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南江3号烤烟为试材,研究当地优质红苕不同套作时间对烤烟生长及烤后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红苕对烤烟上部叶的物理性状和主要化学成分具有一定影响;烤烟移栽后25天套红苕,比其它处理的单位面积产出率都高,纯收益为41 086.5元/hm2。实行烟苕套作,不仅增加复种指数,还能增加烟农收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移栽方式和采烤时间对烤烟生育期及产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烤烟采用常规地膜移栽、地膜井窖式提前移栽、常规标准采收、第4炕起较常规推迟5 d和10 d采收共5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对烤烟生育期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井窖式移栽的还苗期较短,能促进烤烟的早生快发,适当缩短烤烟的大田生育期和中上部叶的采烤时间,同等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可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结论]烤烟地膜井窖式移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在贵定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苹果酸对烤烟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苹果酸处理对烟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和组分的影响。[方法]以烤烟NC 89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烟苗移栽后分别于204、0和60 d时用1 L浓度2 g/kg的苹果酸溶液进行灌根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烟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和组分的影响。[结果]将烟苗移栽后20 d施用苹果酸可增加上、中部叶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移栽40 d施用可增加中部叶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移栽60 d施用则降低了中部叶含量;各处理均提高了上、中部叶中二元或三元羧酸的含量和比例,降低了高级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且处理越早这种作用越明显。[结论]烤烟移栽后早期用苹果酸对其进行灌根处理,可提高和改善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摸清川南地区烟草土壤氮钾供肥水平、烟叶的氮钾吸收利用规律。[方法]研究了泸州市植烟土壤氮钾含量和变化水平,烟株不同时期生物量增长和增长率,烟叶氮钾吸收量和钾氮比。[结果]植烟土壤氮素供应和烤烟对氮素的吸收不好,钾素供应和吸收较好,钾含量和钾氮比高;烤烟移栽后15 d左右土壤氮钾含量过高,流失严重,中后期不足,生物量较低,烤烟旺长期后移,烤烟生物量增长与氮钾供应不协调。[结论]应减少前期氮钾供应量,加大和调整移栽后45~75 d氮钾供应,保持移栽后75 d后一定量钾素的供应,提高烤烟生物量和烟叶含钾量。  相似文献   

5.
抗水解稳定离子钛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水解稳定离子钛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为优质烟叶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式对烤烟施用抗水解稳定离子钛,研究烤烟田间生长状况、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施用抗水解稳定离子钛可以显著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处理T7[移栽时喷施叶面肥(1∶1 000)+移栽后30 d喷施叶面肥(1∶1 000)]促进效果最明显。处理T_6[移栽时喷施叶面肥(1∶1 000)+移栽后30 d(团棵期)喷施叶面肥(1∶600)]的总糖、还原糖和总氮含量均接近优质烟叶的要求,降低上部叶和中部叶的烟碱含量,提高烤烟中部叶钾含量。处理T_5[移栽时喷施叶面肥(1∶1 000)+移栽后30 d(团棵期)喷施叶面肥(1∶200)]的总糖、还原糖含量也较适宜,同时处理T_5可以显著增加上部叶钾含量,提高烟叶可用性。处理T_7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偏高,不利于烤烟烘烤质量的体现。[结论]总体来看,处理T_6效果最好,T5次之。  相似文献   

6.
王佐  刘艳 《云南农业》2024,(3):57-58
<正>腾冲市是云南省重要烤烟和油菜生产基地,常年种植烤烟近1万hm2、油菜2.33万hm2。大小春以“烟油”轮作为主,油菜多用育苗移栽,烟区烤烟收获后、油菜移栽前有2个月左右空闲期,该时段土壤墒情好,气温高,光照充足[1]。多年来利用空闲期烟后套作玉米再轮作油菜,建立“烟-粮-油”一年三熟高效生产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和油料安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  相似文献   

