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热水和稀酸预处理蔗渣后,根据Bj?rkman法从蔗渣样品中分离出7种木素。此外,从蔗渣硫酸盐制浆黑液中分离出硫酸盐木素(KL)。利用二维核磁(~1H-~(13)C HSQC NMR)和磷谱(~(31)P NMR)分析8种木素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再利用木素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木素的抗氧化性能,并建立木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等温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热水预处理强度的增加,木素芳基醚键(β-O-4')断裂增加,麦黄酮、阿魏酸和对香豆酸降解率增加,酚羟基和羧基含量增加。抗氧化性测试表明:蔗渣磨木木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6.73%,热水处理木素对DPPH自由基最大清除率为91.70%,稀酸预处理木素和硫酸盐木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4.75%和83.22%。等温吸附反应模型分析表明,木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预处理提高了木素对DPPH的清除速率。与蔗渣磨木木素相比,稀酸预处理和硫酸盐蒸煮降低了木素的抗氧化性,热水预处理则提高了木素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2.
4种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4种方法对玉米秸秆预处理,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酶水解性能和可发酵性糖得率的影响,分析了预处理物料主要成分,预水解液中糖组成、碳水化合物降解产物及木质素降解产物含量.100 g玉米秸秆经稀酸、稀酸磨浆、中性蒸汽爆破和稀酸蒸汽爆破预处理、洗涤后,物料中纤维素由37.17g分别降为33.96、33.54、32.63和32.88 g,木聚糖由22.84 g分别降为2.77、2.47、3.56和2.05 g,木质素由18.76 g分别降为17.63、17.42、16.90和17.25 g.稀酸蒸汽爆破预处理物料在底物质量浓度100 g/L、纤维素酶用量20 FPIU/g(以纤维素计,下同)、β-葡萄糖苷酶用量3 IU/g下酶水解48 h,纤维素水解得率为75.91%.玉米秸秆经稀酸蒸汽爆破预处理、纤维素酶水解后可发酵性糖得率为44.93%(以玉米秸秆为基准).  相似文献   

3.
竹屑制备木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以竹屑为原料进行水解生产木糖。其制备工艺包括原料的预处理、酸水解、中和、脱色和浓缩。成品经过薄层层析和旋光测定等鉴定确定为木糖。该制备工艺的得率为理论得率的80%。  相似文献   

4.
人工饲养的马尾松毛虫老熟蛹经10~8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后,调查辐射对松毛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老熟蛹辐照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辐照后的雌性成虫与对照雄虫交尾所产卵的孵化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加大而明显降低,经80 Gy以下剂量辐照的雄性成虫与对照雌虫交尾所产卵的孵化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加大没有明显的下降。人工饲养的马尾松毛虫老熟蛹经80 Gy以上剂量辐照对雌雄成虫的繁殖力都有显著影响,对雌性的繁殖力影响大于雄性。  相似文献   

5.
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条件对木糖得率和纤维素酶水解性能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稀酸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在固液比1∶10、硫酸质量分数0.75%、温度150℃条件下处理30min,木糖得率最大为85.64%.100g玉米秸秆经稀酸预处理和纤维素酶水解后,可得到最大总糖量49.74g.分析结果表明,木糖得率最大影响因素为酸浓,酶解得率最大影响因素是温度.温度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极显著,酸浓影响显著,时间影响不显著.预处理破坏了玉米秸秆的纤维素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毛竹竹黄为原料,研究其木质素在稀酸预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依据Bjrkman的方法分离纯化得到竹黄和稀酸预处理竹黄的磨木木质素,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定量~(13)C谱对两个木质素样品结构进行分析。FT-IR和定量~(13)C谱图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竹黄木质素紫丁香基单元中醚化的联接键发生断裂,S/G比值由1.3降低为1.1。木质素在稀硫酸预处理过程中发生缩合反应,主要发生在愈创木基单元上。木质素芳环上C—O键含量由196.1/100C_9降低为187.7/100C_9,C—H键含量由219.4/100C_9降低为205.7/100C_9,C—C键含量由179.6/100C_9提高为190.3/100C_9,缩合度由31.4%提高为35.2%。  相似文献   

