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斑皮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花斑皮蠹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结果表明花斑皮蠹在陕西咸阳地区1年发生1~2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越冬,越冬代蛹期平均6.9 d,第1代蛹期4.7 d,第1代卵期平均9.8d,第2代卵期平均7.5 d,成虫平均寿命约15 d,每雌虫平均产卵量约51粒;幼虫化蛹历时60~80 min,孵化历时10~15 min,幼虫多6~7龄,龄期10~13 d;幼虫耐饥饿能力为初孵幼虫7~24 d,老龄幼虫1~2年,饥饿中的幼虫无互相残食的习性;饥饿365 d以上的幼虫其成虫生殖力下降60%以上。  相似文献   

2.
在湛江室内和室外对锥盾菱猎蝽进行了观察研究,记述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捕食量。结果表明,锥盾菱猎蝽在湛江1年发生2代,以5龄若虫越冬;平均历期第一代为131.5d,越冬代为210.5d.若虫或成虫每天可捕食1~2龄马尾松毛虫幼虫1~6头。  相似文献   

3.
通过网室笼养、解析木调查、诱捕器调查开展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松墨天牛在十堰市1年1代,以幼虫在松树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初始羽化,林中成虫羽化集中期为5~8月;成虫通过取食嫩枝及1~2d松枝韧皮补充营养,7~10d性成熟,卵孵化期5~7d;成虫平均寿命>28d,记录雌、雄成虫...  相似文献   

4.
1998、1999年2~10月,在辽宁省朝阳县苏家营子对苍鹭的繁殖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该鸟在辽宁省为夏候鸟,每年最早2月26日迁来,最晚9月28日迁离,居留期210d左右,产卵始期为3月21日,隔日1枚,窝卵数5—7枚,产出第1枚卵后开始孵化,孵化期24~26d,孵化率为92.3%。幼鸟为晚成鸟,育雏期40d左右。  相似文献   

5.
古梅桩复壮技术梅花古桩盆景是盆景艺术殿堂中的珍品。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梅花研究中心现存一批古梅桩盆景,它们历尽沧桑,幸存至今,有的只剩半边,有的完全中空,有的已腐朽成残桩,有的树势衰弱朝不保夕。其中有几株直径30~50厘米的古桩1995年抽梢极短,内膛...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春大面积的巨峰葡萄萌芽不整齐,有的芽已萌动生长,有的还未萌动;有的生长已超过30cm,有的才刚刚萌动;有的花序已分离,有的才刚刚露出花序。物候期相差7~10d,给生产管理和生长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为了给管理者提供技术指导,尽快恢复树势保证产量,现将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总结如下,供栽培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团聚丽瓢虫Adalia conglomerate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对铁杉球蚜的捕食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团聚丽瓢虫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团聚丽瓢虫卵期、1、2、3、4龄、预蛹和蛹的发育历期平均分别是10d~15d,5d~11d,7d~11d,7d~11d,8d~16d,20d~30d,15d~18d。团聚丽瓢虫成虫和3龄幼虫可捕食所有龄期的铁杉球蚜,尤其喜欢捕食卵。捕食能力随着自身龄期增大而增大,成虫日最大捕食量最大,为344.8头。团聚丽瓢虫成虫和幼虫对铁杉球蚜卵的捕食效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成虫对铁杉球蚜的寻找效应用Hassel&Varley模型进行模拟,模型为E=0.4517P^0.5568,r^2=0.9859,表明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个体间的干扰越强,表现出对铁杉球蚜的捕食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8.
1建园 1.1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7~14℃,大于或等于10℃的有效积温不少于4200℃,年日照时数1400~1700h,年降水量320-680mm,无霜日为140d。  相似文献   

9.
小云斑鳃金龟在白龙江林区4年1代,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幼虫于每年4月上旬上升为害,至10月下旬下迁越冬,活动范围为10~25cm,越冬深度以40~70cm居多。成虫始发期为6月中旬,盛期为7月中、下旬;田间幼虫孵化盛期为8月上、中旬。各虫态的历期:蛹期29d,卵期26d,1龄幼虫340d,2龄幼虫365d,3龄幼虫700d,成虫16d。成虫雌雄性比1.2:1,昼伏夜出,21:00~23:00为出土活动高峰,雄虫有极强的趋光性,雌虫的趋光性极弱。成虫不取食,雌虫产卵为单粒散产,产卵量平均为26粒,多产于15cm耕作层的卵室中。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及含水量适宜的地块虫害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0.
红线蛱蝶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红线蛱蝶从卵到成虫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该虫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牙克石地区一年发生一代 ,以三龄幼虫做鞘在杨树枝上越冬。翌年 6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破鞘而出 ,幼虫共六龄。各虫态历期分别为卵期 4~ 7d,幼虫期活动期为 3 5~ 5 0 d,越冬期为 9个月 ,蛹期为 1 0~ 1 5 d,成虫期约为3 0 d。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桉树上的1种重要刺吸性害虫——桉树芽木虱Blastopsylla barbara Li。该虫在广西南宁全年有2个危害高峰期,分别为3月上旬至5月下旬和9月上旬至11月下旬。在5月室外平均气温26.42℃条件下,全世代发育需15~18 d。卵期6~7 d,1龄若虫期1~2 d,2龄若虫期3~4d,3龄若虫期约1 d,4龄若虫期1~2 d,5龄若虫期2~3 d,成虫产卵前期6~8 d。不同药剂防治试验表明,50%烯啶虫胺20 000倍液喷雾,24 h后防治效果达90%以上,70%吡虫啉25 000倍液或5.4%阿维菌素5 000倍液喷雾,72 h后防治效果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银杏白果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畅销于港、澳、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国内出口价每t6000~12000美元。银杏木材国际市场上每m3已超过3000美元。银杏子叶国内市场每t12000~14000元人民币,每百kg千叶可提炼1.5kg提取物,每kg提取物在国际市场上可售3万美元。目前,我国银杏年产量6000~8000t,只能满足国际市场总需求量的20%~30%。湖北省银杏果产量1000多t,我省发展银杏产业前景广阔。1当前湖北发展银杏产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县市发展银杏起步晚,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有的地方领导在思想上对发展银杏不够重视,宣传不够,再…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防治落叶松八齿小蠹,对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饲养与野外调查发现,落叶松八齿小蠹在塞罕坝1a发生1~2代,2~3次扬飞,发生数量与温度、地形、天敌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用8%的绿色威雷200~400倍液于扬飞前2~3d防治,同时采取必要的营林措施,连续2~3a可将该虫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蜡梅切花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农学院园林环境科学系和市蔬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中心合作进行“蜡梅切花贮藏保鲜技术“研究。3年来试验结果表明:冷风库是给梅切花贮藏保鲜的关键设备,它能满足切花贮藏要求的温湿度(0~2和85%~95%相对湿度),也同时解决了切花的贮放场所。冷藏蜡梅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冷风库内切花安全贮藏期为30~50d,而一般花农的切花贮藏期只有15d。利用立体货架堆垛办法,冷风库比一般花农使用的相等面积贮藏室,可多存贮3倍的蜡海切花。利用冷风库作为切花中转贮放枢纽,一二次进货,分期分批投放市场,1个月至1个半月的时间即可结束销售工…  相似文献   

