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抗番茄灰霉病菌农用抗生素D2-4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拮抗番茄灰霉病菌的D2 -4菌株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发现在28℃ ,180r·min -1条件下 ,最佳发酵时间为96h左右 ,培养20~24h的种子液以7 %的接种量转接有利于提高抑菌活性 ,装液量为60mL/250mL三角瓶 ,均匀设计试验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黄豆饼粉1.10 %、葡萄糖2.71 %、蔗糖1.00 %、NaCl0.10 %、酵母膏0.10 %、pH值6.61。  相似文献   

2.
番茄灰霉病菌拮抗菌D2-4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拮抗番茄灰霉病菌的 D2 - 4菌株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 2 8℃ ,180 r· min- 1 振荡培养条件下 ,最佳发酵时间为 96 h左右 ,培养 2 0~ 2 4 h的种子液以 7%的接种量转接有利于提高抑菌活性 ,装液量为6 0 m L· 2 5 0 m L- 1 三角瓶 ,均匀设计试验得出 ,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10 0 m L发酵培养基中含 ) :黄豆饼粉 1.10 g、葡萄糖 2 .71g、蔗糖 1.0 0 g、Na Cl0 .10 g、酵母膏 0 .10 g、p H6 .6 1。  相似文献   

3.
李瑞芳  徐怡  薛雯雯  张志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82-10685
[目的]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拮抗作用。[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枯草杆菌Bs501的发酵基础培养基和最适发酵条件,明确了几丁质的添加量及添加时机,分析了二价金属离子对枯草杆菌发酵液的影响。[结果]枯草杆菌在LB培养基上培养12 h达到对数生长末期,随后生长曲线快速下降,56 h出现小波峰。各因子对枯草杆菌Bs501生长量的影响为蛋白胨>蔗糖>酵母膏>K2HPO4,它们对枯草杆菌Bs501的抑菌活性为蔗糖>蛋白胨>酵母膏>K2HPO4。最佳基础培养基确定为3%蔗糖、1%蛋白胨、0.5%酵母膏0、.45%K2HPO4。最适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7.0、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48 h。培养12 h添加0.5%几丁质诱导枯草芽孢杆菌Bs501产生拮抗物质的效果最显著。Ca2+可显著提高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论]该研究为枯草芽孢杆菌的工业深层发酵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应用响应面法对番茄早疫病拮抗菌WL07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从蔗糖、碳酸钙、硫酸铵、硫酸亚铁、酵母膏、装液量、初始pH等影响因素中筛选影响拮抗菌WL07发酵的显著因素。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拮抗菌WL07发酵的显著因素分别为初始pH和蔗...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木聚糖酶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木聚糖酶产生菌克里布所类芽孢杆菌6hRe76产木聚糖酶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分别为麸皮、酵母膏。然后利用PB试验筛选出影响木聚糖酶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装液量、麸皮、K_2HPO_4,进一步利用Box-Behnken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数据处理得到响应模型。预测得到菌株6hRe76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麸皮5.92%,K_2HPO_40.71%,酵母膏0.75%,MgSO_40.05%,CaCl_20.05%,吐温80 0.15%,装液量11mL/50mL三角瓶,接种量10%,种龄24h,34℃,初始pH9.0,培养时间36h。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菌株6hRe76产酶量达92.11U/mL,比原始水平57.15U/mL提高了61.17%。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番茄灰霉病的拮抗菌,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方法]以番茄灰霉病病原菌为供试菌,从耕作土壤中筛选拮抗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拮抗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并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番茄灰霉病发病植株根系土壤中筛选出13个拮抗性能较为稳定的分离物,其中3个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较强,抑制率达60.00%以上。结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 DNA系统进化树分析,分别鉴定为固氮类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结论]该研究为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中华被毛孢的液体培养条件。[方法]通过18srDNA及系统进化树对中华被毛孢进行鉴定分析,然后以中华被毛孢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菌丝体液深层发酵的培养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最佳的氮源为蛋白胨,其次为牛肉膏;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其次为蔗糖和麦芽糖。正交设计试验表明,菌株的液体发酵的最佳配方:浓度1%葡萄糖+浓度0.5%蛋白胨+浓度0.1%酵母粉+浓度0.01%维生素B1+浓度0.05%KH2PO4+浓度0.05%MgSO4;在该浓度培养下,菌丝体生物量可达到20.8 g/L。[结论]该方法优化了中华被毛孢的液体培养条件,为中华被毛孢的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申秋华  白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455-17456,17459
[目的]为了对巴氏醋酸杆菌As1.41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以巴氏醋酸杆菌As1.41为出发菌株,采用酸碱滴定法检测发酵液中醋酸含量。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对该菌株产酸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巴氏醋酸杆菌As1.4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酵母膏;巴氏醋酸杆菌As1.4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酵母膏1%,乙醇4%,乙酸0%,此条件下醋酸产量可达56.61g/L。[结论]该研究可为醋酸发酵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春来  王爽  李新民  刘兴龙  夏吉星  杨帆  马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95-12596,12599
[目的]筛选影响蜡蚧轮枝菌生长的营养因子,为该菌的开发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固体基础培养基1L水中20g葡萄糖的含碳量(8.00g/L)、2g蛋白胨的含氮量(0.29g/L)及少量无机盐为标准,用蔗糖等碳源及酵母膏等氮源分别取代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和蛋白胨。研究了固体培养基中不同碳、氮源对6株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有利于V2、V4、V5和V6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V1和V3菌株的生物量和产孢量均很高;有机氮源酵母膏可大大提高各菌株的生物量及产孢量。[结论]葡萄糖与酵母膏组合是适合于多数供试蜡蚧轮枝菌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的碳氮源。.  相似文献   

