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洱茶茶褐素提取工艺及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从普洱茶中提取茶褐素的工艺,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了红外光谱和主要理化性质分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茶褐素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次数对茶褐素产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影响不显著。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g∶mL),提取次数3次,提取温度83℃,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产率达16.86%。茶褐素的总酸性基团为4.91 mmol/g,其中酚羟基为4.33 mmol/g,羧基为0.58 mmol/g。红外光谱和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茶褐素主要是由酚类和羧酸类物质构成,并含有蛋白质、多糖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多酚氧化酶催化漆酚的氧化聚合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索了以丙酮、二氧六环为溶剂,多酚氧化酶为催化剂催化漆酚在空气中的氧化情况。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表明,反应体系在409、490、653nm处有3个吸收峰,在酶催化下,此3处吸收峰发生明显变化。在218、228nm处共轭双烯和三烯键发生明显变化;它的紫外光谱变化与漆树酶催化类似,据此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以PdCl2(PPh3)2/CuI为催化剂,通过1,4-二炔基-2,5-二烷氧基苯与2,5-二甲基-N,N′-二氯对苯醌二亚胺共聚,得到了新型共轭聚合物:聚[2,5-二甲基对苯醌二亚胺-co-2,5-二烷氧基-1,4-苯撑乙炔](PDMAn-PPE)。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荧光光谱仪(PL)、循环伏安等测试手段对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共轭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在四氢呋喃及三氟乙酸中,紫外-可见最大吸收峰分别为440 nm和485 nm;在四氢呋喃中荧光发射峰均为480 nm,而在薄膜态时荧光发射峰为545 nm;相对分子质量均在10000左右;通过循环伏安测试得知,此共轭聚合物有1对氧化还原峰(Epa=0.46 V,Epc=0.42 V)。  相似文献   

4.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LA-Ⅰ的分离纯化及其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相结合,从松针褐斑病菌的PD培养液中分离提纯到一种致毒活性物质LA-Ⅰ,该物质为无色油状物.紫外扫描显示LA-Ⅰ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07 nm.在365 nm和254 nm波长下LA-Ⅰ无吸收.FAB-MS和HRFAB-MS分别显示该毒素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为162和C6H10O5;氢谱中的2个信号(δ1.26,δ4.22)表明该毒素物质存在一OCH(CH3)-基团.碳谱显示有3个碳信号(δ181.09,δ66.99,δ21.69),证明存在-COOH,-CH,-CH3基团.综合质谱、核磁共振谱分析确定LA-Ⅰ为COOHCH(CH3)OCH(CH3)COOH(α,α′-二丙酸醚),红外光谱也证实了毒素的这一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5.
松仁多糖化学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松仁为原料,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DE-52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多糖组分(PNP1-a、PNP1-b、PNP2-a及PNP3-a).经GPC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10.2×104、1.43×104、11.0×104和16.3×104.其中,PNP1-a由鼠李糖和葡萄糖组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00∶2.57;PNP1-b由阿拉伯糖和葡萄糖组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00∶4.03;PNP2-a和PNP3-a均由葡萄糖一种单糖组成.经酸水解、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和核磁共振光谱(NMR)对各组分进行结构分析,确定4种多糖均为β-构型的吡喃糖.  相似文献   

6.
BaCl_2和Ca(CH_3COO)_2沉淀法定量分析普洱茶茶褐素官能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有机官能团分析方法BaCl2法和Ca(CH3COO)2法应用于茶褐素官能团的定量分析,并建立了适合茶褐素官能团分析的操作方法,用于测定茶褐素中的总酸性基、羧基和酚羟基的含量。通过方法学考察,确定了BaCl2法和Ca(CH3COO)2法的优化实验条件:BaCl2法的称样量为0.02~0.08 g,沉淀时间30~60 min,BaCl2溶液浓度0.75 mol/L;Ca(CH3COO)2法的称样量为0.05~0.1 g,沉淀时间20 min,Ca(CH3COO)2溶液浓度1 mol/L。从普洱熟沱提取的茶褐素总酸性基为7.780 mmol/g,其中酚羟基为5.805 mmol/g,羧基为1.975 mmol/g,表明酚羟基是茶褐素中最主要的酸性基团。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操作简单,所得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好,非常适用于茶褐素中官能团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 ,无水AlCl3作催化剂 ,由大茴香油在室温下反应 4h ,合成了聚合物大茴香油聚合树脂 (简称PAOR)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了树脂的分子质量 ,对树脂进行IR、UV测试分析 ,并考察了树脂对桔皮色素的柱层析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 ,合成树脂的分子质量约 1.0 2× 10 3,PAOR在 965cm- 1吸收峰减弱 ,在 70 0~ 80 0cm- 1之间出现 3个新峰 ;PAOR紫外最大吸收峰蓝移 11nm ,表明大茴香油中的双键参与了聚合反应 ,产物中存在芳环三取代物。讨论了反应机理 ,PAOR对桔皮色素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树脂的重复使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LA-I的分离纯化及其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相结合 ,从松针褐斑病菌的PD培养液中分离提纯到一种致毒活性物质LA -I,该物质为无色油状物。紫外扫描显示LA -I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2 0 7nm。在 36 5nm和 2 5 4nm波长下LA -I无吸收。FAB- MS和HRFAB- MS分别显示该毒素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为 16 2和C6 H1 0 O5;氢谱中的 2个信号 (δ1 2 6 ,δ4 2 2 )表明该毒素物质存在—OCH(CH3)—基团。碳谱显示有 3个碳信号 (δ181 0 9,δ6 6 99,δ2 1 6 9) ,证明存在—COOH ,—CH ,—CH3基团。综合质谱、核磁共振谱分析确定LA -I为COOHCH(CH3)OCH(CH3)COOH(α ,α′ -二丙酸醚 ) ,红外光谱也证实了毒素的这一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9.
灵芝是一种木材腐朽菌,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在中国和其它一些国家享有盛誉。作者对赤(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多糖得率为1.38%,纯化后的糖经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分析查明含有木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糖基比依次为1:1:1.7:5:20。用凝胶过滤得分于量约为23000和34000。经红外光谱测定该多糖在1050、1140、1420和3400cm~(-1)处均有明显的吸收峰。本文提出了一个从灵芝子实体分离和纯化多糖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康仙花为原料,提取康仙花色素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极性溶剂乙醇、甲醇和水对康仙花有效成分具有很强的提取能力,其中乙醇-水溶液(60∶40,体积比)对于康仙花色素的提取能力最大;康仙花色素在220及260 nm处均存在极高的吸收峰值;在酸性条件下康仙花色素颜色为红色(pH值1~4),且随pH值增大而变浅;在碱性条件下康仙花色素颜色转变为黄绿色;在pH值为1,60℃以下时,康仙花乙醇提取物对光、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u2+、Fe3+离子的存在对康仙花提取物的颜色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食品添加剂Vc会破坏康仙花色素的稳定性;此外,康仙花的抗还原能力强于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