15.
隆背花薪甲是在河北省大城县新发现的一种枣树害虫,为我国新记录种。为更好地掌握其防治规律,对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河北省大城县最初发生于4月底或5月初,条件适宜可持续至9月下旬。室内观察,卵期5~6d,幼虫3龄,幼虫期8~10d,蛹期4~6d,在河北1a发生4~5代;有明显寄主转移现象,4月底至5月初,在苹果、梨、桃及部分疏菜上形成初发高峰,5月底至6月在枣树上形成发生高峰,7月转移至其他果树及蔬菜上为害。化学防治适期6月上旬,于枣树花期用乙基1605 1000倍液 氯氰菊酯20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率达100%。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评价了55个树种的稳定凋萎含水量及其耐干旱能力.①55个树种的初始凋萎含水量和稳定凋萎含水量分别变化在4.81%~11.05%和1.85%~5.87%,稳定凋萎含水量出现时间平均为24.99 d,变化在7.00 d~42.30 d,初始凋萎含水量与稳定凋萎含水量出现的时间平均相差11.11 d,变化在3.20 d~30.60 d;②初始凋萎含水量、稳定凋萎含水量出现的时间、初始凋萎含水量至稳定凋萎含水量出现的时间差随光照强度的减少而增加,而稳定凋萎含水量的变化不明显;③单因素评价与多因素综合评价结果有趋同性,但在树种的排序上存在差异.单因素评价和多因素综合评价结果可分别用于不同干旱类型环境,有些耐旱力较强的树种同时也有较强的耐涝性,有的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林区吸烟火的调查与研究高颖仪,杨美和(吉林林学院森林资源系)1前言据各国资料统计,人为火源中野外吸烟引起的火占相当比例、我国吸烟火占各类火源总数10%~20%,有的年份有的地区可达30%以上,是导致山火的一个重要火源。长白山林区的吸烟火源约占各...  相似文献   

18.
将苏桐3号组织培养苗高温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除丛枝病病原体MLO后,进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在35℃高温下,茎段腋芽生长30d后取其0.3~0.5mm的茎尖,在改良MS附加0.1~0.5mg/L的IBA和1.5~8.0mg/LBA的培养基上进行脱毒培养,试管苗在25—28℃条件下,生长正常。经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检测,均显示病原MLO已被脱除,脱除MLO的试管苗30d增殖8.0倍,且芽苗粗壮,形态、生长正常。用1/2MS IBA0.5mg,/L NAA0.3mg/L S20%诱导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5%以上,移栽后炼苗,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生长健壮的大花蕙兰盆栽大苗,取不同月份假鳞茎上新生的侧芽,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MS+6-BA5.0mg/L+NAA2.0mg/L是原球茎诱导最佳培养基,12月份和1月份的芽成苗率最高;MS+6-BA0.2mg/L+香蕉200g/L+蔗糖20g/L培养基原球茎增殖率最高,井字形切割可使继代周期缩短,增殖率高;最佳生根壮苗培养基是1/2MS+NAA0.7mg/L;生根苗有3条~4条根,根长0.5cm~1cm时,先在温室炼苗1周,再打开瓶盖适应环境2d~3d后即可移栽,约6月至8月后,可移栽于10cm营养杯单株种植。  相似文献   

20.
椰心叶甲是棕榈科植物的一种危险性入侵害虫,属国家检疫林业有害生物,2005年在河口县首次发现.为了有效防治该害虫,2005~2006年在河口县观察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在河口县1 a发生6代,无明显越冬期,卵期3~10 d,幼虫期17 ~73 d,蛹期5~8d,成虫产卵前期9~30 d.完成一个世代需34~121 d,夏季历期较短,冬季历期较长.通过防治试验,提出椰甲清粉剂挂包法、树干打孔注药法、喷雾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