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灌系统中的施肥党永良(山东省水利厅农水处)微灌系统中的施肥(fcrtigation)是指把可溶性的肥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溶液.然后通过施肥装置把肥料溶液注入微灌系统中随灌溉水一起输送到所有灌水器,对作物起到施肥作用的一种先进的施肥方式。这种施肥与灌...  相似文献   

2.
设施节水灌溉 (1)管灌技术。即管道输水灌溉,是利用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一般可省水30%~50%。(2)微灌技术。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作物根际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80%~85%。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目前,微灌一般应用于大…  相似文献   

3.
微灌是利用微灌设备组装微灌系统,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水技术。  相似文献   

4.
一、微灌技术的特点微灌技术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之~。它是根据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本级管道上的灌水器(滴头、渗孔和微喷头),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或土壤表面,属局部灌水方式。它包括滴灌。渗灌和微喷灌等。与喷灌、管灌和地面灌溉相比,微灌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省水节能微灌系统全部用管道输水,减少了渗漏,提高了水的利用系数。灌水时一般只湿润作物根部附近的部分土壤,由于灌水流量小,故不会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一…  相似文献   

5.
0前言微灌是按作物需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良作物的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控制;但微灌系统由于其灌水器的流道细小,极易被杂质堵塞,所以对水质的要求较其他的灌溉方式高得多。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水技术、综合农业节水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节水灌溉管理技术等几种。1微灌技术的优缺点 微灌包括滴灌、渗灌和微喷灌等,它是一种新型的农田灌溉技术。微灌是根据作物对于水分的需要,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滴头、渗孔和微喷头),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或土壤表面,是一种局部灌水方式。与喷灌、管道输水灌溉和地面灌溉相比,它具有以下…  相似文献   

7.
0 引言 微灌就是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变成细小的水流和水滴,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灌水方式,是一种精确控制水量的局部灌溉方法.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用管道把水送到每一棵植物的根部,使每一棵植物都得到需要的水量,减少了深层渗漏、地面径流和输水损失,并且可以通过微灌系统施肥施药,便于自动控制,省事省力.该技术适宜在水源缺乏或地形复杂的地方应用.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微灌     
喷灌和滴灌已经逐渐地为我国人民所了解和熟悉,而最近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微灌。什么是微灌呢?其实它不是单独的一种灌水方法,而是一类灌水方法的总称。这一类灌水方法都是通过一套低压管道(多数是用塑料管)系统将灌溉水和作物所需要  相似文献   

9.
微灌水质分析与指标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质分析对于微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至关重要.但目前国外的微灌水质标准不尽统一。我国还没有较为完善的微灌水质标准.导致在实际工程中微灌水质分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微灌水质不满足要求容易引发的堵塞、土壤碱化、土壤渗透性降低、作物敏感性、离子毒性等问题入手.详细分析了各种问题对应的水质分析参数.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了微灌水质分析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经过10多年的科学研究,我国在微灌设备研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先后生产试制了微灌用聚乙烯管材与管件,研制出了一批灌水器和过滤、施肥装置,促进了微灌技术的推广运用。对微管灌水器进行的系列化研究,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灌水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常微灌系统是由水泵(自来水管道)、压力表、阀门、过滤器、连接件组成的首部枢纽和担负着输配水任务的各主管、支管、毛管组成的管网系统以及直接向作物根部供水的各种形式的灌水器组成。其中灌水器是完成灌水任务的末端关键设备,为了使灌水器能正常工作,过滤器的选择和工作性能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过滤器的选择不当,就会导致灌水器堵塞,会引起给水不均和系统性能下降,甚至造成整个微灌系统瘫痪,这样就会因修复或重建系统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ASAE1999年度国际会议将于1999年7月18~21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召开,会议题为“为21世纪浮现的新技术”。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的科学家向会议提交了18篇有关微灌方面的研究论文。下面是微灌论文题目,供大家了解世界微灌研究动向。(1)微灌条件下杏的生长与产量(加拿大)(2)砂土地瓜类作物滴灌施肥灌溉管理(巴西)(3)巴西北部半干旱地区芒果树的田间能量平衡(巴西)(4)利用作物吸水函数设计滴灌系统(巴西)(5)滴灌条件下水和溶质的动力学模型(美国)(6)灌水器堵塞模式与微灌水力学…  相似文献   

