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地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其优劣决定着2022年冬奥会崇礼赛区区域景观结构和格局均衡与否,进而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该研究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比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效应,确定最佳分析粒度,并对崇礼区林地景观结构特征和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景观面积指数、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林地景观格局的最佳分析粒度为30 m。1)崇礼区乔木林地景观百分比最大(44.14%),辅林地最小(0.11%),不同林地类型景观面积百分比大小排序为乔木林地荒山地特灌林地未成林地未封林地沙荒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辅林地。2)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均为乔木林地最大,周长-面积分维数辅林地最大(1.55)。3)乔木林地的分布最为集中,分离度指数最小,为397.49;沙荒地的连通性最弱,聚合度指数最大,为88.99%;蔓延度指数为64.66%,表明多种斑块类型呈密集分布格局。4)林地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17,香农均匀度指数为0.53。崇礼区林地各景观类型破碎化严重,异质性、分布均匀程度和连接度均较低,景观多样性水平整体较低。  相似文献   

2.
高原山地农业景观受自然因素限制,导致局部生态恶化、土地利用不合理等问题,现从景观角度研究农业景观空间特征,为促进高原山地农业景观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以典型高原山地农业大县为例,运用GIS技术将研究区域划分山区和坝区2种地形,从景观斑块和景观异质性反映景观格局特征,从景观类型热点反映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山区和坝区在景观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存在较大差异性,山区景观基质是林地,多样性指数小,优势度高;坝区景观基质是水田,多样性指数大,优势度低。旱田、水田分别集中在山区和坝区,主要呈现"条带状"和"斑块状"特征;园地是沿坝区由南向北扩散特征;建设用地是由坝区中部向坝区两端扩散特征;林地和未利用地主要呈现"斑块状"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自然植物景观对构建现代有机形式景观的启示,解决有机景观建筑中植物的构建结构及构建方法,本文分析了国外典型的自然有机景观设计,按照不同功能形态的景观分成3个主要类型,按照其不同类型,分析其构建结构、方法和植物的选择与维护等方面,为构建现代有机形式景观提供可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罗佳玥  胡伟 《花卉》2022,(4):76-78
本文试图结合国内外森林景观恢复的案例与理论指导,通过简要介绍城镇林地景观修复的相关概念,梳理其在景观修复实践上的应用基础,最后探讨城镇林地景观修复在我国当下生态发展战略中的前进方向、发展前景与在实际践行中应规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植物景观资源调查与营造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百里杜鹃林地是人为破坏与自然演进结果下的具有特殊杜鹃花群貌景观的风景区.通过文献调查与野外考察,收集了林区主要的野生杜鹃花种类及常见的其他景观植物,并分析了景区的植物景观特色与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并保护好这里的野生杜鹃花群落资源,丰富植物景观,延长旅游时期,针对林区地形地貌及现有植物资源,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提出了几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和解析雄安新区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及其生态发展趋势,利用2013-2022年间4期典型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oogle Earth影像,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和目视解译法获得雄安新区的土地利用分类图,综合运用GIS技术和InVEST模型分析等方法,对近10年雄安新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生态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2013-2022年期间,建设用地、开阔水体、林地持续增长,其中林地在2017年以后呈快速增长趋势,占雄安新区总面积比例由10.75%增长到31.79%,耕地由于转出较多面积缩减迅速,主要转出为林地、开阔水体和建设用地,白洋淀湿地面积增加。(2)开阔水体、水生植被、耕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逐年增大,林地的空间连通性持续向好。雄安新区景观形状指数增加,其中,2022年景观丰富度最大,景观中优势斑块类型连通性增强,大比例斑块增加。(3)10年间,研究区碳储量增加60.59×106 MgC,优良类生境区域面积和差等生境质量面积呈上升趋势,中等生境质量面积减小33.66%。需重点关注耕地、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区的交汇处、交通道路与生态源地交汇处等的生态节点...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植物园为例,探讨分析植物园中疏林林地、山林林地、疏林草坪、花境、专类园、展览温室等主要植物景观,在不同功能绿地中的植物种类应用和景观空间分析,以期为植物园的生态景观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连金石滩风景区植物景观规划原则,着重介绍该景区道路两侧、车行道路行道树选择、局部植被景观、山林植物景观及林地、园地和草地的植物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9.
陈煌 《现代园艺》2022,(2):134-135
为了提高植物景观的生态性、观赏性及环境性,探讨了山地城市公园坡地对林地植物景观的影响,通过研究区域概况和论述研究策略,并分析内容和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山地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韩祥林 《现代园艺》2014,(15):80-81
<正>森林公园植物与一般林地树木相比,具有公园美景、观赏等多种旅游功能。自然生长很难准确地体现出公园环境对该树木要求发挥景观的功能作用,因此,对森林公园树木应该进行更加精细的管理,通过人工整形修剪来调整树木生长、树姿,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体现出自身的景观效果,下面简要谈谈森林公园树木的整形修剪问题。1树木整形修剪的作用及理论依据1.1整形修剪的含义整形修剪是树木栽培种的重要管理措施。整形是  相似文献   

