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洮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即在当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保护好地膜,秋季错开玉米根茬穴播冬小麦。该技术节本增效,经济效益显著,玉米产量可达10 500 kg/hm2,小麦产量5 625 kg/hm2,可节约地膜和人工费投入1 000元/hm2,经济效益达4.0万元/hm2。  相似文献   

2.
张家川县地膜玉米应用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90年代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仅次于冬小麦,占到耕地面积的1/4。为使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不断提高,农技人员通过多年地膜玉米与多种作物套种模式试验,总结出了不同区域的套种栽培模式。在半山二阴区及高山区应用地膜玉米套种蚕豆栽培模式,是充分利用区域性气候特点及共生期生长协调,获得玉米高产、蚕豆增收的特色栽培模式。2006年连五乡在海拔1 550~1 750m的半山二阴地区和1 750m以上的高山地区推广53.30hm2,玉米平均产量8 400kg/hm2,产值11 000元/hm2,蚕豆平均产量1 475kg/hm2,平均产值3 090元/hm2,合计产值14 090元/hm2,比对照增值3 000元/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洮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栽培蚕豆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近年来,临洮县在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下茬栽培蚕豆技术。该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加之玉米根茬直接还田及蚕豆根瘤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有机养分,减少了化肥用量,作物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2012年发展到110 hm2,玉米产量达12900 kg/hm2,蚕豆产量6675 kg/hm2,可节约地膜和人工费投入1200元/hm2,经济效益达3.1万~4.0万元/hm2。  相似文献   

4.
地膜玉米套种白芸豆增产增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宁夏隆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试验、示范,推广了地膜玉米膜际套种白芸豆种植模式,在温堡、杨沟、联才等乡、镇种植成功后,1994-1999年已在隆德县玉米产区累计示范推广3 698.33 hm2,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情况下,一般可增收白芸豆12 000 kg/hm2左右,增加产值2 700元/hm2.在1997年遇到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其平均混合单产仍达7 330.5 kg/hm2,其中白芸豆产量840.0 kg/hm2,玉米产量6 490.5 kg/hm2,套种混合产量比单种地膜玉米平均单产6 189.0kg/hm2增产18.4%,套种田产值为9 285.3元/hm2,比单种地膜玉米6 931.5元/hm2提高33.96%,平均增加纯收入2 353.5元/hm2,总增纯收入196.1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 : 42,取得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现将此项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掖地区海拔1 570 m,位于北纬38°56′,东经100°26′,年降水量为129 mm,年蒸发量为2 048 mm.为了充分挖掘该区土地增产潜力,我们于1998-1999年在张掖地区九公里进行了地膜马铃薯、大葱、地膜玉米两年三收栽培模式试验,结果马铃薯产量30 000 kg/hm2,大葱产量30 000~37 500 kg/hm2,两作物销售产值达27 000~30 000元/hm2,地膜玉米产量9 750~10 500 kg/hm2,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海拔1 400~2 857 m,年均气温7.9℃,≥10℃有效积温2 650℃,年降水量489.0 mm。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玉米全膜周年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即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改秋耕裸地过冬为保留旧膜覆盖地面,于玉米播种前揭去旧膜,整地覆盖新膜,实...  相似文献   