7.
采用氨水中温浸渍(SAA)方法对桉木进行预处理,以期提高其后续酶水解效率。以响应面法主要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以期筛选出SAA预处理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预处理工艺为氨用量80%、时间11h、温度90℃,在此条件下预处理物料的后续酶解转化率可达31.7%。对预处理物料的分析表明:在SAA预处理过程中,可在不损失纤维素的前提下脱除木素51%,而且主要是紫丁香基型和愈疮木基型木素降解溶出,半纤维素主要是木聚糖也有部分降解溶出。木素及半纤维素的降解、纤维素结晶度的降低都有利于后续的酶水解。  相似文献   

8.
以生物质基磁性固体酸为催化剂,采用微波相结合的辅助手法对预处理的微晶纤维素进行水解研究。以还原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四因素三水平)考察水解时间、水解温度、纤维素与催化剂量的比例和微波功率对纤维素水解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纤维素水解残渣。结果表明,微波辅助生物质基磁性固体酸催化剂催化纤维素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时间30 min、水解温度80℃、催化剂量与纤维素的比例2:1、微波功率450 W,此时还原糖得率最高,达57.4%;4个因素对纤维素水解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微波功率催化剂量水解时间水解温度。FT-IR分析表明微波辅助纤维素水解残渣中几乎没有纤维素存在,即纤维素基本被完全水解。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在~(60)—γ射线对马尾松木材改性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马尾松木材的超微结构、纤维素结晶度、自由基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木材的结晶度关系到木材的主要力学性质,是研究木材的重要参数;分析木材的超微结构,可以直接了解木材组成上的变化;木材自由基的变化,从纤维素分子结构上可看出辐射对木材结构的影响。这几方面的研究,将有助子对马尾松木材材性的分析。二、材料与方法试验用材样木5株,采自福建南平西芹,为成熟的马尾松茎干,树龄69—82年,总材积10m~3。根据国家木材物理力学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温预处理对木聚糖酶水解制备低聚木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60~180℃的高温对木聚糖酶解残渣中残余木聚糖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液酶水解。最优反应条件为180℃预处理30 m in,残余木聚糖的42.54%被有效降解,上清液中低聚木糖(XOS)的含量占上清液总糖的32.13%。上清液经木聚糖酶酶解后,低聚木糖的含量可达到上清液总糖的84.93%。  相似文献   

11.
12.
ABT增产灵增加毛竹产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BT增产灵刺激毛竹多长新竹试验,经过3年试验后看出,使用ABT5号增产灵10×10~(-6)的100ml水溶液,10月份浇施发笋母竹竹蔸,效果很好,单位面积新竹成竹率比对照高15.17%,获得投入产出比1:4.3的试验效果,仅此一项每公顷竹林度产值(2年产值)比对照多1750元。  相似文献   

