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规模化鸭场粪污处理技术,以期为有效控制养殖场的环境问题提供指导方法。[方法]应用组态技术,结合物理畜牧技术、检测技术、生物消化技术以及EM菌技术,探讨对集约化鸭场粪污的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问题。[结果]基于组态的规模化鸭场粪污处理技术工艺简便,费用低廉。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可实现不使用任何抗生素,还能获得优质有机肥和高蛋白饲料,且不与其他动物争饲料,不产生二次废物,不会形成二次环境污染。经蚯蚓生物处理后的畜禽粪便氨气产量明显降低,不仅能显著减少空气污染,所生产的生物腐殖质,也为农业提供优质有机肥,而且能使贫瘠化的农业土壤得以复苏,可用于其他集约化养殖场。[结论]该研究为其他相关行业提供了一种以多技术集成的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的粪污,采用厌氧生物技术处理,既解决养殖场粪污对周边环境污染.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迅速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凸显。在全球范围紧抓环保的背景下,规模化养殖场不断转型升级,畜禽粪污处理设施也逐渐完善,异位发酵床粪污处理技术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投资少、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和堆肥转化后,  相似文献   

4.
基于南方地区气候生态和养羊现状,介绍了规模化养羊场的粪污特点、粪污收集和处理相关设施设备、基本原则,重点分析了动态翻抛堆肥、商品有机肥加工的工艺流程以及氧化塘、水生植物塘、沼气工程等污水处理方法,提出了科技创新、政策支持、模式推介等建议促进有机肥还田利用,为规模化养羊场粪污处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规模化养殖场废水污染负荷较高的问题,推广"三分离一净化"治理技术,重点在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废水深度净化处理等关键环节,促进养殖场粪污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达到近零排放的目的。针对小而分散规模养殖粪污收集处理和利用难度大的问题,推广养殖场预处理、专业化服务收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服务体系技术模式,每个服务体系收集覆盖范围约20~60个畜禽场,区域内分散养殖场(户)废弃物收集后制商品有机肥出售,或与种植基地对接制初级发  相似文献   

6.
正粪便无害化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动物防疫的需要,动物食品安全的需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岫岩县畜牧业"十三五"规划,扶持16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标准化粪污处理设施,对全县16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建设标准化畜禽粪便污水发酵池,实现雨污分离,粪污防渗、防溢、防雨达到环保要求。每个畜禽粪便污水发酵池投资7万元,总投资1120万元。岫岩县建设4家生物有机肥生产厂,定期收集处理规模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数量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养殖场粪污量的逐年增加,给养殖场周边环境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污染,针对这种情况,我从养殖场污染现状及原因着手分析,结合养殖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原则及方式,提出了当下应该如何更好地对养殖场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养殖业对环境带来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畜禽规模化养殖场臭气减排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养殖场恶臭来源多样,成分复杂,随着畜禽养殖呈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畜禽粪便污染日益严重。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畜禽养殖行业应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变。为了降低粪污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畜的危害,对畜禽粪污进行适当的无害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臭气及减排调控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恶臭气体的来源和主要成分,以及恶臭气体的危害和消减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恶臭异位控制技术和原位控制技术,认为微生物除臭技术在畜禽生产中优势明显,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应用范围广,并且除臭效果持久,微生物可以大大降解粪便中产生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消除养殖场内的臭味。虽然生物除臭法有许多优点,但是对某些高浓度恶臭物质的处理有一定局限性。为了促进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恶臭问题不能单靠某一种除臭技术,只有综合利用多种除臭技术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针对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及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需求,以“十二五”污染物总量减排认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例,统计了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类别及比例,并结合全国典型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现状对其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规模、不同畜种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存在一定差异,生猪、奶牛、肉牛养殖采用储存农用模式处理粪便的占75%以上,蛋鸡、肉鸡养殖采用粪便生产有机肥的占65%左右,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主要与该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生产方式、养殖场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规划不合理、养殖清洁生产严重不足、区域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选择不当是当前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按照按照《河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作方案》的规定,今年,我省将利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购置补贴资金,对粪污收、储、运及有机肥加工使用等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实行敞开补贴补贴。今年今年,我省各级财政将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投入资源化利用投入,加强省级支撑能力建设,支持规模养殖场规模养殖场、第三方处理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利用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资金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资金,支持建设大型能源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用复合发酵剂生产发酵鸭的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改进和优化传统加工工艺,量化各工艺配方及技术参数;设计的发酵鸭工业化加工生产线,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并应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的原理与方法,对生产全程进行质量监控。[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鸭胚腌制最佳条件为:食盐浓度5%,蔗糖3%,复合香辛料4%,腌制时间16 h;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确定的最佳发酵条件: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变异微球菌与汉逊德巴利氏酵母菌的比例为1∶2∶1∶2,接种量为3.15%,发酵温度为31.5℃,发酵时间为22.7 h。发酵鸭加工工艺的关键点确定为清洗、腌制、发酵、烘烤、杀菌与熟制、冷却与检验。[结论]改进和优化了发酵鸭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推进了发酵鸭加工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方法]对矮败小麦的创制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将单倍体育种技术引入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想。[结果]矮败小麦既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放授粉异交结实率高的特性,又发挥了矮变1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是较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目前对矮败小麦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矮败小麦进行群体改良的种质资源平台、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技术平台及利用矮败小麦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生产平台。通过在已建立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引入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矮败小麦高效育种生物技术新体系。[结论]该研究为矮败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风味酱鸭的加工工艺。[方法]以鸭腿为原料,选取腌制时间、煮制时间、葡萄糖添加量和酱油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风味酱鸭风味的影响,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风味酱鸭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腌制时间12h、煮制时间70min、葡萄糖添加量2.O%、酱油添加量30ml/kg(均以鸭腿的重量计)。在此工艺条件下,酱鸭腿风味口感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为风味酱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了一种用腌制工序替代卤制工序生产鸭肉制品的新工艺。[方法]以冻鸭腿为材料,将腌制料均匀涂抹在鸭腿表面,在15~18℃下腌制24 h,之后经脱水、包装、杀菌后冷却成品。腌制中,以盐含量、糖含量、料酒含量和味精含量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腌制料的最佳配方,并选取腌制时间、脱水时间和杀菌时间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生产工艺的最适条件。[结果]优化的腌制料配方为:糖2.0%,盐2.0%,料酒2.0%,味精1.5%;优化的生产工艺条件为:腌制条件为15℃腌制24h,脱水条件为60℃脱水90 min;杀菌条件为121℃杀菌30 min。[结论]该工艺采用腌制工序替代卤制工序,生产简便,产品质量稳定,得到的鸭肉制品具有卤制品相似的风味、色泽和口感。  相似文献   

