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施药方式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推广机动施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担架式和背负式机动喷雾的施药方式,与手动喷雾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担架式机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3种器械对油菜菌核病进行药剂防治,均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机动喷雾器作业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喷雾器以及喷头对农药有效利用率和施药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诱惑红作为农药喷雾的示踪剂,分析了4种喷雾器及喷头在田间喷雾下的雾滴大小、施药效率、叶片农药的沉积回收率和雾滴田间分布均匀性。[结果]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方面表现为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手动弥雾器;施药效率方面表现为机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手动弥雾器>手动喷雾器;农药雾滴田间分布均匀性方面表现为电动喷雾器最好,其余都较差。[结论]为新型植保器械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好坏,除农药的药效和最佳施药时期外,与植保器械和施药技术有密切关系,喷雾器的选择决定了农药的使用效率和防治效果。1正确选择和使用植保药械1.1植保药械的选择。目前吴起县使用的植保器械种类主要有手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和烟雾机等。手动喷雾器和电动喷雾器操作方便,价格低,维修简单,但防治效率低。机动喷雾器和烟雾  相似文献   

4.
应用东方红-18型机动喷雾(弥雾)机,卫士-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等三种药械进行了不同的喷施方法、推荐药液量减少50%、推荐农药用量减少20%控制水稻有害生物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东方红-18型机动喷雾(弥雾)机,卫士-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工效高、用药安全,防治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一、农药利用率的现状 目前,长葛市年均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化学农药折纯用量在100t左右,使用这些农药的药械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背负式机动弥雾机为主,其中,手动喷雾器所承担的防治面积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施药速度、用水量、漂移距离、雾滴沉积分布以及对害虫的实际防治效果等方面入手,对目前市面常见的4种喷雾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器械雾滴在茶树上的分布均匀性以弥雾机最好,其它3种器械相差不大。在雾滴横向漂移方面,弥雾机最为严重,机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漂移距离都比较短,但弥雾机地面总沉积量最小,对土壤污染较小,而手动喷雾器地面沉积总量最大;在施药速度方面机动喷雾器最快,但用水量也最大,手动喷雾器施药速度最慢,效率较低。从田间对假眼小绿叶蝉实际防效来看,弥雾机防效最好。其中,药后7 d,2000倍液浓度下,弥雾机的防效显著高于其它3种器械;药后14 d,1000倍液和2000倍液浓度下,弥雾机的防效显著高于电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防治草地贪夜蛾幼虫中防效好且实用的喷雾器,利用机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电动静电喷雾器、手动喷雾器,进行喷雾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1 000倍液防治草地贪夜蛾幼虫试验。结果表明:4种喷雾器中以电动静电喷雾器喷雾防控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死亡率最高,药后7d、14d的平均死亡率分别达94.0%和93.2%,均明显高于其余处理;机动喷雾器的幼虫死亡率最低,药后7d、14d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74.1%和78.3%。  相似文献   

8.
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对褐飞虱药后3d的防效分别为74.8%、69.4%、61.4%,药后6d 防效分别为91.9%、85.3%、78.2%;对纹枯病药后6d的防效分别为80.6%、69.7%、63.9%。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每小时分别能完成25亩、5亩、3亩,按每天工作时间5小时,一天实际作业量分别为125亩、25亩、15亩,按人工费用每天100元计算,每亩用工成本分别是3.2元、4.0元、6.7元。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从防治效果方面,还是从作业效率和用工成本方面,机动喷雾机优于电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优于手动喷雾器。因此,农民可以根据水稻种植面积选用合适的施药器械防治水稻基部病虫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农民逐步认识到植保机械的重要性,一些新型、优质和轻便的植保机械开始被部分农民所接受,需求增加。据预测,2005年手动喷雾器的需求量在230万台以上,机动喷雾器21万以上。在手动喷雾器中,WS-16等喷雾器越来越受欢迎,与去年同期相比,  相似文献   

10.
选用不同施药器械在水稻生长后期进行田间防治褐飞虱试验,结果表明,3WH-36型担架式机动喷雾机施药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手动喷雾器,再次为机动弥雾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