13.
催化剂对橙花叔醇异构化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钒钼钨酸盐类无机催化剂、原钒酸酯类和原钒酸硅酯类有机催化剂均可对橙花叔醇的催化异构化反应起作用.研究结果表明,3类催化剂中催化效果较好的分别是偏钒酸铵、原钒酸丁酯和原钒酸三苯基硅酯,它们作为单一催化剂均可使橙花叔醇发生较好的异构化反应,金合欢醇的产率分别为37.1%、37.2%和32.0%.在单一催化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将偏钒酸铵、原钒酸丁酯和原钒酸三苯基硅酯等3种比较好的催化剂进行了多元复配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催化剂的复配应用虽然可以轻微提高橙花叔醇异构化反应效果,但未表现出明显的增效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香兰  田积莹 《林业科学》1992,28(2):98-106
通过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得出:1.两林区各乔木林型下表层土壤砂粒、粗砂粒、中砂粒、细砂粒,各平均含量均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其剖面平均含量亦是如此;在剖面中的分布,随土层加深,含量降低;2.表层土壤粗粉粒平均含量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低龄林地>中龄林地>高龄林地,中粉粒与细粉粒之和则是相反;3.表层土壤物理性粘粒平均含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高龄林地>中龄林地>低龄林地;4.土壤含水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相对变率关联分析法,对滨海地区杨树的树高、直径、单株木材积和材积生长量与主要的土壤化学因子:HCO_3~-,Cl~-,SO_4~(2-),Ca~(2+),Mg~(2+),Na~++K~+,阴离子总量、全盐量及pH值,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滨海地区杨树生长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是土壤pH值,其次为HCO_3~-离子,再次为Ca~(2+)离子,从而为改良滨海土壤及提高造林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甲醛中甲醇含量对低摩尔比脲醛树脂胶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原料甲醛中甲醇含量对低醛化(低摩尔比)脲醛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含量提高,甲醛原料贮存期增长,树脂贮存稳定性提高,但同时导致树脂中游离甲醛升高,板材甲醛释放量上升。树脂用NH4Cl作固化剂适用期(活性期)和固化时间随甲醇含量的升高而缩短,但适用期和固化时间太长,不适合直接做固化剂。而用草酸和10%HCl作固化剂,适用期和固化时间随甲醇含量的升高而延长。对胶合强度的进一步测试表明:原料甲醛中甲醇含量提高,胶合板湿强度和木破率明显下降,当摩尔比(U∶F)为1∶1.1、甲醇含量>6.0%时,杨木芯板胶合强度就达不到GB/T9846-1988标准0.7MPa的要求,柳桉芯板胶合强度也显著HNMR核磁共振谱证实,原料甲醛中甲醇含量高,树脂中水合下降,而干状胶合强度几乎无影响。用400Hz1甲醛含量亦高,—OCH3基也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显示,甲醇含量低时树脂固化成树状物,甲醇含量高时树脂固化成松散状。  相似文献   

17.
插穗粗度对无花果育苗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花果是第三代新兴水果。为了更好地推动其发展,笔者亲自做了插穗粗度对无花果扦插育苗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插穗粗度对无花果扦插育苗的成活率、生长状况及商品苗率均有影响。为大量培育无花果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漆树酶在漆酚树脂上的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漆酚树脂吸附金属离子后对漆树酶的固定化方法,比较了Fe^3+和Al^3+、漆酚树脂和漆酚-水杨酸接枝树脂对漆树酶的固定化结果显示,漆酚-水杨酸-Al螯合树脂对漆树酶的固定化活力最高,测定了溶液PH,环境温度对固定化漆树酶活性的航固定化漆酶的重作用性。另外,测定了固定化漆树酶的米氏常数,Km=4.9×10^-3,并讨论了Km小于天然漆树酶的米氏常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天津——人民津度之港”的文化主题,是实现天津市2000年总体规划目标的根本动力和基本价值取向。水陆两栖景观序列的空间构成,从总体上描绘了津门生存空间、结构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与其相应的水陆两栖园林绿化系列等景观序列。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大津从“河流文化”转向“海洋文化”的灿烂风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一个建筑、桥梁、园林荟萃的新天津必将诞生。  相似文献   

20.
树种枝叶微观结构对树种燃烧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择具有不同抗火能力的亚热带树种来研究树叶和树枝的微观组织结构与燃烧性的关系,分别测定木荷、茶树、油茶、苦槠、女贞、石楠、日本珊瑚树、枇杷、杉木和马尾松等10个树种叶片、叶脉和树枝的组织比,并利用锥形量热仪测定样品的阻火性。结果发现,树叶构造对燃烧性有影响,阔叶树种的树叶结构有利于水分的传输与蒸散,叶脉中木质部比重越大,越有利于水分的传输;海绵组织,栅栏组织与火发生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茶树、木荷的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比值高,抗火能力强。树枝的燃烧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特别是树枝的抗火性与其导管所占比例正相关,木荷、日本珊瑚树的导管比重大,传输水分的能力强,抗火烧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