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省香蕉栽培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品种资源丰富。五十年代我们已重视香蕉资源调查工作并建有香蕉原始材料圃。“六五”和“七·五”期间香蕉资源得到了农业部的重视,从1980年始,我们先后承担了农业部的“果树种质广州香蕉种质圃建立”任务、“海南岛香蕉种质资源考察”、“香蕉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鉴定评价”国家攻关项目。参  相似文献   

2.
影响北缘地区香蕉丰产的几项技术研究王在明(福建闽西大学364021)中国果树.-1995,(3).-28~29作者针对北缘地区栽培香蕉有效积温不够,冬季绝对低温较低等不利因素,通过试验,对北缘地区香蕉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①在9月上旬留芽,1...  相似文献   

3.
影响北缘地区香蕉丰产的几项技术研究王在明杨益明(闽西大学,福建龙岩364021)(福建省漳平市农业开发办公室)香蕉是热带著名的水果,是福建省六大果树之一,栽培适宜区的北限为福建莆田和华安县。漳平市与华安县毗邻,过去受华安的影响也零星种植香蕉,但每年冬...  相似文献   

4.
湖北公安县柑桔冻害调查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县位于江汉平原南缘,属柑桔栽培北缘地区,是湖北省柑桔主产区之一。现有柑桔栽培面积4670hm^2,总产量4.9万t,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县果树总面积和总产量的70%。主栽品种为国庆一号温州蜜柑、朋娜脐橙、纽荷尔脐橙和琯溪蜜柚。近十年来在果树结构调整中,新引进柚类、椪柑类及杂柑品种进行了高接换种或试栽。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蕉果的养分积累,是世界上少数能生产高品质香蕉的地区之一,所产香蕉品质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发展潜力很大。今年我省香蕉栽培面积达3万多hm^2,产量约100万t。近年来我省在香蕉采收和采后处理上狠下功夫,使海南香蕉声名鹊起,占据了国内高档香蕉70%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6.
黑宝石李在黄山地区的表现及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宝石李是我站于1995年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引进的晚熟李品种,定植在黄山市屯溪特种果树示范试验场。经过4年的示范试验栽培,取得初步成功,在黄山地区引起了较大反响,是黄山地区很有推广前景的优质晚熟李品种。1 黄山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示范试验园的状况1.1 自然条件黄山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沿江江南,属于亚热带北缘地区。年降水量1670mm,≥10℃年积温5140℃,年平均气温16.3℃,无霜期237天。1.2 示范试验园的基本情况示范试验园距黄山市区4km,为抛荒的高土旁水稻田,中性砂壤土,水肥条件中等,…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我市果树品种结构,我们于2001年引进台湾甜脆桃栽植13公顷,通过5年的调查、观察,台湾甜脆桃具有适应性强、早熟、丰产、质优、投产快、效益高等特点.该品种的引进成功,解决了我市早熟品种品质差、果小的状况,是一种适宜在我省亚热带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鲜食桃品种.  相似文献   

8.
吕平会  季志平 《果农之友》2006,(7):19-19,F0002
为了解决陕西发展大樱桃的良种问题,1992年12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国内外引进收集了33个大樱桃品种,建立了樱桃种质资源圃.从中筛选出了适宜陕西省栽培的大樱桃良种‘红灯’.属早熟大果型品种,在陕西关中地区设点试验示范和扩大栽培后,丰产性、平均单果质量、品质、色泽、抗裂性、抗逆性等表现优良.稳定性强,2003年1月通过陕西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准予在陕西省适宜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绿香蕉苹果在内蒙开鲁县的表现吴永俊(内蒙古开鲁县果树园028400)我们从吉林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引进绿香蕉等苹果新品系,经过十多年引种栽培和生产推广应用,认为该品种的综合性状优于当地栽培的其他大型苹果,对调节市场供应,增加收入效果明显。1开鲁县自然概...  相似文献   

10.
元丰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杂交育成的核桃良种。我市1987年同“香玲”品种一并引进栽培,经过17年的栽培观察试验,该品种综合栽培性状优良,现将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棚栽芹菜品种及密度试验简报田耀辉,李林彦(甘肃省陇南地区蔬菜果树总站武都746O00)芹菜在地处亚热带北缘地区的甘肃省白龙江沿岸栽培,虽可露地越冬,但由于气温低、品种差,致使产量低,商品性状不良。为选择出适宜越冬栽培的芹菜优良品种、最佳密度及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栽培的晚熟桃品种以燕红为主,该品种虽果个较大,风味较甜,但果实着色较暗,易裂果,果实硬度小,影响其商品价值。为筛选适合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发展的晚熟桃优良品种,我们开展了晚熟桃品种的引进和筛选研究,1999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通过大久保实生选种培育出的晚熟桃新品种秦王。经6年试栽、观察研究,秦王在河北省中南部表现出果个大、着色鲜艳、外观美、品质极佳、不裂果、栽培管理容易,是一个优良、晚熟、耐贮运鲜食桃品种,适合在当地栽培。  相似文献   

