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低优质油菜苏油1号肥料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双低优质油菜苏油1号不同肥料、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确定了苏油1号在本地种植的适宜密度为0.7-0.8万株/667m^2,适宜施氮量为18-20kg/667m^2,最佳肥料密度组合为20kg,0.8万株。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冬油菜品种的适应性、播种时间、种植密度等内容进行试验对比,确定陇油6号适于在丹东地区种植,其越冬成活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冬油菜越冬能力最强为叶龄8叶左右,适宜播种时间为8月末,种植密度为每5.0万~6.0万株/666.7 m~2。  相似文献   

3.
<正>冬油菜是庆阳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高的油料作物,随着居民膳食结构调整,对植物油消费需求的增大和轮作制度的实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3年全市冬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65.7万亩,主要品种有白菜型杂交冬油菜白杂1号、甘蓝型延油2号、陇油9号、天油4号、天油8号、冬油1号。常规种植方式为条播,密度1.2万~1.5万株/亩,株高120cm~140cm,平均亩产213.4 kg,总产值7.01亿元,  相似文献   

4.
通过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特性、产量、土体剖面水分分布、灌溉水分利用率(IWUE)及效益的影响。以利民33号为供试作物,设7.5、8.25、9万株/hm~2 3个种植密度,分别对玉米叶长宽、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水分及利用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为7.5万株/hm~2的土壤含水率最大,8.25万株/hm~2的土壤含水率最小。各生长期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随时间呈波动变化。密度8.25与7.5、9万株/hm~2处理相比,分别降低耗水量82.04、74.23 m~3/hm~2,提高灌溉水分利用效率1.13、2.14 kg/m~3,同时玉米的长势较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种植密度影响玉米的生长、产量及灌溉水分利用率进而影响生产效益。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可获得较好的种植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发挥阜花12号花生新品种的增产潜力,采用对比试验,从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3方面探讨其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阜蒙地区的最佳播种期在5月10日左右;正常年份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9万株/666.7m2;最佳施肥量为每666.7 m2施农肥3500kg、种肥磷酸二铵20kg、硫酸钾7kg,中耕时垄施尿素10kg.  相似文献   

6.
为发挥阜花12号花生新品种的增产潜力,采用对比试验,从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3方面探讨其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阜蒙地区的最佳播种期在5月10日左右;正常年份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9万株/666.7m2;最佳施肥量为每666.7m2施农肥3500kg、种肥磷酸二铵20kg、硫酸钾7kg,中耕时垄施尿素10kg。  相似文献   

7.
顾佳韬  王凤  徐征和  徐晶 《节水灌溉》2021,(11):83-87,96
为了揭示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夏玉米氮素的利用吸收情况,采用15N示踪技术,通过夏玉米实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 kg/hm2(CK),120 kg/hm2(N1),180 kg/hm2(N2),270 kg/hm2(N3),2个灌溉水平132 mm(I1),166 mm(I2).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玉米成熟期各器官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和分配情况,分析了肥料氮对土壤氮的激发规律以及各处理土壤中肥料氮的残留与损失情况.夏玉米对肥料氮的吸收量占总吸氮量的19.43%~28.62%,对土壤氮的吸收量占总吸氮量的71.38%~80.57%;玉米各器官对肥料氮的竞争能力由大到小表现为籽粒、茎秆、叶.土壤氮的激发均为正激发效应,激发率为119.16%~169.19%;夏玉米收获后肥料氮吸收率、土壤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为29.41%~50.75%、20.45%~31.41%和24.67%~41.26%,各处理中N2I2处理夏玉米对肥料氮的吸收率最大,为50.75%.夏玉米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为1.63~7.72 kg/kg,水分利用效率为1.09~1.30 kg/m3.适宜的水肥配比有利于植株充分利用氮肥,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  相似文献   