11.
程岩 《现代园艺》2022,(2):60-61,64
为了提升城市湿地公园自然野趣景观营造效果,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艾溪湖湿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自然野趣景观营造.结果显示:植物景观、动物景观及行为性景观是艾溪湖湿地公园自然野趣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营造自然野趣景观的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在依托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适度进...  相似文献   

12.
优化村镇景观格局可调控地表温度,显著缓解热岛效应。为进一步揭示山地区村镇景观格局与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基于金华市金东区Landsat遥感影像,应用遥感技术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在村镇尺度视角下分析了不同用地类型景观格局指数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山地区村镇景观格局对地表温度空间分布影响明显,建设用地周围地温远高于林地周围地温,且地温从建设用地向南北两侧林地逐渐降低;分散的小面积建设用地斑块对地温的影响程度要小于密集的大斑块,将建设用地聚集在一起,在周围留下广阔开放空间的做法会增加地温;对于山地区村镇林地而言,聚集的大斑块比分散的小斑块更能起到冷却效果。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村镇景观格局,更好地调节地表温度,并为科学地开展村镇绿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孙妍艳 《现代园艺》2023,(7):140-145
以大理市洱海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从湖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角度出发,基于自然解决方案,提出构建湖滨缓冲带的典型三位一体功能性湿地功能模块。基于水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3个方面,营造自然做功的具有一定水净化功能和景观游憩价值的生态缓冲体系,并以大理市洱海湖滨缓冲带的建设为例,对如何应用核心净化模块和延伸的生态和景观模块,最后结合实施效果详细阐述其技术要点,以期能为生态廊道等生态环境治理、建设与保护提供一定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韩进业  温云 《食用菌》2000,22(5):3-4
杨树蘑菇(自定名)产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四县的杨树林地,以张北县为典型产区,产量高,质量好,有一定的收购和销售市场。鲜菇食用质嫩味浓,干品泡发后更适火锅烫煮和煨汤,食之有香菇的肉质感和如同鸡脯的口感,很受人们的青睐。笔者从事组织采收、加工、购销多年,现将有关情况和资料介绍如下:1 杨树菇生长发育的条件及特征张北县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南沿,地形具有典型的波状丘陵特征。全县非耕地和林地土壤大多属栗钙土类的草甸栗钙土和淖泊的盐碱土。自然植被多为草滩,森林覆盖率仅 8%左右,大部分林地是建国后的人造林和农田防护…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禀赋优渥的承德市一直以来都是京津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林地作为承德市的主要生态支撑,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驱动机制研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有着重要的生态安全意义。本研究基于InVEST模型和定量指标法综合核算2010年和2020年承德市林地二级地类,即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究其变化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承德市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 2020年承德市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 693.71亿元,各类服务功能价值量差异较大,有林地(1 557.37亿元,占比56.3%)与灌木林地(1 028.89亿元,占比39.8%)是承德市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贡献者;(2) 2010-2020年间承德市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增长154.06亿元,有林地生态贡献率最大,为82.47%;(3)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各类林地影响效果不一,其中年降水对承德市林地生态价值的影响效果明显;而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相较单一因素作用而言,对承德市林地生态价值的影响有进一步增强,其中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效果占优。  相似文献   

16.
赵梓娟  罗媛媛 《现代园艺》2022,(17):107-109
自然教育场域作为自然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景观作为场地中重要的构成要素,是提高景观效果,也是展现自然教育资源、提升自然教育体验的有效途径。通过资料查阅,总结了我国自然教育场域的现状、景观美学评价的方法以及应用,梳理了能实践运用的方法以及实验步骤,并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通过开展调研及评价分析、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符合长沙本地乡土特征的自然教育场域景观美学评价体系,以期为自然教育的发展和基于自然教育场域的景观美学评价体系构建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孔祥亮 《现代园艺》2019,(12):95-96
风景园林在自然空间的营造上独树一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设计越发地彰显自身的魅力。生态环境大地景观更需要合理的梳理与营造,移步换景式的园林空间就需要景观栈道这一特殊的表达方式来营造空间的流线。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生态环保都是对景观栈道营造的最高要求和原则,如何将景观栈道融入自然环境就成为景观栈道空间的营造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景观异质性作为当前景观生态学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已成为景观生态学家们重要的探究对象。现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文献的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景观异质性的概念,综述了森林景观异质性在国内外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从森林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抗干扰性、林地生产力等角度阐述了景观异质性与森林可持续发展、最优功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旨在为区域森林环境管理和规划提供有用的理论指导。并对景观异质性与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的构想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滨水是指有一定水域面积的水陆相接区域,滨水景观则是在此区域所呈现的景观空间。这里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有自然和人文相结合而打造出的景观。滨水绿地是自然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不论是何种滨水景观,都会为城市增添一定的魅力和特色,多成为人们休闲赏玩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许多城市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绿化覆盖率,加速绿化景观的建设。但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在"大树进城"过程中,那些从自然林地移植出的大树,实际上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认识"大树进城"现象。通过对"大树进城"的起因和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对如何正确引导"大树进城"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