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建水县是滇东南岩溶山地的典型地区,于2006年在建水县的闫把寺进行不同造林方法(直播、袋苗、裸根苗)对马鹿花、苦刺、新银合欢3个树种的造林试验,经过2006~2011年6年的观测结果表明,马鹿花直播造林的成活率较高;苦刺以袋苗造林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4.6%,保存率达86.7%;新银合欢3种造林方法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造林成活率在86.7%以上,次年保存率在77.9%以上。3个树种造林的株高和地径生长排列次序均为袋苗〉裸根苗〉直播,均以袋苗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黑松苗装袋造林能显著地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树生长。与裸根苗造林和沾浓泥浆法造林比较,成活率分别提高38%和45.3%,6年生幼树高生长量分别高34%和14%。  相似文献   

3.
正交试验表明,起苗后的置留时间对造林成活率影响最大,剪叶数量影响次之,苗木高度影响最小.起苗后的置留时间不同对造林成活率影响差异显著.最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组合为当天起苗当天造林、剪叶1/2、苗木高30c m左右,其成活率可达92.7%.  相似文献   

4.
针叶树幼树移栽与容器大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半干旱地区针叶树造林的成活率,在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林场开展了针叶树幼树带土坨移植试验与塑料容器大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8年生境子松幼树移植成活率达88% ̄98%;4年生不同树种容器苗造林成话率达76% ̄87%。樟子松容器苗成活率比裸根苗高53%;流动风沙土造林地比生草风沙土造林地高45%。  相似文献   

5.
于洞口县花古乡园艺场鸡公坳选用3年生2次移植苗和1年生非移植苗进行楠木造林试验。结果表明:3年生2次移植苗平均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0.4%,比1年生非移植苗平均造林成活率(42.6%)提高了47.8个百分点;2种苗木的造林成活率差异达到了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容器育苗与难造林地块造林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容器苗较裸根苗速生、抗逆性强,故造林成活率高。林口林业局用大棚培育落叶松容器苗在阳坡、陡坡和岩石裸露地难造林地块进行造林试验,成活率高达90%以上,解决了这类地块的造林问题。详细介绍了大棚温室设置方式与容器苗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7.
2002年至2008年,和林格尔县在全县7个乡镇的广大黄土丘陵和平原沙地推广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容器苗造林和樟子松大苗造林技术。几年中累计培育樟子松容器苗4000多万株,樟子松人工造林12.85万亩,其中樟子松容器苗造林12万亩,樟子松大苗造林0.85万亩,占到了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5%。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8.
1容器苗造林的优势1.1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采用容器苗造林,容器内的水分不易散失,能够形成单株生长的小环境,而且在苗木起运、栽植过程中根系不受损伤,栽植后不用缓苗,抗性强,生长健壮,成活率高。在干旱年份,一般能保持70%以上的成活率。正常年份,造林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角竹埋鞭苗造林与通常的母竹移植造林比较,其造林成活率无显著差异,但造林后二、三年内竹笋株数增加11%,竹笋产量增加8%,鞭梢年生长量增加15%,新竹的胸径无显著差异,埋鞭苗造林优于母竹造林。  相似文献   

10.
对桐棉松进行芽苗切根移栽和直播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芽苗切根移栽并适当深栽,当年11月中、下旬栽植,桐棉松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在对太子山林科所地理种源试验林生长量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生长优良的31个种 源,通过钻取锥芯条取样,测定各样品的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材性表现差异性显著,其中安徽潜山、湖北远安、广东乳源、福建古田、 广东信宜等几个种源材性表现较好,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等指标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19.
Ohne Zusammenfassung
Dr. L. L. J. Ossowski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