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花叶病毒(SMV)主要介体及其传毒效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田大豆植株上繁殖危害的蚜虫,除大豆蚜、茄无网蚜外,豆蚜亦能暂居并少量繁殖危害。大豆田迁飞蚜虫种的数量,年度间和不同生境有所差异,但主要种基本一致。绿色诱盘捕获的迁飞蚜虫鉴定表明,主要迁飞蚜虫种,除以上三种,还有棉蚜、玉米蚜、禾缢蚜、桃蚜等,但大豆蚜占绝对优势。大豆植株上的翅蚜量,与绿色诱盘捕获的株冠面积着落翅蚜量,充分吻合。翅蚜迁飞频率与SMV流行速率相关密切。介体蚜虫传染SMV 83—02,得毒30—60秒的传毒效率高,以40—50秒的传毒率最高。供试得毒蚜虫,只桃蚜以2.94%的概率传毒至第二株其余均一株。最适得毒时间的传毒效率豆蚜最高58.33%、桃蚜47.66%,大豆蚜33.33%、茄无网蚜23.73%、玉米蚜12.90%、棉蚜最低4.29%。SMV主要介体为大豆蚜、豆蚜、桃蚜和茄无网蚜传染SMV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宁地区于马铃薯生长期间在薯田诱集的迁飞蚜18种,隶属3科、13属。主要优势种群有桃蚜、酸模蚜、罗卜蚜等6~7种。据统计,蚜种的出现期因虫种而异,以白毛蚜出现最早,其他依次为二尾蚜、棉蚜、桃蚜、隐瘤蚜、酸模蚜。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油菜蚜虫主要有三种,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L)、桃蚜Myzns 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尤以甘蓝蚜危害最为严重。作者于1980—1982年在我省中部的贵阳地区和兴仁等地调查了油菜蚜虫的田间发生情况,现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4.
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 PStV)是一种蚜传病毒.通过田间普查和抽样鉴定,初步明确了花生田主要蚜虫种类,其中优势种类与生态类型有关。棉花、花生邻作区以棉蚜为主,麦套花生和春花生区以麦长管蚜为主.单蚜接种试验表明定居蚜和许多迁飞过路蚜均可传播PStV,其传毒效率可用传毒贡献大小表示,传毒效率较高的有豆蚜、麦长管蚜和桃蚜,传毒贡献分别为40%、28%和16%。  相似文献   

5.
六斑月瓢虫成虫对几种蚜虫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斑月瓢虫是华中、华南地区栖息于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一种重要的食蚜天敌.其成虫能捕食豆蚜、玉米蚜、桃蚜、高售指管蚜和桔二叉蚜等.当5种蚜虫同时存在时,其较喜食桃蚜.在一定的猎物密度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其捕食量逐渐增加,两者之间存着密切的相互性.单头成虫对豆蚜、玉米蚜、桃蚜、莴苣指管蚜和桔二叉蚜的日捕食量上限分别为127、141、256、111和233头.当猎物密度不变时,随着捕食者自身密度的增加,其个体日捕食量减小,因而六斑月瓢虫成虫各个体之间在捕食蚜虫的过程中存在相互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水杨酸及茉莉酸信号途径在辣椒抗蚜性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在获得遗传稳定的抗、感蚜参照辣椒品种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桃蚜为害前后抗、感蚜参照辣椒品种叶组织中水杨酸、茉莉酸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桃蚜为害后,水杨酸含量在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和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中均比为害前显著提高,而茉莉酸含量在ZDC中显著提高,在DYJJ中则先显著降低之后又恢复到为害前水平。水杨酸信号途径相关基因PR1EDS5PAD4的表达量在ZDC、DYJJ被桃蚜为害后均能够显著诱导,并且桃蚜为害早期PR1EDS5基因在ZDC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DYJJ。ZDC被桃蚜为害后,茉莉酸信号途径基因LOX2AOC的表达量比为害前先显著提高,之后又逐渐降低至为害前水平,而这2个基因在DYJJ中的表达被显著抑制,并且也显著低于ZDC中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抗蚜辣椒品种可以同时激活水杨酸、茉莉酸信号途径抵御桃蚜为害,而感蚜辣椒品种激活水杨酸途径、显著抑制茉莉酸途径则有利于桃蚜为害。本研究从以上2个防御信号途径初步揭示了辣椒的抗蚜性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7.
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是甘肃棉区棉花苗期的优势种群。自5月中旬迁入杯田,6月中旬为发生高峰期,此后数量锐减。桃蚜为害棉花后主要导致荷铃脱落率增加,总铃数下降而减产,对棉花品质无显著影响。苗期单株蚜量x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式为:y=7.4488+0.04749x(r=0.981 ̄)。提出甘肃河西地区苗期桃蚜的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4000头。  相似文献   

