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日常生猪宰后的检验过程中,剖检主要淋巴结和肌肉组织并结合皮肤、内脏病理变化的检查是判定胴体合格与否的主要手段。其中,内脏检验是肉品卫生质量检验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疫病对淋巴结、内脏的侵害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不同的皮肤、淋巴结以及内脏器官所表现出的“指针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淋巴结病变对猪疫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结系统具有免疫机能,当病原微生物侵人畜体后很快就在该部位淋巴结反应出来,观察淋巴结的大小、色泽、硬度和组织变化等,可作为诊断猪疫病的重要依据. 临床应用中,通常检验颌下淋巴结、颈浅背侧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骼内淋巴结等.检疫内脏主要选择支气管淋巴结,肝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市场上出售的禽肉胴体有全净膛、半净膛、不净膛之分。在宰杀拔毛后即刻上市出售的是鲜禽肉。还有在屠宰拨毛净膛后,再经过浸洗、冷却、分割、包装、冷冻之后延期上市的是冻禽肉。禽类淋巴系统组织结构特殊,鸡没有淋巴结,所以无论是检验肉体还是内脏,都不剖检淋巴结。由于屠宰加工方式的不同(全净膛、半净膛和不净膛),品种、年龄、公母及来源用途(蛋鸡、肉鸡)的差异,其检验的方法、步骤和内容也就有所不同,一般是凭感官检验胴体的外表和内脏有无病理变化作出判断,并且根据上市的数量,采取全部观察,重点检验的方法,对全面观察…  相似文献   

4.
家禽的宰后检验,较之于哺乳动物,有着独具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家禽都没有淋巴结,或仅有极少数的淋巴结,因此,无论在检验家禽的肉尸或内脏时都不检验淋巴结。只能凭感官检查肉尸与脏器本身的病变。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中,上市肉品,只见白条不附内脏,病变依据很少,检疫、检验难度相当大.现总结出感观快速检验异样肉的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1 方法与内容 主要用肉眼及简单刀具进行检查,具体步骤为三看一嗅:即看色泽、看皮肤、看淋巴结、嗅气味.  相似文献   

6.
按照国家规定,肉品检疫人员应与屠宰人员一起上班,边屠宰边检验肉品的胴体、头蹄、内脏、淋巴结等。  相似文献   

7.
猪体内的淋巴结数目一般有300多个。分布面也很广。从组织汇集淋巴液的情况又错综复杂,因此宰后检验时应选择收集淋巴液范围较广且位于浅表和便于剖检的淋巴结。猪的肉尸淋巴结按部位分为头部淋巴结、肉尸前半部淋巴结、肉尸后半部淋巴结和内脏淋巴结。通过这些淋巴结的检验可以大致了解到肉尸的健康情况,可以检出病害肉,防止病害肉流入市场,进入餐桌,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相似文献   

8.
<正>在家禽宰后检验中,鸡没有淋巴结,只有淋巴小结,鸭和鹅也仅在颈胸和腰部有两群简单的淋巴结,而且很小,不便于剖检。所以,对家禽进行宰后检验时,只能检查胴体和内脏本身的状况。一般分为胴体检验和内脏检验两个环节。1 胴体检验1.1 判定放血程度煺毛后视检皮肤的颜色、光泽和皮下血管充盈程度,判定胴体放血是否良好。家禽的正常皮肤为白色、淡黄略带红色,且具有光泽。而放血不良的光禽,则皮肤颜色呈暗红色或者紫红色,表层血管出现充盈,皮下血  相似文献   

9.
宰后检验是为了检出对人体有害或致病的肉品,以利于肉品的剔除和妥善处理。通常采用观察胴体和内脏的病理变化,经综合分析后确定肉品的质量。1头部检验 猪的头部检验分两步操作,第一步检验颌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间隙,左右下颌角下缘内侧,颌下腺的前方。对于倒挂的胴体,则位于颌下腺的下方。检验人员左手持检验钩钩住放血口左侧中部,向左拉开切口,右手持刀,从放血口向深部下方纵切,直至喉头软骨和下颌前端。然后在左右下颌角内侧向下各作一平行切口,从切口的深部即可找到颌下淋巴结。检查者主要检验猪的咽性炭疽、结核和化脓。第二步检验咬肌,这一过程与胴体检验同步进行。先检查猪口、鼻、齿龈部位有无口蹄疫或水泡病病变。然后检验人员左手持钩固定猪头,右手持刀,从左右下颌角外侧沿着与咬肌纤维垂直的方向分别平行切开两侧咬肌。检查者主要检查有无囊尾蚴,然后检查咽喉黏膜、会厌软骨和扁桃体。  相似文献   

