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验证不同油菜品种在玉溪庄园的适应性、生产性和推广应用价值,筛选出适合有机栽培条件的高产优质双低油菜品种,特进行了油菜品种(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玉油1号、玉油4号、A35、玉红油2号、玉油3号油菜品种与玉溪市种植的花油8号相比差异都达显著水平,分别增产34.79%、26.73%、17.40%、14.85%、14.71%;产量排在前3位的油菜品种分别为玉油1号、玉油4号、A35,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这3个品种(系)适宜于在玉溪庄园内进行有机生产种植.  相似文献   

2.
镇油5号油菜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比较突出,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97.15 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2.9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系(种)首位;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20.9 kg/hm2,比对照史力佳增产12.1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52.1 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9.08%。镇油5号的高产优势主要为每株角果数多、千粒质量高、耐肥抗倒、菌核病轻。根据该品种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点和各地的高产经验,探讨了镇油5号高产栽培策略、合理的群体结构及适宜的播种期等。  相似文献   

3.
覆膜时期对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侧沟播种植技术是一项有效的旱作增产技术,可显著改善土壤水温生态条件。以油菜品种“川油36号”为研究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时期(播种期、苗期、抽薹期、初花期、花末期) 覆膜对膜侧沟播栽培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侧沟播栽培可以有效提高油菜叶绿素和干物质积累量,改善油菜群体茎枝配置,但随覆膜时间的减少,油菜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和千粒重升高,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降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栽培油菜增产4.40%~26.18%,油菜籽粒中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0.18%~2.48%,芥酸和硫甙含量降低0.21%~12.65%。膜侧沟播栽培不仅能提高油菜产量,改善油菜籽粒品质,而且在生育前期覆膜更有利于形成高产、高品质的油菜植株。  相似文献   

4.
冬油2号是以郑杂1号为母本,宁油1号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白菜型油菜品种。在2010—2012年的甘肃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2 349.45 kg/hm~2,比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2.56%;2011—201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882.55 kg/hm~2,比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8.49%。该品种株高114.9 cm,单株有效角果数179.9个,角粒数22.9粒,千粒重3.2 g。芥酸含量187 g/kg,硫苷73.41μmoL/g,含油量417.2 g/kg。适宜在甘肃省中东部天水、平凉、陇西、宁县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有机油菜生产的肥料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解决有机油菜栽培中的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利用有机种植采用的农福旺有机肥,对有机油菜施肥量和密度的最优栽培模式进行探索。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施肥量与密度对有机油菜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有机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单株有效角果在高肥高密时出现最高,荚粒数在高肥低密下粒数最高;同一种植密度下,单株有效角果和荚粒数有所增加,但各处理间均不明显。施肥量3000~5250 kg/hm2对有机油菜产量的影响无差异,有机油菜受种植密度的影响产量差异显著,两者之间互作无效应。综合各方面因素,以施有机肥3750 kg/hm2,种植密度30万株/hm2为有机油菜适宜施用量和密度。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云南省内州市新选育油菜品系或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为油菜新品种登记和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易门县海拔1 604 m的蔡营社区实施7个油菜新品系或组合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田间表现生育期适中,苗薹期生长势强、一致性好,抗倒伏性较好,综合经济性状优,产量均比对照增产6%以上;保油13号、玉油9号、保油12号、保油杂5号、玉油8号和玉红油6号这6个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区域适应性都表现较好,适宜在1 500~1 800 m海拔油菜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双油092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中双9号为母本、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32B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双油092在2010~2011、2011~2012年度河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58.5 kg/hm~2,比丰油9号(对照)增产12.43%;在2012~2013河南省油菜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478.8 kg/hm~2,比对照增产9.52%。双油092品质优良,含油量高,经检测,2011~2012、2012~2013年度双油092芥酸含量分别为0.0%、0.1%,硫苷含量分别为17.19μmol/g、19.78μmol/g,含油量分别为46.60%、45.76%。该品种抗(耐)菌核病、病毒病,抗寒、抗倒。规模种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适时收获等技术是双油092获取高产和保持优良品质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课题组以门源油菜为母本、E14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极早熟白菜型春油菜常规种。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极早熟组春油菜区域试验,陇油18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130.1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6.40%,增产油籽300.15 kg/hm2。陇油18号生育期108 d,平均株高126 cm,一次有效分枝数3~6个,单株果数268个,角粒数20.85粒,千粒重2.98 g。籽粒含油量(粗脂肪)38.89%,芥酸含量0.98%,硫苷含量22.41μmol/g,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标准。适宜在甘肃张掖、武威、甘南、定西等海拔2 400 m以上春油菜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大籽粒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扬油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油9号是通过聚合杂交育成的大籽粒优质高产常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其芥酸含量为0.05%,硫苷含量为17.46μmol/g,含油量为42.65%。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2年区试平均产量2 447.8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3.07%。在产量三因素中,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具有突出优势,每角粒数较多(在22粒以上),籽粒大,千粒重高达4.65 g,属多粒大粒型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春油菜品种陇油2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陇油21号是以青油14号为母本、青海大黄为父本选育的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在2014—2015年极早熟春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2846.8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55.58%.陇油21号生育期112 d,株高127 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2~5个,单株果数114个左右,角粒数26.95粒,千粒重3...  相似文献   

