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科学的旅游区划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进行旅游区划时。要考虑到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措施的相时一致性等.根据旅游区划的目的和原则.依据甘肃省的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资源的优势.以丝绸之路文化为主将甘肃划分为三大旅游区.以敦煌市为依托的河西走廊旅游区.以兰州市为依托的陇中甘南旅游区,以天水市为依托的陇东南旅游区,并对各分区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3年《安徽统计年鉴》和2012年安徽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对安徽16个市旅游资源优势度、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相对值、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增长速度等进行测定,运用SPSS19.0相关性分析法和空间错位分析法实证分析安徽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安徽16个市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空间错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呈弱负相关;旅游资源优势度等级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等级存在空间错位的现象。为此,必须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保障旅游经济稳定发展;把握空间错位规律,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当地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经济的保障。通过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方面构建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天水市2009—2017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发现:①天水市2009—2017年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超前于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旅游经济滞后;②2009—2017年,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得到优化,2017年天水市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较2009年均增长30%以上;③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融合协调度逐渐上升,但等级较低,2009—2015年均为失调状态,2016年后勉强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4.
运用几种常见的空间结构形态定量分析指标(最近邻指数、平均径路长等),全面分析了福州市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网络的空间结构形态,发现目前福州市旅游资源节点的空间联系较差,要充分开发利用其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竞争力,关键在于提升福州市交通网络的通达性、连接性等,最后针对目前福州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中心点、两发展轴和三合作区”的空间格局设想。  相似文献   

5.
亳州市谯城区旅游资源丰富,然而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散落,要素间联合度低,亟需进行整合优化。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以亳州市谯城区现有旅游资源为依托,针对其开发现状,提出空间整合、时间整合、多产业融合、全服务的人员资源整合等路径,试图为亳州市谯城区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并进一步推动亳州市谯城区全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旅游资源空间分析中常用的指数定量研究了南京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包括其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性。同时使用SPSS工具中的Q型聚类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从而更好地分析了南京市旅游资源分区集聚程度。研究发现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旅游交通结构不完善、旅游资源整合不力等,其优化利用的重点应该放在旅游资源整合、加强交通连接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以信阳市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导下分析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和优化路径。借助奥维互动地图软件,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景区集中度指数、α指数、β指数、γ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信阳市43个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态势与空间网络连接度。结果表明:信阳市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凝聚状、集中且非均衡;景区间网络连接度较好,便于旅游景区联动发展;旅游景区资源属性互补,旅游功能布局较为合理,进而提出应合理规划,优化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功能布局等推进信阳市旅游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偲  韩璞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501-3504
运用变异系数、旅游经济区位熵、旅游资源丰度等方法探讨新疆15个地州市2001~2010年的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波动较大,各地州市旅游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伊犁州直属县市、吐鲁番地区、克拉玛依、和田地区等地旅游资源丰度指数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保持正相关,昌吉州、阿克苏地区、乌鲁木齐等地出现错位。  相似文献   

9.
两种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不断深入,导致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对旅游业影响较大。以现代灾害风险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自然风险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法等风险评估方法,以空间分析、网格技术、数据展布等技术手段对吉林省旅游资源分别从行政区、网格两种空间尺度进行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建立不同空间尺度下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研究网格微观尺度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关键技术手段,并对比了行政区尺度与网格尺度评价结果。研究表明,两种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都具有可行性。吉林市、长春市的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较大,其余区域次之。对同一地区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采用两种空间评价尺度,是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估向小空间尺度发展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数理统计和GIS2种方法在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中的应用比较,选择了用GIS技术。分别以4个主要旅游城镇及3条主要交通线路为基点(线),做缓冲分析,获得驻足地旅游和自驾车旅游的旅游景点空间分布信息及距可达景点的空间距离,为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探索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揭示了该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规律,为该地区旅游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对该区的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华市农家乐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佳  桑广书  胡嘉贝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1009-1012,1016
在总结了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金华市农家乐旅游资源点的空间结构特征,运用最邻近指数R、优越度指数、规模度指数、网络密度、网络通达度、网络连结度6个指标对2010年金华市市本级175处星级农家乐资源点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交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以期得出金华市175处星级农家乐的空间结构概况,为农家乐空间结构优化和金华市环城游憩带开发与规划提供参考,对金华市乡村旅游其他业态的空间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商洛市生态旅游资源分布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陕西商洛市地处秦岭南麓,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是众多游客选择生态旅游的理想目的地。根据实际调查,确定商洛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运用定量分析评价商洛市生态旅游资源,为商洛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崇武古城的闽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性和代表性。它包含了惠女民俗 文化、石雕文化、海洋文化、古代军事文化、宗教文化等内涵。开发、保护和利用闽南文化旅游资源是 发展崇武古城旅游业的重要途径。文章在介绍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 析了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从“惠女”、“雕艺”、“古城”、“海洋”四大闽南文化 元素旅游品牌为核心提出开发对策,希望为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4.
构建合理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对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乡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中心地体系、交通网络布局结构等方面对重庆市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主城乡村旅游中心地位、构建"巴渝乡村旅游成长三角"、培育乡村旅游发展轴线、打造3大特色乡村旅游区和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等5条整合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作为推动城市化的动力,旅游已成为多元城市化道路的一种新模式。研究不同地区旅游城市化的特征及机制,总结我国旅游城市化的规律,已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以蓟县为例,在实地考察、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分别从城市性质和功能、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其旅游城市化的特征,并分析了蓟县旅游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指出优质的资源、政府的推动、民营经济的参与,以及旅游消费是推动蓟县旅游城市化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6.
严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59-6761
综合渭南市的旅游形象现状、旅游资源禀赋和城市形象竞争力分析,初步提出了新时期旅游形象新定位,并提出了渭南市旅游形象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秦皇岛的旅游资源,详细分析了包括昌黎黄金海岸、北戴河海滨湿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的自然旅游资源,包括秦文化、长城文化、孤竹文化、海滨文化的人文旅游资源。将秦皇岛旅游业发展现状总结为网上宣传不足、环境恶化、地质资源利用不足,就此提出秦皇岛旅游业建设的构想,强调加大宣传、打造独特主流旅游品牌、开发亲民旅游线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旅游季节性差异、社区参与。旨在将秦皇岛打造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8.
以阿拉尔市为例。新兴边疆城市阿拉尔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从发展文化旅游业视角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优势,加强挖掘利用馆藏地理文献,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理论依据,重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开展针对性的信息需求服务。  相似文献   

19.
李辉  阚兴龙  刘云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19-21921
斗门北区300余km2区域被确定为珠海市的生态农业区,基于此背景,在介绍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分析该区区情的基础上,得出该区应采取农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跨越式的发展模式,并总结出2条实现路径,即发展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以发展生态旅游路径为重点,阐述了斗门北区旅游资源概况,以及发展生态旅游的瓶颈,即缺乏统一规划,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意识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招商吸引力不足;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旅游知名度小;产品开发落后,对已有景点整合不够。从发展生态旅游的瓶颈入手,提出了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的思路,即构建"一轴两翼四中心"的旅游空间布局;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功能圈,包括以黄杨山为核心的文化休闲生态圈,以东滘和西滘为主要结点的沙田水系生态圈,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圈,白蕉水乡非物质文化旅游圈。  相似文献   

20.
黄燕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92-194
分析了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兼容并蓄、注重本味、用料广博、健康养生的特点,以及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认为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主要是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品位、游客参与性不强、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推介较为滞后。鉴于此,提出加强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强调增强乡村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不断开发参与性强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水平,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