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鸣  蒋桂华 《果树科学》1995,12(3):161-164
通过对中华猴桃桃与美味猴猴桃物侯期和生物结果习性的观察,发现中华猕猴桃物侯期早于美味猕猴桃,短、中、长果枝和徒长结果枝所占的百分比,前者平均分别为50.1%、36.7%、12.7%和0,后者为11.1%、19.1%、47.9%和22.0%。  相似文献   

2.
中华猕猴桃冬季修剪直接影响着次年的生长和结果,特别是如何掌握结果母枝的剪截程度更为重要,如剪留过长易造成结果过多、果实偏小,并且扰乱树形,后部容易光秃;剪留过短则易造成徒长,影响产量。为了探讨猕猴桃结果母枝适宜的修剪程度,我们于1991、1992连续两年对中华猕猴桃的各种结果母枝进行不同程度的短截修剪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猕猴桃主要品种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猕猴桃以营养丰富、Vc含量高 ,被誉为“水果之王”。目前 ,我国猕猴桃栽培面积己达4万 hm2 ,而且还在迅速发展。现将我国猕猴桃主要栽培品种及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供各地参考。1 主要栽培品种1 .1 海沃德 属美味猕猴桃。果实椭圆形 ,整齐美观 ,平均单果重 80 g,最大 1 5 0 g。果肉绿色 ,质细味香。果实耐贮藏 ,货架期较长。缺点是结果晚、欠丰产。1 .2 华美 2号 属美味猕猴桃。果实长圆柱形 ,个大 ,平均单果重 1 1 2 g,最大 2 0 5 g。果肉黄绿 ,质细多汁 ,酸甜可口。生长旺 ,结果早 ,产量高 ,成熟早。1 .3 秦美 属美味猕猴桃…  相似文献   

4.
以五年生‘金果’猕猴桃为试材,采用智能Insentek测定土壤墒值,分析果园气象与物候期相关性,与产量构建水分生产函数,探明丘陵缓坡山地猕猴桃不同物候期水分动态循环及植株耗水规律,以期为果园精准节水灌溉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金果’猕猴桃全物候期为211 d,试验年降雨量属于丰年,物候期中果实膨大期最长,其降雨量达1 214.89 mm,且有效降雨量占总量的73.68%;果园土壤10~30 cm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土层越深土壤含水量越高,晴天白天土壤含水量高于夜间,呈现阶梯状下降趋势;物候期ET峰值出现在5月,日耗水量达43.11 mm,日耗水量高水平持续到果实膨大后期,且该时期需水模数最高为0.74;参考作物腾发量物候期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峰值出现在7—8月,作物系数物候期内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且值均大于1;猕猴桃产量与耗水量拟合方程优度大于临界值,可作为水分生产函数使用,且随耗水量增大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猕猴桃果实膨大期持续时间长、耗水量大,虽降雨总量占年降雨总量比率高,但出现了季节性干旱胁迫,是猕猴桃高产灌溉补水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以黔南州野生美味猕猴桃为试材,通过定期测量野生美味猕猴桃果实的生长状况,并对定期采集野生美味猕猴桃果实样品进行还原性总糖和氨基酸总量的测定,对野生美味猕猴桃的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为野生美味猕猴桃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组野生美味猕猴桃的果实坐果率各不相同,6—8月为野生美味猕猴桃体积的快速增长期,之后缓慢增长;干物质含量在6月中旬至10月持续增长,还原性总糖含量6—8月维持相对较低的水平,进入9月后快速增长;氨基酸含量整体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说明野生美味猕猴桃因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坐果率、果实大小等差异较大,6—8月为果实体积的快速生长期,8月16日以后随着干物质和糖等含量的增加,果实品质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6.
龙山红是在四川省都江堰市紫坪镇海拔1 200 m处发现的猕猴桃两性花新品种,属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变种彩色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var.coloris)。在3个不同海拔地区试验,龙山红花蕾期套袋坐果率达81.71%,部分花粉在蔗糖液中培养后萌发并长出花粉管;植物学特征与美味猕猴桃相同;果实长椭圆形,无缢痕,扁平率1.14,单果重50.0~80.0 g,果实褐色,果面密被棕色硬毛,果梗短,最外层果肉绿色,中柱外围的心室部分果肉淡红色,香气浓,心皮30个左右,中柱白色,单果有种子640粒左右,种子千粒重1.73 g,鲜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60%,总糖含量10.20%,总酸含量1.87%,维生素C含量651.00 mg/kg;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海拔1 100 m处,果实成熟期10月中下旬;抗寒、抗病和抗湿。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青岛地区6个美味猕猴桃品种进行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早果丰产性、树体生长量进行研究,筛选出品质优良、丰产性强、适应性强的3个品种'金魁"海艳"徐香'.  相似文献   