11.
2010年玉溪市农业科学院以A35-0608-4为母本、20-5-26-8为父本杂交,从F4代分离群体中发现早熟优良变异单株Y011-85,进入系统选育,于2016年育成油菜品种玉油7号。该品种生育期早熟,株型紧凑,秆硬弹性好,分枝部位中等,有效分枝6.5个,每角粒数20.7粒,千粒重4.15 g;2018-2019年云南省优质油菜品种多点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花油8号增产12.50%,表现高产稳产;该品种品质检测,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含量27.04μmol/g,含油量高达47.53%。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最佳播期10月10~15日播种、确保最优密度15.0万~18.0万株/hm2、重施苗肥、适时追施高效硼肥、关键期防控好蚜虫和白粉病等。  相似文献   

12.
在临潭县进行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杂5号主枝结荚数、角荚长、角果粒数等性状表现较为突出,折合产量为3 120.00 kg/hm2,较对照品种华协1号增产19.87%,可作为双低油菜种植首选品种在临潭县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此法栽培油菜增效、抗湿、环保、保温、免耕、培肥地力、节本,每667平方米(1亩)省工2~3个,增产菜子30~40千克,增效250~300元。一、良种选择和培育壮苗宜选丰产、高抗、生长旺、分枝多、植株紧凑的双低油菜品种。可供选用的品种有华杂4号、湘油15号、双油7号、川油21号、中油杂12号、秦优10号、华湘油10号等。育苗床与大田之比  相似文献   

14.
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华油杂9号和华双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单株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期及播种期与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华油杂9号比华双5号增产,主要原因是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多;早播有利于直播油菜冬前个体生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而不同播种期所要求的最适密度不同,早播条件下低密度更能发挥增产潜力,迟播条件下增加播种密度、加大群体的增产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双4号油菜是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油菜新品种。1995~1998年度3年的栽培实践表明:中双4号较秦油2号、华杂3号、中油821等品种一般可以增产15%以上。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优质、高产、抗病、抗寒、成熟早、适应性强等优点。根据品种特性和我市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提供每亩产量200公斤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湘农油571是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院士继湘油15号后,从引进瑞典高产、优质油菜品种中,经过多年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半冬性中晚熟油菜品种。在三年国家区试中居参试品种首位,现已经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油980001。该品种具有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稳定性好,品质优,抗病抗倒性强等多项特点。1999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推广品种。现已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种植,增产效果明显。今年已在全国9个省油菜产区扩 大示范推广。特征特性:株高170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8~10个,角粒数20粒以…  相似文献   

17.
研究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不同品种腐熟剂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腐熟剂能使油菜分枝数、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增加,从而使总角果数和总角粒数增加以达到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4.69%~5.99%。  相似文献   

18.
在乌兰县希里沟镇的大田生产条件下,以青杂2号油菜品种为材料,进行4种叶面硼肥与清水对照的单因素叶面喷施硼肥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速乐硼 KH2PO4可以提高油菜的每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油菜的籽粒产量,增产效果好.可以作为油菜叶面硼肥的首选.速乐硼单独喷施可以提高油菜的每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和油菜籽粒产量.硼砂和持力硼可以提高油菜的每角果粒数、硼砂对油菜籽粒产量增产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挖掘春油菜品种的适应性及增产潜力,在临夏高寒阴湿油菜种植区,采用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引进10个杂交春油菜新品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014-2015年在膜侧沟播栽培条件下,品种冠油杂812两年平均亩产278.3 kg,居第一位,较青杂2号(CK)亩产233.6 kg增产44.7 kg,增产率18.1%,产量差异1年达极显著1年达显著水平;品种青杂5号两年平均亩产270.7 kg,居第二位,较CK亩增产37.1 kg,增产率15.9%,产量差异1年达极显著1年达显著水平;品种益油杂1号两年平均亩产254.9 kg较CK增产21.3 kg,增产率9.1%,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宁油22是从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2号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常规油菜新品种,属甘蓝型油菜中熟品种类型。株高162.20 cm,一次分枝9.22个,二次分枝8.46个。结角密,单株有效角果数424个,角果中长。每角种子数20.02粒,千粒质量3.72 g。芥酸含量0.21%,硫苷含量20.91μmol/g,含油量45.17%。全生育期244.2 d,比对照早熟0.5 d。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平均产量2 896.43 kg/hm2,比对照增产3.82%。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宁油22比对照增产13.03%。菌核病抗性中等,抗倒性强,抗寒性中等,适合机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