10.
生猪宰后检验中,内脏检验是肉品卫生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正确判定疫病类型,了解疾病发展程度和性质,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猪的内脏检验在开膛后进行,主要通过剖检和感官检查,结合各种传染病“指征性病变”,进行诊断处理。1白下水检验及相关疾病判定1.1胃、肠、脾的检查一般在开膛后把胃肠拉出腹腔外进行检查,首先视检胃肠粘膜及肠系膜,然后用手提起盲肠头,展视回、盲、结肠粘膜有无出血、水肿、坏死灶、痈肿。剖检肠系膜淋巴结,注意有无肠炭疽及结核。必要时将胃移至特定地点,剖检粘膜,观察它的色泽、…  相似文献   

11.
猪的宰后检验是兽医卫生检验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保证肉品卫生质量和消费者食用安全的关键环节,宰后检验对实施“放心肉”工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猪的宰后检验是在高速流水作业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在瞬间对屠畜的内脏、胴体是否有病及可食性做出明确的判定,并给予合理的卫生处理意见。那么检验人员在屠宰生产线上如何又快又准确地做出判定,并加以处理呢?在生产实践中,常以剖检淋巴结作为判断胴体是否合格的依据,因为淋巴结是最能反映机体病理状态的器官。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上市白条鸡肉的感官检验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鸡肉做为人们肉食品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加强鸡肉市场检疫工作,是确保人们吃“放心肉”的重要项目之一。但鸡肉比其他畜肉不同,既没供被检的较大淋巴结,又不能对内脏全部检验,目前尚没有一部完整鸡肉检疫工作程序。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就如何正确鉴别健康...  相似文献   

13.
淋巴结检查是屠宰检疫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是肉品检疫人员必须掌握的主要检验检疫方法之一。阐述了肉品检验中的必检淋巴结、淋巴结的常见病理变化以及淋巴结检查的注意事项,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猪的宰后检验主要进行头部、皮肤、内脏、肉尸和旋毛虫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山羊链球菌病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在临床上根据不同发病特点可以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4种类型。本病主要以内脏出血、肺炎、颌下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死亡率极高。笔者结合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等内容对山羊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宰后检验是为了检出对人体有害或致病的肉品,以利于肉品的剔除和妥善处理。通常采用观察胴体和内脏的病理变化,经综合分析后确定肉品的质量。1头部检验猪的头部检验分两步操作,第一步检验颌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间隙,左右下颌角下缘内侧,颌下腺的前方。对于倒挂的胴体,则位于颌下腺的下方。检验人员左手持检验钩钩住放血口左侧中部,向左拉开切口,右手持刀,从放血口向深部下方纵切,直至喉头软骨和下颌前端。然后在左右下颌角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结是机体的一种重要防御性过滤组织,是阻止病原扩散的直接屏障,在机体中起着重要的滤过和免疫作用。病原菌侵入机体,淋巴结首先受害,呈现各种病理反应。不同疫病往往在淋巴结上呈现不同的或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因此,淋巴结检验是猪宰后检验的重要环节。正确辨认和判断正常状态淋巴结和各种病变淋巴结,对诊断疫病、防止和避免人畜共患病及其它畜禽疫病的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1被检淋巴结选择猪体淋巴结数目繁多,分布广泛,在检验时选择适合的淋巴结尤其重要。根据《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规定,在胴体检验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猪内脏也成为人们喜吃的食品,所以,我们对内脏的检验更加严格.为了了解正常屠宰生猪内脏的常规检验和卫生评价提供病理组织学依据,我们在隆德县屠宰场进行了主要以肝脏为主的检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市场出售猪肉,只有胭体或零块肉,无头、蹄、内脏、淋巴结等,给检验者增加难度,特别是受时间限制,因此,要抓住肉眼可见的部位及时检验。如:皮肤、淋巴结、肌肉、肾脏、脂肪、胸膜、腹膜以及脊髓断面等部位为着眼点。检验方法,主要凭感观检验,结合铜体的病理变化等详细观察,综合判断。现分述如下:l皮肤的病变1.1猪瘟皮肤病变:皮肤出血,呈针尖大出血点为圆形、整齐、点之间界线分明、清晰、呈红色、布满四肢、胸、腹下、耳后;皮肤深层出血特点,颜色为深红色或黑红色,用水冲洗、煮沸、刀刮、挤压均不消失;病程长时,皮肤上有…  相似文献   

20.
《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规定,生猪宰后检验主要剖检颌下淋巴结,浅腹股沟及深腹股沟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胭淋巴结及深颈淋巴结。以上规定的几个淋巴结,是生猪宰后检验躯体部位必检淋巴结,如何准确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