8.
设0(N),0.6(M)kg/m2这2种覆盖处理和10.0(1),7.5(2),5.5(3)株/m23种密度处理,研究秸秆覆盖和种植密度对不同层次土壤水分体积分数、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探讨通过覆盖和密度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潜力.结果表明:各处理中,M2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大,分别为1 255.44 g/m2和3.93 kg/m3,该处理真正实现了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最佳化.秸秆覆盖对同密度处理下农田蒸散量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秸秆覆盖使7.5株/m2处理生育中期的0~30 cm土壤水分体积分数、穗数、千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67%,3.73%,8.04%,16.88%和21.94%.不同秸秆覆盖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是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主导因素.试验表明,通过秸秆覆盖和适宜种植密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夏玉米节水高产.  相似文献   

9.
以"沈农燕麦一号"为试材,采用二次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辽宁省适宜燕麦生长的播种密度和肥料施用量。结果表明:在产量≥3000kg/hm2的147个方案中,播种量在174.00~185.25kg/hm2,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35.75~152.25kg/hm2、37.35~41.10kg/hm2、110.40~121.05kg/hm2,可获得3581.25kg/hm2以上的产量,N∶P2O5∶K2O最适比例为3.67∶1.00∶2.95。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油菜品质和效益 ,全面实现双低化 ,2 0 0 0年秋播我们引进了 6个品种 ,以当地培育的镇油 2号为对照 ,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 ,旨在选出适合丘陵地区种植的优质双低油菜品种。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 苏油 1号、镇油2号、宁杂 3号、中双 4号、沪油12、沪油 15、秦优 7号共 7个品种 ,镇油 2号为对照。1 2 试验设计 本试验田前茬为水稻 ,土壤肥力中等 ,土质为马肝土 ,供试面积 2 4 0m2 ,小区面积13m2 ,三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1 3 栽培措施  7个品种均于 9月 17日播种 ,10月 2 9日移栽 ,秧龄 34天 ,移栽密…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燕麦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农燕麦一号"为试材,采用二次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辽宁省适宜燕麦生长的播种密度和肥料施用量.结果表明:在产量≥3 000 kg/hm2的147个方案中,播种量在174.00-185.25 kg/hm2,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35.75~152.25 kg/hm2、37.35~41.10 kg/hm2、110.40~121.05 kg/hm2,可获得3 581.25 kg/hm2以上的产量,N:P2O5:K2O最适比例为3.67:1.00:2.95.  相似文献   

12.
通过品种对比试验和栽培密度试验,探索集1005大豆新品种产量性状和丰产栽培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集1005是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大豆品种,其产量水平优于丹豆87-5和辽豆12号,可作为当前大豆生产更新换代主栽的定向品种;集1005在175~200 kg/667 m~2产量水平下,适宜栽培密度为0.825万~0.925万株/667 m~2;在中等肥力地块上种植集1005大豆,667 m~2施农肥1 500.0 kg、二铵6.5 kg、尿素10.0 kg,最佳播种期为5月2—10日。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中晚熟马铃薯新品种—川凉薯10号在喜德县大面积生产的最佳经济播种密度,开展试验。该试验设计6个密度梯度,结合生产投入成本,对农户人工自种和流转土地雇工种植两种方式进行了经济效益核算,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播种密度在3 500~6 000株/667 m2变化时,出苗率、株高、单位面积产量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大致呈递增趋势。当播种密度为6 000株/667 m2时,川凉薯10号的单产最高,达2 644.10 kg/667 m2。综合考虑用种量、人工、化肥、农药等生产投入成本,经济效益最高的均为播种密度4 500株/667m2,农户自种利润可达3 098.27元/667 m2;以土地流转雇工种植方式进行生产的利润为1 230.82元/667 m2。因此,川凉薯10号在喜德县大面积生产应用的最佳推荐密度为4 5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4.
一些人认为 ,凡是上规模的农产品 ,一旦打开销路就不愁销售。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报载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六犋牛村 ,2 0 0 2年收获的大白菜约 2 5 0万kg ,其中 2 / 3烂在地里 ,损失达 6 0多万元。六犋牛村的大白菜所以会烂在地里 ,主要原因是信息匮乏 ,不能掌握市场的变化。该村是远近闻名的大白菜种植村 ,还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大白菜种植业的发展。这里的大白菜每年 8月份大量上市 ,这时正值山东、山西、河北等地蔬菜市场淡季 ,菜商们登门收购 ,0 .6~ 0 .8元 /kg ,大白菜亩 (1亩 =6 6 7m2 )产 4 0 0 0~ 5 0 0 0kg,亩收入高过 30 0 0~…  相似文献   

