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从罗非鱼鱼皮中用酸溶剂提取胶原蛋白的最佳条件.[方法]以罗非鱼鱼皮为原料,利用酸处理提取胶原蛋白.以提取溶液、浓度、浸提时间、料液比为因素,通过测定其羟脯氨酸含量,计算不同提取条件下胶原蛋白的得率.再利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对拟合多项式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由响应面优化得到罗非鱼鱼皮中胶原蛋白最佳酸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酸浓度0.53 mol/L,浸泡时间64.8h、料液比1∶25 g/ml,此条件下胶原蛋白提取量试验均值为244.86 mg/g.[结论]研究可为罗非鱼鱼皮中胶原蛋白的提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有机酸提取草鱼皮胶原蛋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琳  郑钰  吕顺  陆剑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246-2247
[目的]研究草鱼皮基本成分及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有机酸提取草鱼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所提取的胶原蛋白进行紫外光谱分析币口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采用0.5mol/L的柠檬酸,料液比为1:10,溶胀时间为24h时,可充分提取草鱼皮中的胶原蛋白,提取率可达92.88%。[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草鱼的附产物提供科研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绿鳍马面鲀鱼皮为原料制备明胶,探究鱼皮明胶制备的影响因素,获取最优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NaOH处理时间、乙酸处理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明胶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筛选绿鳍马面鲀鱼皮明胶制备最优工艺条件.[结果]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得出绿鳍马面鲀鱼皮明胶制备工艺的最优组合为NaOH处理时间1.0 h,乙酸处理时间3 h,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 h,绿鳍马面鲀鱼皮明胶的得率达15.74%.[结论]该研究可为鱼皮等下脚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鱼皮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胶原蛋白热水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对提取温度、提取p H与料液比进行三因素响应面试验,以胶原蛋白得率为响应值优化热水法提取条件,并验证响应面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胶原蛋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p H为6、料液比1∶10(g∶m L),胶原蛋白得率为16.98%。实测值与响应面预测值拟合良好,说明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热水法提取胶原蛋白的优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响应面法对日本鳗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理化性质和致敏性进行研究。采用酸酶浸提法提取鱼皮胶原蛋白,基于单因素试验,以料液比、提取液浓度以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胶原蛋白得率为指标,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 g/mL,提取液浓度0.6 mol/L,提取时间48 h,其得率最高为32.89%。将优化后得到胶原蛋白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电泳发现,胶原蛋白含有五个条带,属于Ⅰ型胶原蛋白;必需氨基酸及药用氨基酸占比分别为19.61%和11.04%;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光谱显示其保留了完整的三螺旋结构;在230 nm处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峰;由扫描电镜(SEM)显示胶原蛋白表面呈现出纤维状结构;胶原蛋白的热转变温度和热变性温度分别为38.5 ℃和28.3 ℃;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和模拟胃肠液实验可知胶原蛋白具有一定的致敏原性,为鳗鱼皮胶原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提取茶粕中茶皂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茶粕中茶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在纤维素酶作用下,利用超声辅助,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的用量等因素对茶皂苷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茶粕中茶皂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添加量0.3%,酶解时间70 min,料液比1∶20(g∶m L),在此条件下茶皂苷提取得率为9.769%。[结论]采用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提取,可有效提高茶粕中茶皂苷的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7.
以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皮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胶原蛋白热水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对提取温度、提取pH与料液比进行三因素响应面试验,以胶原蛋白得率为响应值优化热水法提取条件,并验证响应面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胶原蛋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pH为6、料液比1∶10(g∶mL),胶原蛋白得率为16.98%.实测值与响应面预测值拟合良好,说明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热水法提取胶原蛋白的优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酶法提取格尔木枸杞中多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提取格尔木产枸杞中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枸杞中多糖的得率为指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法对提取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酶质量分数4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提取枸杞多糖的最佳工艺,并对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4个因素对酶法提取枸杞多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料液比>酶质量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3D1,即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20 min,料液比为1∶20 g/ml,酶质量分数为0.5%,该条件下格尔木产枸杞中多糖得率为2.949 8%。[结论]研究可为格尔木枸杞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杜仲叶粉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方法和提取工艺,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用酶解和超声相结合的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法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得出,在溶剂pH值为4.5,酶加入量为0.6%,酶解温度为40℃,料液比为1∶10,超声时间为30 min,绿原酸提取得率最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正交试验结果显示,绿原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pH值为5.0,酶解温度为40℃,料液比为1∶10,超声时间为30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绿原酸提取得率可达3.05%。从与酶法和超声波法的比较试验得出,绿原酸提取得率比酶解高出5.54%,比超声波提取高出16.68%。[结论]采用酶解与超声波结合的方法,先让酶作用后,有利于超声波的进一步作用,促进绿原酸的释放,提取效果远远超过酶法和超声波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了酶法提取罗布麻叶总黄酮的工艺,为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提取提供参考。[方法]罗布麻叶先以纤维素酶酶解预处理后再用溶剂乙醇提取其中的总黄酮。分别考查了酶解各因素如酶解pH值、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以及溶剂乙醇的浓度对罗布麻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确定了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值5,酶用量3mg/g,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 h,乙醇浓度50%。