8.
根据蚜口密度及取食时间效应,明确桃蚜取食前后辣椒茉莉酸(JA)合成及信号途径基因表达差异,初步阐明JA途径介导的辣椒抗蚜性分子机理。本研究以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和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与植物防御相关的JA合成途径基因(LOX2、AOS、AOC和OPR3)与信号途径基因(COI1和JAR1)在桃蚜不同蚜口密度(20、30、40、50、60蚜/叶)及取食不同时间(6、12、24、48、72 h)后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蚜口密度和取食为害时间下,JA合成途径的4个基因在ZDC中表达量总体上显著高于DYJJ,而信号途径2个基因表达量总体上显著低于DYJJ。在桃蚜较低为害水平状态下,抗、感辣椒品种之间表达量差异显著,且在部分相同蚜口密度下部分基因表达量峰值和低谷出现时间基本一致。较高水平的为害情况下,抗、感辣椒品种之间差异显著性下降。以上结果表明,JA合成及信号途径AOS、AOC及JAR1基因可能具有作为鉴定评价辣椒抗蚜性水平的分子指标的潜力,可为将来辣椒抗蚜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10省(区)12县(市)按共同计划研究油菜病毒病流行规律结果:(1)品种的感染指数与病害成正相关,并与下述因素连应而对病害起作用。(2)油菜播种期与病害成负相关,回归斜率则因地区、年度等不同而变化。(3)油菜苗期蚜虫迁飞量与油菜角果发育期的发病量成极显著正相关。(4)秋季蔬菜(主要是萝卜、大白菜等)面积和发病率,与油菜发病成正相关。(5)夏季气温和降雨通过影响传毒蚜虫量和毒源发病量而影响油菜发病量。本研究在数量关系水平上,阐述了上述五项因素与病害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大豆蚜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研究表明,大豆蚜在济南地区每年可繁殖18-22代,世代历期、产仔历期及产仔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田间有翅蚜有2次迁飞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下旬;大豆上苗期仅见零星群体。8月上旬植株上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播种时沟施铁灭克、呋喃丹对苗蚜控制作用较好,田间蚜量高峰前喷一次氧化乐果或速灭杀丁,可基本控制蚜牙为害。  相似文献   

11.
泾源县脱毒马铃薯田蚜虫迁飞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2008年对宁夏六盘山高寒阴湿区泾源县脱毒马铃薯田蚜虫种类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有翅蚜虫的类型及迁飞消长规律和危害情况。结果表明:采用马铃薯田黄皿诱蚜器中诱到的该地区蚜虫类型共有23种,马铃薯出苗5~10d后就有蚜虫开始活动,前期蚜量上升速度快。蚜虫从5月底开始危害活动,到6月18日左右出现了第一次高峰期,整个生育期间出现三个明显峰值,每个峰值受降雨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降低。马铃薯蚜虫发生危害受作物的生育期、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其中气温和降雨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秋末谈茶蚜     
在茶园中,目前已知的有两种蚜虫,即茶蚜和桃蚜。茶蚜属二叉蚜属,前翅中脉端部分成两支(图Ⅰ—1),所以又称茶二叉蚜,果树上称桔二叉蚜。桃蚜发生于秋末,数量甚少,可能是以茶树作为中间寄主而存在于茶园。由于桃蚜腹部绿色,前翅中脉端部有三个分支(图Ⅰ—2),因此两者很容易区分。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茶蚜。茶蚜分布于全国各产茶省。其趋嫩习性强,主要为害嫩茎嫩叶,不为害老叶,因此,嫩梢多、生长旺盛的幼龄茶园、留养茶园及台刈修剪茶园发生严重。被害茶树,嫩梢叶片卷曲,茶芽不发,同时导致煤病,严重影响茶树生长。秋末嫩梢  相似文献   

1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2019年由缅甸开始入侵我国的一种迁飞性农业害虫,具有取食范围广、极强的迁飞性、适应性及繁殖能力等特点.选育抗性品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防治手段,而评价不同玉米品种的危害级别对后续利用多组学分析筛选出特定的抗性基因,培育抗性品种具有指导作用.本...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满足海南辣椒产业发展需求,系统开展了适于海南种植的抗蚜辣椒品种鉴定与评价.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32个参试辣椒品种中,'猪大肠'石柱朝天红'博辣15号'辣丰三号'和'小米椒'5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抗蚜,'福康8号'翡翠甜椒'翠玉甜椒'薄冠008'皇帝椒'新香2号'和'干辣3号'7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感蚜,'大羊角椒'...  相似文献   