7.
在宁夏平罗县推广应用的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地膜马铃薯复种大白菜、地膜马铃薯收获后移栽甘蓝3种种植模式的地膜马铃薯产量在3.75万kg/hm2左右,玉米、大白菜、甘蓝产量分别为8 250 kg/hm2、9.00万kg/hm2、7.50万kg/hm2,两茬作物合计产值达24 675~35 250元/hm2。作者重点从选地、整地、施肥,选择适宜品种,适期规范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各种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靖远县境内海拔1 300~3 017 m,年降水量239 mm,年平均气温9.9 ℃,最低气温-19.1 ℃,最高气温39.5 ℃,≥10 ℃有效积温3 244 ℃,全年日照时数2 691 h,无霜期165 d.全县按自然条件分为沿黄灌区、高扬程灌区和干旱山区三大类.全县总耕地面积7.53万hm2,其中水浇地3.24万hm2.春小麦年均播种面积1.65万hm2,平均产量为3 324.2 kg/hm2.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现将靖远县春小麦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全膜玉米套种牛蒡子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膜玉米套种牛蒡子栽培技术已在临洮县南部川坪灌区推广,玉米平均产量达7 500 kg/hm2,产值1.5万元/hm2;第2年牛蒡子可产籽3 000 kg/hm2,产值4.8万元/hm2,经济效益可观。结合近年种植经验,总结了全膜玉米套种牛蒡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宽膜玉米套种豆类(豌豆、蚕豆)立体高效种植模式,是我县农技中心近几年来探索创新的一种栽培模式,它具有节水、增产、高效和降低生产成本之效应.经试验示范,平均混合产量可达14 379 kg/hm2,其中玉米产量11 487 kg/hm2,豌豆产量2 892 kg/hm2,比窄膜玉米增产5 379 kg/hm2,增产率33.1%,纯收入比窄膜玉米增加2 151元/hm2,比全膜玉米增加1 431元/hm2.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红光园艺场位于永昌县境内,属祁连山冷凉灌区,海拔1 880 m,年均气温5.6 ℃,≥10 ℃的有效积温2 300 ℃,无霜期115 d,日照时数2 925 h,年降水量174 mm,年蒸发量2 000 mm.2005年红光园艺场引进药用白皮洋葱品种白株404和白比伦,按合同订单种植6.87 hm2,平均产量42 150 kg/hm2,最高产量50 880 kg/hm2,平均收入16 714.80元/hm2,最高收入达20 286.75元/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全膜胡萝卜复种大葱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境内海拔1730~3670 m,年平均气温7.0℃,全年日照平均为2437.9 h,平均无霜期146 d,川区无霜期在113~177 d,全年降水量在370~565 mm。近年来,随着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临洮县新店镇、太石镇、洮阳镇、八里铺镇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总结出了全地膜覆盖胡萝卜收获后复栽大葱的高效栽培技术,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1000 hm2,胡萝卜平均产量52.5~105.0 t/hm2,产值6.3万~16.7万元/hm2;大葱平均产量52500 kg/hm2,产值10.5万元/hm2,总产值为16.8万~27.2万元/hm2。现将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05年静宁县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上升,2010年已达2.7万hm2,产量也稳中有升。然而多年以来,由于地膜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地膜只用1a,地膜污染也逐年加重。2008—2009年,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静宁县八里镇剡白村采用全膜覆土玉米复种穴播冬小麦一膜两年用试验,玉米产量达12 750 kg/hm2,小麦产量为5 100 kg/hm2,较露地小麦增产1 650kg/hm2,极大提高了地膜利用率和种植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一膜两年用后茬穴播冬油菜技术是在全膜玉米生长过程中保护好地膜,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玉米收获前在地膜上点播冬油菜的一项技术,该项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玉米根茬直接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油菜产量可达到2250kg/hm2,可节约地膜和人工费投入210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临夏县北塬灌区高效日光温室辣椒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塬灌区位于临夏县北部,为临夏州最大的自流灌区.海拔1 755~2216m,年均气温6.4~7.7℃,年均日照时数2 568 h,年均无霜期151 d,年降水量385~514 mm,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北塬灌区日光温室辣椒生产发展迅速,栽培面积达100 hm2,年产辣椒5 000 t,产值达3 000万元.为了进一步促进辣椒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临夏县种子管理站从2006年起进行了高效日光温室辣椒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适宜该区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辣椒栽培技术,最高产量达77 000kg/hm2,收入达462 000元/hm2.  相似文献   