该条件下总黄酮得率达到4.6%。[结论]以纤维素酶酶解预处理后再用溶剂乙醇提取罗布麻叶中的总黄酮得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交设计法优化伏毛铁棒锤根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伏毛铁棒锤根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通过正交设计方法,以总生物碱得率为考察指标,优化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结果]总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10倍量60%乙醇在40℃超声提取30min。[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总生物碱得率为0.5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草药白头翁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白头翁为原料提取总黄酮,通过对影响白头翁中总黄酮得率的4种因素(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白头翁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结果]白头翁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3 h,乙醇浓度为70%,此时,总黄酮得率为8.29%。[结论]该研究为建立白头翁黄酮的质量标准、有效地控制白头翁药材的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樊爱萍  刘卫  吴荣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36-8338
[目的]优化微提取玫瑰花(Rosa rugosa Thunb)红色素的工艺。[方法]以云南高原食用玫瑰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波提取工艺。[结果]微波提取玫瑰花色素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为560 W,提取时间为35 s,料液比为1∶5,提取溶剂为40%乙醇。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玫瑰花红色素提取率达到81.6%,提取收率达到3.6%。[结论]微波提取技术可较好地提取玫瑰红色素。  相似文献   

14.
杨明  胡文娥  黄剑波  吴彩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96-17797
[目的]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番石榴果实中的果胶,探讨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测定了提取液pH值、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对果胶得率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在提取液pH值为2.0、超声功率为70%、超声时间为30min、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50℃条件下,效果最佳,果胶得率达19.5%。[结论]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番石榴果胶工艺是可行的,超声波破壁可降低提取温度,提高果胶得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师仲  杜莹  廖莉玲  卫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55-15658
[目的]研究头花蓼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选出提取头花蓼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确定头花蓼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0(W/V,g/ml,下同),温度8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头花蓼总黄酮的得率为8.304%,纯度为52.10%。[结论]试验优选的花蓼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辅助萃取豆渣水溶性大豆多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岚  李婷婷  刘颖  宋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68-19570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萃取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得糖率,分别研究液料比、萃取时间和微波功率对萃取豆渣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正交试验初步确定微波辅助萃取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为40∶1,微波功率为320 W,萃取时间为35 s。在该条件下,得糖率约为12.09%。[结论]微波辅助法可显著提高大豆豆渣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17.
张水花  钱磊  赵红艳  林雪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21-11422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茶褐素的工艺,为普洱茶加工和普洱茶深层次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普洱茶为原料,茶褐素得率为指标,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的茶褐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和主要理化性质分析。[结果]对茶褐素产率影响最大的是提取次数,其次是料液比,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影响最小,提取次数和料液比对产率有显著性影响。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茶褐素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10 min,微波功率320 W,在此条件下产率达到16.83%。茶褐素是弱酸性物质,含有蛋白质、多糖化合物。[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的茶褐素是一种较理想的工艺。  相似文献   

18.
吴昊  宗志敏  张赣道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85-13987,14036
[目的]研究有机溶剂法提取陈皮黄酮的工艺。[方法]在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3个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陈皮黄酮提取条件,利用Box-Behnken设计模型,研究3个自变量对陈皮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陈皮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73.2℃,提取时间2.25 h,在此条件下陈皮黄酮得率实测值为2.02%(理论值为2.06%)。[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得到的提取陈皮中黄酮的工艺条件可靠,对陈皮黄酮的提取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纪南  余瑞金  黄海英  邓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71-16373
[目的]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资兴柑橘皮中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资兴柑橘皮中的总黄酮,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资兴柑橘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在固定超声波功率为600 W的条件下,乙醇浓度40%,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0 min,此时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1.824%。[结论]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资兴柑橘皮总黄酮提高了提取的速度和得率,具有不产生噪音、能耗低、效率高、不破坏有效成分等优点,该研究为柑橘皮总黄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蔡为荣  顾小红  汤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19-6821
[目的]为了寻求采用响应面分析法提取仙人掌多糖的最佳工艺,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可用数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水料比对仙人掌多糖提取影响显著的三个因素,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对仙人掌茎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水料比与仙人掌茎多糖多糖得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仙人掌茎多糖水提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6.1℃、时间提取时间3.61 h、水料比3.72∶1,仙人掌茎多糖的得率达到理论值0.694%。[结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工艺得到的提取条件参数可信,具有可行性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