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其规划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问题,要求设计人员以综合的视角、进行多目标的规划设计。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及其周边环境的现状调查,从城市滨河绿道理念出发进行分析和规划设计,针对城市滨河景观与其周边环境融合性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完善城市滨河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2.
滨河景观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涉及建筑、规划、市政、河道管理、航道交通和沿河动植物保护等诸多领域,也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城市滨河景观的发展现状,对城市滨河景观中文化和地域特点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旨在探究出一种融入地域性文化元素的最佳滨河景观设计方式,以期为河道滨河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韩向利 《中国园艺文摘》2013,(3):110-111,60,F0004
以山东寿光弥河上游滨河湿地公园项目为例,介绍该项目背景、指导思想与景区定位、景区具体规划,分析该景区规划设计特点,并总结设计感悟。  相似文献   

4.
彭雁 《现代园艺》2019,(10):108-109
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正负两面的反馈效应,因而绿道沿线植被景观格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参考价值。首先简要阐述省立绿道规划的重要意义,再以植被景观区概况、景观格局指数、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植被斑块特征及其周边建成环境的变化5个部分为切入点,对深圳市省立绿道沿线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滨河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总体景观的构建效果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城市建设和人们休闲娱乐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介绍城市滨河景观的主要特点和设计原则,并以威县金水河滨河景观设计为例,深入分析与总结滨河景观的设计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滨河景观的问题,然后提出滨河景观设计的原则,最后从滨河景观立体化、人性化、生态化方面具体阐述了近年来滨河景观设计发展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首先阐述了复合生态学与滨河景观的内涵,并从复合生态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其次以林芝市滨河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总体布局的构建、主要节点的规划、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以及功能区的植物种植设计等方面分析了滨河景观设计的内涵,并从造园手法特色、功能符号应用、意境创造等方面对林芝市滨河景观规划进行了探究;最后利用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营造设计出林芝市滨河景观样式,以期为高原城市滨河景观在开发建设中对景观评价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新宁 《花卉》2021,(4):60-61
景区纪念性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满足纪念氛围的象征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景区生活功能,应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笔者将结合自己所参与的厚畛子镇滨河广场景观提升设计浅谈一些对景区纪念性广场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绿道通常依托于风景道路规划绿色景观路线,具有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场所,推动着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简述了城市生态绿道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内容和作用,分析了城市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交通道路型绿道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功能出发,结合景观三元论,提出交通道路型绿道的规划设计理论,并对规划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以舟山市329国道沿线景观提升为例,通过分析其规划设计理念、目标定位等内容,提出具体的规划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规划城市滨河绿地景观,提出切实有效的设计手法,需要找到正确的切入点。针对城市滨河绿地这一特殊场地特性,在规划设计上要合理控制场地,特别在对微观细节的处理中,在遵循宏观规划原则的指导下,提出具有针对性及代表性的微观设计元素,打造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宿州主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如何优化滨水景观,提升区域景观效果,保证水体长效自净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通过对项目背景、技术路线、具体措施的分析研究,尽量将河道改造成生态驳岸,在滨水绿地中落实绿道系统,种植水生植物,确定以完善的滨河生态绿地为纽带,营造"水、绿、城、园"相互交融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3.
滨河景观服务于两岸生活,是城市的重要名片。本文从城市滨河景观概念入手,总结归纳规划设计要点,并以南京高淳区石固河码头节点景观概念规划设计为例,探究与当地发展相融合的景观规划设计途径。从石固河现状出发,以上位总体规划为指导,对整条河流进行功能定位研究,再由规划层面转向景观节点的概念设计,从节点问题入手,综合考虑文化、生态等方面,给出规划策略和设计指引,创造舒适宜人的景观,同时引导周边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绿道规划是一种多尺度、多目标、多科学的综合性规划方法,以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实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分析了绿道景观与物种多样性规划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在绿道景观规划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物种以实现物种的多样化,使绿化景观元素与自然生态系统完美地融于一体,同时能够满足人追求自然的需求,使人能够更好地亲近自然,以期能够对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地调研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成都市极具代表性的滨水绿道景观植物,立足植物具体应用、形态特质、观赏价值、色彩、季相变化、珍稀濒危等级及毒性类型,探讨成都市滨水绿道景观植物应用特点。旨在丰富绿道相关理论,总结植物配置的应用方法、特点,以期为锦江绿道后期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林立  徐文辉 《现代园艺》2022,(3):160-161,164
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着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不均、发展差距较大等难题,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为我国现阶段及未来都需要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滨河绿道作为绿道理论的分支,是人类活动空间与自然河流之间的过渡带,其特有的资源集聚性能有效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稳步向前.本研究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以义乌吴溪绿道为例,探讨滨河绿...  相似文献   

17.
《现代园艺》2019,(23):115-116
鸭绿江是辽宁省著名旅游景区,承担着城市雨水循环净化的重要作用。其防洪河道生态护岸的设计与建设在丹东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鸭绿江护岸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就鸭绿江地理位置特点探讨一系列防洪河道的设计方法,并提出生态护岸的设计思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原则,旨在推动城市滨河景观的不断完善,打造低碳经济的滨江生态景区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滨河植物景观为研究内容,通过对适应性设计概念和理论的引述,剖析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3大内涵,并从植物材料选择、植物景观设计原则等多方面探讨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策略;对滨河植物景观营造理论进行探索,以期寻求滨河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城市滨河植物景观为研究内容,通过阐述适应性设计概念和理论,剖析了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3大内涵,并从植物材料选择、植物景观设计原则等多方面,探讨了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策略。对滨河植物景观营造理论进行有益探索,以期寻求滨河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陈健怡 《花卉》2019,(12):38-39
作为城镇最具有活力的滨水区,不仅起着生态廊道作用,同时还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如何营造和谐自然、有魅力的滨河景观,是园林工程师共同关注与研究的课题。基于此,笔者通过结合滨河景观改造项目,提出了基于生态理念的滨河景观改造策略,通过滨河景观更新,以营造人与自然共生滨河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