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014年对长江大学农学院各育种基地2013年育成的晚稻新品种在湖北荆州和宜昌等地进行品比筛选试验,观察鉴定参试品种的产量、生育期、抗性及其他重要农艺性状的表现。通过对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评价,筛选出赣香优982、长农优9822和五丰A/R9821等综合表现好的品种,建议推荐赣香优982参加2015年高一级试验;长农优9822参加2015年湖北省晚籼稻品种区域试验;五丰A/R9821推荐参加2015年湖北省恩施州早熟中稻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2.
通过品种筛选试验对2007-2008年2年参试的24个(次)迟熟中籼稻新品种的产量、生育期、米质、抗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系统研究鉴定,结果表明,中优6—2、H28A/R291和谷优964等3个品种丰产性好、稻米品质较优、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在湖北省宣恩县海拔800m以下低山稻区示范种植。宜香优208稻米品质突出,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应进行后续试验。  相似文献   

3.
为评选出适宜湖北利川南坪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对参加2015~2016年湖北省恩施州早熟中稻区试的水稻新品种在利川南坪优质稻基地进行了试验筛选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闽香优683和绵7优恩66经两年试验,在产量、抗性、熟期等方面综合表现较好,可在该基地加快示范种植;新参试品种长农优231和中100A/R65综合表现好,可在2017年继续进行试验筛选;其他品种表现不突出。  相似文献   

4.
2007年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早稻早熟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金优463为对照,共11个水稻新品种参加2007年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早稻早熟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1383、威优608两个品种的产量、米质、抗性等综合性状优于对照,且已完成试验程序,推荐省级评审;G2A/R007、T优585、丰优早1号按试验程序继续参加2008年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威优160、252A/测32、金优1号、陆两优中早1号、准两优早6、香两优899组合因产量、米质、抗性等综合评价比对照差而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5.
2008年广西桂中北稻作区晚稻中熟组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中优838为对照,共12个水稻品种参加了2008年广西桂中北稻作区晚稻中熟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多数参试品种的熟期适中,平均产量介于6834.2-7580.7kg/ha之间,其中4050A/R629、佳优1972和连优3189三个品种的产量、米质、抗性等性状优于对照,可在桂中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推荐省级评审;惠优6601、中研优600、天丰优1251、天丰优907、天丰优781、乐丰优781按试验程序继续参加2009年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三优02、丰源A/CA20、华优354因产量、米质、抗性等综合评价比对照差,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6.
对早稻新品种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泸香658、特优5058、特优858、Y两优2号4个品种综合表现优,在河池市可扩大推广种植;1013A×R6414、特优158、贺两优86、皖稻131 4个品种综合表现良好,但与宜香725(CK)比增产不显著,在该生态区可继续试验观察;其他试验品种在该生态区不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耐寒性较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应用于贵州山区水稻生产,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通过杂交和复交途径,聚合多个材料的优异性状,育成新的水稻恢复系R546,并利用自育水稻三系不育系G98A与R546杂交,育成新组合奇优546。2012—2013年参加贵州省水稻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0.06kg/667m2,比对照(黔早优2017)增产8.77%;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94.33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4.97%;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于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4012号),适宜贵州一季中籼早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通过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对比试验,筛选出Ⅱ优498、川农优498、珞优8号、中种5号、内香8156、内香2550、Ⅱ优615、德香4103、川香858、川农优527、红优669、G1A×蜀恢1088、川香29A×蜀恢498、蓉11A×396、蓉18A×R498、FS-3A/蜀恢498等一批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组合),为温江区水稻品种选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I优 8 6系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米质较优、多抗 ,综合性状显著优于汕优 6 4,且制种产量高 ,2 0 0 0年 2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 选育过程1994年夏 ,以珍汕 97A、V2 0A、优IA等多个不育系为母本 ,以恢复系R86 0 8为父本进行测配 ,1995年从F1代中筛选出中熟杂交组合优IA/R86 0 8。1996年该组合在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熟杂交稻新组合品比试验中增产显著 ,综合性状优良 ,于 1997年被推荐参加陕西省水稻良种区试中熟组试验 ,1997~ 1999年 3年区试均表现高产、米质…  相似文献   

10.
以金优463为对照,共11个水稻新品种参加2007年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早稻早熟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1383、威优608两个品种的产量、米质、抗性等综合性状优于对照,且已完成试验程序,推荐省级评审;G2A/R007、T优585、丰优早1号按试验程序继续参加2008年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威优160、252A/测32、金优1号、陆两优中早1号、准两优早6、香两优899组合因产量、米质、抗性等综合评价比对照差而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超级稻品种准两优527、Q优6号、金优527(对照)、黔优2058、D优527、准两优1102、新香A/R1102和准S/893等8个品种在福泉市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优527产量最高(11296.5kg/hm2),其次为新香A/R1102(10575.0kg/hm2),准两优1102(9871.5kg/hm2)居第3,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35.25%、26.62%、18.19%,在该市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利用自育水稻恢复系黔恢5819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水稻不育系安丰A组配,育成三系杂交中籼水稻新组合安优5819,并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13号)。该组合在2012年、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分别为589.27kg/667m2和646.26kg/667m2,分别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8.66%和8.80%,2年累计16点次中增产15点次;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84.81kg/667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2.31%。安优5819表现高产、抗病、优质和熟期适中,适宜贵州中高海拔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兵  陈波  杨单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52-53,57
2008年在湖北省襄樊市进行了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香优8015、广占63-4S/R96、准两优725、扬两优6号、巨风A/R40、扬两优419、德隆一号、准两优305在襄樊综合表现好,适合较大面积示范种植;博两优202熟期早,适合在襄樊前茬偏晚田块或地区种植;新二S/WZH100、广两优558、华香优910表现一般,不适合在襄樊种植。  相似文献   

