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常见市售生活用品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诱变作用。[方法]选取不同浓度的3种市售生活用品(花露水、洗洁精、牙膏)为诱变剂,分别处理松滋青皮蚕豆根尖细胞,用微核检测法确定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结果]蚕豆根尖经过不同浓度的花露水、牙膏和洗洁精处理液处理后,根尖细胞形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根尖长度明显变短,颜色发黄、变黑。微核诱变试验显示,不同浓度的生活用品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可诱发不同频率的微核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微核率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增加的趋势。当洗洁精处理组浓度达到原液浓度时,微核率却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高于蒸馏水为阴性对照组所得到的微核率。[结论]日常生活用品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闫晶晶  屈艾  刘小燕  贾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417-10419,10517
[目的]对生物及化学类实验室的有机废水进行遗传毒性和污染效应的研究。[方法]将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环己酮时所排有机废水逐级稀释成8个梯度浓度,采用蚕豆(Viciafaba)根尖细胞微核技术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梯度的实验室有机废水对蚕豆根尖细胞有遗传毒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废水处理浓度增大,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污染指数和有丝分裂指数逐渐增加;但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形成和有丝分裂的进行。[结论]实验室有机废水有明显的遗传毒性和环境污染效应,可以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其污染效应进行监测和评价,实验室废水必须进行合理的处理(稀释或吸附消除重金属)方能排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铅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Pb Cl2溶液培养蚕豆种子,以蒸馏水培养作为对照,培养4~7 d时,每天随机取根尖固定、染色、压片后镜检,观察微核和染色体畸变,计算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培养第4~7天,1.0×10-4~5.0×10-4mol/L Pb2+处理组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b2+浓度越大,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越高。[结论]Pb2+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有影响,其影响程度与Pb2+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4.
祁琪  冯瑾  李雅轩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845-8846
[目的]研究绿茶对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影响,以及对由亚硝酸钠引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形成的拮抗作用。[方法]以蚕豆根尖为材料.利用微核检测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绿茶溶液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影响作用。[结果]低浓度的绿茶可显著降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以及由于亚硝酸钠所引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形成;而高浓度的绿茶对微核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结论]饮茶以低浓度为宜。  相似文献   

5.
李雅轩  赵昕  胡英考  蔡民华  冯瑾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34-11935
[目的]研究有机硒粉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影响以及对亚硝酸钠引起微核的拮抗作用,为合理利用有机硒元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蚕豆根尖为材料,以亚硝酸钠为生物诱变剂,利用微核检测技术研究不同浓度有机硒粉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影响。[结果]在所研究浓度范围内,低浓度有机硒粉可以抑制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发生,高浓度对微核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同时,在所研究浓度范围内,有机硒溶液均可抑制由亚硝酸钠引起的微核形成。[结论]适量有机硒溶液可拮抗有毒物质亚硝酸钠对蚕豆根尖细胞内染色体的破坏作用,因此在补充硒元素时应注意适量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余代龙  杨先泉  谭利  蒋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38+19970-19938,19970
[目的]探讨不同工业污水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方法]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测定了雅安2种类型工业污水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遗传毒性。[结果]铸造厂污水和制药厂污水诱发的蚕豆根尖微核细胞率分别为21.65‰和23.55‰。卡方分析结果显示,2种污水样品诱发的微核细胞率与阴性对照间差异极显著。[结论]不同类型的工业污水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程度有差异,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对各种工业污水的遗传毒性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7.
4种环境污染试剂诱导蚕豆微核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蓓  许守明  赵丽芸  苏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93-12794
[目的]检测4种试剂处理后蚕豆的微核情况,以此评估一些污染物的危害性。[方法]通过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根据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蚕豆微核的损害程度,镜检计数后计算微核率。[结果]甲醛、丙烯酰胺、硝酸铅、O2衍生物可导致蚕豆根尖细胞间期细胞微核频率明显升高,但每种污染物在不同浓度会有不同程度的微核现象,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核率上升,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下降。[结论]丙烯酰胺、甲醛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硝酸铅对蚕豆根尖细胞不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SO2衍生物低浓度时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一定遗传毒性效应,高浓度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8.
