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北海道黄杨又称“日本冬青”、“日本黄杨”、“粗枝大叶黄杨”等。1986年6月从日本引进我国。该品种在日本没有正式命名,引入我国后称“北海道黄杨”。  相似文献   

2.
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杨绢野螟主要危害雀舌黄杨、瓜子黄杨、锦熟黄杨等黄杨类绿化植物。危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整株叶被食殆尽,植株上仅剩丝网、残叶和碎片,极大地影响了其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本文综述了黄杨绢野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有关文献的研究,国内对小叶黄杨研究目前集于植物抗性机理、扦插扩繁、植物配置研究等园林绿化方面,以及各医疗机构对小叶黄杨药用价值方面的开发研究.国外在植物科学与农学领域中关于黄杨病虫害、生理及黄杨属遗传关系等方面有深入研究.从小叶黄杨化学成分、药用价值、生态习性、引种与栽培、学术指数分析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  相似文献   

4.
黄杨是能在我国北方高纬度地区唯一露地越冬的阔叶木本植物,研究其耐寒机制很有意义.本研究选取了栽植于包头市市区内5个绿地中的3个黄杨品种,在不同时期测定其与耐寒性相关的可溶性糖,淀粉等生理指标,以比较分析3个黄杨品种的耐寒性差异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中淀粉含量冬季少夏季多,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为冬季多夏季少,冬季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糖,降低细胞的溶质势进行渗透调节以抵御严寒.这些变化与其耐寒性有关,是黄杨耐寒的生理基础.比较3个品种的碳水化合物差异综合得出:3个黄杨品种的耐寒性强弱依次是锦熟黄杨最强,朝鲜黄杨次之,小叶黄杨最弱.  相似文献   

5.
黄杨绢野螟是小叶黄杨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其观赏效果。文章介绍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黄杨又名瓜子黄杨、豆瓣黄杨,属黄杨科,为常绿灌木,最适宜中酸性土,4月开花,花簇顶生或腋生。黄杨枝叶紧凑,叶片油绿光亮,树冠丰满圆实,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观赏植物。黄杨适于盆栽,无论植株大小均宜。一、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7.
依据竖新镇春风村瓜子黄杨的栽培经验,从繁育、栽培、病虫害防治、造型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崇明瓜子黄杨标准化栽培和造型化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阐述了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在上海地区年发生3代,并以3~4龄幼虫在黄杨木叶片上结苞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为害;经过2个世代后,第三代幼虫于9月中旬起陆续结茧越冬。同时对该虫的各虫态发育历期、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为指导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杨绢野螟专危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及珍珠杨的叶片,影响其生长和观赏,严重时,造成整株枯死。防治最佳时期为3月中、下旬或5月中、下旬的越冬代或第1代幼虫期,一般杀虫剂均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上、中、下肥力地块各1块,实施了黄杨小米辣配方施肥与群众常规习惯施肥同田大区简比试验。结果表明,收获产量、经济效益,配方施肥都优于常规施肥,同时也表明,试验所采用的上、中、下等肥力下黄杨小米辣施肥配方贴近实际,可大力推广应用。试验还显示,当地黄杨小米辣种植上,产量对基础地力的依赖率53%~54%,表明保护与提升地力具有较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陆莹  魏彪  赵禹宁  刘影  张翼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168-169
[目的]筛选适合高寒地区朝鲜黄杨插穗扦插繁殖的最佳ABT浓度。[方法]对沈阳、丹东、大连3个种源地的朝鲜黄杨优选单株进行了扦插试验,研究0(CK)、50、60、70 mg/kg浓度水平的ABT对朝鲜黄杨插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沈阳、丹东、大连3个种源地插穗扦插成活率分别为63.80%、65.37%、63.25%;对不同浓度ABT来说,分种源看,60 mg/mg ABT的插穗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分别为78.70%、73.90%、71.20%,平均达到74.60%。在0.05显著性水平下,种源对插穗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不同ABT浓度处理对插穗成活率影响显著。[结论]60 mg/kg ABT处理12 h的朝鲜黄杨插穗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北海道黄杨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海道黄杨为试材,对其插条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不同基质、不同插穗长度及不同扦插时期等相关因子对北海道黄杨扦插生根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北海道黄杨4个芽的插穗,经100ml/L,ANT2处理20min,以蛭石作为基质,在春季扦插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处在对数生长期的根癌农杆菌Bo Ss和T37菌株和雀舌黄杨愈伤组织共培养后,在无激素MS培养基上获得了转化愈伤组织,经测定转化的愈伤组织内存在相应的冠瘿碱,结果证明T-DNA编码的激素合成酶基因和冠瘿碱合成酶基因在转化愈伤组织内实现了转移和表达。  相似文献   