10.
郑秋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50-7451,7453
探讨来自粤北不同地方香菇菌株的共性与差异,并研究香菇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拮抗试验明确了各菌株之间的拮抗关系;通过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C/N、pH、维生素、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对香菇菌株生长的影响。4株香菇菌株都来自粤北不同地方,但相互之间表现出拮抗关系,表明4株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香菇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或蔗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或黄豆粉,碳氮比为10~30∶1,初始pH值控制在5左右;在培养菌丝体时要注意避光培养,培养温度不宜过高或者过低,最适温度为25℃,在培养基中添加VB1或者Vc均可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培养基的湿度控制在60%最佳。4株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并且野生菌株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江琴琴  陈小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27-8329
[目的]对枯草芽孢杆菌a1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方法]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基础碳源,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发酵液对番茄灰霉菌的抑制率。[结果]该菌株较佳发酵条件为:酵母膏1%,含1%顺丁烯二酸酐的PDB培养基培养,温度30℃,接种量1%,装液量50 ml/500 ml,初始pH值5.5,摇床转速150 r/min,发酵时间120 h。[结论]为开发新型微生物源农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熙英  李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14-15017
[目的]系统研究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Per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田间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人参灰霉病病组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菌,获得纯培养,研究培养基、温度、pH值、碳源、氮源对人参灰霉病菌孢子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人参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25℃;病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pH值为6.0。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佳,其次为葡萄糖和果糖;氮源以蛋白胨最佳,其次为牛肉膏、酵母汁、丙氨酸、硝铵;在不同的培养基里以PDA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生长最快,产生灰色菌丝,菌落浓密。菌核、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55和50℃。[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参灰霉病发病规律的研究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响应面法,对灰盖鬼伞菌(Coprinopsis cinerea)产漆酶进行了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方法]首先利用Plackett Burman设计试验筛选出影响产酶的麦麸、稻草粉和酵母粉3个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麦麸、稻草粉和酵母粉浓度与漆酶活力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得到最佳培养基条件。当麦麸10.188 g/L、稻草粉9.379 g/L、酵母粉3.613 g/L时,漆酶活力达到729.89 U/ml。[结论]经3批培养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哈茨木霉30371在自然情况下的培养条件。[方法]将哈茨木霉30371的孢子悬液在液体培养基中摇床振荡培养,研究培养温度、pH值、无机离子、各种碳源和氮源等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麦麸培养基中哈茨木霉30371的菌丝干重最高,其次是玉米粉培养基、PDA培养基,豆饼粉培养基最低。哈茨木霉30371在22~34℃下均能生长,22℃为其最适生长温度;在pH值4.0~8.5均能生长,最适pH值是5.5。各因素对哈茨木霉30371生长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NH4)2SO4>KH2PO4>MgSO4.7H2O>麦麸、豆饼粉。[结论]哈茨木霉最适的发酵条件为:在麦麸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22℃,自然pH值,2.00%麦麸,1.00%豆饼粉,1.00%(NH4)2SO4,0.25%MgSO4.7H2O,0.50%KH2PO4。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绿菇(Russula virescens(Schaeff.)Fr.)对灰霉菌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测定法研究了绿菇菌丝体,发酵液及菌丝体提取液对灰霉菌的拮抗效果。[结果]绿菇对灰霉菌的拮抗作用主要表现为菌丝体重寄生和代谢产物生长抑制作用,对峙生长抑制率介于 46.9%~52.3%,重寄生现象明显。PDB培养基培养绿菇获得的发酵液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对辣椒灰霉菌生长抑制率最高,为61.59%;发酵液热稳定性良好;绿菇菌丝提取液对供试灰霉菌无生长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为灰霉菌的分化和药敏感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毕亚玲  王渡  黄保宏  张文同  张轶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09-15310,15313
[目的]研究白术和白头翁2种中药提取物的杀菌活性,为其在植物源农药上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白术和白头翁2种植物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供试2种中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白头翁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好,在供试提取物质量吸度为10 mg/ml时,72 h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80.25%,白术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抗菌活性较好,抑制率为71.36%,且提取物的抗菌活性随着吸度的增大而增强,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2.93 mg/ml,白术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5.31 mg/ml。[结论]白头翁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筛选得到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芽孢杆菌菌株,并进行鉴定,最后优化其产芽孢发酵条件。[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菌株拮抗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3个显著影响因子,最后利用响应面法确定显著因子的最佳组合浓度。[结果]菌株JF48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37±3)mm,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其最佳产芽孢发酵条件为玉米粉14.69 g/L,豆粕粉9.54 g/L,Ca Cl22.00 g/L,Na Cl 5.00 g/L,Mg SO41.00 g/L,装液量50/250 m L,转速为200 r/min,初始pH 7.5,温度38℃,接种量1.0%,最高芽孢产量为3.6×109cfu/m 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105倍。[结论]菌株JF48对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很强抗性,响应面法有效提高了其芽孢产量。  相似文献   

18.
李慧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60-6363,6366
[目的]确定红曲霉产生红曲色素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方法]采用改变单一变量的方法,测定红色素色价的变化规律,确定红曲霉产生红色素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结果]试验确定了红曲霉产生红色素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酵母粉2%,CaCO30.2%,NaCl0.1%,MgSO4·7H2O 0.1%,KH2PO40.2%,吐温200.05%;最适宜的培养条件为:pH 6.0,装液量为60 ml/250 ml三角瓶中接种10% (1/6)种龄为72 h的液体种子,30 ℃恒温摇床上振荡培养,转速为180 r/min,发酵6d,红曲色素色价可达19.2 U/ml.[结论]该试验可为工业上大规模生产红曲红色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