王萌  张江丽  王俊  周星颐  张志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31-16732
[目的]为食品添加剂胭脂红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蚕豆种子经浸种、催芽后,用不同浓度的食品添加剂胭脂红和分析纯胭脂红处理24h,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样品固定染色压片后镜检,计算根尖细胞的微核千分率和染色体畸变百分率。[结果]当胭脂红浓度为0.02和0.04g/L时,蚕豆初生根色泽鲜亮,与对照处理无差异。随着胭脂红处理浓度的增大,蚕豆根的颜色呈黄-褐-黑的变化趋势。2种胭脂红均可诱导蚕豆根尖细胞产生微核和染色体畸变,且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纯胭脂红诱导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多低于食品添加剂胭脂红。[结论]过量使用胭脂红会对生物体产生毒害。  相似文献   

9.
冷明  肖猛  方海龙  张轩  刘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485-2486
[目的]研究南湖不同片区的水质污染程度和总体水质对生物的危害程度。[方法]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武汉市南湖水域具有代表性的21个水样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根尖的微核率相比,试验组各处理的根尖微核率都有明显升高,并根据季节和地点呈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夏、秋季比冬、春季节的污染大;靠近学校、居民区湖区比人口较少地段的湖区污染大。[结论]南湖水质较差,整个湖区为中度以上污染,应及时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0.
武汉东湖水质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佳燕  王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783-1784
[目的]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综合评价东湖水体的污染程度。[方法]采集来自9个样点的东湖湖水直接处理蚕豆根尖,检测各组水样对根尖细胞形成微核的诱导效应,并评价对应水体的污染程度。[结果]东湖9个样点的湖水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后的微核率为2‰~8‰,部分水样污染较为严重。其中,3个样点水样形成的微核率均高于5‰,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水样(P〈0.01),其污染达中度污染水平,表明东湖水体中存在一定致突变性,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结论]东湖水体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效应,可显著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上升,表明湖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较为严重的采样点主要位于排污口、旅游人群高密集区和交通干线附近的湖水水体。  相似文献   

11.
海带脱腥脱色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海带的脱腥和脱色技术方案。[方法]采用花茶处理海带进行脱腥,并用特制的脱色液对其脱色。[结果]结果表明,花茶用量1.5%,60℃下持续10 min脱腥最佳。25℃条件下,乙酐∶过氧化氢∶冰醋酸∶水(4∶5∶1∶20)脱色液脱色1 h效果较好。[结论]采用花茶脱腥以及过氧化氢处理液脱色可有效地改善海带的风味与色泽,且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用复合发酵剂生产发酵鸭的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改进和优化传统加工工艺,量化各工艺配方及技术参数;设计的发酵鸭工业化加工生产线,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并应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的原理与方法,对生产全程进行质量监控。[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鸭胚腌制最佳条件为:食盐浓度5%,蔗糖3%,复合香辛料4%,腌制时间16 h;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确定的最佳发酵条件: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变异微球菌与汉逊德巴利氏酵母菌的比例为1∶2∶1∶2,接种量为3.15%,发酵温度为31.5℃,发酵时间为22.7 h。发酵鸭加工工艺的关键点确定为清洗、腌制、发酵、烘烤、杀菌与熟制、冷却与检验。[结论]改进和优化了发酵鸭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推进了发酵鸭加工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降解苯酚的微生物菌种。[方法]从农村生活污水淤泥中分离筛选高效降解苯酚的微生物菌株,并研究了苯酚浓度对菌株降酚能力和生长的影响。[结果]分离筛选到一株降解苯酚能力最强的菌株P8。当苯酚浓度为0.3 g/L时,该菌株对苯酚的降解率可达60%。随着苯酚浓度的增高,P8菌株苯酚降解率逐渐降低。当苯酚浓度为0.5 g/L时,比较适于P8菌株的生长。[结论]该研究对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菌种发酵全价料产生乳酸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混合菌种联合厌氧发酵的方法,利用塑料薄膜袋对无抗全价饲料进行发酵处理。以乳酸产量为考察指标,以不加抗生素的断奶仔猪日粮为原料,研究发酵时间、温度、料水比、pH对全价饲料中产乳酸量的影响。[结果]最佳的混菌接种组合为: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3%∶2%∶1%。使用最佳的菌种组合发酵全价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35℃,料水比1∶0.8,pH 6.5。[结论]该研究为断奶仔猪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义勇  夏荣光  赵晓联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86-8487,8495