7.
钾对烤烟碳代谢及其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烤烟碳代谢和其品质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固定氮、磷水平(N 90 kg/hm2,P2O5 180 kg/hm2),设置不同钾肥(K2O)施用量(0、90、180、270和360 kg/hm2)对烤烟碳代谢及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施用适量钾肥提高烤烟中后期烟叶蔗糖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促进烟叶由氮代谢向碳代谢的适时转换。在烤烟移栽后30和45 d,烟叶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在烤烟移栽后60、75和90 d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施用钾肥有利于降低烤烟生长前期的碳积累,而促进烤烟生长后期碳的积累代谢。[结论]适宜的施钾量为270 kg K2O/hm2,在此条件下,烤烟产量最高和烤烟化学成分更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我国南方低纬高海拔烟区烤烟间套种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烤烟与不同豆科作物套作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种植措施对烤烟烟叶生长发育与产质量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对烤烟生育期、农艺性状、田间自然发病率和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不大,且处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处理B(红花大金元与四季豆套作)的产量、产值高于其他处理。从3种不同豆科作物与烤烟套作的投入与产出比值来看,处理B和处理C(红花大金元与黄豆套作)经济效益较好,且处理B最好,中、上等烟比例较单作分别提高了4.48和3.15个百分点,产值增加10 865.25元/hm2,即投入最低,产值最高。[结论]红花大金元与四季豆套作可提高烟农收入和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费正府  谢强  雷晓  张永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09-12910
[目的]探索烤烟漂浮苗假植后移栽对农艺性状和产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育苗和田间试验,对常规漂浮育苗和假植后漂浮育苗进行对比。[结果]与漂浮苗直接移栽相比,漂浮苗假植能明显减少移栽用水,漂浮苗通过捏营养团移栽节约移栽用水量80%,提高移栽成活率1.3%,提高烟叶产量0.4kg。[结论]漂浮育苗假植有助于烤烟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时间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揭膜时间。[方法]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揭膜时间对烤烟生长、烟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烤烟生育中期揭膜有利于烟株根系的后期生长,移栽后40 d揭膜处理的烟株根系干重最大。不同揭膜处理对烤烟株高和产量有显著影响,且以大田移栽后40~50 d中耕培土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最好。[结论]该研究为烤烟地膜覆盖栽培及揭膜技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与烤烟套种的甘薯品种,解决部分烟区烤烟种植调茬难度大与综合效益低等问题,通过田间大区试验,研究烤烟套种不同甘薯品种对烟叶质量、烟薯产量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薯套种能够明显提升土壤相对含水率和烟叶产量,其相对含水率提高幅度介于12.03%~91.88%,烤烟产量增幅为12.29%~31.26%。烤烟套种甘薯以紫薯产量最高,块根产量达29400 kg/hm 2,且单薯质量大于100 g占总薯重的比例在紫薯中最高。烤烟套种甘薯提升了烤烟中上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了烟碱和总氮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内在品质。烤烟套种甘薯降低了上部烟叶含梗率,但增大了上部烟叶叶面密度,以烤烟套种紫薯表现突出。烤烟与紫薯套种,可作为一种烟田增产、烟叶增值和烟农增收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烤烟生长及烟叶致香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烤烟连作现象严重,而烤烟连作会影响土壤健康状况,降低烟叶质量。为探究合理的烤烟种植模式,研究了烤烟连作、轮作和套作3种种植模式对烤烟主要农艺指标、土壤酶活性以及烤烟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烤烟株高较为矮小,除酸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外,其他土壤酶活性较低,烟叶香气质量较差;相较于烤烟连作,烤烟套作和轮作有利于烟叶生长,提高并且均衡土壤酶活性,改善烟叶香气质量;本试验条件下,甘薯和辣椒可以作为较好的烤烟套作和轮作的对象作物。  相似文献   

13.
烟薯套种甘薯品种筛选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烟薯套种的甘薯品种。[方法]于2014和2015年连续2年分别在不同烟区进行烟薯套种条件下不同甘薯品种的筛选评价试验,筛选适宜烟薯套种的甘薯品种。[结果]所有甘薯品种在烟薯套种情况下鲜薯产量均比纯作下减产,地上部蔓长增加,分枝数减少,地下部结薯数减少。[结论]结合2年鲜薯产量和蔓长的变化情况,筛选出苏薯9号、商薯19、徐薯32、广薯87共4个甘薯品种最适宜烟薯套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宜的烤烟间作防控烟草黑胫病。[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黄豆、红薯、韭菜、旱稻、大麦、芹菜等几种间作物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控效果。[结果]除黄豆外,间作红薯、旱稻、韭菜、大麦、芹菜对黑胫病有一定的防效,防效从大到小依次为间作大麦、芹菜、韭菜、红薯、旱稻。同一种间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对黑胫病菌的抑制效果不同,但都是在其地上部分充分发育到最大程度时对黑胫病的控制效果最好。[结论]试验结果为烟叶生产上防控烟草黑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关于烤烟栽培模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烤烟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厢上(双行烟厢)间作大豆和红薯的模式较传统的单行烟厢单作烤烟模式,烟株TMV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与红薯间作较烤烟单作有利于降低上部烟叶烟碱、总氮及氯含量,提高上部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单行烟厢烟株之间间作红薯和烟厢上(双行烟厢)间作红薯两种模式较传统单行烟厢烤烟单作能提高上中等烟比率、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复种指数,降低了烟农的植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研究烟草与芳香植物间作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烤烟与迷迭、薄荷的盆栽间作,并对其中的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养分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烤烟间作芳香植物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烤烟成熟中后期,间作体系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结论]烤烟间作芳香植物可以增加土壤中磷和钾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烤烟与甘薯套种、烤烟与黄花草木樨间作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种植措施对烤烟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间作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与烤烟单作相比,对烟叶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烤烟间作草木樨较烤烟套种甘薯和烤烟单作,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8.10%和9.59%,达到显著差异。烤烟间作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较烤烟单作降低下等烟比例分别为12.61%和2.39%,达到显著水平。此外,间套作处理显著提高烤烟叶总糖、还原糖和糖碱比含量,降低氯含量,使其更接近优质烟标准。  相似文献   

18.
烤烟间套草木樨、甘薯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烤烟与甘薯套种、烤烟与黄花草木樨间作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种植措施对烤烟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间作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与烤烟单作相比,对烟叶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烤烟间作草木樨较烤烟套种甘薯和烤烟单作,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8.10%和9.59%,达到显著差异。烤烟间作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较烤烟单作降低下等烟比例分别为12.61%和2.39%,达到显著水平。此外,间套作处理显著提高烤烟叶总糖、还原糖和糖碱比含量,降低氯含量,使其更接近优质烟标准。  相似文献   

19.
烤烟套种甘薯对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烤烟与甘薯套种对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套种甘薯与烤烟单作相比较,原烟产量增加117.99 kg/hm2,增幅为4.26 %;上等烟、中等烟分别提高0.9~1.84个百分点和1.49~6.51个百分点,其增幅分别为3.24 %~14.53 %和4.54 %~12.44 %;下等烟降低2.39~8.85个百分点,减幅为10.08 %~25.28 %.原烟均价增加0.50~0.53元/kg,增加幅度为4.38 %~4.56 %.收薯块为3226~7856 kg/ hm2,薯藤19351~36 520 kg/hm2,分别增收3871~9427元/hm2和5805~10 956元/hm2;综合增加经济收入16 368~18 133元/hm2,增收幅度达48.82 %~56.40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