14.
杨涛  吴红燕  谭家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134-8135,8139
[目的]为HSCi法在杂交水稻高产稳产性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稳系数法,对2013年度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A组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汇总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参试11个水稻品种分别为竹优1013、鹏两优187、泸优257、内香5A/川恢907、T优1655、瑞华218、德香047A/R4923、Ⅱ优838、天龙优1375、绿优4923、德润1A/金恢8023.试验点分布在16个地区,分别为黔东南、黔西南、贵州贵阳、贵州遵义、陕西汉中、四川巴中、四川广元、四川绵阳、四川内江、四川泸县、四川双流、云南红河、云南文山、重庆涪陵、重庆巴南、重庆万州.[结果] HSCi分析结果表明,具有高产、稳产性的品种有德香047A/R4923、绿优4923、德润1A/金恢8023、泸优257及内香5A/川恢90.HSCi综合体现了参试品种高产与稳产性,完全可表达出Si、CV的测度,在水稻区域试验中对其高产稳产性的评估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实用性.[结论]德香047A/R4923、绿优4923、德润1A/金恢8023、泸优257及内香5A/川恢90属高产、稳产品种.同时也证实HSCi法比方差分析更能客观反映水稻品种高产稳产性,计算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传统的只以品种产量为唯一评判标准的局限性,采用作物品种灰色布局原理与方法,对2013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A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其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试11个水稻品种分别为竹优1013、鹏两优187、泸优257、T优1655、瑞华218、内香5A/川恢907、德香047A/R4923、Ⅱ优838、天龙优1375、绿优4923、德润1A/金恢8023。试验点分布在16个地区,分别为黔东南、黔西南、贵州贵阳、贵州遵义、陕西汉中、四川巴中、四川广元、四川绵阳、四川内江、四川泸县、四川双流、云南红河、云南文山、重庆涪陵、重庆巴南、重庆万州。[结果]德香047A/R4923、绿优4923在黔东南、黔西南、贵州贵阳、贵州遵义4个区域及四川绵阳、巴南、万州具有较好的适应性,T优1655主要在四川各区试点表现良好,泸优257在贵州遵义及四川双流、泸县、文山表现具佳。[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早中熟杂交中稻新品种试验结果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2013年2年在湖北省恩施州海拔800~1 200 m二高山稻区14个试点,对参试的22个早中熟中稻新品种的产量、生育期、米质、抗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系统研究鉴定,结合室内考种综合分析认为,川谷A/R8784和金科优恩66表现丰产性好、稻米品质中等、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在湖北省恩施州二高山稻区种植,建议审定并积极示范推广。中9优140、繁优桂99、炳优246和深优9716综合表现较好,应加快续试和示范步伐。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用自育水稻恢复系黔恢5819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水稻不育系安丰A组配,育成三系杂交中籼水稻新组合安优5819,并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13号)。该组合在2012年和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 839.05和9 696.90 kg/hm2,分别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8.66%和8.80%,2年累计16点次中增产15点次;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772.15 kg/h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2.31%。安优5819表现高产、抗病、优质和熟期适中,适宜贵州中高海拔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8个晚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不同施氮量(0、90、180、270 kg/hm2)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该项试验条件下,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穗实粒数与产量关系密切,而千粒重与穗总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2)从不同施氮处理间产量变化幅度看,湘丰优103对氮肥最敏感,其次是农香18,丰源优299和深优9586最不敏感;(3)各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施氮量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综合来看,产量构成因素对施氮量敏感性较强的品种是中9A/R9963、湘丰优103和农香18;(4)施氮使各品种产量提高,但各品种最高产量出现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湘丰优103、中优288在施氮量9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丰源优299、农香18、中9A/R9963在施氮量18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岳优6135、深优9586、中9A/R10402在施氮量27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可见品种间耐肥性具有明显差异,为获得高产,不同品种宜采用不同施氮量。  相似文献   

19.
2013年福建省长汀县承担了福建省中低产田品种对比试验任务,在长汀县中低产田对福建省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选送的12个水稻新品种(组合)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闽丰优3301、福龙两优29、内优311、深优9775、嘉优99等品种(组合)综合表现较好,较适宜在长汀县中低产田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水稻品种在贵州山区稻虾共生系统中的适应性,选取黔优35、宜香优2115、香两优619等12个水稻品种(系)在稻虾共生下开展品种间适应性研究,对水稻株高、分蘖、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成优4001品种株高最高,为153.2cm,安优101品种株高最矮,为93.2 cm;稻虾共生下不同水稻品种间T香优557、香早优2017、千乡955A/QR79、泰丰A/QR35、川优6203品种产量较高,均达500 kg/667m2以上;千乡955A/QR79、495A/QR151、泰丰A/QR35、盛韵香红品质较好,其次为T香优557、川优6203、宜香2115、泰丰A/QR79、香早优2017。结合产量及品质,T香优557、香早优2017、千乡955A/QR79、泰丰A/QR35、川优6203产量和品质表现较好,适宜在稻虾综合种养中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