13.
我国节水灌溉灌水器研究现状与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灌水器是喷灌(微喷)和微灌系统出流部件,它将末级管道中的压力水流均匀稳定的输出以满足作物对水分需要。灌水器结构性能决定微灌系统出流特征和湿润土壤方式,灌溉系统工作质量和可靠性能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灌水器性能及其工作方式,它是高效节水灌溉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综述了节水灌溉系统灌水器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农业经济作物对灌水的需求特点,提出了灌水器新理论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微灌灌水器的种类与工作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水器也可以叫做配水器,它的作用是按照作物的需要将管道系统中集中的有压水流,经消能并分配到每棵作物根区的土壤中去。不同的灌水方法就采用不同的灌水器,滴灌的灌水器是滴头,微喷灌的灌水器是微喷头,渗灌的灌水器是渗头。因此微灌的灌水器首先要按其造成的灌水方法分类:即分  相似文献   

15.
微灌系统有限元法水力解析和设计(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容介绍一个微灌系统是由灌水器、毛管、支管、主管、化肥和农药注射器、过滤器和泵站组成的。从水力学的角度讲,设计微灌系统的关键是设计毛管和支管单元。在实际应用中,要求的平均灌水器流量是根据土壤物理性质和作物根系分布的范围来决定的,要求的灌水均匀度是用户给定的条件,所以毛管和支管单元必须要设计得满足这两个条件。在过去的25年中,有关学者们研究出了许多微灌毛管和支管单元的水力学解析和设计方法,这些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大大地推动了微灌的发展和应用。然而,就象在第一章中讨论的,这些方法也存在着许多不足。随着微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加之全球性水资源紧缺和能源危机,节能节水的新型灌水技术不断涌现,80年代初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将滴灌、微喷灌等具有共同特点的灌水方法统称为"微灌",并明确定义微灌是指将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和养分,通过专用的微灌设备直接送到作物根区附近,再均匀、适量地灌至耕层土壤的一类灌水方法。这类灌水方法与喷灌很相近,如一般需要通过机泵加压、采用管道输送有压水,能较好地适应丘陵山区起伏的地形条件,并需借用专门的灌水器灌水,灌水质量较高,灌水技术上的要求亦较高,同属于先进…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果树行间套播棉花、小麦、玉米和苜蓿。本文根据各类作物的需水规律和灌水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微灌技术,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可以兼顾果树和套播作物的微灌技术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8.
雨水集蓄工程是指对降雨进行收集、汇流、储存和进行节水灌溉的一套系统。节水灌溉系统是实现雨水高效利用的最终措施,而微灌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灌溉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将灌溉水供应到作物根区土壤,可以实现局部灌溉。微灌通常分为微喷和滴灌。微灌的主要优点是省水、省工、节能,灌水均匀度高,增产优质,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小水源。其主要缺点是灌水器过水断面小,容易引起堵塞,因此对水质要求严格。一、雨水集蓄灌溉工程的特点1、水量较少,只能采取局部灌溉方式。2、一般一口集雨池作为一个灌水系统…  相似文献   

19.
微灌是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微灌均匀度系数是衡量微灌系统灌水均匀度的重要指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微灌灌水均匀度智能测试方式,此法可对微灌系统的均匀度进行快速测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水肥一体化施用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更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合理施肥是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基础.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有机结合的一项农业新技术,主要是借助新型微灌系统,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在灌溉的同时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中,供给作物吸收,并且精确控制灌水量、施肥量、灌溉次数和施肥时间,达到"以水调肥"和"以肥促水"的水肥耦合技术.由于灌溉过程主要是根部灌溉,肥料也随水直接被输送到根系的周围,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极大地减少灌溉和肥料的投入,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并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