8.
以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绿肥为试材,在猕猴桃园林下种植,研究猕猴桃园林下绿肥物候期、杂草抑制率、土壤物理性质、绿肥产量、猕猴桃产量和猕猴桃果实性状等,以期达到增加猕猴桃产量,改善猕猴桃果实性状和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目的。结果表明:除三叶草外其它绿肥生长时间为256~273d,全苗期至初花期时间为125~194d,三叶草用时最长,肥田萝卜用时最短,其它处理时间相近为137~144d;土壤湿度随着时间推移不生草处理变化而变化;土壤5、10、15、20、25cm深度温度趋势随着不生草处理变化而变化,每层土壤变化趋势相似;相对于不种植绿肥和自然生草,猕猴桃园种植绿肥后土壤容重和比重最高降低了10.32%和6.07%,孔隙度最高增加14.10%;绿肥667m2产量最高为3825.56kg,相对于A2处理增产267.84%,猕猴桃产量A4最高为627.76kg,增产20.61%;果实产量与单果质量(0.972**)、横径(0.825**)、果形指数(0.566**)呈显著正相关;果园内杂草抑制率随着时间推移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绿肥产量与土壤容重(-0.665**)和孔隙度(-0.472**)呈极显著负相关,孔隙度与容重(0.704**)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猕猴桃园内种植绿肥对土壤有控温控湿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抑制杂草,增加猕猴桃产量,改善猕猴桃果实性状。  相似文献   

9.
 ‘磨山4号’是从野生中华猕猴桃中选育出的雄性新品种, 花期比其它雄株长10 d左右, 可与所有中华猕猴桃及开花早的美味猕猴桃品种花期相遇。株形紧凑, 宜密植, 有效花粉量高, 用它作授粉树可增加果实单果质量及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10.
李洁维 《中国果树》2007,(1):32-33,I0001
目前,美味猕猴桃品种海沃德的栽培面积约占世界猕猴桃栽培总面积的60%,我国栽培的猕猴桃品种有1/3为中华猕猴桃、2/3为美味猕猴桃[1]。猕猴桃属约有118个种(变种、变形)[2],长果猕猴桃(Actinidia longi-carpa)是广西植物研究所发现的猕猴桃新种[3],我们对长果猕猴桃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目的是为长果猕猴桃的开发利用和制定适宜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1主要性状1.1植物学特征长果猕猴桃为藤本植物,多年生枝灰褐色,皮孔棱形,淡褐色,髓心淡褐色,片层状,偶尔见到实心。2年生枝暗褐色,除芽苞外,均无毛。1…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比较ESTs数据和基因组数据开发了猕猴桃的双亲遗传单拷贝的EPIC标记以用于猕猴桃属植物系统发育研究。通过比较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 deliciosa)的ESTs数据和葡萄(Vitis vinifera)基因组数据,以一致性85%为标准共检测到129个EPIC标记,并从中设计96对引物。其中21对EPIC引物在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两个商业化栽培品种中呈现稳定扩增,核酸多态性(Pi)为0.003 ~ 0.069,变异位点为0.7% ~ 14.8%,简约性信息位点为0 ~ 9.4%。用其中的EPIC-1标记重建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毛花猕猴桃(A. eriantha)、绵毛猕猴桃(A. fulvicoma var. lanata)和金花猕猴桃(A. chrysantha)的系统发育关系,显示其跨种间扩增的实用性并获得分辨率较高的系统发育树。本研究中开发的EPIC标记可以作为通用引物用于猕猴桃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辐射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60Co-γ射线处理"和平红阳"和"和平一号"2个猕猴桃品种幼芽,并在猕猴桃成株上进行高位嫁接,对其辐射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嫁接萌芽率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着辐射剂量的加大而降低;随辐射强度的增加,使萌发芽的死亡率加大,导致最终成活枝的比例降低.参试品种的半致死剂量在50~75 Gy之间.辐射在引起猕猴桃幼芽生理损伤的同时,亦会诱发性状变异.2个品种的茎长、叶柄长、叶片宽等性状50 Gy处理和CK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 a试验取得一致的结果.而茎直径和叶片长度,不同品种及不同年份的表现不同.辐射处理会提高性状的变异系数,增加性状的变异度,为选择提供更丰富的变异材料.表明辐射诱变在猕猴桃品种改良中有重要的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猕猴桃SRAP-PCR体系的建立及品种资源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赵斌  徐明  雷玉山 《园艺学报》2016,43(2):337-346
以猕猴桃属(Actinidia Lindl.)不同种幼嫩叶片为材料,建立了基因组DNA提取的改良SDS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适合猕猴桃SRAP分析的优化体系,即在20 μL总的反应体系中包括:DNA(40 ng ? μL-1)1 μL、Taq DNA酶(5 U ? μL-1)0.2 μL、dNTPs(2.5 mmol ? L-1) 1.4 μL、引物(10 μmol ? L-1)各1.5 μL、Mg2+(25 mmol ? L-1)2.0 μL、10× 缓冲液2.5 μL、ddH2O 9.9 μL。利用该体系对32份猕猴桃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4条引物共扩增出27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百分率为100%,SRAP可以作为猕猴桃资源亲缘关系研究的有效标记;在遗传相似系数0.73水平处,供试材料可区分为4组,分别是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黑蕊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组。聚类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毛花猕猴桃与中华猕猴桃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黑蕊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之间亲缘关系可能较近。  相似文献   

