB提取法。[方法]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通过提取试验研究了利用改进CTAB法从植物组织中提取总DNA的效果。[结果]提取DNA的凝胶电泳图谱上呈现出清晰、整齐的条带且拖带较少,说明所提DNA的纯度较高,质量较好。利用改进CTAB法提取的DNA进行trnS-trnG扩增的产量高,说明提取的DNA可用于测序等后续分析。用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多对特异性ISSR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表明各基因组DNA均扩增出多态性谱带,且带型清晰,易区分,说明利用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ISSR分子标记检测的效果良好。[结论]改进CTAB法可有效消除次生物质对DNA的干扰,提取的基因组DNA可用于叶绿体trnS-trnG测序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硅胶膜提取禽血DNA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硅胶膜法和传统的酚/氯仿法提取抗凝禽血基因组DNA,设计合成了一对2.7 kb的鸡卵清蛋白基因的引物,检测这2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模板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效率的影响。[结果]用硅胶膜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产量和质量均比传统的酚/氯仿法高,将该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能够消除抗凝剂对后续PCR反应的影响。[结论]硅胶膜法为快速提取高质量的禽血基因组DNA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适于TAIL-CR模板的水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筛选适合作为TAIL-PCR模板的水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方法]采用5种方法提取水稻叶片基因组DNA,筛选出DNA纯度及浓度较高的、适合作为TAIL-PCR模板的水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结果]改良的SDS法及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及浓度较高,效果明显优于脲法及简易法。以TAIL-PCR技术对选择的同一个含Ds元件的样品的5种提取方法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Ds侧翼序列的扩增,改良的SDS法及CTAB法得到的条带特异,这些产物经回收、纯化后可直接用于序列的测定。但考虑到CTAB价格比较昂贵,毒性较大,一般不主张采用。[结论]改良的SDS法提取的水稻基因组DNA最适作为TAIL-PCR的模板。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多种植物组织快速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以水热反应制备出Fe3 O4磁性纳米微球,并对其粒径、形貌、磁学性质等进行表征分析,并以此作为核酸提取载体,对多种新疆特色经济作物和植物的叶片、根、茎、籽粒等组织进行DNA的提取分离,并优化分离纯化过程的各环节。[结果]通过OD260紫外吸收值的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用该方法纯化得到的植物基因组DNA纯度高、完整性好,能够满足下游分子生物学操作对基因组DNA质量的要求。[结论]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普适的从多种植物组织中获得高产量和高纯度的基因组DNA,为全自动化、规模化提取DNA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种高效提取虎耳草科植物基因组DNA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探索从虎耳草科植物中提取DNA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法,从11种虎耳草科植物中提取DNA。以提取的DNA为模板,利用通用引物"psbAF"和"trnHR"对虎耳草科植物叶绿体DNApsbA-trnH片段进行PCR扩增。[结果]通过该方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质量较好。用所得DNA进行psbA-trnH扩增的产量高,可用于后续的测序等分析。对山地虎耳草的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得到262 bp的序列。将其与GenBank中的虎耳草属其他植物的psbA-trnH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证实该序列为目标psbA-trnH片段的区域。[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去除次生物质对DNA的干扰,提取的基因组DNA可用于叶绿体psbA-trnH测序分析和其他遗传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一种适合牡丹、芍药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方法]以新鲜的牡丹、芍药叶片为材料,采用CTAB法和SDS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紫外光谱分析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扩增等检测方法对牡丹、芍药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进行筛选。[结果]在牡丹、芍药基因组DNA的提取过程中,叶片内的酚类、色素、丹宁、糖类等物质与DNA结合,影响DNA的提取质量。在这两种DNA提取方法中,SDS法略好于CTAB法。SDS法DNA得率虽低,但其纯度高,去糖去蛋白等杂质比较干净,且在未加RNA酶的情况下,RNA污染较少,在进行PCR扩增时,能得到比较理想的产物。[结论]取材时间是影响DNA提取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提取牡丹、芍药基因组DNA时应该取完全展开的幼嫩叶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提取方法测定桑叶黄酮和多糖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不同提取方法测定桑叶中黄酮和多糖的含量,探讨最佳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提取法、碱水提取法和煎煮法3种方法提取桑叶中多糖和黄酮,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桑叶中多糖和黄酮的含量。[结果]超声波法测得黄酮含量最高,为1.702%;煎煮法测得多糖含量最高,为2.437%;碱水法测得黄酮和多糖均为3种方法最低的。[结论]利用不同提取方法,桑叶中黄酮和多糖测定结果差异较大,黄酮测定用超声波法效果最佳,多糖测定用煎煮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厌氧处理对桑叶GAB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厌氧处理对桑叶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为桑叶中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CO2厌氧和真空厌氧处理桑叶鲜叶,经杀青、烘干和粉碎后,利用丙酮和Al Cl3去除桑叶色素,分光光度法测定桑叶中GABA的含量。[结果]未厌氧处理的桑叶中GABA含量为0.915 mg/g;而CO2厌氧处理4 h,GABA含量达到最高值1.214 mg/g;真空厌氧处理8 h,GABA含量达到最高值1.453 mg/g。[结论]一定时间的CO2厌氧或真空厌氧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桑叶中GABA含量,真空厌氧处理可得到更高GABA含量的桑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将桑叶作为畜牧业的饲料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添加一定数量的桑叶饲喂羊、牛、猪,与不添加桑叶组在同等条件下饲育作增重增效比较。[结果]添加桑叶饲喂的羊、牛、猪,比对照分别增加了66.07%、68.82%、69.41%。[结论]在畜牧业中应用桑叶作饲料可以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既丰富了桑叶的利用渠道,又开辟了畜牧业的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4.