15.
利用黄板诱蚜法,对济南市春马铃薯种植区的蚜虫迁飞消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蚜虫数量整体上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外,蚜虫数量随生育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其中开花期蚜虫数量达到了顶峰;最后,蚜虫的迁飞与天气关系密切,日最低温度和降雨都影响着蚜虫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蚜虫是世界上危害马铃薯最重要的经济害虫。首先在于它们是病毒病的媒介,但在大量发生时也可导致实质性的直接损害。其中最重要的是桃蚜(Myzus(Nectarosiphon)persicae)。其它危害马铃薯的重要种包括大戟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鼠李马铃薯蚜(Aphis nasturtii)、茄沟无网长管蚜(Aulacor-thum solani)以及偏囊管蚜(Rhopalo siphoninuslatysiphon)。地区性的重要种则有棉蚜(Aphis gossy-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棉花蚜虫是威胁本地棉花生产的重大害虫,为了进一步摸清棉田蚜虫的发生、发展及其消长规律,更好地指导大田防治。在多年调查的基础上,1995~1998年对本地棉田蚜虫的种类、天敌、种群分布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并提出防治策略。1 发生种类4年的定点和大田调查结果表明,在当地为害棉花的蚜虫有桃蚜、苜蓿蚜、棉长管蚜和棉蚜4种,其中以棉蚜为优势种群,是防治的主要对象。桃蚜虽在全市棉田普遍发生,但由于其为害时期短,对高温高湿条件反应敏感,故为害较轻;苜蓿蚜多发生在边远村队及渠道两旁的棉田,其虫口密度虽较桃…  相似文献   

18.
黄金蚜小蜂[Ahpytis chrysomphali(Mercet)]是茶树褐圆蚊(Chrysomphalusficus Ashmead)的主要天敌之一。据1983年室内外饲养观察结果,该蜂对褐圆蚧的自然寄生率平均达12.7%。虽然寄生褐圆蚧的天敌同时有7~8种,但黄金蚜小蜂的寄生率比其它几种较高。现将观察结果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南部地区马铃薯传毒蚜虫的迁飞消长规律、病毒种类及其田间扩散,并以7个脱毒品种和7个未脱毒品种在自然条件下连续种植3年的感病情况和产量等性状的变化研究了该地病毒病对马铃薯的危害。结果表明,平均每年累积迁来有翅蚜3072头/百株,其中桃蚜为16.6%;7月上旬累积无翅蚜每百株7000多头。侵染马铃薯的病毒、类病毒和类菌原体等病源达10种之多;植株感病速度极快,且多被复合侵染,田间花叶、卷叶和束顶类型的病情指数在50%以上;7个脱毒品种亩产逐年递减448.3~1469.1公斤,同时还发现在其产量显降前有2年左右的潜伏期,随后急剧下降,最后保持在一个基本恒定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防治油菜萝卜蚜,科学合理使用药剂,研究不同种类杀虫剂对油菜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的毒力及作用机制,并调查2种杀虫剂拌种后在芥菜型油菜叶片的残留。结果表明,供试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萝卜蚜的毒力大于拟除虫菊酯类和烟碱类杀虫剂,12种杀虫剂中毒力最大的是灭多威和乐果,致死中浓度(LC50)为3.152 mg/L和3.452 mg/L,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高效氯氰菊酯毒力最大,LC50为10.741 mg/L,氰戊菊酯最小LC50为30.938 mg/L,噻虫嗪和吡虫啉对萝卜蚜的LC50为15.460 mg/L和30.385 mg/L。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萝卜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有抑制作用,乐果抑制作用最强,抑制中浓度(I50)为1.97×10-5 mol/L,三唑磷毒力最小,I50为15.51×10-5 mol/L。抑制中时间(IT50)乐果最小为0.21 min,三唑磷最大IT50最大,为8.30 min。5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表现出对萝卜蚜腺苷三磷酸酶(ATPase)不同程度的抑制。当浓度为1×10-4 mol/L时,联苯菊酯对萝卜蚜Na+-K+-ATPase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31.65%,溴氰菊酯对Ca2+-Mg2+-ATPase抑制最强,抑制率为38.60%。5种菊酯类杀虫剂都会降低萝卜蚜线粒体膜的流动性从而进一步影响昆虫体内酶活性,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当浓度为1×10-4 mol/L时,高效氯氰菊酯对萝卜蚜线粒体膜流动性影响最大,偏振度P值为0.289;氰戊菊酯影响最小,偏振度P为0.263。毒死蜱和噻虫嗪分别拌种油菜种子后会存在一定的残留期并进一步降低蚜虫危害程度,油菜出苗1周时这两种杀虫剂在叶片含量都达到最高,之后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降低,到出苗第5周后在叶片中未检测到这两种药剂。合适剂量不同类型的农药对于抑制蚜虫活性,降低虫口密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