14.
早熟梨"新梨7号"不同枝条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研究了早熟梨“新梨7号”在南疆立地条件下不同枝条叶片叶绿素a b含量及a/b值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无果短枝叶叶绿素a b含量最高,其次为有果短枝叶,营养枝中部叶最低;三类枝叶绿素a b含量年周期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为一单峰曲线。有果短枝、无果短枝高峰期出现在7月中旬,而营养枝出现在6月中旬。各类枝叶片9月中旬后开始衰老。有果短枝和无果短枝叶绿素a/b值变化呈高-低-高变化,营养枝叶序叶片叶绿素a/b值变化比较平稳,下部叶片的叶绿素a b含量比上部叶片略高。  相似文献   

15.
根际低氧对不同抗性猕猴桃幼苗生长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水培通氮低氧胁迫法,研究猕猴桃幼苗生长量及叶、根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和玉米素核苷(ZR)对低氧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下猕猴桃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植株鲜、干样质量均低于对照,美味猕猴桃生长受影响相对较小;低氧胁迫下,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叶内ABA分别较对照增加289.2%和412.9%,根内ABA含量分别增加188.5%和177.4%;叶内IA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第6 d 达峰值时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分别比对照增加87.3%和61.4%,根内IAA含量变化与叶类似,第4 d 达峰值时分别比对照增加90.4%和59.6%;叶和根GA3和ZR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低氧胁迫8 d 时,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幼苗叶内GA3和ZR分别比对照降低56.5%和79.0%;70.5%和86.1%;根内降低33.1%和55.1%,46.9%、71.3%;低氧胁迫下,猕猴桃幼苗根和叶内IAA/ABA、ZR/ ABA、GA3/ABA比值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彩色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的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彩色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var.coloris)为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 var.deliciosa)的红心变种,数量稀少,十分珍贵,是中国特有的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采用RAPD技术研究彩色猕猴桃红美,TJ-DD—19,TJ- DD-54,TJ—DD-75和Ckou—DD-18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它们与3个有代表性美味猕猴桃品种川猕1号,秦美和海沃德的遗传差异性。从120个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18个引物,共扩增出242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06条,占85.1%。各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5~18条不等,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的带数为13.4条。结果表明,彩色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具有复杂的遗传关系,它们除了变种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外,变种内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同时,采用UPGMA法聚类的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部分反映了猕猴桃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中熟新品种——华优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优是从野生猕猴桃种子实生繁育的群体中选育的新品种。该品种是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的自然杂交种,主要性状倾向于中华猕猴桃。华优树势健旺,早果丰产,抗逆性强。果实椭圆形,果面茸毛少较易脱落。平均单果质量80g,最大果质量110g,果肉淡黄色,风味香甜,质佳爽口,采收后低温(0℃)条件下可贮藏150d左右,货架期30d。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确定中华猕猴桃遗传转化中适宜的抗生素种类和浓度,【方法】以中华猕猴桃‘伏牛95-2’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抗生素对外植体再生的影响。【结果】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发现,当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分化率均为0,因此,20 mg.L-1卡那霉素为适宜的筛选浓度;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对中华猕猴桃‘伏牛95-2’叶片分化均有抑制作用,但头孢霉素对叶片分化的抑制作用比羧苄青霉素小,结合抑菌试验,将浓度400 mg.L-1头孢霉素确定为适宜于中华猕猴桃‘伏牛95-2’叶片遗传转化的抑菌抗生素。【结论】卡那霉素20 mg.L-1和头孢霉素400 mg.L-1为中华猕猴桃‘伏牛95-2’遗传转化适宜的抗生素及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9.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an overall foliar paclobutrazol application (750 mg a. i. per tree) was tested on sweet cherry spur growth and fruiting. Leaves and fruits were counted on spurs situated on long upright shoots, during the year of treatment and in the following two years. Paclobutrazo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mean number of leaves per spur during the three year study. It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fruits per spur on three year old spurs, whereas no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on two year old spurs. Furthermore, the chemical treatment l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fruits per corymb at the base of one year old long shoots. Otherwise, paclobutrazol appeared to induce spur ramification in the year of treatment. The same year, these ramifications, which did not bear fruits, accounted for 16.5%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pur leaves. This phenomenon was probably due to a direct action of the chemical spray since almost no new ramifications were produced the following years. In addition to the known retardation of extension shoot growth, foliar application of paclobutrazol thus appeared effectively to enhance leaf and fruit production of the spurs, not only in the year of treatment but also during the two following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