15.
刘莹  赵翠荣  王立峰  陈科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86-13987,13990
[目的]探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方法]对矮败小麦的创制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将单倍体育种技术引入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想。[结果]矮败小麦既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放授粉异交结实率高的特性,又发挥了矮变1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是较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目前对矮败小麦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矮败小麦进行群体改良的种质资源平台、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技术平台及利用矮败小麦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生产平台。通过在已建立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引入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矮败小麦高效育种生物技术新体系。[结论]该研究为矮败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开发风味好、色泽纯的青芥辣产品,丰富我国调味品市场。[方法]以辣根为原料,研究了发制温度、发制时间、p H对青芥辣产品异硫氰酸烯丙酯和色泽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下,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青芥辣产品的加工工艺。[结果]青芥辣的较优生产工艺为发制温度30℃、发制时间2 h、p H 3.5,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青芥辣产品具有较好的色泽与风味。[结论]研究可为辣根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并分析近年来该病不断发生和难以控制的原因。[方法]从山东临沂、潍坊、滨州等地区鸭场有鸭肝炎典型症状的雏鸭的肝、脾中分离病毒,通过鸡胚和鸭胚接种、RT-PCR检测、血清学试验、攻毒试验等研究其病原特性。[结果]分离到4株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第5代鸭胚分离毒的ELD50为103.41~105.20,与传统的Ⅰ型DHV的血清交叉保护率为20%~80%。分离株对4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50%~100%。攻毒后雏鸭均出现典型的鸭肝炎症状,24~48 h出现死亡高峰。[结论]DHV分离株的毒力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薄片厂抄造段浓白水中蛋白质回收工艺,减少废水中有机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分析pH对提取再造烟叶浓白水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确定适宜工艺参数。[结果]从再造烟叶浓白水中提取可溶性蛋白质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酸溶pH 3.5,碱沉pH 8.0。[结论]选取适宜的pH可对高效提取浓白水中蛋白质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出兼具绿茶的品相与红茶内质的扁形红茶的加工工艺。[方法]通过对龙井茶与红茶加工工艺的组合研究,结合2种工艺的优势,克服不足,试制出扁形红茶。[结果]研究试制的扁形红茶,其品质与传统工艺加工的条形工夫红茶相当,部分指标优于工夫红茶;其光滑扁平的外形改变了传统红茶的单一外形,形成一种色、香、味、形俱佳的红茶加工工艺。[结论]研究可为茶类结构调整,提高茶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