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的角度,以江西典型古村落为个案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次意义重大的历史性迈进,在古村落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开展旅游则是正视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契机,对提高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不当、古村落旅游过度开发有可能给古村落历史文脉造成破坏,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将古村落的保护合理地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古村落旅游发展规划中,才能有效地保护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村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证研究——以徽州古村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叶 《农业考古》2012,(4):245-248
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地域文化,是历史的微缩景观,在历史、艺术、美学、建筑、科考等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被专家誉为"藏在深闺中的瑰宝",应加以保护性地利用、开发,以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的古村落型旅游地,徽州古村落已成为中国古村落旅游的代表,吸引着众多旅游者、研究者。与此同时,不断增加的客流量正在给这些古老的村落构成巨大的压力和威胁。本文以徽州古村落为例,结合其保护与开发现状,探究古村落今后保护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党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各级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加快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不断满足乡村民众的文化需求。安徽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它们的保护、利用和传承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安徽地区古村落非遗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徽古村落非遗文化要从整体性保护、优化商业经济环境、复兴传统民俗文化等方面入手,进而推动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传承地区优秀文化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是我国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仅仅是体现在文化上,还有观赏和研究的价值,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己步入了一个开发一个就破坏一个的现状。本文着重论述保护与开发的作用和关系,提出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很好的开发古村落。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如何合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发展旅游,达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赢的目的,是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比较系统地回顾了近些年来国外古村落、乡村、文化遗产地旅游等研究与国内传统村落、古村落、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等研究,从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旅游目的地形象与营销、旅游对古村落的影响、旅游市场、旅游商业化、旅游感知与态度、旅游社区参与等方面,总结旅游发展的经验教训,以期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从化份田村为例,分析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以及城郊的区位优势等,对村落资源进行整合,尝试性地提出"适应性"保护与振兴策略,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记忆,人类不能随意对其遗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日渐消失的困境.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龙潭四平戏的发展与困境为突破点,在挖掘我国现存古村落传统戏剧文化现实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乃至世界不同国家在法律制度、社会发展、传承人保护...  相似文献   

8.
<正>老树、古井、袅袅炊烟在挖掘机声中消失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提升自然村落功能基础上,保持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居。城镇化大潮中"城进村退"。有识之士呼吁加强对古村落及乡村文明的保护。古村落"临危"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伴随热潮涌动的城镇化进程,那些古村落是偏僻的、寂静的,有些甚至渐渐隐去。但根植于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古村落  相似文献   

9.
傅得芳 《新农村》2015,(1):10-11
<正>金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和潜在旅游文化资源,把古村落培育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的文化特色村,是"深化千万工程,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农办对全区508个村(居)古村落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深入推进文化特色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传统工艺是古村落的"金色名片",每一件传统工艺都是对古村落记忆的讲诉。深入培田古村落考察,发现培田古村落传统工艺出现举步维艰,后继无人等问题。从古村落传统工艺保护问题出发,通过对社区参与培田古村落传统工艺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从传统工艺的种类、技艺、艺人等方面提出社区参与培田古村落传统工艺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徽州古村落保护的实质在于维持古村落文化的原生性与整体性, 保护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以徽州古村落为焦点的两对基本矛盾。其保护的基本理念为: 分级保护、科学规划, 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并重,“保”与“破”有机统一。其保护的重点内容为: 自然生态保护, 建筑遗产保护, 历史文脉保护, 人口与社会保护。  相似文献   

12.
钟舟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32-7234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所展开的文化保护措施,应当成为当前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的首选之策。介绍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当前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文化生态学的视角与方法对赣南客家古村落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农业聚落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农业聚落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利用,将古村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遗产角度梳理了浙江省慈溪市方家河头村历史沿革与现实发展情况,分析其保护与利用模式,探讨农业聚落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农业聚落发展旅游业的相关问题及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新农村建设下,传统古村落随着改革的步伐再一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通过对宁波市走马塘村的调研,发现传统古村落在当今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下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发掘新农村建设中对传统古村落的积极保护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以达到良好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散落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古老村落,犹如一条灿烂星河,传承着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因"。在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专家呼吁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加强对古村落这一特殊群体的保护,以传承我国文化"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的重大历史任务。古村落作为农村的一部分,也必然要加入到这个时代的进程当中。但是古村落作为一种特殊的农村现象,体现了我国数千年的农耕文化,是当今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表现,是不可复制的,需要大力保护。这就在现实工作中出现了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保护之间的许多矛盾。如何破解二者之间矛盾,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对各种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新村、合理疏散、保留居民、适度改善等一系列对策和措施,希望能给现实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古村落保护整治利用中存在的机械单一保护古建筑的现象,引入“有机更新”的规划理念,以休宁县“百村千幢”工程——石屋坑村保护整治利用规划为例,从古村落的规划布局、总体形态、道路系统、建筑、村落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更新,突出古村落的特点,盘活古村落,让其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规划针对古村落的现实状况,从管理机制、政策法规制订、资金筹措等方面提出具体有效的更新措施,以确保古村落保护整治利用规划的实施。并希望以此为案例,探讨适合古村落自身特点的保护对策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刘超  胡宝贵 《农学学报》2018,8(8):94-100
国内古村落的发展面临着缺乏保护与过度开发的双面矛盾,如何在古村落规划保护与旅游发展中达到协调,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对此,研究提出在遗产活化理论指导下的古村落旅游规划思路,基于遗产活化理论,以北京市昌平区长峪城村古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峪城村旅游资源的分析、主题的定位、区域的布局和项目的规划设计等,对长峪城的古村落旅游进行合理开发,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合理确定长峪城古村落旅游的“一条旅游线路、两个重要节点、三大功能分区、四个主题观光园”即“一线、二点、三区、四园”的发展布局。在古村落旅游规划中引入遗产活化理论是必然趋势,可以实现古村落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现存的大部分传统古村落正面临着空心化、老龄化、保护和开发矛盾冲突、村落文化消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村落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根性文化。基于遗产活化利用视角下,认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应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多方参与、互惠共生,乡土传承、文化真实等原则,提出村落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性保护和传承等路径。从遗产活化利用视角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不失为有效的路径,为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借鉴和思考,助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着手,实现村落文化的全方位保护和延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古村落旅游逐渐成为时下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将传统古村落与旅游相结合,进一步发掘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对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该文对古村落现有的开发模式进行比较,以云水谣古村落为案例,结合云水谣古村落的优势,对开发模式中的利益分配、参与方式、经营管理等因子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云水谣所适宜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评价,得出社区自主经营开发是适合云水谣古村落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促进云水谣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