复合酶法提取桑叶中多糖的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桑叶中多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酶的浓度、酶作用的时间、酶作用的温度以及酶作用的pH值对桑叶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通过复合酶法提高了桑叶多糖的提取率。[结论]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pH值为4.5、酶用量1.0%、提取时间1 h;提取桑叶多糖的收率可达14.32%。  相似文献   

15.
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集成提取桑叶中植物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双水相技术的应用和桑叶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将桑叶粉碎,用石油醚超声波提取30 min过滤,滤渣中加入丙醇与水混合溶液60 ml和13.2 g的硫酸铵形成双水相体系,以超声提取植物多酚,测定其中植物多酚含量,计算植物多酚得率。[结果]在丙醇-水双水相体系中,当(NH4)2SO4用量为0.30 g/ml,醇-水比为0.6时,可获得稳定的双水相和较高植物多酚得率。超声时间达20 min时,桑叶植物多酚得率达到最大。该法对桑叶中植物多酚的提取率为1.83%,提取物植物多酚含量为24.1%,明显高于回流提取法。[结论]超声波与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耦合提取桑叶中的植物多酚,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得率,降低提取温度,有利于热敏成分的分离,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宜州市最适宜的桑树品种。[方法]以宜州市目前主栽桑树品种特优2号、粤桑11号、桂桑优62和蚕品种“两广二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品质及其对蚕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各测定时期,特优2号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粤桑11号叶片可溶性糖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特优2号和桂桑优62;不同桑树品种叶片含水量和干物重均达正常水平;特优2号处理千克茧粒数最少,全茧量最重,茧层量和茧层率最高。[结论]特优2号为宜州市最适宜种植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17.
杨贵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32-3733
[目的]研究桑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测定方法并优化测定条件。[方法]以水为提取剂,沸水浴5 min提取桑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利用NaNO2-Al(NO3)3-NaOH光度法测定桑叶中的黄酮类物质总量,并将标准添加法应用于测定操作中以优化测定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60%乙醇补加量为0~11 ml,NaNO2用量为0.50~2.00 ml,Al(NO3)3用量为0.75~2.00 ml及NaOH用量为1.50~5.00 ml时,有色溶液的吸收值差异均不大,提取时间引起的有色溶液的吸收值差异也不大。但Al(NO3)3过量太多,则有色溶液的稳定性差。NaOH用量少于3.00 ml时,显色反应比较慢。[结论]利用标准添加法测定桑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可避免由于待测样品溶液用量过多而无法正常测定的情况。用1∶100的样水比,沸水浴5 min的浸提方法可提取出磨碎桑叶中的绝大部分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18.
桑叶叶绿素光谱特征及其含量测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祥元  高坤  张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23-17424,17426
[目的]研究桑叶叶绿素的光谱特征及其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新鲜桑叶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和分光光度法对桑叶叶绿素进行提取与含量测定,通过比较不同节位桑叶及桑叶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分析桑叶叶绿素的光谱特征及其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桑叶叶绿素的光谱特征与其他高等植物叶绿素的光谱特征类似;不同节位桑叶中叶绿素含量为中部〉底部〉顶端,但叶绿素a/b的比值却为底部〉硕端〉中部;而桑叶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及a/b比值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叶柄〉叶中〉叶尖。[结论]不仅为叶绿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提供了方法性参考,而且有益于叶绿素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军  王飞  边侠玲  温家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32-15633
[目的]调查混配农药残毒期。[方法]采用敌敌畏、乐果以及双扑3种药剂的单一与混合1000倍稀释液喷施桑园,于施药后不同间隔时间采收桑叶饲喂家蚕,进行其对家蚕的残毒期测定。[结果]单一喷施敌敌畏后第3天桑叶的饲蚕死亡率为36.7%,第5天为3.3%,第7天桑叶饲蚕无中毒和死亡现象。单一喷施乐果后第3天桑叶的饲蚕死亡率为6.7%,第5天桑叶饲蚕已无中毒现象。单一喷施双扑后第3天桑叶的饲蚕死亡率为100.0%;第5天为93.3%;第10天桑叶饲蚕仍有个别死亡或中毒现象。施药后第3天,各混剂处理桑叶饲蚕死亡率均超过80.0%;第5天,敌敌畏+乐果处理桑叶饲蚕已无中毒现象,其他处理桑叶饲蚕死亡率依然很高;第7天,敌敌畏+乐果处理桑叶饲蚕已无死亡和中毒表现。[结论]单剂混合可能使残毒期缩短或延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将桑叶作为畜禽饲料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桑叶饲喂蛋鸡和家兔,与不添加桑叶但在同等条件下饲育的对照组进行蛋鸡产蛋量、蛋品质和家兔的增重的比较。[结果]添加3%和5%桑叶饲喂的蛋鸡产蛋量分别增加5.03%和1.96%,蛋重增加9.68%和4.9%,蛋黄色级提高28.18%和38.35%,氨基酸、维生素等含量也有显著提高;饲喂12周后家兔体重增重差异显著。[结论]桑叶配合饲料可以明显提高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