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其发病过程较短,病死率几乎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非洲猪瘟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在我国非洲猪瘟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最早于1921年在肯尼亚被发现,截至目前在非洲、欧洲、美洲等数10个国家流行。我国生猪养殖及猪肉消费量较大,生猪存栏量、出  相似文献   

2.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传染病。非洲猪瘟最早1921年原发于非洲肯尼亚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我国是世界上养猪最多的国家,自2018年8月首次传入非洲猪瘟后疫情一直持续蔓延,其防控形势非常严峻,给我国养猪产业带了严重的损失。1病原病原体为非洲猪瘟病毒科的唯一的成员非洲猪瘟病毒,  相似文献   

3.
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猪烈性传染病,死亡率可高达100%。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ASF于1921年在肯尼亚首次报道,先后在非洲、欧洲和美洲流行。2007年该病从非洲传入格鲁吉亚,随后扩散至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联邦。2018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目前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在1921年东非国家肯尼亚首次确认以来,随后相继传入非洲、欧洲、美洲等大洲。我国于2018年8月3日首次在辽宁省确认传入,其后波及多个省份。一旦发生该病,严重危害养猪业,其发病率和死亡率100%,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本文现就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如何加强非洲猪瘟的防控加以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921年非洲肯尼亚首次确认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8月传入我国辽宁,该疫病已流行近100年之久,因非洲猪瘟病毒血清型繁多又无交叉免疫性,因而到目前未研制出有效疫苗,为防控非洲猪瘟流行提出很大的难题。如何防控非洲猪瘟流行和消灭非洲猪瘟病毒是摆在人类面前一个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烈性外来疫病,其强毒力毒株对猪致病率高,致死率100%,一旦发病就会迅速蔓延.为了有效地遏制住非洲猪瘟的传播,应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为生猪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基于此,有必要对非洲猪瘟防控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可高达100%。1921年,肯尼亚首次报道非洲猪瘟病例,1957年葡萄牙出现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首次发生在欧洲大陆,随后多个国家出现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8月3日,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造成重创,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非洲猪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非洲猪瘟是烈性外来疫病,其强毒力毒株对生猪治病率高,致死率100%,没有特效药物,没有疫苗。1传播途径及病毒特点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野猪)或被非洲猪瘟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1)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过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猪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相似文献   

9.
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发展。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属于烈性外来疫病,其强毒力毒株对生猪致病率高,致死率为100%。2018年8月,中国首次报告非洲猪瘟疫情,截止目前内地所有省份均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1]。非洲猪瘟作为养猪业的头号杀手,事关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猪场因人员、猪只、物资、饲料等频繁出入,如果生物安全防控不理想,感染风险将极高。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病毒最开始发生在非洲肯尼亚地区,属于一种烈性感染病毒,可感染所有品种和日龄猪,致死率高达100%,我国将其列入一类重大动物疫病。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性极强,致死率高,给畜牧业造成的危害巨大。为了保证猪群的健康,应当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在了解其特征和危害的基础上,把握好确诊该病的技术关键,做好综合性防控技术措施,确保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