[目的]探讨葛根异黄酮解酒含片的压片工艺及其性能。[方法]以句容产野生葛根为原料,提取并纯化得到葛根异黄酮。以葛根异黄酮为主要成分,以麦芽糊精、木糖醇和柠檬酸为配料,优化葛根异黄酮解酒含片的压片工艺,并探讨其溶解性和分散性等性能。[结果]葛根异黄酮解酒含片制备压片工艺为:调味料与主料配比为1∶2(w/w)(其中调味料木糖醇和柠檬酸配比为1∶1(w/w);主料麦芽糊精与葛根异黄酮配比为1∶2(w/w),水分含量为4%,烘干温度为60℃;葛根异黄酮解酒含片具有较好的持水性和水溶性,温度对其溶解性、分散性影响较为明显。[结论]制得的葛根异黄酮解酒含片咀嚼感好,硬度适中,酸甜可口,符合大众消费者的口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羚羊感冒片中绿原酸和甘草酸的含量。[方法]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羚羊感冒片中绿原酸和甘草酸的含量,用Zorbax SB-C18柱(5μm 250 mm×4.6 mm),以甲醇-0.2 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结果]RP-HPLC法测得羚羊感冒片Ⅰ中绿原酸含量为3.84%,RSD值为1.08%,甘草酸含量为0.153%,RSD值为3.76%;羚羊感冒片Ⅱ中绿原酸含量为3.19%,RSD值为1.78%,甘草酸含量为0.07%,RSD值为5.4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为羚羊感冒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高效而稳定的洋桔梗组培苗炼苗技术。[方法]以洋桔梗带芽茎段离体培养的组培苗为供试材料,在不同基质、温度和幼苗根长条件下开展组培苗的成活率、根系和茎叶生长研究。[结果]洋桔梗组培苗炼苗的最适基质为草炭土∶蛭石∶珍珠岩=2∶2∶1(V∶V),最适温度为25℃,最适的根长为4.0 cm。[结论]该研究为建立高效而稳定的洋桔梗组培苗的炼苗和移栽技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酸水解竹加工剩余物制还原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素梅  王敬文  杜孟浩  张金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91-10892,10897
[目的]实现竹加工剩余物的高效利用,研究其酸水解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酸水解竹粉的影响因素。以总还原糖产量为指标,通过分析得出稀硫酸水解竹粉生产还原糖的最优反应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5~1∶7时,还原糖得率随浓酸体积的增加而增加;料液比为1∶5和1∶8时,还原糖得率分别为44.0%和41.6%;第1次水解温度为60℃时,还原糖得率最高,为65.3%;当硫酸浓度为15%~30%时,还原糖得率变化很小;还原糖得率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第2次水解时间为1.0h时,还原糖得率最高,为66.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水解温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2次水解时间,竹粉/浓硫酸比的影响最小;最佳反应条件为:竹粉与浓酸比(W/V)为1∶6,第1次水解温度为50℃,第2次水解温度为100℃,稀硫酸浓度为20%,水解时间为1h。[结论]该研究为竹加工剩余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朱俊玲  卢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695-7696,7698
[目的]研究海带的脱腥工艺和复合果丹皮的配方。[方法]以海带、苹果、胡萝卜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复合果丹皮的最佳工艺配方,并用绿茶进行了海带的脱腥处理试验。[结果]用浓度为1.5%的茉莉花茶60℃处理海带10 min可脱腥。复合果丹皮的最佳配方:苹果浆∶海带浆∶胡萝卜浆为2∶1∶1,加糖量为30.00%,柠檬酸0.90%,海藻酸钠0.10%调配,在60℃下干燥6.0 h。[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得色泽、风味、口感较好的果蔬复合果丹皮。  相似文献   

20.
任丽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52-18152,18165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楂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18柱(25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乙腈(V∶V∶V=51∶11∶8),检测波长为327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绿原酸在0.15~0.7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9%。[结论]该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山楂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