14.
珍珠黄杨春季扦插生根性状差异及内源激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珍珠黄杨Buxus sinicavar. parvifolia扦插生根的相关机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技术对春季扦插生根过程中各品种的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异戊烯基核苷(iPA)和赤霉素4(GA4)质量分数作进程研究,并对其生根性状结果作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在愈合组织产生前后及根突出表皮时,IAA、ABA和GA4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在不同品种处理之间存在差异,3号和5号品种在ABT6处理后扦插生根能力有了提高。结果表明,易生根品种的激素质量分数在生根关键时期更利于插穗愈合组织的产生以及根原基的形成与分化。图4表2参18  相似文献   

15.
锦熟黄杨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实验对锦熟黄杨(BuxusSempervirens)的扦插繁殖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环境条件等因子与成活率关系的方差分析表明:春季硬枝扦插,插穗年龄及顶芽的去留与成活率关系不密切,插条贮存与否也不影响成活,而扦插地的小环境条件、生根激素的种类与浓度对成活率的影响差异显著,以100—150μg/g的吲哚丁酸催根处理,在温度≤28℃,相对湿度≥80%的塑料棚内扦插效果最佳,成活率可达87%以上。而夏季半熟枝扦插,扦插时间、激素浓度同成活率密切相关,在塑料棚内7月末扦插,80μg/g吲哚丁酸处理,成活率达63%。夏季硬枝扦插成活率可达94%。  相似文献   

16.
光声光谱技术在植物叶子结构与功能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声光谱技术测试了黄杨叶片,分析了其层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探索了这一原位测试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叶点霉属(Phyllosticta)是球壳孢目中的重要属,其中很多种是引起植物叶、茎和根部病害的重要病原菌.小叶黄杨叶斑病是由叶点霉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对该病害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药剂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黄杨叶斑病菌YC06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广泛,麦芽糖是最佳碳源,天门冬酰胺是最佳氮源,该菌在连续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8.
珍珠黄杨无性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乐燕  季孔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00-14601
[目的]利用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标记技术对珍珠黄杨无性系进行研究。[方法]以珍珠黄杨普通无性系和新整理出的5个无性系为材料,对其叶片提取液进行POD同工酶电泳。[结果]结果表明:珍珠黄杨各无性系经POD同工酶电泳后条带数较少,只有4条,多态性不强,但根据酶谱染色深浅仍能区别各个无性系。[结论]研究认为该技术在珍珠黄杨无性系鉴定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育适宜高寒地区气候条件下的绿化用黄杨品系。[方法]对沈阳、丹东、大连3个种源地的黄杨进行播种试验,调查幼苗当年高、当年地径,统计千粒重、发芽率。[结果]3个种源朝鲜黄杨种子在千粒重、发芽率上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千粒重越大,发芽率越高;3个种源朝鲜黄杨幼苗当年高和当年地径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当年高和当年地径来看,沈阳种源最好,丹东次之,大连最差。  相似文献   

20.
河南黄杨属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河南植物志》(第二册 )、《河南树木志》和《河南木本植物图鉴》中黄杨属植物进行了修订与增补 .其主要内容 :①补充了黄杨属花的形态描述 ;②纠正了锦熟黄杨和雀舌黄杨的错误鉴定 ,两者在河南均无栽培 ,后者也无野生 ;③报道了 1新记录变种———越桔叶黄杨 ;④发表了黄杨属 1新亚属———异雄蕊黄杨亚属、1新种———河南黄杨和 1新变种———雌花黄杨 ,并采用系统聚类和同工酶分析技术的研究结果 ,支持异雄蕊黄杨亚属的建立和河南黄杨种级地位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