15.
通过“3414”试验设计,研究氮肥、磷肥、钾肥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民市中等肥力情况下,目标产量为10000.0kg/667m2时.大白菜的施氮量为30.0-35.0kg/667m2,施磷量为6.0-7.0kg/667m2,施钾量为5.0~6.0kg/667m2。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甘肃天祝地区藜麦产量和种植效益,开展了4个藜麦品种和6个种植密度的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藜麦物候期、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4B5(蒙藜4号+6 500株/666.7 m2)、A2B6(陇藜4号+7 000株/666.7 m2)和A3B4(条藜2号+6 000株/666.7 m2)的产量位居前三名,建议在生产中优先采用。处理A1B4(陇藜1号+6 000株/666.7 m2)的产量较高(整体排名第七)可作为陇藜1号品种的增产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温室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以早熟葡萄品种"6-12"为研究对象,在陕北风沙区开展了不同水肥处理田间试验。灌水设置高水W1(3 810 m3/hm2)、中水W2(3 045m3/hm2)、低水W3(2 280 m3/hm2) 3个水平,施肥设置高肥F1(930 kg/hm2)、中肥F2(840 kg/hm2)、低肥F3(750 kg/hm2)3个水平,完全组合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均大于施肥量的影响,施肥对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显著;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受到水肥交互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水肥用量有利于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提高,但过高的水肥供给会带来明显的负效应。建立了灌水量和施肥量与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肥料偏生产力之间的函数模型,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能够较好地反映水肥用量与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肥料偏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综合考虑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大小,得出适宜本地区温室葡萄栽培的水肥用量为:灌水量2 784~3 462 m3/hm2,施肥量784~893 kg/hm2。  相似文献   

18.
干燥。工业用滚筒干燥机由1只直径为1.5m~2m、长度3m~6m或更长的蒸汽内加热干燥滚筒、5根-6根直径0.15m~0.25m的布料滚筒、刮刀、物料输送系统、驱动以及控制系统等组成。干燥滚筒内蒸汽压力一般要求保持在98N/cm^2以上。通常滚筒干燥机每1m^2干燥表面每1h可处理薯泥70kg-80kg,得到成品14kg~15kg。干燥处理良好的雪花粉厚度约0.15mm~0.25mm、密度220kg/m^3-250kg/m^3。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山西省北部地区膜下滴灌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和灌溉制度,于2015年在山西省阳高县进行了大田玉米膜下滴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和灌水次数组合对玉米田水分含量、水分消耗量、植株生长发育状况、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灌水次数均对玉米生长具有明显影响,进而影响到玉米产量。在种植密度8.25万株/hm~2、生育期内灌水3次的组合下,玉米的长势、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均最高,产量达到8 418 kg/hm~2,耗水量为4 057.03 m~3/hm~2,水分利用效率达到2.08 kg/m~3,是最佳的种植密度和灌溉次数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南疆膜下滴灌棉花不同密度群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间试验以中棉所41为材料,设置了6个密度处理,结果表明,蕾期和初花期低密度处理较高密度处理相对提前3~4 d,22.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皮棉产量最高,达到2 778 kg/hm2,该群体从盛花期到吐絮期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教,其冠层总光吸收率均在89%以上,冠层上、中、下层平均光吸收率分别为75%、1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