13.
元丰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杂交育成的核桃良种。章丘市1987年同“香玲”品种一并引进栽培,经过17年的栽培观察试验,该品种综合栽培性状优良,现将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果树品种资源科研工作的进展与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概况我国地域辽阔,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栽培果树植物起源中心之一,素有“园林之母”的誉称。解放前,我国果树生产和科研事业基础十分薄弱,果树品种资源研究更为落后,丰富多彩的果树种质资源未能发掘,收集保存工作不受重视,更谈不上研究和开发利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果树事业,使我国的果树生产获得了巨大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果树品种资源研究工作的发展。国务院1956年拟定的全国科技远景规  相似文献   

15.
抗寒大苹果优良新品种(系)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彬 《北方果树》1993,(4):31-32
抗寒大苹果优良新品种(系)简介杨彬(辽宁省果树研究所熊岳115214)优质大苹果经济栽培的北界,大致为年平均气温8℃或一月份平均气温的-10℃线。我省的经济栽培区概为海城、锦县和朝阳以南的地区。地处6℃~8℃的辽宁中北部广大地区,栽培目前推广的优质大苹果品种,表现冻害严重或基本不能越冬。老品种如国光、金冠、鸡冠等,在这一地区的南部,虽有一些栽培,但冻害频繁,产量不稳或效益不高。所以培育和引进抗寒、优质、丰产和耐贮藏的大苹果新品种,始终是品种选育研究的重要目标。为促进我省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和杜绝盲目引种造成的损失,现介绍几个抗寒、优质综合性状良好的大苹果新品种(系),供我省中北部地区引种和扩大栽培的参考。这些新品种(系)都经过四、五年或更多年的试栽,有的品种已经过严寒年份的考验生产已初具规模,其抗寒性和综合经济性状显著地优于国光和鸡冠等品种,适于在优质大苹果栽培的危险区扩大试栽。岳红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育成,亲本为国光x红星。1989年通过验收并命名。果实近圆形,稍似富士。单果重180克。果皮底色黄绿,全面浓红色霞,9月末果面70%~80%着色。初收时果肉青白,贮后渐变为淡黄白色,肉质脆、松、中粗。风味多甜,  相似文献   

16.
脐橙是国际柑橘贸易市场的著名品种.是市场竞争力最强的橙类优质果品。目前我国主栽的脐橙品种果肉都是橙黄至橙红色.成熟期集中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品种类型比较单一。引种是果树新品种选育的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引种并选育出适应我省栽培的优良品种.有助于调整我省果树品种结构,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延长供应期。为此.从2000年起.我们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柑橘优良品种,进行早(晚)熟、无籽、优质柑橘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沈农2号苹果系沈阳农学院杂交育成,包头市果树研究所在上世纪60年代初引进栽培。由于其外观美丽,品质佳,近年来当地果农改叫“人参果”,没几年消费者就已经完全认可了“人参果”这个名字,反倒冷落了沈农2号。现该品种在我市的栽培面积近50hm^2,年产值100多万元,是我地区果农增收的三大苹果品种(其他为123和七月鲜)之一。为促进该品种的进一步发展,特将其主要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白沙枇杷主要品种抗寒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枇杷是亚热带常绿果树,对气温的要求较严格。在亚热带北缘地区栽培,冬季低温是影响枇杷授粉受精和幼果发育的主要因素。为此,对苏州洞庭东、西山白沙枇杷主栽品种抗寒性进行初步调查,以了解不同品种间抗寒性的差异,为不同地区选择枇杷品种、培养结果母枝、控制和调节结果部位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福建果树》1994,(4):59-62
本世纪末福建果树生产发展的重大决策《福建果树》编辑部福建地处中、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优越,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80%,境内果树品种资源丰富,栽培果树历史悠久,发展水果生产具有独特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9年实施“果茶工程”以来,我省果树...  相似文献   

20.
广西荔枝种质资源研究及品种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为无患子科荔枝属亚热带常绿果树,是中国广西主栽的果树种类之一,2004年栽培面积达23.2万公顷,产量37.1万吨。广西为荔枝的原产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荔枝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对广西亚热带气候较强的适应性,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并在长期的人工栽培过程中,通过人为选择形成了大量的品种或类型。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开展了荔枝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工作,先后进行荔枝种质资源调查、亲缘关系和分类研究,以及新品种(株系)的选育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对广西荔枝生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