16.
文县古称阴平,位于甘肃省最南端,国土资源面积4994 km2,耕地面积4.67万hm2,其中旱地面积3.9万hm2。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干旱山区人民群众“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近年来,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了几种新技术、新材料,在全县3个典型干旱区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取得了成功。2006年,在堡子坝乡寺陡坪等2乡3村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20 hm2,亩增产40%以上。2007年该地区群众自发购买宽地膜(宽120 cm)种植玉米24 hm2。通过2年的生产实践,群众尝到了甜头,该项技术已被当地群众肯定和接受。然而,文县农技部门由于缺乏推广经费,这项重要技术措施未能在全县干旱区大面积推广。文县农技中心抢抓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广旱作农业发展的良好机遇,论证申报旱作农业项目,该项目的实施,为文县旱作区粮食增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2012年,文县累计种植全膜玉米2.46万hm2,增产粮食245.77万kg。省上补贴地膜525 t,市上补贴地膜292 t,县上补贴地膜531 t,农户自筹地膜866 t。现将文县旱作农业项目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临夏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年均气温7.70℃,平均无霜期156 d,平均海拔1917 m,年降水量501.70 mm,年均日照时数2567.80 h,全年≥0℃积温3051.80℃,10≥℃积温2330.20℃,属中温带气候区,内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土壤有垆土和红土两大类,土种主要有川地黑麻土、川地黄麻土和川地红麻土,大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10 g/kg以上,一等水浇地占耕地面积的94.6%,土壤条件好。区内光热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且昼夜温差大,实行地膜马铃薯-大白菜一年两茬种植模式,可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单位面积产量。该种植模式下,马铃薯平均产量30 t/hm2,复种大白菜平均产量82.5 t/hm2,总产值共计约1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不同厚度地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地膜残留量的影响,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连续4年对玉米田分别进行0.006 mm、0.008 mm(CK)、0.010 mm、0.012 mm厚地膜覆盖处理。结果表明:10~40 cm土层,随着地膜厚度的增加,土壤紧实度和土壤容重降低。0.010 mm、0.012 mm处理土壤容重比0.008 mm(CK)分别降低了1.25%、2.43%,而0.006 mm处理比CK提高0.76%。2玉米播种至大喇叭口期,0.006 mm、0.010 mm、0.012mm处理0~5 cm土层分别日均土壤温度比CK提高-0.90℃、0.23℃和0.40℃;5~10 cm比CK提高-0.50℃、0.19℃和0.28℃。且随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增温效应逐渐弱化。3在灌水第25 d,0~100 cm土层,0.006mm、0.008 mm、0.010 mm、0.012 mm处理土壤储水量分别为166.73 mm、170.42 mm、190.00 mm、195.97 mm,比灌水第5 d分别下降46.81%、45.75%、39.32%、37.62%。4在0~30 cm土层,残留地膜量浅层显著多于深层,面积小于4 cm2小块膜片数显著多于面积为4~25 cm2和≥25 cm2的中、大膜块。0.006 mm、0.008 mm、0.010mm、0.012 mm处理4年累计残膜量分别为79.03 kg/hm2、57.68 kg/hm2、50.32 kg/hm2、53.58 kg/hm2,0.006 mm处理残留量显著高于CK。综合分析连续覆盖不同厚度地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地膜残留量的影响,建议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厚度0.008 mm以上的地膜。  相似文献   

19.
会宁县旱地谷子留膜免耕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全年日照时数2506.7 h,年均气温6.4℃,年降水量350 mm,年蒸发量1697 mm,相对湿度61%,无霜期136 d。现有耕地15.07万hm2,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4.38万hm2,被誉为“中国小杂粮之乡”[1~2]。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谷子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为了进一步挖掘谷子生产潜力,提高谷子产量,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1年进行了旱地谷子留膜免耕穴播栽培技术试验,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东经105°43′,北纬35°28′,境内海拨1 340~2 245m,年均气温7.4℃,年均日照时数2 252 h,年降水量423.6 mm,无霜期159 d。马铃薯是当地三大主栽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以上,总产量45万t左右。马铃薯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技术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